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TCM编码语音处理技术及多址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50
欧美及我国常用的语音编码技术1. 介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语音编码技术在通信、音频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美及我国都有各自常用的语音编码技术,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2. PCM编码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是一种最早期的语音编码技术,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PCM编码的优点是精确度高,保真度好,但缺点是需要较大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欧美,PCM编码仍然广泛应用于一些专业音频设备和通信系统中。
3. ADPCM编码ADPCM(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是一种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它在PCM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了数据量。
相较于PCM编码,ADPCM编码具有更高的压缩比,适用于一些需要节省带宽的场景。
在欧美,ADPCM编码被广泛应用于语音通信、无线通信等领域。
4. G.711编码G.711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一种音频编码标准,它包括了μ-law和A-law两种编码方式。
G.711编码通过对声音进行采样和量化,实现了对语音的高效压缩和传输。
在我国,G.711编码是常用的语音编码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通信系统和音频处理设备中。
5. G.729编码G.729是一种高压缩比的语音编码标准,它采用了先进的语音处理算法,实现了对语音信号的高效压缩和传输。
在欧美,G.729编码被广泛应用于语音通信和网络通信方式等领域。
6. Opus编码Opus是一种开放式、免专利的音频编码格式,它具有低延迟、高音质和高压缩比的特点。
Opus编码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互联网音频传输、实时语音通信等领域。
7. 总结欧美及我国常用的语音编码技术包括了PCM编码、ADPCM编码、G.711编码、G.729编码和Opus编码等多种标准和格式。
这些编码技术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语音编码技术出现,为语音通信和音频处理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1通信系统:指完成通信过程的全部设备和传输介质。
2消息:指载荷信息的有次序的符号序列或连续的时间函数。
3模拟信号(连续信号):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信号,当它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时,称为…4离散信号:当载荷信息的物理量的改变,在时间上是离散的时,称为…5数字信号:如果不仅在时间上离散,且取值也离散而有限,称为…6信道:指将信号由发信机传输到收信机的媒介或通道。
7基带信号:从消息变换过来的原始信号。
8基带传输:在某些系统中,基带信号可以直接传输。
9编码:指在数字通信原理里,为了某种目的而对数字信号进行的变换。
10信息量(信息):信息论利用统计学概念对信息提出了一种度量方法,把度量信息大小的物理量称为…广义信道:范围扩大了的信道。
狭义信道:仅指传输媒介的信道。
调制信道:传输已调信号的一个整体。
编码信道: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如果仅研究编码和解码问题,则可得到另一种广义信道。
信道容量C:指信道可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
传输介质分为硬传输介质和软传输介质。
硬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软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地面微波、卫星链路、激光、红外线等。
双绞线:是由两根各自封装在彩色塑料皮内的铜线互相扭绞而成的,扭绞的目的是使它们之间的干扰最小。
双绞线分为屏蔽型(STP)和非屏蔽型(UTP)两种类型。
同轴电缆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传输介质,同轴电缆特性阻抗有50Ω和75Ω两种。
无线电波的5种传播方式:地表传播、对流层传播、电离层传播、视距传播和空间传播。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和全双工传输;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串行传输:数据流的各个比特是一位接一位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的。
并行传输:一个编码字符的所有比特是同时传送的,码组的每一位都单独使用一条通道。
异步传输也称为起止式传输,它是利用起止法来达到收发同步的。
异步传输每次只传送一个字符。
同步传输:不是以一个字符而是以一个数据块为传输单位。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编写:杨帆审核:赵红梅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
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及脉冲技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牢固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功率、参考方向)基本定律(欧姆定律 KCL 、KVL)及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和受控源器件的基本特性。
2. 熟悉掌握线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如:节点法、支路法、回路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互易定理等,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它们来分析各种电路。
3. 重点掌握正弦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如:极大值、有效值、频率、相位等)及向量分析(如:向量图、复阻抗、复导纳等),熟练地运用向量法对正弦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三相电路和具有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4.了解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5.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对时域法,要求深刻理解时间常数、一阶的零输入响应、一阶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等概念;对频域法,要求掌握拉氏变换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步骤(如:运算阻抗、拉氏正变换、拉氏反变换)。
6.了解一般非线形电路的特点,熟悉非线形电路的计算方法(如:图解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及非线形电路方程的编写。
7.掌握电路的拓扑矩阵,能熟练列写复杂电路方程的矩阵8.了解网络函数的性质,掌握极零点在复频率平面上的分布与网络时域的特点。
9.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及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0.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和调节设备,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工及电子测试技术。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电路和电路模型1.6电流及电压的参考方向1.5功率和能量1.4电阻元件1.5电压源和电流源1.6受控源1.7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能量;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y引言y调制信号空间的分解y TCM编码y TCM译码y性能分析y应用2y TCM(Trellis-Coded Modulation)是一种将信道编码和调制相结合的技术。
调制相结合的技术3y在采用相同调制信号的前提下,(n, k)分组码和(K,R=k/n)卷积码都是通过扩展信道带宽(1/R倍)来获得编码增益。
适合于功率受限而频带不受限的系统。
y在频带受限系统中,为了获得编码增益,即节省功率,必须采用不同的调制信号集。
4未进行8kb QPSK调制信道纠错编码8kbps4kHzQPSKR=2/3功率受限8kbps 12kbps 6kHz调制卷积码频带不受限pp8PSK R=2/3功率受限8kbps12kbps4kHz调制卷积码K>7频带受限5y如系统中信号未编码时采用QPSK调制信号传输;卷积码编码后为不增加信道带宽y经过R=2/3卷积码编码后,为不增加信道带宽,则需采用8PSK调制信号来传输;y而8PSK信号为了获得与QPSK信号相同的误码率,功率需增加4dB;y因此要求卷积码的编码增益超过4dB, 才能节省功率;y这就要求采用长约束长度(如K>7)卷积码,因而增加了设备的复杂度增加了设备的复杂度。
6技术相结合在不增y TCM技术通过将编码和调制技术相结合,在不增加信道带宽的前提下,获得显著的编码增益。
的编码增益y简单的4状态TCM可获得3dB的编码增益;y复杂的TCM可获得6dB,甚至更高的编码增益。
y这些增益是在不增加信道带宽或降低信息传输速率的前提下得到的。
7y TCM技术特别适合频带和功率同时受限的通信系统,如卫星通信系统。
y TCM技术最早在1976年由Ungerboeck提出。
目前对技术的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得到速y TCM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G. David Forney, Jr., Gottfried Ungerboeck,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LinearGaussian Channel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 heory, Vol.44, No. 6,October 1998.8y引言y调制信号空间的分解y TCM编码y TCM译码y性能分析y应用9调制信号空间的分解y所谓调制信号空间的分解,是将信号空间的调制信号与二进制序列一一对应起来。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信道编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历史及LDPC 码目前的研究现状。
1.1 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通信的目的是把对方不知道的消息及时可靠地传送给对方。
随着对高效、高可靠性数字通信系统需求的迅猛增长,大规模高速宽带网络的发展使语音、图像和其他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成为可能。
通信系统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数据源功率和带宽有限,系统复杂性和设备造价尽可能小的条件下实现尽可能准确的信息传输,即使信息传输的误码率最小化。
信道编码是消除或降低信息错误概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为更好的理解信道编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首先介绍通用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所有数字通信系统如通信、雷达、遥控遥测、数字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内部运算以及数字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等,都可归纳成如图1-1所示的模型。
图中,信源是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
信息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如果信源是模拟信号,则在送入数字系统传输之前需要进行采样和数字化处理;如果是数字信号则可以是字、码字等符号,一般将这些称为码元。
信源的输出根据给定的码表转化成符号序列,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是二元符号序列,码字符号中的码元取自集合{0,1},这时码元又称为比特。
如果信源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r b bit/s,则称r b为数据传输速率,简称为数据率。
图1-1 数字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信源编码器的任务是将信源发出的消息如语言、图像、文字等转换成为能够抵抗信道噪声和失真以及有利于在传输媒质上进行的传输形式,信源输出经过信源编码器编码后得到的数字序列称为信息序列。
信道编码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实现信号可靠传输的必要手段之一。
传输信道存在LDPC 码原理与应用·2· 一定的噪声和衰落,必然会对其上传输的信息引入失真和信号判决错误,因此需要采用差错控制码来检测和纠正这些比特错误。
信道编码器的作用是在信息序列中嵌入冗余码元,提高其纠错能力。
3 格形(格栅)编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技术,即TCM 技术。
现代通信新技术,陈显治 第 4 章在差错控制编码中,发送端的编码和调制是分开进行的,接收端的解码和解调也是分开的。
在码流中增加监督比特可达到检错或纠错的目的。
但此时码流的比特速率将增加,从而使码流速率增加,即增加了传输带宽,这实际上是用频带利用率下降的代价换取功率利用率的改善。
在带限的信道中,我们总是希望提高频带的利用率。
那么能否在不增加信道传输带宽的前提下降低差错率呢?办法是有的,就是将编码和调制统一设计。
在M 元数字载波调制中,引入信号空间的分析方法。
如果不增加信号空间的维数,只增加信号点的数目,引入多余度,它既可以不增加传输带宽,又可以利用这种多余度编码,按某种规则安排信号点的位置,使它与输入数码之间建立某种映射关系。
高效利用频带的数字载波调制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多电平/多相位调制,如多元的QAM 和 PSK 调制;二是连续相位调制,典型的如 MSK 。
相应的编码与调制相结合的技术也有两类,即编码的多电平/多相位调制和编码的连续相位调制。
编码的多电平/多相位调制也称为格形(格栅)编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即TCM 。
TCM 调制有两个基本特点:(1)在信号空间中,信号点的数目比调制时对应的信号点的数目多一倍。
(2)采用卷积码编码规则,在一系列信号点之间引入依赖关系,使得只有某些信号点图样或序列是许可使用的信号序列,并可模型化为格状网络,因此又称为格形(格栅)编码。
在格状结构中,通常把信号点之间的距离称码距。
其中最短距离称为最小码距,记为min d 。
利用空间划分计算差错率时,最小距离是影响差错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当编码调制后的信号序列经过一个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后,在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解调和解码,用维特比算法寻找最佳格状路径,以最小码距为准则解出接收的信号序列。
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2019年9月20日星期五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4)1.1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4)1.1.1 信息化的概念 (4)1.1.2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4)1.1.3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4)1.1.4 信息化生命周期 (5)1.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6)1.2.1 结构化法 (6)1.2.2 面向对象法 (7)1.2.3 原型画法 (7)1.2.4 面向服务的方法 (8)1.3 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8)1.3.1 网络标准与网络协议 (8)1.3.2 网络设备 (10)1.3.3 网络服务设备 (10)1.3.4 网络储存技术 (10)1.3.5 网络接入技术 (11)1.3.6 网络规划与设计 (11)1.3.7 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考) (11)1.3.8 数据仓储技术 (12)1.3.9 中间件技术 (12)1.3.10 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规划与设计 (12)1.4 软件工程 (13)1.4.1 需求分析 (13)1.4.2 软件架构设计 (16)1.4.3 软件设计 (16)1.4.4 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 (17)1.4.5 软件测试及其管理 (17)1.4.6 软件集成技术 (19)1.5 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5.1 物联网 (20)1.5.2 云计算 (21)1.5.3 大数据 (22)1.5.4 移动互联 (23)1.6 信息安全技术 (23)1.6.1 信息安全的有关概念 (23)1.6.2 信息加密、解密与常用的算法 (24)1.6.3 信息系统安全 (25)1.7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 (27)1.7.1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新特点 (27)1.7.2 国家心喜欢发展战略 (27)1.7.3 电子政务 (27)1.7.4 电子商务 (27)1.7.5 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28)1.7.6 智慧化 (28)1.8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28)1.8.1 信息系统服务业及发展 (28)1.8.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及发展 (29)1.8.3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概念及发展 (29)1.8.4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的标准框架 (30)1.9 信息系统规划 (30)1.9.1 大型信息系统 (30)1.9.2 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 (30)1.9.3 信息系统的规划工具 (31)1.10 企业首席信息官及责任 (32)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和工业制造深度融合、人和机器的融合、信息适源和材料资源的融合。
浅谈TCM调制技术摘要:网格编码调制技术(tcm)是一种将编码与调制有机结合起来的编码调制技术,它既不增加频带宽度,又不降低信息传输速率,可使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和功率资源同时得到有效利用。
本文首先介绍tcm的发展背景与研究现状,进而引出tcm的基本原理与特点,最后描述tcm的未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tcm的现状 tcm的原理 tcm的发展1.tcm调制技术的发展背景与现状随着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频带资源日益宝贵,对数据传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便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把编码调制技术应用于高速信息传输的通信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般的纠错编码技术对信息传输性能的改善是建立在带宽扩展的基础上的。
因此,在带宽受限的信道中,依靠传统的纠错编码技术是难于提高信道利用率的。
1974年messy根据shannon信息理论最早证明了将编码与调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最佳设计,就可大大改善系统的性能。
1982年,ungerboeck在ieee trans information theory上发表题为“channel coding with multilevel/phase signals”的论文,正式宣布了人们研究多年的调制编码相结合的网格编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简记为tcm)技术的诞生。
该技术把信道编码和调制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可以在既不增加信道频带宽度、也不降低信息传输速率的情况下,获得3~6db的编码增益,宣告了一个划时代的、新的纠错编码技术的开始,成为继shannon奠基以来信道编码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随后,对tcm技术进行研究的热潮迅速的在全球范围内兴起,tcm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得tcm技术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进入实用阶段。
目前,tcm技术在无线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移动通信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5G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面临的挑战分析1、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基础物理层技术特别是调制、编码、多址、双工等技术,可以说是无线通信技术中的核心与灵魂,在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芯片技术进步带来的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很多以前提出的技术在产业界得以实现,因而近二十年来无线通信应用技术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新技术应用带来了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速率从不足100kbit/s发展到了100Mbit/s以上。
然而,技术飞速发展繁荣的另一方面是,现有通信技术实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无线通信原理上的大多技术储备,想要寻求突破性的物理层技术变革已非常困难。
可这也说明了现有技术在相当广阔的领域内已经达到原理上的极限,更重要的或许不再是突破极限而是更加灵活的应用。
由于场景多种多样,很难有一种技术适用于所有场景,因而如何将不同场景下的技术整合起来,采用灵活的物理接入技术将是物理层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2、LTE系统物理层技术分析现有LTE系统物理层技术中,编码采用Turbo码,调制采用QAM (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技术和MIMO技术,多址技术是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正交频分多址)/SC-FDMA (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双工则是FDD或TDD两种方式。
根据信息论中香农有噪信道传输定理,存在被称为信道容量的界,使得一切小于信道容量的速率都能无差错传输,而大于信道容量速率的传输都会出现差错。
而信源信道编码分离定理又表明,可以分别进行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而不损失信道容量,这使得现有通信技术在物理层传输时都不考虑信源编码,即假设信源编码是理想的,这时信道编码的输入便是独立等概率分布的0、1比特。
多址技术及3032路PCM帧结构Struct Multiaddr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Frame ure of 30/32-site PCMSHI Gui-lan(Yellow River Electric Power Overhaul Engineering CO.LTD, Qingtongxia 751601, China): In this paper,multiaddr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multiplexing mode are studied,including the frame structure of 30/32-site PCM basic group and the test of important parameter.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information will be enhanced.As a result,we can realiz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safely, expediently.s: multiaddress; multiplexing; frame; pulse; code; modulation(PCM) test通信就是信息的交流,包括信息的发送、传递和接收。
从而,数字通信系统就包括数字终端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传输设备。
传输线路的投资往往占整个通信系统投资的大部分比例,因此,如何提高信道利用率,实现多路复用,就成了电信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1 多址技术多址通信技术(即信道复用技术)就是指在一个共同的传输媒介内能同时传递互不干扰的多路信号。
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
为使信号多路化而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它们分别采用频率、时间或代码分隔的多址连接方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三种接入方式。
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投标文件招标编号:ITC-04N306006第四部分:铁路动车组总体技术方案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LTD.第四部分–铁路动车组总体技术方案(下)4.2 A-250 技术说明书附件 19TCMS索引1.通用性 (3)2.列车说明 (3)3.多组联挂 (4)4. TCMS体系结构 (4)4.1.列车总线 (5)4.2.网关 (5)4.3.MPU-LT,MPU-LC (6)4.4.车辆总线 (6)4.4.1. MVB信号总线规范 (7)4.4.2. MVB牵引总线规范 (8)4.4.3. MVB车内设施总线规范 (9)4.5.中继器 (10)4.6.RS485诊断总线 (10)4.7.监视器 (10)4.7.1.驾驶台监视器 (10)4.7.1.1.TS监视器 (10)4.7.1.2.TD监视器 (10)4.7.2.本地监视器 (10)4.8.RIOM (12)5.冗余性 (13)5.1.网关冗余性 (13)5.2.MPU冗余性 (13)5.3.RIOM冗余性 (13)5.4.监视器冗余性 (13)5.4.1.驾驶台监视器冗余性 (13)5.4.2.本地监视器冗余性 (13)5.5.中继器冗余性 (13)5.6.非冗余功能 (14)6.功能和系统性能要求 (14)7.诊断功能 (24)7.1.司机诊断 (24)7.2.列车组人员 (24)7.3.维护 (24)7.4.下载诊断数据 (25)8. TCMS性能目标 (26)9.可靠性目标 (27)10.工具 (27)11.供货范围 (28)1.通用性所提供的TCMS系统是从新的Pendolino项目派生而来,它基本上将会尽可能的多使用相同类型的体系结构和软件。
2.列车说明本动车组是由分布式交流电源(25 kV)驱动的动车组。
其列车编组固定为8节车编组。
本列车为对称式(4 + 4节车)。
中 文 信 息 学 报第20卷第5期 J OURNAL OF CH I NESE I NF OR MATI O N P ROCESSI NG V ol.20N o.5文章编号:1003-0077(2006)05-0083-08编码字符集标准及分类研究谢 谦1,2,芮建武1,吴 健1(1.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开放系统与中文信息处理中心,北京 100080;2.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摘要:编码字符集标准是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的基础,本文提出了编码字符集三元组抽象,对现有编码字符集标准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总结,深入剖析了影响巨大的ISO2022标准及其派生标准,对ISO2022编码机制应用于多语言环境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阐明了使用通用编码字符集UCS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现有编码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了一种对编码字符集以及实现方法进行分类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对现有标准进行了归类;最后对汉字字符集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了分析评介。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编码字符集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Coded Character Set Standards and C lassificationX I E Q ian1,2,RU I Jian-wu1,W U Jian1(1.Open Syste m and Ch i nes e Infor m ati on Processi ng Cen ter,Institute of Soft w are,C h i nes e A cade m y of S ci en ces,B eiji ng100080,Ch i na;2.S chool of Compu t er and In for m ation Engineeri ng,H enan Un i versity,Kaifeng,H enan475001,Ch ina)Ab strac t:Coded character se t standa rd are t he base s of t he co m puter t ex t infor m ati on processing.In t his pape r,a3-turples m ode l is proposed t o descibe the coded character se.t The ex isting code standards are reviewed and su mma-rized.A nd t he ISO2022and it's deriv i ng standards are ana l y zed in de tail;incl uding the li m ita tion o f u tilizi ng IS O 2022in m ultili ngua l env iron m en.t N ecessit y o f foundi ng UCS(U niversa lCha racter Se t)is present ed,a long w it h an outline ana l y sis o f UCS.A ft e r eva l uating current c l assifica tion m e t hods o f coded character set standa rds,a new m eth-od is produced w ith applica tion i n ca talogu i ng existing standa rds.W e c l o se ou r paper w ith a brief ana l ysis of i m po r-tan t Chinese na tiona l st andards on Han character se.tK ey word s:compu t e r applicati on;Ch i nese inf o r m ati on processing;coded character se t计算机应用从单纯的科学计算转向信息处理,是引发二十世纪信息革命的里程碑事件,而支撑这一转变的重要基础就是字符编码;通过制定字符编码标准,在人能理解的文字信息与计算机内部表达之间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沟通桥梁,直到今天,基于文字的交互途径仍然是最主要的人机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