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格式:docx
- 大小:29.33 KB
- 文档页数:7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液、医疗废渣、医疗废弃物、医疗废气等。
第三条医疗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规范化。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
第五条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章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化学性医疗废物、辐射性医疗废物和普通性医疗废物。
第七条感染性医疗废物是指含有病原体的医疗废物,应当采取专门的处置方法,保证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第八条化学性医疗废物是指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医疗废物,应当进行特殊的处理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第九条辐射性医疗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的处理和处置。
第十条普通性医疗废物是指除感染性医疗废物、化学性医疗废物和辐射性医疗废物以外的医疗废物,应当进行集中采集、分类存储和正确处置。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采集和运输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疗废物采集容器,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方便医务人员正确投放。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废物采集和运输的方案,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运输,防止泄漏和污染。
第十三条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应当符合相关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保证废物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第十四条医疗废物采集和运输人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具备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四章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进行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第十六条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应当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运行和监测。
第十七条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应当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处置效果和安全性。
(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保障公共卫生,维护环境卫生,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医疗废物的分类和识别
第二条医疗废物按照其性质分为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尖锐杂物、药品废物和其他废物。
医疗机构应当通过标志、颜色、包装等方式明显标识医疗废物的种类。
第三条感染性废物应采用红色标志,化学性废物应采用黄色标志,尖锐杂物应采用蓝色标志,药品废物应采用橙色标志,其他废物应采用黑色标志。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储存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区域,暂存区域应设置密闭收集容器,保证医疗废物不外泄。
第五条医疗废物暂存区域应当实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繁殖。
第四章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理。
未经审批或违规处理医疗废物的企业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七条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废物在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五章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工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其他未尽事宜,由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以上为《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全部内容,望遵守。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年6月16日名目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医疗废物治理的一样规定第三章医疗卫生气构对医疗废物的治理第四章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第五章监督治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治理,防止疾病传播,爱护环境,保证人体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气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截了当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名目,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爱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治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气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治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气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治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舞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治理;环境爱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治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治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气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治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医疗废物治理的一样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气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治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境污染事故。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 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三年六月十六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完美WORD格式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9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10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颁布日期:20030616 实施日期:20030616 颁布单位:国务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医疗废物处理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造成的疾病传播风险,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医疗废物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环保、有效的处理。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利用、处置等活动。
第二章医疗废物的定义与管理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1. 感染性废物:如手术刀片、针头、输液器、注射器、牙科钻头、血液及血制品等;2. 病理性废物:如病理切片、废弃的器官、组织、病理蜡块等;3. 损伤性废物:如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瓷器等;4. 药物性废物:如废弃的药品、药瓶、过期疫苗等;5. 其他废物: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废弃的纸张、包装材料等。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利用、处置等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并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防水、防渗、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等基本设施;2. 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语;3. 具备照明、通风等基本条件;4. 安装监控设备,对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实时监控。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第七条医疗废物的收集应当遵循分类收集的原则,确保各类医疗废物得到安全、环保、有效的处理。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废物收集工具,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九条医疗废物运输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合法的运输资质;2. 运输工具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环保等要求;3. 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漏、防盗等措施;4. 具备应急处理医疗废物泄漏、火灾等突发事件的措施和设备。
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全文【发文字号】:国务院令第380号【执行时间】:20030616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三章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第四章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条例解读•相关问题解答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包括实验动物尸体),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见附表)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及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应当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环保、有效的处理。
第二章医疗废物的分类与标识第四条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1. 感染性废物:包括感染性敷料、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废弃的医学标本等。
2. 损伤性废物:包括废针头、刀片、玻璃瓶等。
3. 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的药物及其包装物等。
4. 化学性废物:包括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废汞血压计等。
5. 其他废物: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一次性防护用品,以及医疗机构废弃的办公用品、家具等。
第五条各类医疗废物应当使用专用包装物进行包装,并在包装物上贴上相应的警示标识。
警示标识包括:感染性废物标识、损伤性废物标识、药物性废物标识、化学性废物标识和其他废物标识。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废物收集点,并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设置专门的收集。
收集点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便于操作和监控的区域。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运输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收集、运输的责任人和操作规程。
第八条医疗废物运输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专用运输工具,保证医疗废物包装物的密封、牢固,防止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泄漏、污染环境。
第四章医疗废物的贮存与处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合理设置医疗废物贮存设施。
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地处医疗机构内部,便于监管;2. 远离水源、食堂、宿舍等生活区域;3. 具有防火、防泄漏、防盗、防水和防虫等功能;4. 标识清晰,分类分区存放;5. 定期消毒、清洁。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2]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保障公共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机构和个人产生的医疗废物的管理。
第三条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和个人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以及尖锐物品和化学药品,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
第四条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原则是“谁产生谁负责、谁运输谁处理、谁使用谁回收”。
第五条医疗废物的治理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依法治理为主的原则。
第六条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机构,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废物分类和处理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八条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
第九条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应当建立废物分类处理的台账,并向地方政府定期报告处理情况。
第十条医疗废物排放单位应当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废物排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第十一条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其危险程度和处理方式分为四类:强毒性医疗废物、有害医疗废物、一般医疗废物和普通废物。
第十二条强毒性医疗废物是指含有病原体、放射性、化学有害等物质的废物,必须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有害医疗废物是指对人体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废物,需经过专门处理方可排放。
第十四条一般医疗废物是指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废物,可以由医院内部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普通废物是指与医疗过程无关的废物,可按照一般垃圾处理方式处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和存放点,对不同类型的废物进行分类存放。
第十七条医疗废物的运输应当由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的运输单位进行,确保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与合法的废物处理单位签订处理协议,合理安排废物的处理时间和方式。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第十九条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化学处理、填埋等方式,应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选择。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发布。
第三条本条例合用于医疗废物的采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辟。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赋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采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采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 职人员,负责检查、催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机构产生或者因医疗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废物、化学性废物、尖锐器械等。
由于医疗废物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和传染性,如果不得当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第一条医疗废物的分类医疗废物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分为四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
其中感染性废物是指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病理性废物是指人体组织、器官或者其他具体肉眼可见的废物;药物废物是指过期药品、疫苗、药物包装物等废弃物品;其他医疗废物包括化学性废物、尖锐器械等。
第二条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收集点,安排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和打包。
医疗废物应当用密封、防渗漏的特定容器进行包装,并标明废物类型及来源单位。
收集好的医疗废物应当定期由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运输单位运送至专门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第三条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医疗废物的处理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焚烧、消毒、填埋等方式。
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技术,确保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达到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第四条医疗废物的监管和执法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
对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条医疗废物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家对医疗废物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医疗废物管理意识,形成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以上就是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希望医疗机构和全社会共同遵守,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卫生。
【字数:518】。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一节概述一、医疗废物的概念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二、医疗废物的分类(一)感染性废物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二)病理性废物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三)损伤性废物特征: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四)药物性废物特征: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五)化学性废物特征: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三、医疗废物管理的意义(一)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消除环境隐患,保障环境安全。
(二)防止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疾病的感染与传染。
第二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于2003年6月公布并施行,标志着我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一、国务院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背景(一)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废物管理的专门法规。
现有法规分散于不同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未能涵盖医疗废物管理的全部内容,对医疗废物的界定和分类不明确,未能规范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
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流向社会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很大社会危害性。
(二)医疗废物的综合管理亟待加强。
各有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作。
医疗废物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卫生、环保、工商、公安、计划、财政、邮电、铁路、民航、科技、教育、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仅由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解决各类医疗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在综合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有很大难度。
(三)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存在缺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场所、设施亟待建立。
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一次性医疗器具是管理中的难点:化学消毒:残留有血液、体液的输血器、血袋、引流袋、血液透析器等医疗器具难以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和毁形导致污染扩散;焚烧:院内焚烧难以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现行烟尘排放标准,且医疗废物中塑料制品愈来愈多,其二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院外又缺乏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和设施,据调查,目前仅有广州、杭州、南京等几个城市建有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由于医疗废物的出口不畅,消纳问题未解决,部分医院将医疗废物卖给废品收购站,一些不法商贩直接从医院以收购废品的名义收购一次性医疗器具,贩卖后谋取利益。
(四)各地对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如医疗废物处置的收费政策、部门协作等问题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困难。
城市大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较为规范,但中小医院、县及县以下医院、个体诊所存在的问题较多。
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出台(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三)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四)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通知(五)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基本原则(一)全程化管理的原则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密闭包装到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整个流程应当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
《条例》对涉及医疗废物的各环节均提出明确要求。
如: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集中处置的原则《条例》贯穿了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思想。
如: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三十二条各地区应当利用和改造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和其他设施,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并达到基本的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第三十三条尚无集中处置设施或者处置能力不足的城市,自条例施行之日起,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当在1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级市应当在2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在尚未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期间,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确定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方式和处置单位。
(三)分工负责的原则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疗废物的产生单位负责医疗废物产生后的分类收集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负责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收集转运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地的贮存和处置的管理,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上述活动。
(四)监督管理的原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监督管理工作。
四、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上的工作重点(一)把好医疗废物的院内关1.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谁产生谁分类(医、护);2.专用包装物或容器、警示标识《条例》第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3.院内运送—规定时间、路线《条例》第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4.暂时贮存—存放地点、设施的要求《条例》第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二)与工作重点相应的保障体系1.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2.切合本院实际的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3.有效的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4.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5.全员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
(三)树立法制观念《条例》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 …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四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节农村医疗废物卫生管理一、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卫生管理(一)管理职责1.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的卫生安全履行管理职责。
2.设置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并履行相应的职责;医务人员对本岗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履行相应的职责。
3.建立医疗废物登记、收集、转运、暂时贮存、规范化处置、一次性医疗用品台账管理等工作制度。
4.配备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处理所需设施、工具等;为从事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5.不得接受非本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6.乡镇卫生院要督促本乡镇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规范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并加强管理。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处置要求1.收集各医疗岗位每次医疗活动产生的医疗废物由本岗位医务人员负责移送到本科室设置的医疗废物收集点(收集点应当相对独立且易于管理),置放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
损伤性医疗废物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予毁形后消毒浸泡处理;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医疗废物达到专用包装袋或容器的3/4时,应当将专用包装袋或容器严密封口,若包装袋或容器有破损或渗漏,应及时更换。
不得在医疗废物中混有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每次清运后,对医疗废物收集点和使用的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洗。
2. 暂存和转运承担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将各部门每天收集的医疗废物转运到本单位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箱(桶)内并进行登记, 48小时内将暂时贮存箱(桶)内的医疗垃圾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转运到指定的处置地点。
医疗废物转运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包括运送车和盛器),时间和路线应当相对固定;转运路线应当以人流物流最少或较偏僻为原则;转运时间应当避开诊疗高峰时段;转运过程中转运者不得离开。
医疗废物每次运送完毕后,应当及时对转运工具及暂存箱进行消毒和清洗。
3.处置承担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将本单位医疗废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置。
每次焚烧填埋前需对处置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处置地点需选在远离水源和人员聚集地的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