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格式:ppt
大小:389.50 KB
文档页数:55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55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
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 学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补充知识: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一)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 特点看,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二) 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级性教育目的和发展 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导向功能: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导 向作用;对人培养的导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 导向作用;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 标准的方式、目标的方式
第三部分 教育目的与 教育制度
本部分知识体系: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有关基础知识 概念、特点、功能、意义、层次 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历史上的对立观点、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根据 4、教育目的的演变 5、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实质 6、当前教育目的的实践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二)文化本位论: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郎格
(三)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 (四)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五)全面发展论;这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亚 里士多德是这一理论的先驱 (六)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15、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 人的道德的发展。2)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人的片面发 展的根源,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的分离和对立,(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 展提供了可能和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唯一途径)
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性质)、必须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实现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
与教育方针相关的词:方向、指针、原则、准则、纲领、 政策 与教育目的相关的词:出发点、归宿、理想、主题、灵 魂、要求等。
10、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关系: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 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 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 )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 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 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 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12、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主观依据: 教育理想。不同的教育理想与不同的政治理想、社会理 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形成了不 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 永恒主义教育目的等(2)客观依据:政治制度、经济 (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青少 年身心发展规律,这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因为教育 活动中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题目中常涉及到的主观依据有:教育理想、哲学观念、 理想人格、人性假设等 题目中常涉及到的客观依据有: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 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青少年身心发展 特点和需要、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生产方式等 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9、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 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性质、方 向)、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实现的(基本 途径),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或基本 内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目的+实现途径。如:教
6、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激励、评价、(注意评价功能) 导向、激励、评价 、 选择 导向、调控、评价
(引导方向、激发动力、评价效果)
7、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 发点)和(归宿),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 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 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调控受教 育者的发展,二是指导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三是 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科学性
例题: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要受到什么因素的
影响(ABCDE)A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 制约B受时代思想发展水平的制约C受一定社会经济政 治制度的制约D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E要依据受教 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件?(ABDE)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和 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D.社会 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3、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的主观依据有哪些?(ABCD) A教育理想B哲学观念C对理想人格的设想D人性假设E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本章知识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比较多,是宏观教育
政策的理论知识,理论层面上有教育目的、教育 方针,实践层面上有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 内容较多,属于教育学的重点章节,是必考内容, 一定要重视。 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求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弄清概 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又要理解当前教育实践中 进行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对素质教育中的种种误 区进行评判,特别是有关政策性的知识,必须加 强记忆。 这部分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考查方式比较灵活, 主观题目、客观题目都容易出,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 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
布的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中 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 1982年,五届人 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 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 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7、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 向(2)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脑力与体力和谐发展,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 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教育目的的实现 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5)注重提 高全民族的素质。(6)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 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包括: 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 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我们要求学生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 方面的和谐发展。③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 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区别:1)二者的含义 不同,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是。。。2)二者 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从政策的角度规定教育目的 及其实现,教育目的主要是从学术的层面表达教育的理 想。3)二者要求的侧重点不同,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 才的培养规格做出要求,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 展方向提出要求。4)二者的作用不同,教育方针对教 育实践具有强制性,影响大于教育目的。(二)联系: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制定的,都是对教育的 基本要求,但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政 策性表达,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核心。 11、教育方针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 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13、确定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应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 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14、确立教育目的的几种观点: (一)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论: 1)个人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 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 的潜能,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代表人 物;孟子、卢梭、裴期泰洛齐、马斯洛。又分成自然 主义(卢梭)、自由主义(裴期泰洛齐)、存在主义 (萨特)等教育目的论。 2)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或公民。代表人物: 荀子、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巴格莱。又分成 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涂尔干)、国家主义教育目的 论(凯兴斯泰纳)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 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通过立法 第一次完整地规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两重点、四有、四育、两角色) 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在 党的报告中全面系统表述教育方针。
16、 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当始于1904年 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中体西用”的方针 1906年,学部正式规定和发布了一项更明确的教育宗 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时期: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出,废除“忠 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教育应以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 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的目的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 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的教育方针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
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 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 2、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 望。(国家、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 3、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 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04年、10年简述题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8、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 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 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劳动者是教
育目的的总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 义的教育质量标准;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 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真题链接: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
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种类教 育培养人的总的( )和( )
4、教育目的的特点:
意识性意欲性可能性预期性(1)对教育活动有
质的规定性:“教育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 (2)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另一种说法:抽象性、理想性、终极性 5、教育目的的内容: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 成:一部分是人的社会角色,比如“劳动者”、 “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一部分 是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个体价值+社会 价值) 一般的表述方式: 培养具有。。。。。。。。。的劳动者接班人
相关主题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ppt
教育学各章要点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文档推荐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页数:6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页数:10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页数:14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2)
页数:21
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ppt
页数:63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1
页数:50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页数:22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页数:17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页数:3
学校教育制度
页数:7
最新文档
最新西塘旅游攻略
2014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报名照片调整工具
建筑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所得税纳税申报代理每日一练(2015.1.27)
曹文轩纯美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苏州中学园区高一化学苏教版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学案
雨季施工、农忙季节施工、劳动力分配
最新茶文化知识宣传讲解、中国各类茗茶知识学习讲解PPT模板 8
财务出纳岗位职责范本(证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