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征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7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应用技术。
犯罪的打击→外显犯罪的防控→潜在
打击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目标明确,容易把握。
一、概念。
(一)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一种被认定为违反了法律法规或不符合刑法条文的行为。(法律意义上的)
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offense
刑法学中的犯罪→crime→法律上的惩罚
行为人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当受到处罚的客观外在活动(社会学)。
纪律上的惩罚←从社会意义上来说,犯罪行为是一种偏差行为,偏离了社会标准的行为,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包含了侵害行为(法律意义上的犯罪行为)和违背了社会道德的行为(赌博、黄色)以及社会伦理的行为(包养)。
(二)犯罪心理学。
广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狭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E.g:视屏中危险犯罪人的心理矫正问题。
E.g:心理战术
本书定义: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的两种观点:
⒈是人类学与犯罪学的交叉学科。
⒉是应用心理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研究犯罪动机为中心以及研究犯罪行为本身的意义。
(三)犯罪人(offender),即犯罪主体。
犯罪人是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包含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①刑事责任年龄;②承担刑事责任;③辨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犯罪心理
犯罪嫌疑人属于特殊自首的情况
犯罪嫌疑人属于特殊自首的情况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并且其自首行为具有特殊的情节和背景。特殊自首是犯罪嫌疑人在法律上获得自首的效果,但其自首行为在社会和道德层面上更为特殊、多样化和复杂。
特殊自首的情况有很多种,具体取决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动机、行为方式、自首时机、自首方式等因素。特殊自首可以分为自首的筹谋性、自首的防范性、自首的奉公守法性、自首的自我救赎性等不同类型。
首先,自首的筹谋性。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就主动向司法机关表明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或者在犯罪行为进行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这种特殊自首的行为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一种自我约束和悔过的态度,有助于减轻对社会的伤害,同时也有助于犯罪嫌疑人更好地接受法律制裁。
其次,自首的防范性。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是为了防止犯罪行为的后果进一步恶化,或者是为了阻止他人受到伤害,保护他人的生命安全。这种特殊自首的行为显示了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心,有助于保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三,自首的奉公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和奉公守法的态度。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感到内疚和愧疚,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是为了接受法律制裁,并且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这种特殊自首的行为体现了犯罪嫌疑人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和对社会秩序的重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最后,自首的自我救赎性。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
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中的运用
陈金荣
摘要: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心理又是在
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形成的。所以,一定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乃至整个人的面貌。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造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它心理活动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心理一定隐含在犯罪现场痕迹中并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因而犯罪心理痕迹在公安机关侦查案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利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对案件的侦查具有关键的作用。
关键字:犯罪心理痕迹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心理痕迹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治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并且在我国当前刑事侦查工作中,案件发现难、排查难、缉捕难、审讯难等对传统侦查手段提出巨大挑战,除运用DNA、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外,我们还要加强对犯罪心理学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研究。在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侦缉抓捕和审讯深挖以及其他刑事侦查活动中,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
心理痕迹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所产生的生理固化物,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在犯罪现场形成的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这种痕迹一方面反映了犯罪分子作案行为轨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征
主讲人:安福元
通过人的行为表征来洞察其内心秘密,早已被人所使用。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及其他许多专业人员都已认识到通过分析评断人的行为来做出诊断的价值。连产品推销员、小商小贩,也已通过观察顾客的行为表征,来分析他们认购的心理,并充分地加以利用。
在讯问领域内,我国先秦时期就提出“以五声听狱讼〞,后来,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还用法律将其作为审案的方法规定下来。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五听〞是具有心理学根据的,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断案的依据,则是不科学的。
历史上运用“五听〞的案例:
古代官吏*子产一次在去上朝的路上,忽听一妇人在其夫坟前哭泣,于是他叫轿夫停下,仔细倾听,然后差人将妇人叫来盘问,妇人果然成认她就是杀夫凶
手。后来,人们问子产为何如此神奇,子产说道,正常人如果家人生病,其心理
状况的变化过程是: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而妇人在哭中不哀而惧,
其中必定有诈。可见,五听的方法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
是观察必须深入细致,二是进展综合分析研究,从而来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情况。
主观臆断与实事求是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差。
因为人的心理活动,虽然都会在人的外部表露出来,有些表征能被人的肉眼所觉察,然而人的*种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征;一样的行为表征,也会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源于不同的心理活动。所以被测人在讯问中的行为表征来判断其是否撒谎,把它当作如何讯问的依据还是可取的。长期以来,许多侦讯人员几乎完全依赖于被测人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有些侦讯人员只是通过“直觉〞判断被测人是否老实,也有不少侦讯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评断被测人行为表征的经历,但对被测人在讯问中行为表征特征的系统研究比较薄弱,尚无有价值的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不敢太多涉足这个敏感的禁区。同时,也与我国心理学研究刚刚起步有关,人们还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和适用的研究方法所致。
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2、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即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4、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5、犯罪△: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6犯罪人反社会的概念:是指犯罪者人格呈现出的与社会法律规范和伦理准则相悖的品质或倾向。
7、被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8、犯罪原因:犯罪是由犯罪原因引起的,犯罪原因就是引起犯罪现象发生的一切因素,即指决定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的因素。
9、罪因结构:是指犯罪原因的诸因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也可简化表述为犯罪原因的组合与作用形式。
10、城市死角:特指都市中具有触引,便利或者隐匿犯罪的有利环境,社会控制力所不及的空间,女口立交桥洞、地下过道。
11、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
12、犯罪的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 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13、犯罪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14、犯罪预防:是指犯罪的事先防范活动和措施,具体说,是指有助于消除犯罪原因,避免犯罪发生的社会的组织管理和建设发展方面的各种活动和措施。
2023年检察院实习报告九篇
检察院实习报告篇1
学校行政与团委共同策划组织在__年7月__日-8月__日,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对中国法律体制的认识,我们一行7人到__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我所实习所在科目是检察院公诉科。
我们是七月__号去的,到八月__号结束。在公诉科的实习项目包括:查看卷宗、写阅卷笔录、制作讨论表、讯问犯罪嫌疑人、参加公诉科讨论会、写起诉意见书等。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现实中的法律,在检察院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找不到其他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缺有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且其陈述和供述十分吻合,如果检察院因为担心败诉而不提起诉讼,放纵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的制裁,那么刑法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通过这次实践,我明确了以后学习的重点。在检察院实习的时间虽然很短,却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真正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实践。
检察院实习报告篇2
__年1月16日——__年2月8日期间我在__县人民检查院实习这期间我学会了很多常识性和事务性的知识,增长了知识和经验;和犯罪分子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其中一些人的狡猾和一些人的无奈;更深刻的体会到法律程序的严格性和必然性。
说起来也很丢人,学法律两年了,不知道抓捕人还需要检察院的批准,学了一大堆的法律条文,总觉的自己学了很多东西,其实一到工作的岗位上什么都不会,能判断是什么罪行只是法律工作的码,打好封皮,然后装订成册(装订要拿电钻打孔,线也有自己独特的穿法,觉得人很聪明)签字盖章,填好档案盒,将案件基本信息输入电脑存档,准备移送市人民检察院。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是一些繁琐而重复的工作。而且好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边整理边看,我发现在这些提请的案件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大家犯案的动机千奇百怪,比如李某就因为前妻不让其看孩子便将前妻娘家人全杀了;在整理卷宗过程中,我也对对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各种该归档的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的了解。
青少年犯罪的六大特征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在10岁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参与的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六大特征。
首先,青少年犯罪往往具有冲动性。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冲动难以控制。这就导致他们在面临冲突或挑战时,往往会选择使用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其次,青少年犯罪常常伴随着行为问题的存在。青少年犯罪者通常表现出攻击性、反社会行为、违反规则等问题。他们可能会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对老师和同学进行恶意欺负,或者在家庭中表现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第三,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家庭背景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者往往来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他们可能经历过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监督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寻求关爱和安全感时,常常选择错误的途径。
第四,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同伴影响有关。青少年处于同伴关系的重要时期,他们往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如果他们的同伴也有犯罪行为,那么他们更容易受到诱导,加入到犯罪行为中。
第五,青少年犯罪常常与教育问题有关。青少年犯罪者通常在学业上表现不佳,他们可能有辍学、逃课等问题。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最后,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有关。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社会不公正等,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的促发作用。这些问题使得青少年感到无望和绝望,进而选择犯罪作为发泄的途径。
总而言之,青少年犯罪具有冲动性、行为问题、家庭背景、同伴影响、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等六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航空犯罪与预防学习通期末考试答案2023年
1.简述国际劫机犯罪的特点。
参考答案:
国际劫机犯罪是指在国际航线上实施的劫机犯罪行为,其主要特点如下:
跨国性:国际劫机犯罪是跨越国界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在不同国家之
间进行转移和躲避,犯罪调查和打击难度大。高危性:国际劫机犯罪的危
害性极高,不仅会威胁到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国家的安全
和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突发性:国际劫机犯罪往往是突发性的,犯罪嫌疑
人可能在飞行过程中突然采取行动,机组人员和乘客往往无法预料和防范。
高度组织化:国际劫机犯罪往往是高度组织化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可
能由恐怖组织或犯罪团伙组织实施,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多样性:国际劫机犯罪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犯罪嫌疑人可能采取武力劫持、威
胁、恐吓等手段,也可能采取制造爆炸物等方式进行犯罪。
2.简述民航企业物流管理包括3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物流规划:对民航企业的物流网络进行规划和设计,制定物流战略和计划,确定物流目标和指标,以及制定物流预算。物流运作:对民航企业的物流
运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物流采购、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运输等
环节的管理。物流信息:对民航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
利用,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3.简述信息传输方式?
参考答案: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指利用电缆、光缆等物理媒介进行信息传输的方式,如以太网、USB、HDMI等
4.简述新产品、新服务的类型。
参考答案: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
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浅论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一)
内容摘要: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由于对罪行败露以及刑罚心存恐惧而高度紧张、不安,因而会在犯罪预备及犯罪后续阶段的言行举止方面出现反常。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掩盖罪行、逃避罪责、享用犯罪所得非法收益等。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具有客观反映性与阶段性的特点。侦查中,侦查人员可以根据反常表现来发现犯罪嫌疑人;也可采用打草惊蛇等策略来迫使犯罪嫌疑人出现反常表现而自我暴露。
关键词:侦查,反常表现,打草惊蛇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特别是在摸底排队中,侦查人员可以依据反常表现来发现犯罪嫌疑人。即在划定的侦查范围内,如果侦查人员发现某人具有反常表现,则可以将其纳入侦查视线、甚至对其采取一定的侦查措施来推动案件侦查工作的深入,以实现侦查目标。同时,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打草惊蛇”的策略创造条件让犯罪嫌疑人作出反常行为而暴露出来。本文拟通过对一则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侦查初学者加深对反常表现的理解与相关侦查技巧的应用。
案例:2004年5月深圳发生香港凤凰卫视前副主席周一男“灭门”案;5月30日侦查人员再次对现场进行勘验时,发现被害人周一男的一位女邻居多次走来偷看警方破案;其慌张的神色引起了公安人员的注意。根据这位女邻居的反常表现,公安民警将其带到侦查机关进行调查;在“经过十多小时的心理抗衡”之后,这位女邻居把终于交代了伙同他人杀害周一男全家的犯罪事实。深圳警方没有放过这位女邻居的“反常表现”,并以此为契机,在三十小时内破获了这起影响重大的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件。1]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电影:沉默的羔羊(1991年)
• the Silence of Lambs
•电视剧:犯罪心理(2005-2016年)
Criminal Minds
LIE TO ME
现实中的犯罪人: 疯狂犯罪人?MOST-EVIL
变态犯罪人? CASE甘蒙805
天生犯罪人?
犯罪心理学导论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任务•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 1879年莱比锡大学 W. Wundt
• [德国] 精神病学家 Krafft-Ebing: 1872年《犯罪心理学纲要》• [奥地利] 犯罪学家 HANS GROSS: 1898年《犯罪心理学》
我国的系统发展:1980年开始
•犯罪 CRIME
•心理 PSYCHO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对策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对策
犯罪心理测试犯罪心理画像证人证言心理审讯与供述心理犯罪危险性评估罪犯心理矫正
生物学派
精神分析论
行为主义观
认知学派
犯罪人格说犯罪类型论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偏向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或然性学科:可能性推断。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研究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为揭露、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心理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
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犯罪人动机分析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人质危机谈判技术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法庭心理专家证人
•犯罪人危险性评估
测谎中被测人的行为表征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摘要:测谎又称心理生理测试主要完成的是对测试人多项生理参数的采集,通过分析在相关问题上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来确定其与案件的相关程度。本文在测谎技术基本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测谎中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状态特征,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判断其与所调查的问题和案件的关联程度,从而为展开讯问深入调查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测谎被测人行为表征心理状态研究
1 测谎技术的生理机制原理及其常用的几种生理指标概述
测谎技术是一种对犯罪调查过程中犯罪嫌疑的人脑部信息进行提取的手段,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实验手段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测谎技术一般测定被测人的四个方面的生理变化: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在测谎过程中,将四种感应器导联在被测者身体的相应部位,测试人员通过语言、实物、图片等形式向被测人提问。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使用最广泛的测谎生理指标主要有:皮肤电反应、呼吸波和血压。皮肤电反应是反应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的最有效,最敏感的生理参数。它通过测量人手心发汗的程度而直接反应人心理紧张状态的变化,反应幅度大,灵敏度高,不易受大脑皮层意识的控制,是国际上运用最广泛并得到普遍承认的测谎指标;呼吸波是反应人心理变化的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人紧张时,呼吸会下意识地发生
一系列变化,如深呼吸,屏气,呼吸节律加快或变慢等;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广泛地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下丘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合部位,是对机体各内脏机能进行整合较高级部位,在发怒,恐惧等情绪变化反应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人们俗称的“测谎技术”,测谎专家武伯欣对此做出系统的定义,是指依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通过专用心理测试仪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实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对主试言语问题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的心理生理方法,也就是通过察言观色和情理推断的方法来判定谎言;第二个阶段是1895年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索(C.Lom-broso)开创的多道仪(Polygraph)测谎,即用仪器进行犯罪心理测试,主要是通过记录心跳、血压、呼吸运动和皮肤电等生理变化指标来判别谎言;第三个阶段是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事件相关电位开始被用于犯罪心理测试。
一、古代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古代社会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较为简单,采用比较原始的手段来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说谎的行为,具体的技术主要有:借助神灵或者迷信揭示谎言、运用简单的生理心理学原理进行犯罪心理的测试,具体说来:
(一)借助虚无的神灵或运用迷信识别谎言
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还十分困难。这样,超自然的神灵自然地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因此,基于对虚无神灵无限膜拜而创设的识别谎言的各种方法就应运而生。最典型的有“火刑”、“沸水刑”、“油刑”、“烙刑”、“水审”、“凝血法”等。
刑事犯罪如何辨别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禁止性规定,触犯刑法的
行为。辨别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行
为的主体、客体、目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法律要素等。本文将从这些
方面入手,对于刑事犯罪行为如何进行辨别进行阐述。
一、行为主体的判断
行为主体即犯罪的实施者,一般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种。自然人指
的是由生育方式获得生命并拥有行为能力的人,而法人则是指以团体
组织形式进行法律行为的个体(如企业、机关等)。在辨别行为是否
构成犯罪时,需明确行为主体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根据法定年龄和精神状态判断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负有刑事责
任的能力。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而精神疾病
患者或者其他精神异常人也可能被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二、行为客体的判断
行为客体指的是犯罪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者物。一般来说,行为客
体可以是个人、单位或者国家公共利益。对于个人而言,刑事犯罪行
为主要指对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益等方面的侵害;对于单位而言,刑事犯罪行为则主要指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产生的社会危害。同时,犯
罪应该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因此需要明确行为客体是否受到了法
律保护。如果行为客体未受到法律保护,那么该行为通常不会构成刑
事犯罪。
三、行为目的的判断
行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发生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按照刑事犯罪的
特点,罪犯的行为目的往往是违法行为或者实现非法利益。常见的刑
事犯罪行为目的包括谋取不义之财、满足个人欲望、达到报复他人等。通过对行为目的的判断,可以初步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涉嫌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