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一般原理 (2)
- 格式:ppt
- 大小:833.50 KB
- 文档页数:36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其创作和鉴赏都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
下面将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首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其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音调、停顿等元素的有机组合,而节奏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和词语的重音和轻音所形成的一种韵律感。
通过合理运用韵律和节奏,诗人可以使诗歌在朗诵时更具有韵律美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多种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通过比喻和拟人,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营造出的一种情感氛围和思想境界,而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运用的具体形象和符号。
通过意境和意象的营造,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内在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诗歌的结构和布局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格律等方面,而布局则是指诗歌中各个部分的排列和组合。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布局,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韵律和节奏、修辞手法、意境和意象、结构和布局等多个方面。
这些艺术手法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在美感和艺术魅力。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诗歌鉴赏有所帮助,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
评析教师:陈建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六观”中,位体(奠定中心思想)、通变(通古变今)、事义(作品的题材)三项属于作品的内容;置辞(敷饰辞藻)、奇正(姿态奇正)、宫商(语调声律)三项属于作品的形式。
一、从“言语”入手,领悟“言外之意”。
1.从文字、词汇、句型入手①从文字入手。
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这正接近西方空间的观念。
清人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反驳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此杜牧《江南春》诗也。
升庵谓“千”应作“十”。
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圆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红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
诗家善立题者也。
这就是肉眼与心眼观察,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差别。
两种看法,谁更通情达理?通情达理,读者与作者之间找到了共同点,才会产生审美共鸣。
②从词汇入手: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中的“行人”和“断魂”。
“断魂”,《辞海》:“形容哀伤,也形容情深。
”《辞源》:“谓情之所感,如魂将离体。
”是哀伤、迷恋、还是陶醉?要放到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
杜牧《泊秦淮》: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
(钟振振《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文学遗产》 1998 年 2 期、张天键《唐诗答客难》第 213 页,学苑出版社, 1990 年版)“商女”,李长路《全唐绝句选释》注云:“商女,卖唱歌女。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1(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 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P> <P>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P> <P>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P><P>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哲理诗一、哲理诗特点:“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
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二、分类:(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6: 艺术鉴赏知识第六节艺术鉴赏知识(一)艺术鉴赏概述1.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 又称艺术欣赏, 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也是人们经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 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艺术鉴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品, 必须经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中, 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
(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 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 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它集中表现在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等, 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
2.艺术鉴赏的特点在艺术鉴赏中, 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 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 经过联想、想象和理解, 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 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 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
能够这么说, 如果没有鉴赏中的”再创造”和”再评价”, 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人深的, 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
艺术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也是艺术作品发挥社会功用的必然途径。
3.艺术鉴赏的功能(1)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2)能培养人们的品德, 提高她们的思想, 陶冶她们的情操;(3)能开发人们的智力, 增加智慧, 拓宽认识;(4)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 能娱情怡神, 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二)书法艺术鉴赏1.书法欣赏需要重复地观赏玩味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认识活动, 也就必然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有一个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过程, 而这种认识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完成的, 而是不断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作品翻译赏析理论摘要:文学翻译的一般原理当然适用于解释诗歌翻译现象,但诗歌翻译还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要点需要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实践之前有所了解。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最难的。
文学翻译的一般原理当然适用于解释诗歌翻译现象。
但诗歌翻译还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要点需要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实践之前有所了解。
做一次两次翻译练习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通过练习加深对诗歌翻译原理的把握与理解。
要实现这一点,至少有下面这几点需要作为诗歌翻译实践进行之前的理论准备。
第一,如何理解欣赏欲翻译的原诗。
这一点实际上我已在“作者与作品简介”中简略讨论过,这里不赘言。
我想要强调指出的是:翻译诗歌,不仅需要中外文知识,更需要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翻译既然是所有翻译中层次最高的一种翻译,如果译者无法较好地领略原诗的美妙,那么他进行翻译的时候就只能是在机械地译文字,而不是在译诗。
诗的语言如此精妙,哪怕挪动一个字或词的位置,其诗味立刻要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一点,凡稍具诗歌鉴赏能力的人,都能体会个中奥妙。
简而言之,诗歌具有五象美: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
前三美不言而喻,事象美指的是一种叙事因素构成的美。
味象美指的诗歌给予读者印象的整体风格美。
相应于五象美,产生了诗歌翻译的五大类标准。
(当然,这些原理也适用于其他文体翻译,只是程度不同。
而正是这一程度区别构成了关键性区别。
)一个译者要欣赏诗歌,首先得学会至少能从这五个方面欣赏原作,对原作的五象美大体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然后才可能来谈如何着手翻译诗歌的问题。
第二,确定此诗的可译度。
依据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原理,我们不宜笼统地说诗可译还是不可译,而应该说,诗歌翻译大致具有四种情形:1)全可译;2)大半可译;3)小半可译;4)不可译。
例如:从音象美来看,《闪光》这首诗是严谨的格律体,韵式为ababa取抑扬格长短句,用的是3-4-4-2-5音步。
即第一行3个音步,第二行和第三行4个音步,第四行只有2个音步,第五行5个音步。
淡诗歌鉴赏的两个概念:悖论与反讽作者:李小宁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7期李小宁内容摘要:悖论就是违背常理的思维表达,在诗则是一种无理性追求,即贺裳所谓“无理而妙”的诗歌创作原理。
反讽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抑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反讽会造成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诗歌自身很强的表现力。
关键词:批判思维诗歌个性悖论反讽一.悖论“诗的语言就是悖论的语言”(布鲁克斯《精制的翁》)。
所谓悖论就是违背常理(常情)的思维表达,在诗则是一种无理性追求,即贺裳所谓“无理而妙”(《皱水轩词筌》)的诗歌创作原理。
“诗之情味每与敷藻立喻之合乎事理成反比例”(钱钟书《管锥编》),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表情达意往往采取无理、反常的委婉形式。
诗的语言忌直忌白。
诗的语言必须直接楔至于鲜活的、生动的、跳跃的思想深处,然后熔解,抑或爆炸。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如同人的生命最活跃部分的潜意识,只有语言的探头透过意识的老茧,才能触及生命的内涵,直指本质。
诗的无理性,并不是说写诗是不讲道理的胡乱拼凑与生搬硬套,而是强调诗要区别于世俗意义上的平铺直叙与陈词滥调。
诗必须重视和审视诗人自我的存在状况,因为只要是诗,就别无选择。
李小宁诗《马》:没有蝴蝶幻化的草原一匹马陷入一株树的芳年远去的歌谣,这匹不会游泳的马它要冻结自己的孤独与爱恋“一匹马陷入一株树的芳年”,且在“游泳”,这是多么不寻常的事件。
现实中没有的,意识中有,意识中没有的,潜意识中有。
现实中有“马”有“树”,这就足够了,但“游泳”行为一旦发生,所能隐喻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生命关联的意义就会明朗化,形象化,乃至“合理化”了。
悖论在诗中运用的基本特征是因果链条被强行切断, 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不再是语序上简单的语法关系;诗的句式往往不合乎所谓正常的逻辑性推理,而是以反常的方式将一些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与感觉嫁接在一起;当然这种嫁接必须是以心理真实为依据的,否则,表达即使如何新颖精巧,也与诗无缘。
专升本语文诗歌鉴赏
专升本语文诗歌鉴赏是专升本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诗歌鉴赏的技巧和策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1. 了解诗歌背景:在鉴赏诗歌之前,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2. 抓住诗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象和事物,是鉴赏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抓住意象的特点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分析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炼、优美、含蓄等特点,要注意分析诗歌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理解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艺术效果。
4. 体会诗歌情感: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探究诗歌主题:主题是诗歌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观点,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面。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理解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态度。
6. 练习诗歌鉴赏题:为了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诗歌鉴赏题目进行练习,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上是专升本语文诗歌鉴赏的一些技巧和策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多读、多思、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曲径通幽处,内里有乾坤2016年高考浙江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以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两首《北来人》为测试材料。
两首五言律诗内涵丰富,考试题型有特色,具张力。
与前几年相比,试题看似波澜不惊,但深究细析,则发现内有乾坤。
其对中学诗歌教学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尤其在承前启后的2016年,对该题进行思考评析,对回归诗词教学的本源或有裨益。
以下将从四方面进行论述。
一、命题的突围从2004年浙江省开始自主命题以来,古诗鉴赏在考查中一直占据稳定的地位。
经过多年积累,教师们对考点、题型及解题技巧早已稔熟,整理出与题型相对应的答题模板,诸如“通过描写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
教学中,对诗歌本身不作研读;考试时,用所谓的应试秘籍粘贴答案。
套话成风,已成常态。
僵化的模式对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贻害无穷,无益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而2016年的诗歌命题针对这一现象,刻意矫正,努力去模式化,努力突破套路的包围,真正达到检测考生鉴赏能力的目的,也为中学诗歌教学提供指导。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选材突破定势首先在题材选用上,明显突破了多年来材料选用的思维定式。
除2013年诗歌题材为讽喻诗外,从2010年开始多年以来入选试题的材料皆为借景(物)抒情诗,如15年的《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14年的《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三峡吟》(南宋·徐熙)。
而今年的《北来人》则是两首叙事诗。
第一首是借逃亡到南宋的难民,诉说汴京在金人铁蹄蹂躏下的残破。
叙事成为全篇表达方式的主体。
第二首难民以自己所见所感,批判朝廷的苟且偷安。
悲愤的情感交织在事件的叙述中。
两首诗从叙述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北来人独有的。
考生不能依赖自己熟悉的模式来套用。
要做好题目,必须读懂并深入理解诗作内容。
(二)设题拒绝套路选材上思维方式的突破,必然带来设题形式的转变。
古典诗歌中,借景(物)抒情诗占有量较大,在表达方式上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诗歌鉴赏诗句作用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有时带有宗教性质。
诗歌鉴赏,也称诗句鉴赏,是指把握诗句内涵,把握诗句之间的联系,以及把握诗句、抒情、语意、表达之间的关系来鉴赏诗歌的一种手段。
一件好的诗句要有一定的韵律性与节奏感,要有充足的信息量和象征性,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把握诗句的内容。
特别是要能够产生联想,激发起思维,引起读者的反思,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一件好的诗句也要能够让读者有一种共鸣,在感情、思维、文字上都能够有一种“唱和”,从而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得诗歌能够更加具有感染力。
此外,诗句鉴赏还要能够将诗句与情境联系起来,及时把握诗歌的时代气息。
诗歌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韵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将历史的积淀传承下去。
在把握诗句的过程中,要能够把握诗歌的时代和思想观念,把握诗歌及其背景,使得诗歌能够更具有经典性,更加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此外,一件好的诗句还要具有深刻的文字表达能力,一定要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表现力。
特别是要注重诗句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逼真性,使得诗句更具有文学艺术性,而不是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诗歌鉴赏诗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把握得更深刻,从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艺术之美,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编辑者的思想情绪,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水准。
只有把握诗句鉴赏的技巧,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诗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
要想把握诗句鉴赏的技巧,首先要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用词,要能够把握诗句的内涵,把握诗句的节奏、押韵、字重。
其次要能够熟悉各种文学术语,把握诗歌不同表现形式,如抒情、描写、叙事等,进而把握诗歌的时代和思想观念。
再者,要对诗歌的传承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历史抒情的传承应该特别提高警惕,使得鉴赏诗歌更加准确。
总之,诗歌鉴赏诗句是一项技艺,要想把握它,就首先要把握它的原理,熟悉各种文学术语,把握诗句的内涵,把握诗句之间的联系,以及把握诗句、抒情、语意、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得诗句与情境联系起来,把握诗歌的时代气息,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从而更加深刻的把握诗歌的艺术之美,更好地欣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