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4.59 KB
- 文档页数:3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应用妊娠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作者:杨丽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3期利凡诺能引起子宫收缩,促进胎儿及胎盘排出,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引产效果可达90%以上,是目前中期妊娠最常用的方法。
米非司酮是孕酮拮抗剂具有中止早孕、抗着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笔者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自愿引产的健康妇女117例,年龄18~27岁,妊娠16~27周,均为初孕妇,随机分两组,A组(观察组)58例,平均年龄22.6岁,B组(对照组)59例,平均年龄24岁,两组年龄、孕周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入院后常规检查,无引产禁忌证,对照组取平仰卧位,常规经腹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观察组首次饮后2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同时行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之后每12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总量150 mg,两组中如有注药120 h无宫缩且无异常者行第2次注药,如出现宫缩12 h胎儿仍未排出而且宫缩差者给予滴缩宫素加强宫缩,观察并记录开始时间、产程、胎盘、胎膜排出、出血量及宫颈撕裂情况。
观察方法:①胎儿胎盘娩出后常规清宫,检查刮出物并记录;②胎儿娩出后用弯盘收集出血至清宫结束;③清宫时查子宫颈是否有裂伤。
1.3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算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用检验。
2 结果2.1 两组中仅对照组有1例第2次注药情况,观察组宫缩乏力,对照组有4例宫缩乏力,给予滴缩宫素后引产成功。
2.2 两组宫腔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及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短。
见表1。
表1宫腔注药至宫缩开始及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h,x±s)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宫缩注药至宫穷乡僻壤开始时间(h)26.3±4.833.4±6.2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h)4.3±3.78.1±4.2注:A、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2.3 两组胎盘膜残留,子宫出血及宫颈撕裂情况见表2。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利凡诺腔内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口服对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
方法:收集160例处于妊娠中期而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病例,并将之平均分组,试验组80例腔内注射利凡诺并口服米非司酮,参照组80例,单纯注射利凡诺引产。
结果:试验组30h 内引产成功率达100%,参照组成功率为96.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组的80例孕妇实施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合米非司酮口服终止妊娠,参照组的80例孕妇则单纯注射利凡诺终止妊娠。
1.2 研究方法试验组:采用50mg/支的利凡诺(依沙吖啶)注射液配伍25mg/片的米非司酮(含珠停)药片进行引产。
利凡诺的羊膜腔内注射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注射两支,约100mg;在注射利凡诺的当日分两次空腹下用温开水冲服米非司酮片,每次两片约50mg,次日再服两片。
参照组:单纯采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注射液,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射速,注射剂量为2支,约100mg。
1.3 观察指标:跟踪观察并记录所有孕妇从宫腔注药到胎儿胎盘娩出的时间、阴道出血量、胎盘剥离情况及产后清宫等情况。
1.4 疗效诊断:若用药后30h内成功分娩者,为成功;若在用药后30~72h内分娩者,为显效;若用药后72h以上才分娩者,则视为无效。
有效数统计为成功和显效的总和。
2 结果与疗效试验组的全部80例孕妇都在72小时内完成了胎儿胎盘的娩出,终止妊娠的成功率达100%。
而参照组有4例没有在72小时内娩出胎儿胎盘,成功率为95%,两组的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个组都有部分孕妇在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而进行清宫,试验组的清宫率为18.75%,与参照组的36.25%的清宫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对从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的统计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娩出时间较之参照组缩短了近一半,有显著性差异(p<0.01)。
以上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的中期引产作用。
方法:将本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30例;B组单纯应用利凡诺引产30例。
观察两组引流产进程及分娩阵痛情况。
结果:A组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腔内注射至产程发动时间、产程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流产过程中阵痛程度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腔内注射法中期引产可加速流产进程及减轻分娩阵痛,从而提高引产的质量。
标签: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经腹宫腔内注射利凡诺是一种有效可靠的终止妊娠的方法,米非司酮是一种促进宫颈成熟的药物,本文通过研究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腔内注射法,观察对中期妊娠引产临床疗效的影响及该法提高引产质量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患者60例,均适合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法引流产的妊娠期为16~28周的健康妇女,年龄18~35岁,既往无不孕史,平素月经规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
各组均住院观察,用药前已行B型超声检查确诊孕周,证实宫内妊娠、活胎,测体温、血压、心电图、血红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用药禁忌证。
两组对象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x±s)1.2 方法1.2.1 药物米非司酮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 mg/片,利凡诺浓度0.5%,用量20 ml(100 mg)。
1.2.2 用药方法A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前24、12 h,羊膜腔内注射后12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共3次(总量150 mg);B组:利凡诺100 mg注射羊膜腔内。
1.3 临床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记录引流产时间进程,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其他影响引产效果的干预措施。
于胎儿娩出后由专人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1]记录每例镇痛最严重的疼痛评分,记录胎盘、胎膜娩出情况及产后2 h内出血量。
临床观察终止中期妊娠使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的护理米非司酮可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成熟、扩张,加强宫缩。
与利凡诺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有协同作用。
从本组资料中观察到,实验组受术者从用药至宫缩的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减少,阴道出血减少及清宫率较低,受术者痛苦减轻。
中孕引产多年来多采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的引产方法,但产程长,宫缩疼痛剧烈,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率高。
我站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联合整体护理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站收住妊娠14~27 w的孕妇86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0例。
实验组:年龄(23.7±4.3)岁,孕妊周(20.3±1.5)w,初产妇236例,经产妇194例。
对照组:年龄(24.2±4.5)岁,孕妊周(20.5±1.6)w,初产妇233例,经产妇197例。
两组受术者的年龄、孕周、孕产次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 O.05)。
所有孕妇经检查均无妊娠合并症,亦无利凡诺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症。
1.2方法给药方法:实验组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后,立即口服米非司酮50 mg,1次/12 h至宫缩发动,最大用量150 mg,服药前后禁食2 h。
对照组单纯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
观察指标:所有孕妇均从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开始观察,记录宫缩开始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总产程、受术者的疼痛感程度、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宫颈撕裂伤和药物的副作用等。
1.3护理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予整体的临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心理护理中孕引产是因多种本身及社会原因而选择引产的一群特殊患者,她们心情非常复杂。
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疼痛、焦虑的心理[1]。
医护人员应耐心向受术者解释,以真城的态度分析受术者的心理变化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安慰、劝导、帮助等,消除受术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研究及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孕中期引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中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利凡诺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孕妇的疗效、用药至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时间、软产道裂伤、胎盘胎膜残留及产后2 h内阴道出血情况。
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孕妇的用药至宫缩时间及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孕妇引产前均完善相关检查并确定患者无引产禁忌证。
观察组50例孕妇采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进行引产,患者于羊膜腔穿刺术前2 h给予米非司酮片150 mg,口服一次,孕妇服药前后空腹2 h;然后行羊膜腔穿刺时注射利凡诺100 mg。
一般22~30 h内出现规律宫缩,如果72 h仅有弱而不规律宫缩或无宫缩者则视为引产失败。
对照组50例患者单用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用药进行引产。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给药至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的时间,及其附属物排出娩出后立即以弯盘收集孕妇的阴道血,并对娩出的胎盘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则即刻行清宫术。
1.3 效果评价标准(1)有效:用药72 h内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者;(2)无效:用药72 h后无宫缩,或有不规律宫缩,胎儿及其附属物未娩出者。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50例孕妇均成功引产,引产成功率为100%;对照组50例孕妇有5例引产失败,经二次羊膜腔注射引产成功,成功率为90%。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摘要:目的了解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与单纯注射利凡诺引产的效果。
方法观察组(60例)应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60例)单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
结果观察组一次引产成功率100%,对照组98.33%。
两组在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残留都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能明显提高引产的效果,减少引产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米非司酮利凡诺中期引产中期妊娠引产是孕妇因避孕失败造成计划外妊娠或因全身疾病不宜妊娠或胎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畸形等原因,而终止妊娠的方法。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传统方法之一,但由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宫颈条件不成熟,宫颈扩张期延长,容易导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产妇疼痛剧烈等。
我院对60例中期妊娠孕妇行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孕16周~27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经妇检和B超确定妊娠后作阴道清洁度、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排除引产禁忌症。
年龄18~44岁,孕16~27周,孕次1~3次,产次0~2次,按入院先后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60例,二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均无显著差异。
1.2 药物选择利凡诺针剂,规格50mg/支,江苏天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米非司酮规格25mg/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观察组: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后,空腹服米非司酮50 mg,q12h,共三次。
对照组: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不作其它处理。
记录从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到出现宫缩时间;宫颈变化:出现规律宫缩后肛诊宫颈软硬情况;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时间;称重法记录产时和产后24h出血量;胎儿排出后常规清宫术,子宫内容物送病理检查,观察胎盘残留情况。
利凡诺中期引产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利凡诺引产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和单纯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的临床效果,从而改善单一应用利凡诺中期引产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方法选择80例应用口服米非司酮加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组与单纯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组80例进行对照。
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用于中期引产可以加快产程进展,缩短宫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时间。
出血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利凡诺;引产;米非司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宫内妊娠14~28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无禁忌证及严重产科合并症者,并全部住院引产。
共1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8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利凡诺引产80例。
年龄20~35岁,平均26岁,已婚125例,未婚35例,初产妇91例,经产妇69例。
1.2 给药方法首先常规行血尿常规、血凝、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
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次/12 h,共6次,总量为150 mg,停药后12 h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 mg。
对照组:直接经腹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
1.3 观察内容①记录总产程时间以羊膜腔注入利凡诺溶液开始至胎儿娩出为止。
②产后出血以称重法计算,产后1 h内集血器计量,出血量≥400 ml为产后出血。
③评估引产是否失败:注入利凡诺48 h无规律宫缩,72 h未流产未引产失败。
④胎盘胎膜是否残留:产后肉眼观察胎盘、胎膜是否缺损,产后24 h 常规超声检查及经刮宫证实。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过严格统计后,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2 结果2.1 两种引产方法结果对比两组流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总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引产后2 h内阴道出血量均<400 ml,引产后阴道流血时间6~12 d,两组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