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9.57 KB
- 文档页数: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渠道更加多元,网络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大学生将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帮助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9-0006-01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①左明霞(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一、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一)信息渠道难以监管我国高校传统的信息渠道较为单一,学生通常会在课堂以及主流媒体中获取重要信息。
同时,在这一时期的监管较为严格,因此主流媒体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论调较为一致,学生的价值观也始终保持在主流价值体系内。
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渠道更加多元,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这一问题,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影响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当下的网络世界中,数据信息高速增长,传统的分析系统已经难以适应这一变化。
其次,网络用语与生活用语存在较大的不同,部分不良信息的表述方式也极为隐晦。
这些问题使监管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
(二)信息内容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微博、微信以及QQ 等通信工具得到了广泛使用。
但在这些信息平台中,充斥着诸多不负责的言论和不良信息。
这些信息为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政策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心智普遍不够成熟,多数学生并不具备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当诸多不合理的信息形成连贯的内容时,学生的价值观必然会受到影响。
其次,当下的大学生已经适应了网络用语,但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仍然沿用较为僵化的专业性用语。
这一问题,严重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学生的思想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学生表达意见的渠道较为有限,因此学生的思想动态,可被思政教师及时掌握。
思政研究略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阳丹(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伏化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通信行业与网络有机结合的一个标志,不仅让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还促进媒体行业的发展。
网络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给高校思政教育增加一些困难。
本文主要讨论新媒体时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1.引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今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和商业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时能看到新媒体的影子。
对于我国各大高等院校教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使其更好地顺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与创新,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就成了迫切需要高校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就该方面内容作一定的论述。
2.新媒体的特点P.戈尔德马克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
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做比较,会发现新媒体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方便,因为它应用了数字技术。
而且新媒体能够无视地域限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的共享,主要具有以下特点:2.1消息内容多样化传统媒体大多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等传递信息,新媒体传递信息方式非常多,例如图片、视频、文字等。
另外,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全面,能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很受人们的欢迎。
2.2消息发布快速新媒体运用了网络技术,信息的发布不仅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发布的速度也很快。
而且人们在家里就可以发出消息、接受消息,还能对热门话题进行评论,大大充实了人们的生活⑴心)。
2.3便捷了信息检索现代网络技术非常发达,想要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新媒体搜索,大大节约了时间。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新研究【摘要】本研究针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现状和影响,提出创新举措和有效路径。
新媒体传播特点影响深远,共青团应针对其特点调整工作策略,提升引领效果。
研究指出,创新引领工作对提升共青团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最后结论强调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研究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为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推动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新、研究、现状分析、传播特点、创新举措、有效路径、提升工作水平、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媒体相对单一的时代,高校共青团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新媒体成为了主流的信息传播渠道。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效果,成为了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学生的日益增多,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也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在信息泛滥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有效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创新。
对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进行研究,不仅仅是解决当前问题,更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共青团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领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泛性大大提升,高校共青团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和工具,更好地传播党的政策和理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应对这一挑战。
一、挑战1.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碎片化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范围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媒体。
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并未使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提升,反而使得他们的认知碎片化严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
2.舆论风向的不确定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很容易形成舆论的高度集中和快速传播,一旦有负面事件发生,极易引起舆论的炒作,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滞后相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形式,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显得滞后和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且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需求。
二、对策1.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效地整合到新媒体中,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将思政教育触角延伸至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思政教育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2.建立信息素养课程针对学生认知碎片化的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建立信息素养课程,帮助学生提升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信息碎片化的挑战。
3.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网络上关于学校的舆情信息,做好应急处置和舆情引导工作,避免负面舆情的滚雪球效应。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共鸣。
5.建立多元化思政教育内容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思政主题活动等,增加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并探讨应对新媒体环境的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让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和广泛。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谣言传播、虚假信息、不当引导等。
这些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效果。
2.新媒体对教育模式的挑战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互动、参与和创新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单向的知识传递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在,学生希望参与教学过程,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需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互动性和参与性。
3.新媒体对师生关系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增多了,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而老师的主导也受到挑战。
老师需要采取更加创新的方法和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这需要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态度,同时保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确关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媒体在信息获取和传递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新媒体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网络、云平台、手机APP等方式,将教育内容传递到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区,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资源。
2.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教学效果也更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优化学生思想价值观等诸多方面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命题,而当前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宏观性命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究。
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相对差异化的教育教学策略,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升华,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绩,积累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既有经验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当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基础,而就当前社会经济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创新这一宏观性命题而言,如何实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一个核心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简要梳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事实上对当前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创新这一特定研究主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界的青睐,很多学者致力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题研究成果,而杨娉老师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体系完整、论述清晰,是一本值得关注的理论著作,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系统性的评述。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是2018年10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主题研究作品,全书紧密围绕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定命题,重点考察了当前新媒体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改革,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策略,是一本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主题研究文本。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的作者杨娉,作为目前学界较为活跃的青年学者之一,多年来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主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03期)、《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间教学研究》(《新西部》,2011年10期)等多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题论文,而《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是杨娉老师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一,是作者多年专题研究的结晶,在目前学术界多元化的主题研究成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阅,一定会有所收获和启发。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初探【摘要】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从整合新媒体资源、搭建虚拟社交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以及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旨在拓展宣传渠道、加强互动交流,并注重内容质量和专业化建设。
这些创新路径将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的也为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不仅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创新路径,整合资源,虚拟社交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内容质量,专业化建设,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
在高校中,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教育工作,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知乎等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创新,将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拓展新的路径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群体的思想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强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书评㊃广告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背景下的新媒体技术应用 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云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新媒体技术被运用到了各环境中,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㊂针对这种情况,由李书华㊁石丽萍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出版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一书,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基于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机制提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㊂作者指出,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满足需要,加强网上引导,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情感意志等实施方法,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㊂该书共五个章节㊂第一章为绪论,作者对此次研究的方法㊁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体的整理和阐述,为下文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便于读者对此次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㊂第二章,从外部环境入手,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作者从概念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看待了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㊂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当前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㊂第三章,对此次的研究问题进行了概述㊂主要介绍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内涵㊁概念㊁特征㊁影响因素及接受机制影响因素间的联系㊂其中,影响因素主要为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㊁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体系㊁接受图式的不断重构和建构㊁接受主体的行为表现和接受主体的非理性因素㊂第四章,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㊂主要介绍了反映和择取阶段中动力因素㊁导向因素和调节因素的影响作用,整合与内化阶段加工因素和调节因素的影响作用,外化与践行阶段反馈因素和调节因素的影响作用㊂第五章,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优化㊂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首先,要积极满足需要,保证动力因素充分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种形式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其次,要加强网上引导,通过正确的导向和舆论风气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监管,控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积极发挥 网络意见 的作用,新媒体行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报道应客观真实;再次,要开展实践活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借助反馈因素检验接受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结合课堂讲授与开展实践活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最后,要培养情感意志,促进调节因素增强接受效果,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情感教育,及时排解消极情绪,不断创新形式,开展挫折教育,增强意志品质,融合多因素,形成合力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㊂综上所述,该书对于问题的研究细致入微,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理论研究的空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㊂这样的研究策略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㊂基于对接受机制的影响因素研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㊂列举出的措施均有理有据,同时可操作性极强,对于大多数大学校园及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文中提到的举措均是力所能及的㊂因此,该书做到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㊂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一书是一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质书籍㊂[作者简介:云鹰(1968 ),女,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㊁思想政治和红色文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李铭辉【摘要】在新媒体浪潮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拓展了教育资源的形式和范围。
然而,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新媒体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信息传递的碎片化、学生参与度的不足和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等问题。
因此,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和变革势头,变得至关重要。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新媒体是指在信息传播中运用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媒体形式。
它具有多样化、互动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新媒体改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包括新闻、博客、微博、音频和视频等。
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观点,还为他们提供了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可以通过写博客、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将自己的创意和思考分享给他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新媒体影响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新媒体的涌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渠道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平台等途径获取各种观点和思想,不再局限于局部和有限的资源,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博客等渠道,将自己的观点、感悟和学习成果分享给他人,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然而,同样由于信息泛滥和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学生们在信息获取和传播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和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日益普及。
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独具优势。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有利机遇,努力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1.新媒体环境的交互性、平等性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沟通交流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理育人的目的。
在新媒体环境中,交流的主客体之间都是平等的信息受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在平等的地位,双方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沟通交流,更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戒随着网络、另外,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备心理,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利用QQ、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情状况,这也为教育者更准确地把握和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海量性、广泛性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借助于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更新和发展,教育双方的视野得以进一步开阔。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俯拾即是的大量有效资源,制作集声频、音频、动画、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吸引力,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充实自身,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巩固。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共青团组织中,新媒体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作为团员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在高校承担着引领青年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职责。
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的引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引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
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引领工作模式,提升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效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从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新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新媒体下的共青团工作特点和创新实践案例,为共青团组织在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也将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为未来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创新方式和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现有的情况,了解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发展。
通过对创新实践案例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寻找到更加有效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以期为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提供可行的创新路径和策略,为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1.3 意义和价值高校共青团作为学生组织的重要一员,在新媒体时代承担着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共青团提供了更广泛、更便捷的传播平台,使其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21年12期168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王 斌(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摘要:信息技术冲击下,新媒体快速发展,高校也开始进行新媒体网络技术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态进行影响,也为新时代发展下学生健康三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界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可以优化教学形式,营造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因此需要高校趋利避害、迎接挑战,主动利用新媒体下的积极教育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新媒体是一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媒体趋势,新,主要是针对于传统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而言的,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可以促进所有人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可以促使社会中的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可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有所变化。
例如,目前常见的微信平台、直播平台、线上软件等。
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改变师生角色地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促进思政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新媒体网络教育基地是国家重点倡导的教育要求之一,因此,网络媒体下的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体验和挑战[1]。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作用(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首先,新媒体可以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平台和途径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采用的是课堂上思政的方式,并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创新性,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多样性的选择和学习。
新媒体发展趋势下,高校需要在引进新媒体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基础上延伸教学内容,既要发挥出传统教学的优势和长处,也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新媒体的兴起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干扰,思想观念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甚至迷失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应对。
一、挑战1.信息泛滥: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源不断涌现,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难以分辨真伪,容易陷入信息泛滥的困境,影响正确认知和思考能力。
2.碎片化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更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和获取信息,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学习,思想容易变得碎片化,缺乏深度思考和独立见解。
3.消极思想影响:新媒体中存在大量负面、消极的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消极情绪和行为。
4.思想偏激:新媒体中存在大量偏激、极端的言论和观点,容易激发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影响其理性思考和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5.虚拟社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倾向于虚拟社交,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和沟通,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到影响。
以上种种挑战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严峻的考验,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对策1.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大学生需要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会区分主流观点和边缘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
2.推广系统化学习: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应更加重视系统化的学习和思考,避免陷入碎片化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对问题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健康消费:大学生需要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拒绝负面、消极信息的传播和接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态度。
4.加强辩证思维:大学生应当养成辩证的思维习惯,避免被片面、偏激的言论所影响,理性看待问题,客观评价信息和观点。
5.平衡虚拟与现实:大学生应适当平衡虚拟与现实社交,注重发展真实、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6.优化思政教育形式:学校应当不断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增加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菏泽学院 赵 杰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高校学生作 为新媒体的受众群,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 来了很大的挑战。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广 泛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校园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058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为基础,以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客户提供信息与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各类社交网站、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应用,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大学生是新媒体最庞大的受众群,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巨大。
在这种环境下,思政教育必须切实加强,杜绝新媒体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资源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能够收集到更多学习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意识。
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授课、视频讲座等,丰富教学形式。
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思想状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2.新媒体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对象的素质
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被人们所忽视。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接受和重视。
由于大学生处于思想意识形态和辨别是非能力发展阶段,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不够强,在学习与生活中容易出现种种问题。
新媒体的日趋广泛,让同学们提前进入社会,他们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多的思想意识与文化形态。
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带给了学生崭新的世界,丰富了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新媒体环境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单一,教学案例及资源相对匮乏,很多教学案例都是老生常谈,与现代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积极性不高。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传播性,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更便捷的传播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途
1.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教学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地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尊重现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持着公平的态度。
努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情、国际形势及社会热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两课”,但是我们不能仅此满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借助新媒体开辟新阵地。
首先要重视建设学工网站及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高校的教育网站及校内页面不仅仅是学校的形象窗口,同时应作为学生获取学校重要信息的渠道。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校内网站及页面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心理信箱等互动平台,在学生倾诉心事的同时还能及时获取学生中新的思想动向。
其次要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学生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使用率在上升,同时对网站的使用频率在下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媒体的同时,要主动挖掘交流资源与平台,拓宽教育渠道。
首先可以依托社交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与学生的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去占领这些网络空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网络行动方式去和学生交流互动。
3.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教育应积极抓住新媒体这一教育媒介,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积极创新教育方法。
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媒体,高校有必要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教师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加强实践训练,让教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应与时俱进,从而构建一支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
另外,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已经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时代,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转变身份,以学生为主体,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参与者。
要将思政理论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利用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菊平.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
省团校学报,2010
[2]张爱华,王振刚.高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及技术
的挑战[N].天津日报,2010.01
[3]孙红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
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
DOI:10.16534/13-9000/g.2016.0478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