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56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
2. 使学生能够读写分数,并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2. 分数的读写: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中间为分数线。
3. 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读写及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方式,理解分数的概念。
2. 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方法。
3.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解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概念、读写及大小比较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解答。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概念、读写及大小比较方法。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能够比较和排序分数。
3.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数的加减运算。
### 难点:3.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4.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分子、分母的意义。
2.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大小排序。
3. 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加法原理。
•分数的减法原理。
4.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问题,复习小学四则运算中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出分数概念。
2. 讲解•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演示如何比较和排序分数。
•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操作方法。
3. 练习•同学们进行分数比较和排序练习。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 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及难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3.思考如何将分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以上为《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母反子顺
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说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及分数的简单应用。
分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建立一个新的数的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
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认识分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分数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不仅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做好知识准备,也为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提供了知识和丰富的机会。
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中秋节到了,同学们一起去公园郊游。
看!他们玩累了,正坐下休息,一起进行野餐呢!他们带了好多食物。
同学们,从图上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学情预设】预设 1:他们有 7 个人。
预设 2:有1块月饼,2个面包。
师: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分食物的吗?【学情预设】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部分食物的知识,这里我们将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几分之一(1)]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师:今天我们通过分月饼的游戏来研究分数。
(课件出示)师: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两个人是如何分月饼的?【学情预设】一人一半。
师:一人一半,就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学情预设】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分数。
教学提示:师:【学情预设】学生会有不同的折法。
教师巡视找到几种不同的折法贴到黑板上。
师:【学情预设】是。
师:【学情预设】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拿起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这是长方【学情预设】2份。
师:【学情预设】师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它的二分之一,我们要知道分的是“谁”,就是“谁”的二分之一。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
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思,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体味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2、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3、提问:把3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4、把一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个饼?怎样表示这个数?5、出示主题图。
6、看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3、揭示课题: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
遇到不够 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 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 1/2。
二、自主探究1、快来看看下面这两名同学正准备分什么呢?怎么分合适?(平均分)2、这半个月饼,你打算怎么表示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一。
写作:()。
(板书:几分之一)4、活动操作:自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它的二分之一。
5、揭示二分之一的意义。
(板书: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6、学习二分之一的读法、写法。
7、找身边的二分之一。
8、通过折纸引导学生认识1/3、1/49、画图表示1/5.10、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第八单元:分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p90-91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出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并且能掌握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2.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3块月饼,小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关于主题图内容课件。
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在做什么?2.叫2个学生上来分月饼,把一个月饼分给两同学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
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1/2。
2.指导学生读1/2。
3.出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块,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
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3。
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五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5。
(二)、小结:像1/2、1/4、1/3、1/5。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四)课堂练习(五)小结同学们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六)作业完成第94页第1题。
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1.平均分(教学内容:p91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正确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正方形纸、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1、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2。
2.如果分给4个同学,每人又得多少呢?板书:1/43.提问:他们谁分得多呢?比一比。
4.引出并板书课题:分之一大小比较1/4(二)练习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三)小结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大的反而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介绍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组成。
2. 分数的比较:学习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学习如何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 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熟练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例如分蛋糕,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分数的概念。
2. 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组成。
用实例和图示来说明分数的含义。
3. 分数的比较:教授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的方法。
4.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计算和比较。
6.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计算和比较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板书分数的比较的方法。
3. 板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4 + 1/4 =3/4 1/4 =2/5 + 2/5 =4/5 1/5 =1/2 和 1/3 哪个大?2/5 和 3/10 哪个大?4/6 和 2/3 哪个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例如分数的乘法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应用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教材第89~91页)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不同形状、大小的纸(其中正方形的5张)、彩笔。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
课件出示:1.把4个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个?2.把2个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个?3.把1个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个?二探究新知三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教材第91页“做一做”。
(考查知识点:认识几分之一;能力要求: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正确认识图形表示的分数)B类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数。
2. 邻居家的奇奇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涂满了颜色(如右图),请你想一想:每种颜色各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考查知识点:认识几分之一;能力要求: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正确认识图形表示的分数)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B类1.略2.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比较大小: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平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
(教材第92~9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以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具学具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问题:有红、黄两张同样大的彩色纸,玲玲把红纸平均分成了2份,用其中的一份折了一只纸船;芳芳把黄纸平均分成了3份,用其中的一份折了一只花篮。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能够按照分数的大小比较大小;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物品、时间等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基本性质3.分数的大小比较4.实际问题应用:将物品、时间等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分母、相等分数等;2.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小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2.分数的大小比较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比较和练习。
四、教学方法1.前置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著名足球运动员进球后的庆祝动作,引出足球比赛的胜负关系,进一步引出比分的概念;2.通过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运动比分的概念过渡到学习分数的概念;3.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图示、幻灯片等形式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5.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计对应的小组或个人练习题,既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又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前置任务展示著名足球运动员进球后的庆祝动作,引出足球比赛的胜负关系,进一步引出比分的概念。
第二步:引出分数概念教师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出分数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分子、分母等基本概念。
第三步: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形式,详细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相等和等价性等。
第四步:分组讨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大小比较,并给予实例进行说明和练习。
第五步:课堂练习设计相应的小组或个人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同时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同时分数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分数的比较大小和简单运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简单运算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比较大小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数的比较大小和简单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4. 案例讲解: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和简单运算。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分数的初步认识2. 内容:-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比较大小- 分数的简单运算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分数的基本知识。
2. 提高练习:完成课后习题,提高分数的应用能力。
3. 拓展练习: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分数的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结: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的要求,对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第90页例1,第91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
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思,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及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1.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PPT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要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让学生用学习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
本节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地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个。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积累经验。
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性。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的产生过程,真正地理解、体会了的含义。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特别是语言。
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训练他们语言叙述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