关于行遍性问题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1.52 KB
- 文档页数:5
G7关于大学生性行为的调研报告Investigation about Sex of theUniversity Students------大学生性行为真的过泛过滥吗?------我国大学性教育亟需完善!队长:李锦荣(政管学院行管)队员:蓝兰(经贸学院金融工程06班)李玲玲(政管学院行管)林晓萍(经贸学院国贸064班)林妍佳(经贸学院金融工程06班)徐晓佳(经贸学院金融03班)张翠瑜(政管学院行管)完成时间:3月22号~4月22号【内容摘要】【关键词】大学生,性观念,性教育【目录】【报告正文】1前言在今天日益开放的时代,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了,很多以前没有的现象现在已变得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但在国人心里,有一个阵地却是非常坚固,那就是有关性的教育和话题,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虽然很多性教育工作者在极力推动,但据了解,我国高校中没有一所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性教育课程,坚持开设性教育选修课或相关讲座的也只有少数几间高校,这种现状短时间内可能也不会改变。
而实际上,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是很迫切的,态度也颇为开放。
2004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次全国应用伦理学讨论会上,专家们直呼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大学生对待性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二是没想到大学生对科学的性知识和性伦理有如此迫切的渴望;三是没想到大学目前的性道德教育并不能被大学生完全认可。
2006年12月,一则关于“黄祸困扰广州大学城”的视频新闻在网上创造了几十万的点击率,关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热烈讨论,主流媒体普遍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性行为泛滥。
然而,确实是这样吗?大学生的性行为真如外界认为的那样过泛过滥吗?而中国的学校性教育是否有必要加以完善呢?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展开本次调查研究!我们专门对位于广东教育的前沿阵地------广州大学城里的莘莘学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可以为上述的两个问题找到合适的答案!为什么会选择广州大学城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州大学城是广东十所高校的集中地.那里代表着广东教育的水平.既是这样,对大学城里的学子们的调查,对我们的研究课题来说就显得意义非凡了!本次调查活动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学生的性观念”以及“大学性教育的现状”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广美等十所高校的各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有效人数为257,调查时间从4月初开始到4月中旬结束!为时半个多月!本次调查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257名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们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性行为是否过泛过滥”和“中国学校性教育是否有必要加以完善”这两个中心问题!并且本次调查采用了比较科学研究的方法,调查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第六专题公共政策的执⾏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后,⼀经采纳即进⼊政策执⾏阶段。
政策执⾏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途径。
政策执⾏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
因此,政策执⾏是政策⽣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
公共政策的执⾏活动也是⼀个完整的过程,下⾯的案例说明了这⼀问题。
案例9-1 营⼝市委贯彻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开放以来普遍实⾏和不断完善的⼀项最为重要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政策。
辽宁省营⼝市委按照“宣传—试点—推⼴”的程序开展⼯作,确保了该项政策的有效执⾏。
1980年11⽉初,中共营⼝市委召开五届四次全委(扩⼤)会议,系统学习和全⾯理解中共中央[1980]75号⽂件,认识到应当把推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的重要内容。
全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1年10⽉开始酝酿、调查,12⽉上旬县、区召开三级⼲部会讨论贯彻和落实,各县、区层层训练⼲部,提⾼对该政策的认识程度,并在⼀些社队进⾏政策试验。
县乡(社)共抓了102个试点队,参加试点⼯作的县乡⼲部790多名。
1982年1⽉1⽇,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作会议纪要》。
营⼝市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
市委领导带领农⼯部⼲部到农村⽣产队搞调查研究,总结出⼀套包⼲到户的典型经验;并发动群众,指导落实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
1984年1⽉1⽇,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村⼯作的通知》即⼀号⽂件,作出关于延长⼟地承包期的规定,从根本上解除了⼈们长期存在的“三怕”顾虑,即农民怕政策变,冒尖户怕露富,基层⼲部怕犯新错误。
⼀号⽂件有⼒地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落实,营⼝全市实⾏这项制度的农户由1982年的76.8%发展到99%。
1984年12⽉24⽇营⼝市委宣布,全市以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的农村第⼀步改⾰已基本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极⼤地解放了⽣产⼒,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2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 、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提示]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在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5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
6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 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7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提示]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8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提示] 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提示]主要从中国目前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好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
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师范类题目:关于高级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习学校:带队老师:关于高级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数学学科一直是我国中学教学中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那么现在中学里的数学教学状况如何呢,新课程实施后有何改变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以本人实习学校陕西省××市高级中学为视点,通过资料搜集、谈话、听课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校的数学教学现状,尤其是“新课程”实施后,全校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的改进情况,从而学习该校做得比较出色的方面,并就个别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20xx年9月13日我来到××镇高级中学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我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教学而言的。
本次调查通过资料收集、谈话、听课、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了该校整体的数学教学情况,教师教数学和学生学数学的状况,并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
这次调查主要是以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和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通过整体调查的方式人手一份问卷,发放问卷725份,有效问卷725份。
陕西省×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全省唯一一所地处农村的省级标准化高中,20xx年10月本校又被评为陕西省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00余人。
学校共有教职工189人,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手段先进,办学理念超前,教师队伍优秀,学生学风浓厚,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槐中精神已经形成。
20xx年学校以六个指标全优的优异成绩率先成为首批县域现代化学校。
多年来,高级中学教育科研一是牢牢抓住“新课程实施”这一重大课题,引导和组织全体教师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学生的学习和素质评价,取得明显成果,形成有益经验,为××市高中教育提供了积极示范。
学校还积极给教师创造条件,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加速专业成长发展,造就名师优师,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与帮助: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每周例会上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新颖的教学理论,注重针对性、先进性、前沿性、计划性,使理论学习为教师业务理论素质的提高,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丰富营养、科学指南与实际经验;有计划组织教学设计评比,科研成果交流,汇编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推荐教学设计发表等,为广大教师提供锻炼素质,展示才华,亮相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和舞台。
经济评论 2010年第2期ECONOM I C REV I E W No.2 2010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黄飞鸣3 摘要: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
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
而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因此,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体系 顺周期性 金融加速器 巴塞尔协议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问题,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就是其一。
与历史上历次重大金融危机相似的是,在危机发生前的经济景气阶段,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都存在以信贷扩张和信贷条件放松、杠杆化经营为特征的过度风险承担(risk-taking)行为。
这是内生于金融体系的所有金融危机的共性。
研究表明,金融危机根源于危机前经济金融状况良好时的过度信贷扩张和风险承担。
在经济景气时段,这种过度状况往往被强劲有力的经济增长所掩饰。
当经济运行到难以承受这种过度的信贷扩张和风险承担时,其对金融、经济的巨大杀伤力就充分显现出来,导致金融动荡、经济恶化,直至经济衰退。
这使金融系统呈现显著的顺周期性(Pr ocyclicality)特征。
近期,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重点讨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因此,本文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行文献梳理,以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一、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特征金融系统是顺周期性的(Pr o-cyclical),直观的表现就是银行信贷总量和新债券的发行在经济繁荣时都会比衰退时增长得多(Amat o and Furfine,2004)。
但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更多地表现为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即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推动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第3章研究设计(4学时)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研究目的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这就是:探索、描述和解释。
一、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现象的初步了解。
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探索性研究的直接成果包括:(1)形成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2)发展和尝试可用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中的方法;(3)探讨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探索性研究常常成为一种先导性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后继的研究开辟道路、指示方向和提供途径。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不大严格。
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并不用来推论研究对象所取自的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相比较满意的答案。
或者说,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
二、描述性研究社会研究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
这种描述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0.09.14•【文号】国办发[2010]41号•【施行日期】2010.09.1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0一0年九月十四日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法制办、电监会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2010年4月,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织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组成中央检查组,分赴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中央企业,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情况表明,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为了从源头上规范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经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规范工程建设决策行为,重点解决未批先建、违规审批等问题(一)严格遵守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规则和程序。
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咨询评估,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应当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课题研究的方式有哪些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观点、文献研究等一、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形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从头进行实践。
并将体会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二、资料搜集法:深切班级,深切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搜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份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转变,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进展的方案。
五、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动身,制定学习打算,针对个性进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六、文献法:普遍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和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期性,制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深切班级,深切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教育课题研究的大体方式要紧有以下几种一、观观点1.观观点: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觉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观点的步骤:观观点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确实是进行观看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粗略调查和试探性观看。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把握大体情形,以便能正确地打算整个观看进程。
例如:要观看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形,学生的情形,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这能够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和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信观看的目的和中心。
依照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若是这规定不明确,观看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切。
观看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数观看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若是必需要观看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看,分工合作。
目录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要表现 (2)(1)“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2)(2)“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2)(3)“软拖硬抗,拒不顺从”——象征性执行 (3)(4)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3)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分析 (4)(一)政府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致使政策缺乏合理性 (4)1. 决策机制不科学 (4)2. 决策程序不规范 (5)3. 科学的决策责任制度缺失 (5)(二)政策本身的缺陷是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制度原因 (5)(三)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管理体制原因 (6)(四)偏重于追惩性监督,忽视预防性和过程性监督制度原因 (7)三.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与建议 (7)1. 加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思想文化建设 (7)2、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 (8)3、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9)4、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9)5、必须实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监督原则 (10)参考文献 (1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动因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政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现形式越发多样化,而导致此种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也随之更加复杂。
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不科学,以及分散化的行政监督机制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其主要表现为政策敷衍、政策利用、政策附加等。
因此,针对此种不良现象的存在,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在加强我国政策执行力度的同时,逐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关键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动因;对策;机制“上有政策,下有政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
从字面上理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映的是从上至下的政策执行过程。
x理论关于人性问题的假设的名词解释X理论是一种关于人性问题的理论框架,对人的本质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探讨和解释。
它假设人的行为受到一系列内在因素的驱使,这些因素在不同人中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性。
X理论的名词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在动机:X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
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激励不同,X理论主张人们具有自我驱动力,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内在动机可以通过满足基本需求、追求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来体现。
2. 自我决定:X理论将人的行为归结为自我决定的结果。
人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追求自主、能力和归属感,同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种自我决定性使人有能力作出理智和自主的决策,同时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 成长心态:X理论强调人的成长心态对于行为和发展的影响。
相比于固定心态,成长心态意味着人们认为他们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发展和提高。
这种心态可以促进人们对挑战和困难的积极应对,激发自我实现的渴望。
4. 自我动机:X理论中的自我动机是指人们内在驱使的力量,促使他们追求自我成长和实现。
这种动机与外部激励不同,人们更倾向于由内部驱动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奖励和惩罚。
5. 自我实现:X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潜力和欲望。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来追求内在满足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自我实现的路径因人而异,但是它是每个人都致力于发掘和实现自身潜力的重要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X理论的解释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通过关注内在动机、自我决定、成长心态、自我动机和自我实现等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动机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与他人的交流。
X 理论的名词解释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性问题,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硕士生论文中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在硕士生论文中,研究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研究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对问题的深入理解程度。
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中,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
定量研究方法是以数量为基础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这种方法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过大样本量和统计分析,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在硕士生论文中,定量研究方法常用于描述群体的普遍特征、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例如,在教育学领域的硕士生论文中,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定量研究方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高效快捷,结果客观可靠,但可能忽略了个体差异和深层次的理解。
与定量研究方法相反,定性研究方法强调对个体经验和感受的深入理解,注重对主观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定性研究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
在硕士生论文中,定性研究方法常用于深入了解个体行为、观察特定社会群体、分析文本内容等。
例如,在社会学领域的硕士生论文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少数族裔社区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互动等。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观点和经历,但样本容量较小,结果难以推广。
当然,在实际的研究中,很多论文都会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例如,一个教育学领域的硕士生论文可能会通过问卷调查(定量)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然后再通过深入访谈(定性)来理解学生的动机和体验。
这种综合运用方法可以兼顾数量和质量,形成有力的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在硕士生论文中选择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来决定。
定量方法适合研究普遍性问题、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定性方法则适合深入理解个体行为和主观体验。
在实际研究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得到更丰富、准确的结果。
关于行动研究的理论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本章将对行动研究的起源、定义、基本特点、以及其理论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
1 行动研究的起源和定义“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始见于二战时期的美国。
一般认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其《行动研究于少数民族问题》(1946)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念,他指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并把行动研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的能力结合起来的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2然而,行动研究正式进入教育领域则归功于柯雷(Corey),他也被认为是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推广和应用的首倡者。
在《改进学校措施的行动研究》(1953)一书中,他提出,教育上的研究工作应当由应用研究结果的人来担当,研究者应当将求方法,系统的收集证据,并评估行动的价值。
这就是教育行动研究最初的阐释。
接下来的几十年当中,更多的研究者纷纷表现了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斯滕豪斯(Stenhourse),埃利奥特(Elliott),麦克尔南(Mckernan)以及凯米斯(Kemmis)等。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研究方法,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和尝试,经过了一番起起落落,在鼓励和批判的声音当中日渐成熟,并逐渐形成其理论体系。
直到90 年代后期,行动研究的主张和方法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所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
有关行动研究的定义,研究者们做了不同的阐释,柯雷在1953 年把行动研究定义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过程,实践尝试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 希望可以引导、修正、和评价自己的决定和行动。
”3柯雷的说法难免过于表面,而忽略了其促进反思的批判主义内涵。
20昕年11月第6期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ZHlmANGEDUCJm0NINSTITUTENovember20∞No.6近十年来我国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现状廖艳华(1.浙江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摘要:对我国儿童问题行为的概念、测量工具、研究发现、干预方法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几个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行为中图分类号:B8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74(2007)06—0033—05自从1928年威克曼(E.K.Wakeman)开展研究以来,问题行为以其严重性和重要性,一直受到关注。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中小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呈上升之势。
20世纪70年代,国外报道学龄儿童的检出率为5%.15%;80年代后,已高达10%.20%。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中小学生问题行为以来,所调查的问题行为发生率总体也呈上升趋势。
王玉风等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北京城区儿童问题行为进行调查,1985年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为8.3%,1993年增至10.9%…。
1992年我国22个城市选用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12.97±2.19%【2J。
为了更好地促进对问题行为的研究,也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问题行为,促进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本文从问题行为的概念、测量工具、研究发现、干预方法以及问题行为有待于研究的问题等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问题行为的概念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behaviorproblems),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
它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狭义的问题行为是指不符合社会规范,并引发某些社会控制的行为。
比较经典的是林格伦的定义:“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
2023年度校园欺凌情况研究与调查报告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研究和调查2023年度校园欺凌情况,以了解该问题在校园中的普遍性和影响,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对策,以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匿名问卷,包括关于校园欺凌经历、目击情况和态度观点的问题。
2. 面谈:我们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3.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学校的记录和报告,以获取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数据和趋势。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调查,以下是2023年度校园欺凌情况的主要发现:1. 普遍性:校园欺凌在学校中仍然存在,并且影响广泛。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学生曾经遭受过校园欺凌或目击过校园欺凌事件。
2. 类型:校园欺凌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言语辱骂、身体暴力、网络欺凌和排挤孤立等。
3. 影响: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了长期的心理和情感伤害,导致自尊心下降、研究兴趣减退、社交困难等问题。
4. 预防措施:学校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如开展校园欺凌教育、设立举报机制和加强师生沟通等,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和对策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来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1. 提高学生意识:加强校园欺凌教育,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了解。
鼓励他们相互尊重、关爱他人,并培养积极的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举报机制:设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举报校园欺凌行为,确保每起事件都得到妥善处理。
3. 加强监督和惩戒: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对欺凌者进行适当的惩戒,向他们传达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
4.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环境。
提供家长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引导。
结论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研究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报告的研究局限性有哪些在进行各类研究并形成报告时,往往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总会存在一些局限性。
这些局限性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普遍性以及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局限性。
首先,研究样本的局限性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许多研究中,由于时间、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研究者往往无法获取大规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本。
例如,对于某个地区的消费行为研究,如果仅选取了城市中心的居民作为样本,而忽略了郊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那么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无法准确反映整个地区的真实情况。
此外,样本的选取方式也可能存在偏差。
如果是通过自愿参与的方式招募样本,那么可能会吸引到那些对研究主题特别感兴趣或者具有特定特征的人群,从而导致样本不具有随机性和普遍性。
其次,研究方法的选择也可能带来局限性。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比如,问卷调查法虽然能够快速收集大量数据,但可能存在回答者不认真、误解问题或者隐瞒真实想法的情况。
而实地观察法虽然能够获得更真实的信息,但观察的范围和时间往往有限,而且观察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此外,实验研究法在控制变量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现实环境中的可推广性可能受到质疑,因为实验环境往往是经过简化和理想化的,与复杂的现实情况存在差距。
研究时间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局限性因素。
有些研究项目需要长期的跟踪和观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例如,研究某种治疗方法对慢性疾病的长期效果,如果只跟踪观察了几个月,就无法了解其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的作用。
另外,时间的紧迫性可能导致研究过程不够严谨,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够充分。
研究人员的主观因素也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者的个人背景、价值观、先入为主的观念等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解释。
例如,如果研究者对某个理论或观点有强烈的偏好,可能会在研究中有意或无意地倾向于支持这种观点,从而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