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医内科同名异病方归纳.doc
- 格式:docx
- 大小:13.20 KB
- 文档页数:2
活络效灵丹异病同治举隅关键词活络效灵丹急性胆囊炎糖尿病足冠心病心绞痛急性阑尾炎活络效灵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丹参、当归、乳香、没药组成,用于治疗“气血凝滞,痃癖症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
”笔者悟其立方之奥,谙其配方之妙,用治内科杂病,屡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1 急性胆囊炎赵某,男,40岁。
2004年5月9日初诊。
平素喜饮酒,今因右上腹部剧烈疼痛1天来诊。
舌质边红、苔黄,脉弦数。
检查莫菲氏征阳性。
B超示胆囊壁厚、毛糙,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投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丹参各15g,生乳香、生没药各6g,柴胡12g,白芍、黄芩、大黄各10g,蒲公英30g,甘草5g。
1剂后疼痛减轻,大便通畅,3剂后右腹疼痛即止,续服5剂,疼痛未作。
按:急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等范畴。
多系饮食不节,湿热内壅,或情志忧郁,气机郁结等所致,气血郁闭,不通则痛。
故用活络效灵丹活血散结止痛,柴胡、白芍疏肝解郁,黄芩、大黄、蒲公英清热泻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使升降协调,气血通畅,通则不痛。
2 糖尿病足翟某,女,60岁。
2005年9月25日初诊。
患糖尿病近20年,平时血糖控制不理想。
2周前发现右足拇趾破溃流脓,反复换药及抗生素治疗不愈而求助于笔者。
诊见右足拇趾有一溃疡流脓,伴精神差,面色少华。
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诊断为糖尿病足。
投活络效灵丹加味:丹参、当归、白芍各15g,生乳香、生没药各6g,生黄芪30g,天花粉20g,三七粉(冲)10g。
水煎服。
外用双氧水冲洗伤口后,外敷三七粉,每日1次。
内服外洗,治疗15天疮口竟愈。
按:糖尿病日久,久病必瘀,脉络瘀阻,气血不畅,蕴毒成脓,形成糖尿病足。
病久又可伤气,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而见溃疡反复不愈。
故以活络效灵丹活血通络、化腐解毒;黄芪补气分以生肌肉,托里排脓;天花粉、白芍使其补而不热;三七以加强活络效灵丹之活血祛瘀、通络消痈之力。
浅议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摘要】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一大特色,本文基于第九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理论,联系临床实例,强调病机同则治法同,病机异则治法异。
【关键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72-01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被充分证实,在其基础上推导产生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亦被奉为医门圭臬,广泛运用。
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同病异治”一语首见于《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相对性词语,并作为中医治疗上的一大特色。
在《素问》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同一种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工具,如《病能论》篇:“有病颈痛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异亦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同一颈痈病,由于症状、病机的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工具,使之产生更好的疗效。
二是同一种疾病运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如《五常政大论》篇:“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这里指出,同属外感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由于地方气候的不同,其发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有别,所以必须根据药性之寒、温,效用散与收,确定不同的治疗原则。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病”不同因病机和证候同,故采取相同治法。
如《至真要大论》言因火而致病者有五,可为热瞀瘛、禁鼓栗、躁狂越、逆冲上、病肤肿疼酸惊骇,然其病因,皆属于火,均可以清热泻火之法治之。
又以《伤寒论》中白虎汤证为例,既治阳明病本证,又治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证,并治阳毒发斑, 均能获效[1]。
2、《中医内科学》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定义审证求机论治是中医内科疾病的辨治原则之一,所谓求机即是从整体动态地分析疾病的各种复杂征象,综合归纳推论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变的机理。
在体现灵活制宜的治疗原则上,还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问题。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由于病因、病机以及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言。
例如同是外感,由于病因病机不同,就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的区别,治疗时就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分。
同是外感温热病,由于有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病程发展阶段,治疗时也就有解表、清气、清营、凉血等不同治法。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由于病因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情发展阶段(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而言。
例如久痢,久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虚性腹胀等,虽是不同的病证,但在病机上都属中气下陷,故均可采用补中益气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
再如某些高血压病、哮喘、糖尿病、尿崩症、硬皮病、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炎等不同的疾病,均可出现肾虚证候,此时都可用补肾法治疗,属肾阳虚的宜温补肾阳,属肾阴虚的宜滋补肾阴。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要求对病情作深入地具体分析,然后因病、因证不同制定相应的治则。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相似、区别和举例摘要:一、引言二、同病异治的定义和举例三、异病同治的定义和举例四、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相似之处五、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区别六、结论正文:在同医学领域,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这两个概念虽然在字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一、同病异治的定义和举例同病异治,顾名思义,指的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每个人体质、病情和病因可能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需因人而异。
例如,感冒这种疾病,在年轻人身上可能只需要休息和适当的药物治疗,而在老年人身上则可能需要更加谨慎的治疗,甚至可能需要住院观察。
二、异病同治的定义和举例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疾病但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症状或病机时,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某些疾病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其病因病机可能相似,因此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
例如,中医中的“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因进行辨证,从而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
有时候,不同的疾病但在中医辨证上属于同一证候的,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相似之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它们都强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原则。
无论是同一种疾病还是不同疾病,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区别尽管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在治疗原则上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
同病异治关注的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个体差异,而异病同治关注的是不同疾病但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病机。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同病异治更注重个体化治疗,而异病同治更注重寻找疾病的共同点。
五、结论总之,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它们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因病而治的重要性。
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证型记忆模式复习指导:(1)中医内科临床表现复杂,学生记忆难度增加,复习时应抓住共同性,记住一些常见证型表现,则可化繁为简。
(2)注意总结规律,将症状编成顺口溜。
(3)症状不必全记,只要记住主要症状即可。
(4)更多情况下,出现一些症状,只要辨出是某个证型,以确定治法、方药及判断病种。
1.阴虚火旺证:23个字记忆法:五心烦热、颧赤盗汗、口咽干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若肾阴虚:23字+肾症:部位症+开窍症等。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若肝阴虚:23字+ 肝症:肝经循行症+开窍症。
(胸胁隐痛、目涩)若肺阴虚:23字+ 肺症: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若胃阴虚:上11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胃部症(隐痛)2.出血证:7字症状:吐、衄、便、崩、尿、咳、咯+ “血”字。
3.瘀血证:23字症:某部位刺痛、肿块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脉细涩。
注:瘀血证除上症外,还要注意下例三种原因:久病、外伤、出血。
4.肝气郁结证:肝经循行症(胸胁少腹胀闷窜痛)+情绪症(怒则甚、喜则缓、气出畅)+ 妇女加妇科症(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弦。
5.肝火上炎证:头面症状(面红目赤、头晕耳鸣、口苦咽干)+ 肝经循行证+ 里实热证6.肝阳上亢证。
头面症状(面红目赤、头晕耳鸣、口苦咽干)+ 肝阴虚证+ 肾阴虚证。
7.津亏血虚证:目、舌、口、鼻、唇、皮肤、咽+ 心、脑等部位。
如心血虚:心悸、头晕、口唇舌淡白、面色淡白或萎黄等。
如肝血虚:目干、口咽干等。
如燥邪犯上:目、舌、口、鼻、唇、皮肤、咽等部位干燥症。
8.气虚证: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活动自汗。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首先考虑肺脾气虚。
若心气虚证:上症+ 心悸;脾气虚证:上症+ 纳呆腹胀便溏;若肺气虚证:上症干+ 易感冒、自汗。
9.阳虚证:畏寒怕冷面色晃白,形体虚肿脉沉舌白。
若脾阳虚:上症+ 消化系症;若肾阳虚:上症+ 腰膝冷痛、小便症。
10.伤食证:嗳气酸腐脘腹胀满,泻泄粪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而实,吐泻之后诸症皆减本学科内容涉及面广,既有基础理论部分,又有临床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或考试过程中,深感困难,且及格率较低。
中医的同病异治的案例中医的同病异治是指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同一种病症,应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或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同病异治案例。
1. 外感风寒感冒:(1)症状轻微,以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为主:可选用桂枝汤加芍药、附子,温经散寒。
(2)症状重,并伴有高热、鼻塞、脉象浮紧:可选用麻黄汤合知母、羌活,发汗解表。
(3)症状以头痛、流涕、咳嗽为主:可选用葛根汤合防风、苍术,疏散风热。
2. 内伤湿热型黄疸:(1)症状表现为胸闷、腹胀、纳差、小便黄:可选用大青龙汤合茵陈、瞿麦,清热利湿。
(2)症状以腹胀、便溏、黄疸较重为主:可选用小柴胡汤合芩草、木香,疏肝解郁。
(3)症状以小便短少、头晕、耳鸣为主:可选用龟鳖清灵汤合黄柏、麦冬,滋阴清热。
3. 肝郁脾虚型失眠:(1)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纳差:可选用逍遥散合柴胡、当归,疏肝理气。
(2)症状以思虑过多、心悸、失眠难入眠为主:可选用归脾汤合柴胡、甘草,养心益脾。
(3)症状以脾虚消化不良、失眠多梦为主:可选用十全大补汤合酸枣仁、姜半夏,益气健脾。
4. 肾阳虚弱型阳痿早泄:(1)症状以阳痿、早泄为主,身体发冷、乏力、腰膝酸软:可选用续命八味丸合鹿茸、淫羊藿,温肾助阳。
(2)症状以饮食乏味、舌苔白腻、阳痿、腰膝酸软为主:可选用金苍莲合当归、巴戟天,养血益肾。
(3)症状以阳痿、早泄、乏力为主,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鹿茸、枸橼皮,补肾固精。
5. 痛经:(1)症状为经前腹痛、情绪低落、小便不畅:可选用建中汤合当归、川芎,调经活血。
(2)症状以经期腹痛、大便干结、情绪焦虑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延胡索、郁金,疏肝解郁。
(3)症状为经期腹痛、肢体发冷、舌淡苔白:可选用温经汤合红花、附子,温经散寒。
以上是一些常见疾病的同病异治案例,中医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或针灸方法,以达到调理身体、恢复健康的效果。
同病异治名词解释同病异治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对于同一种疾病,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处方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的轻重、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病异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1. 经验治法:同一种疾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感冒的治疗可以通过草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不同的中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掌握的技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基于医师的个人经验和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 体质差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体质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个人患有相同症状的感冒,如果他的体质属于寒凉体质,则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温补、祛风寒的药物进行治疗。
而如果他是热性体质,则治疗方法可能需要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
因此,同病异治也涉及到对患者的体质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3. 病机不同:同一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可能会因个人情况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患者感冒可能由于风寒、风热、湿邪等不同的病因导致。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医师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来调理患者的体内环境,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辨证施治:同一种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症状,以及舌诊、脉诊等诊断方法进行辨证,然后针对患者的辨证进行治疗。
例如,两个人都患有相同的头痛症状,但一个人可能是由于肝郁气滞而导致的,另一个人可能是由于肾虚引起的,因此对于他们的治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总之,同病异治是中医学中一种个体化治疗方法,针对同一种疾病,会根据不同的病人的体质、病因病机、病情轻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同时,同病异治也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的经验和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对中医学理论的深入了解。
中医的同病异治的案例
案例一:糖尿病患者
一位5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到我院就诊,他拥有严重的脂肪肝和糖尿病。
他每天都要吃药控制血糖,但血糖仍然很高。
在传统治疗方法的指导下,我们最终决定为他进行中医的同病异治技术。
我们尝试了一种特殊的中药组合,比如多头银杏、淡竹叶、紫花
苜蓿和宫粉苋等几种常用中药。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贴敷穴位疗法,
将这些药物粘贴到相应的穴位处,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滋润肝脏、排
毒疏肝和抑制血糖升高。
随着治疗的继续,患者血糖水平逐渐回落,脂肪肝也明显减轻,
血常规检查也进入正常范围。
而且,患者对中医之道也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因为他感觉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案例二:慢性鼻炎患者
一位20多岁的慢性鼻炎患者到我院就诊,他已经持续长时间患有鼻炎,虽然经过传统治疗,但是仍然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我们尝试用中医
的同病异治技术来治疗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一些常用的中药来进行治疗,比如香草、板蓝根、黄芩和桔梗等。
此外,我们还加用了针刺穴位疗法,以
活化穴位,促进药物的作用。
经过几次同病异治治疗,患者的鼻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
的呼吸也变得更加舒适。
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医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并且对这种医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异病同治名词解析以下是异病同治名词解析:“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或证候,因而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或方药进行治疗。
这一概念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1.病机相同: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与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那么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感冒和咳嗽两种疾病,虽然症状不同,但都可能由风邪引起,因此可以采用相同的风寒解表法进行治疗。
2.证候相同:证候是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它反映了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病理变化。
如果不同的疾病在某个阶段出现了相同的证候,那么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胃炎和痹症两种疾病,都可能出现气血痹阻的情况,因此可以采用相同的气血痹通法进行治疗。
3.治法相同:治法是中医根据病机和证候制定的治疗方法。
如果不同的疾病需要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那么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无论其患有什么疾病,都可以采用补益气血的方法进行治疗,使用相同的方药。
4.方药相同: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具体手段,它是根据病机、证候和治法制定的。
如果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那么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肾虚的患者,无论其患有什么疾病,都可以采用补肾的方法进行治疗,使用相同的方药。
以上是异病同治名词解析相关内容。
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强调了不同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同病机、证候、治法和方药。
这一概念的应用,使得中医治疗疾病更加灵活和有效,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病异治名词解释中医
同病异治名词解释
同病异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相同病症的情况下,采
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的目的。
这种方法是
中医学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主要以经络学、脏腑学、五行学等理论
为基础。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气血通畅”、“精神安定”等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
环境、情绪、饮食等。
病症
病症指人体出现的异常状态或不适感觉,包括各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
问题。
常见的疾病有感冒、发烧、头疼、胃部不适等。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指在治愈或缓解某种疾病时所采取的措施。
中医常用针灸、
按摩、草药、食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强调“以病为本”、“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
药物指中医所使用的各种草药、植物、动物等天然材料制成的治疗剂。
中医药物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补气养血等,常用
于治疗各种疾病。
总结
同病异治是中医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环境、情绪、饮食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强调个性化治疗和防御为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异病同治名词解释
异病同治是指在医学和医疗领域,当一个患者有多种病症时,将多种病症采取多重治疗方式把病症综合治疗,使其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其宗旨是将一种病控制到最低程度,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获得更好的疗效。
异病同治的理念已经在中国医学古代的文献中有关于治疗复杂
病情的记载。
在“金匮要略肝气郁结证要治”中,提出了“一种病症,多种治疗”,以此处理复杂病情。
此外,《别录》也提出重症病患可以采用“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来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文献中表明,中医认为多种病症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得到改善,从而使病患更有效地控制疾病。
目前,异病同治已经被确认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方法。
一般来说,多种疾病有共同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异病同治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多种病症。
比如,某个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可以根据两种病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将药物集中在影响两种疾病发展的共同环节上,以达到更好更有效的治疗结果。
然而,异病同治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由于多种病症可能有不同的治疗要求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它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当多种病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还不清楚时。
因此,在采用异病同治的治疗方式时,医生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正确诊断其潜在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确保有效的治疗效果。
总之,异病同治是在有多种病症时采取综合治疗方式来减轻患者
痛苦,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它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正确诊断,细心观察及控制它的药物相互作用,使它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解密中医经方“方同名异”之谜!如果对《伤寒论》条文不理解,不妨参考《辅行诀》对比学习,收获更大……《辅行诀》二旦四神汤与《伤寒杂病论》有关方相比较,二者诸多方药味相同(个别方稍有加减),证治相似,但奇怪的是方名多有不同,成为人心中谜惑。
《辅行诀》现存方52首:大小泻肝补肝汤4首;大小泻心补心汤8首;大小泻脾补脾汤4首;大小泻肺补肺汤4首;大小泻肾补肾汤4首;补泻五脏方10首;二旦方 (大小阳旦、大小阴旦、正旦汤 )5首;四神方 (大小青龙、大小白虎、大小朱鸟、大小玄武汤)8首;开五窍救卒中恶方5首。
如果将以上诸方与仲景方相比较,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01方中药味、症状、服法同而方名不同如《辅行诀》中小阳旦汤、小青龙汤、小朱鸟汤分别同《伤寒论》的桂枝汤、麻黄汤、黄连阿胶汤。
以小阳旦汤与桂枝汤为例来探讨其异同:《辅行诀》小阳旦汤方证: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呜干呕者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
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取瘥止。
若不汗出可随服之。
日三服。
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伤寒杂病论》桂枝汤方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乾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 )上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嗓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蒙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
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亲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同病异治-名中医沈玉明医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临证医案2例摘要:中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采取的不同治法。
体现了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
本文介绍沈玉明老中医在门诊时对两例西医诊断为肠梗阻病人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医案。
关键词:肠梗阻,肠结,同病异治沈玉明医师为杭州市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从事中医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
对脾胃病诊治及研究有独到的建树,运用经方互相配伍及加减,疗效甚好,临床上被沈玉明医师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肠梗阻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称之为肠梗阻。
主要临床表现为痛、呕、胀、闭四大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1]。
病情复杂多变,按照肠梗阻程度分类,主要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在祖国医学上讲诉,肠梗阻属于“肠结”,“腹痛”,“便秘”等范畴[2]。
多因饮食不节,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气血淤阻,燥屎内结等多种因素,无论何种因素引起,最终导致肠道通降功能失常,滞塞不通而引起。
六腑主受纳传化,其“传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此次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3],对肠梗阻的两位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现报道如下病案1则:金某某,女,60岁。
首诊时间:2017年8月2日。
主诉: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7天。
现病史:患者7天前起出现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在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肠梗阻,入院后予禁食,输液治疗。
入院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后转至沈老师处就诊。
望诊:神志清晰,形态偏胖,面色欠华,痛苦面容,舌红,苔黄腻。
闻诊:语言清晰,对答切题,未闻及异常气味。
问诊:腹痛腹胀。
切诊:脉洪数。
体检:腹部压痛,无反跳痛。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腹部CT提示:结肠肠腔扩张,肠梗阻征象。
中医诊断为肠结,辩证为肠腑热结,治以泄热通便,峻下热结。
处方以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2 g后下,玄明粉30g冲,厚朴30g,炒枳壳10g,蛇舌草30g,蒲公英20g,鸡内金10 g, 茯苓30g。
异病同治治疗疑难杂症五则
欧阳霞;张攀荷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2003(17)3
【摘要】笔者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闭塞性脉管炎、三叉神经痛、顽固性痛经、慢性荨麻疹等证属血虚寒凝、经脉痹阻者,收效卓著,现举例介绍如下:【总页数】1页(P180-180)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中药方剂;临床应用;腰椎骨质增生症;闭塞性脉管炎;三叉神经痛;顽固性痛经;慢性荨麻疹
【作者】欧阳霞;张攀荷
【作者单位】重庆万县中医学校;重庆万州区创新中医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三维激通疗法--特色治疗颈肩腰腿疼颈肩腰腿疼、疑难杂症特效治疗培训班招生先验证--后交费 [J],
2.圆机活法,异病同治——运用韩玉辉先生治疗妇科病经验治疗肾病 [J], 韩履祺
3.大胆使用蜂胶治疗疑难杂症——治疗一起头皮脓疮的启示 [J], 李之也
4.真实世界下异病同治理论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证型及用药特点分析 [J], 李洪霖;邵帅;陈梦利;郗昱檀;常思思;董良;马纯政
5.升阳法对疑难杂症的异病同治 [J], 金文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明:@此符号表示相同的方剂
1,归脾丸
【血证鼻衄】——气血亏虚——@
【血证吐血】——气虚血溢——@
【血证尿血】——脾不统血——@
【血证紫斑】——气不摄血—@
【心悸】——心血不足——@
【不寐】——心脾两虚——@
【郁证】——心脾两虚——@
【内伤发热】——血虚发热——@
2龙胆泻肝丸
【血证鼻衄】——肝火上炎——@
【血证吐血】——肝火犯胃——@
【不寐】——肝火扰心——@
【痫病】——痰火扰神——@
【胁痛】——肝胆湿热——@
3柴胡疏肝散
【胸痹】——气滞心胸——@
【郁证】——肝气郁结——@
【胃痛】——肝气犯胃——@
【腹痛】——气滞血瘀——@
【鼓胀】——气滞湿阻——@+胃苓汤
4,逍遥散
【癫狂】——痰气郁结——@+顺气导痰丸【黄疸后调理】——气滞血瘀——@+鳖甲煎丸
【积聚】——肝气郁结——@+木香顺气散【内伤发热】——肝郁发热——@+丹栀
5,金匮肾气丸
【喘证】——肾虚不纳——@+参蛤散
【消渴】——阴阳两虚——@
6,六味地黄丸
【不寐】——心肾不交——@+交泰丸
【鼓胀】——阴虚水停——@+一贯煎
【消渴】——肾阴亏虚——@
7,济生肾气丸
【鼓胀】——阳虚水盛——附子理苓汤;@ 【水肿】——肾阳衰微——@+真武汤
8,六君子汤
【哮病】——肺脾气虚——@
【哮病】——肺肾两虚——生脉地黄丸+金水@煎
【痫病】——心脾两虚——@+归脾丸
【黄疸后调理】——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散+归芍@
【积聚】——瘀血内结——膈下逐瘀汤+@
9,生脉散
【哮病】——肺肾两虚——@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喘证】——肺气虚耗——@+补肺汤
【胸痹】——气阴两虚——@+人参养营汤【中风中脏腑】——脱证——@+参附汤
10,银翘散
【感冒】——风热犯表——@
【肺痈】——成痈期——@
11桑杏汤
【咳嗽】——风燥伤肺——@
【血证咳血】——燥热伤肺——@
12泻白散、黛蛤散
【咳嗽】——肝火犯肺——@+@
【血证咳血】——肝火犯肺——@+@
13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咳嗽】——痰湿蕴肺——@平胃散+@ 【喘证】——痰浊阻肺——@+@
14越婢汤
【哮病】——热哮——定喘汤,@+半夏【水肿】——风水相搏——@+白术
15失笑散
【胃痛】——瘀血停滞——@+丹参饮
【积聚积证】——气滞血阻—金铃子散+@
16霍香正气散
【呕吐】——外邪犯胃——@
【泄泻】——外邪犯胃——@
17安神定志丸
【心悸】——心虚胆怯——@
【不寐】——心胆气虚——@+酸枣仁汤
19参附汤
【心悸】——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胸痹】——心肾阳虚——@+右归饮
【中风中脏腑】——脱证——@+生脉散
2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悸】——心阳不振——@+参附汤
【心悸】——瘀阻心脉——桃仁红花煎+@
21血府逐瘀汤
【胸痹】——心血瘀阻——@
【胁痛】——瘀血阻络——@,复元活血汤【内伤发热】—瘀血发热——@
22涤痰汤
【胸痹】——痰浊闭阻——@
【痫病】——痰火扰神——@
【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
23补中益气汤
【内伤发热】——气虚发热——@
【痿证】——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
24天王补心丹
【心悸】——阴虚火旺——@+ 朱砂安神丸【痫病】——心肾亏虚——左归丸+@
25保和丸
【胃痛】——饮食伤胃——@
【呕吐】——食滞内停——@
【泄泻】——食滞肠胃——@
26六磨汤
【便秘】——气秘——@
【积聚】——食滞痰阻——@
27一贯煎【胃痛】——胃阴亏耗——@+芍药甘草汤【鼓胀】——阴虚水停——六味地黄丸+@
28通窍活血汤
【痫病】——瘀阻脑络——@
【头痛】——瘀血头痛——@
29参苓白术散
【泄泻】——脾胃虚弱——@
【痿证】——脾胃虚弱——@+补中益气丸
30苓桂术甘汤
【心悸】——水饮凌心——@
【呕吐】——痰饮内阻——小半夏汤+@
31左归丸
【痫病】——心肾亏虚——@+天王补心丹【眩晕】——肾精不足——@
【中风后调理】——肝肾亏虚@+地黄饮子
32天麻钩藤饮
【眩晕】——肝阳上亢——@
【头痛】——肝阳头痛——@
【中风中经络】——风阳上扰——@
33茵陈蒿汤
【黄疸阳黄】——热重于湿——@
【鼓胀】——水热蕴结——中满分消丸+@
34胃苓汤
【水肿】——水湿浸渍——五皮饮+@ 【鼓胀】——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
35无比山药丸
【血证尿血】——肾气不固——@
【淋证】——劳淋——@
36石灰散
【血证吐血】——胃热壅盛——泻心丸+@ 【血证衄血】——血热妄行——@
37小蓟饮子
【淋证】——血淋——@
【血证尿血】——下焦热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