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培训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6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教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教材一、导言心理咨询是一门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及问题解决的专业领域。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心理咨询师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心理咨询师,国家制定了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其中包括心理咨询师教材,本文将就该教材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教材内容1.心理学基础知识教材将包括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认知、情绪、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学员建立起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2.心理咨询理论教材将介绍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人本主义等,让学员了解各种心理咨询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心理测量与评估教材将介绍心理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技巧等,帮助学员了解如何收集和分析心理数据,为心理咨询提供客观依据。
4.咨询技巧与沟通能力教材将强调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咨询技巧和沟通能力,如倾听、理解、反馈等,帮助学员提升与客户沟通的效果和质量。
5.职业道德与规范教材将介绍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如保密原则、专业边界等,帮助学员建立起正确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三、教材特点1.权威性教材内容具有权威性,采用了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确保学员学习的是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2.实用性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目,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系统性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涵盖了心理咨询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要点和要求。
四、教材应用1.培训心理咨询师教材可作为培训心理咨询师的主要教材,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帮助学员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2.提升专业水平心理咨询师可通过学习教材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对客户的咨询效果和满意度。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课件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张通过强化、惩罚等手段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2.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等手段来促进学习。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主张通过合作、讨论等手段来促进学习。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学习过程中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重要性。
该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主体性,通过激发潜能、培养个性等手段来促进学习。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个体行为的直接观察,了解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3.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态度和价值观。
4.测量法测量法是通过标准化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评价,以分析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学习策略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帮助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情感态度的引导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指导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教学评价的优化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节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需要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有机体的内部平衡状态经常会被打破,这时有机体就会要求恢复平衡,如渴了就需要喝水,冷了就需要穿衣御寒等,这就引起了人们的需要;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所以,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一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但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就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不仅要吃,而且要吃美味佳肴;人不管有多饥饿,在宴席上他也不会狼吞虎咽;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审美的观念;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证;三、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34·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马斯洛认为,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已经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是当前推动人活动的动力;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要都得到持续不断满足时,人才受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支配;但真正达到自我实现境界,成为自我实现的人还是少数;什么是动机第二单元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加以推断;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它就会推动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除需要之外,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动的动机;当有机体内部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便会激活有机体,让他采取某种活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这就产生了活动的动机;内驱力就是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有机体去追求需要满足的唤醒状态;诱因是指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有了这种条件,即使机体内部并没有失去平衡,也会引起活动的动机;积极的情绪会推动人去设法获得某种对象;消极的情绪会促使人远离某个对象,所以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一个人的活动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动机起着主导的作用;有些动机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动机和效果之间一般来说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结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二、动机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这种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第一章普通心理学·35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利的需要产生权利动机,以及人的兴趣、爱好等都是社会性动机;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的兴趣;兴趣的范围叫兴趣的广度;处于中心地位,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是兴趣的中心;兴趣的持续时间长短叫兴趣的稳定性;兴趣所产生的推动人的活动的力量叫兴趣的效能;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二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生而具有,以人的本能为基础的动机称为原始动机,一般生理性的动机都是原始动机; 通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动机,即后天获得的动机属于习得的动机;三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的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例如定势的作用人们是往往意识不到的;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13放在阿拉伯数字中间,你会把它读为数字13;如果把它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你会把它读为英文字母B,这就是一种知觉的定势作用;你认为某个学生好,评分时你会不自觉地给他的分比较高;你认为某个学生差,评分时你会不自觉地给他的分比较低,这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定势的作用;四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破,这时有机体就会要求恢复平衡,如渴了就需要喝水,冷了就需要穿衣御寒等,这就引起了人们的需要;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所以,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二、需要的种类一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但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就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不仅要吃,而且要吃美味佳肴;人不管有多饥饿,在宴席上他也不会狼吞虎咽;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审美的观念;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证;三、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这里,我们把大家经常使用的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的概念介绍如下:一、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相互转化;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人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五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例如,巴甫洛夫在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 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也就是说这时狗已经形成了对灯光的条件反射见图1—4;除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之外,桑代克和斯金纳也对条件反射进行了研究;斯金纳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到箱子里,箱子里有个杠杆,按压这个杠杆就会出现一粒食物;开始,白鼠偶尔跳到杠杆上,压出了一粒食物,它吃了;这样进行多次之后,只要把白鼠放到箱子里,它就会去按压杠杆,以便获得食物,这时白鼠也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对动物所进行的某种活动或操作的奖励,所以叫做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为了区别,我们把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两种条件反射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14·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图1—4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险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的;例如对学生来说,电铃坏了,铃声没响,只要喊一声“下课了”,学生照样会走出课堂,这是词的作用,是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活动;在森林里有人看到一条草绳子,以为是蛇,回头就跑,这是第一信号系统;这个人一边跑一边喊:“蛇、蛇”后边的人听到前边有人喊蛇,也回头跑起来,这是词作用的结果,是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活动;五、动力定型连续给狗形成几个条件反射:灯光的食物条件反射,铃声的防御条件反射等等;当这些条件反射都是按照固定的/顷序出现的话,多次训练以后,只要第一个条件反射的刺激灯光一亮,狗就会流口水,而且吃完食物还没听到第二个条件反射的刺激铃声响,它便会出现第二个条件反射,即防御性的动作反应,此后,按照固定的顺序,其他的反射活动也会陆续出现;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我们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因为有了各种习惯,人常常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动维持下去;例如,我们不需要去想,早晨起床、刷牙、洗脸等一系列活动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样,我们可以把精力主要用在需要用心去解决的新的任务上了;巴甫洛夫还认为,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例如,一个人有天天睡午觉的习惯,一旦因为特殊原因,这天他没睡成午觉,他整个下午就会觉得不舒服,不愉快;恩,好的;女性用语,心跳回忆中藤崎答应约会邀请时说的:ううん、そうじゃない; uun,soujyanai不,不是那样的;女性用语がんばってください; ganbattekudasai请加油;日本人临别时多用此语がんばります; ganbarimasu我会加油的;ご苦労くろうさま; gokurousama辛苦了;用于上级对下级お疲つかれさま; otsukaresama辛苦了;用于下级对上级和平级间どうぞ远虑えんりょなく; douzoenryonaku请别客气;きれい; kirei好漂亮啊;可用于建筑,装饰品,首饰,画,女性的相貌等等,范围很广いよいよぼくの本番ほんばんだ; iyoiyobokunohonbanda总算到我正式出场了;男性用语関系かんけいないでしょう; kankeinaidesyou这和你没关系吧对八卦的人常用的一句话电话番号でんわばんごうを教えてください; denwabangouwooshiet。
标题:《2024年安全心理培训课件》尊敬的各位学员,大家好!欢迎参加此次安全心理培训课程。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积极的安全心理,以预防和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个概念:安全不仅是指物理上的安全,还包括心理上的安全。
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对于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至关重要。
一、安全心理的重要性1.心理安全与决策质量:研究表明,心理安全水平高的人在面临压力和不确定性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团队协作与绩效:心理安全是团队协作的基石。
当团队成员感到心理安全时,他们更愿意分享想法、承担责任,从而提高团队绩效。
3.个人幸福与健康:拥有安全心理的人往往更加乐观、自信,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二、建立安全心理的方法与技巧1.认知重构: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挑战和压力,将负面事件转化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2.情绪管理: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并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3.社交支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共同应对困难。
4.建立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睡眠、饮食和运动,有助于提高心理韧性。
三、安全心理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风险评估:培养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2.危机处理:在危机情况下,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维,能够更迅速地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3.恢复力:即使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也能迅速恢复并从中学习,不断进步。
四、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如何融入心理安全因素,或者个人在面临压力时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帮助学员理解安全心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互动讨论鼓励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讨论如何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应用安全心理的原则和方法。
六、总结与展望总结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展望未来,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提升自己的安全心理水平。
犯罪心理学教程犯罪心理矫正犯罪心理学教程:犯罪心理矫正在犯罪学的领域中,犯罪心理矫正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理解犯罪者的内心世界,更是预防犯罪再次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社会交往等,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其心理特征。
例如,在一个充满暴力和冲突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心理。
社会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困境、失业、歧视等问题可能导致个体心理失衡,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此外,个体的人格特质、心理疾病等内在因素也可能成为犯罪心理的诱因。
那么,如何进行犯罪心理矫正呢?首先,深入的心理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与犯罪者进行面谈、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其犯罪动机、心理状态、人格特点等,为后续的矫正工作提供依据。
这就像是医生诊断病情一样,只有准确找出“病因”,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
在矫正过程中,心理咨询和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帮助犯罪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逐步加以改变。
例如,对于因冲动控制能力差而犯罪的人,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教导他们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以更理性的方式应对问题。
教育也是犯罪心理矫正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不仅包括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包括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让犯罪者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危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犯罪者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回归社会后的就业能力,减少因经济压力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环境的改变对于犯罪心理矫正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积极、健康的改造环境能够对犯罪者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监狱或矫正机构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有序的氛围,可以促进犯罪者的心理转变。
此外,社会的支持和接纳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犯罪者刑满释放后,如果能够得到社会的包容和帮助,而不是歧视和排斥,他们更有可能重新融入社会,不再犯罪。
基础心理学模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在一项试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的影响。
分值 0.5 分A、相似B、熟悉C、外貌D、临近正确答案:B2、观察学习是指( ) 分值 0.5 分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正确答案:D3、以下关于专业人员胜任力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值 2 分A、咨询师发现自己难以胜任时,也应继续努力,而不应将求助者转介B、专业人员需要接受继续教育,这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过程C、技能不仅要求在培训中进行练习,而且还要成功应用于真正的求助者D、敬业是指将求助者的需求视为首位,并倾尽全力地帮助求助者正确答案:A4、心理咨询的整合性从根本上是要( )。
分值 1 分A、促进心理学概念的关联沟通B、推动心理咨询目的的整合C、促进心理学概念的兼容D、推动心理咨询理论的整合正确答案:A5、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 的标准分在 60-69 分之间者可能为()。
分值 2 分A、正常B、轻度焦虑C、中度焦虑D、重度焦虑正确答案:C6、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分值 0.5 分A、梦B、有意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正确答案:C7、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非言语行为所传递出的信息大致占到( ) 。
分值 0.5 分A、45%B、55%C、75%D、25%正确答案:B8、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 分值 0.5 分A、中央细胞和边缘细胞B、感觉细胞和联络细胞C、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D、双极细胞和节细胞正确答案:C9、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的趋势。
分值 0.5 分A、迅速上升B、迅速降低C、逐渐降低D、逐渐上升正确答案:C10、高层建筑失火,住在失火楼层以上的人面临的是()分值 0.5 分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双重趋避冲突D、趋避冲突正确答案:B11、象征性游戏又称为( ) 分值 0.5 分A、假装游戏B、机能游戏C、模仿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A12、心理咨询师使用重复技术的目的主要是( ) 。
安全心理学教程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安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组织心理D. 社会心理答案:A2. 心理安全是指个体在面对潜在危险时所持有的()。
A. 情绪状态B. 认知状态C. 行为倾向D. 态度倾向答案:B3. 在安全心理学中,风险感知是指个体对()的主观评估。
A. 潜在危险B. 潜在收益C. 潜在机会D. 潜在损失答案:A4. 根据安全心理学,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个体安全行为的因素?()A. 个人经验B. 社会文化C. 经济利益D. 个人兴趣答案:D5. 安全培训中,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来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方法被称为()。
A. 角色扮演B. 案例分析C. 模拟训练D. 理论讲授答案:C6. 在安全心理学中,事故倾向性是指个体()的倾向。
A. 发生事故B. 避免事故C. 预防事故D. 忽视安全答案:A7. 根据安全心理学,以下哪项不是事故分析的常用方法?()A. 事故树分析B. 故障树分析C.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D. 心理测试答案:D8.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
A. 安全制度B. 安全意识C. 安全行为D. 安全设施答案:B9. 在安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提高个体安全意识的方法?()A. 安全教育B. 安全培训C. 安全激励D. 忽视安全答案:D10. 根据安全心理学,以下哪项不是事故预防的策略?()A. 风险评估B. 安全培训C. 事故模拟D. 事故责任追究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安全心理学在以下哪些领域有应用?()A. 工业安全B. 交通安全C. 公共安全D. 环境安全答案:ABCD2. 影响个体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A. 感知风险B. 感知收益C. 态度倾向D. 情绪状态答案:ACD3. 安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安全行为B. 安全意识C. 安全文化D. 安全法规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提高组织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A. 制定安全政策B. 建立安全制度C. 提供安全培训D. 忽视安全问题答案:ABC5. 事故分析的目的包括()。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减除││新的需要│└──┴─┴────┴─┴──┴─┴──┴─┴────────┴─┴────┘社会动机的概念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 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二、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见下图:.动机的功能动机过程示意图一激活功能动机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二指向功能个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因而具有目的性;在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不会停止;三调节功能个体行为在达到目标前,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某一动机可能被其他动机所置换,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四、动机的分类一按性质可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前者由人的自然属性使然是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引投的;后者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是后天习得的,因而是人类独有的;自然动机亦称原发性动机,社会动机亦称衍生性或精神性动机;二按作用可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人由于有多种需要而形成多种动机,其中强烈而稳定的称为优势动机;微弱而不稳定的是非优势动机;在个体动机结构中,优势动机对行为起支配作用;三按个体是否意识到可分为清晰动机,自觉程度较高;模糊动机是无意识的; ·84·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五、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动机引发与维持活动,但其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高,动机水平过低与过高,均导致活动效率下降;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任务难度增加时,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单元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社会动机是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与个体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本节涉及的社会动机有亲合动机、成就动机、社会赞许动机;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中,侵犯与利他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也一并在此讨论;一、亲合动机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导致亲合行为; ·一亲合起源于依恋‘人是一种群居的社会动物;合群在个体的早期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即婴儿对双亲的出现有积极的反应,愿意和父母在一起;惊慌不安时寻找父母,双亲在场便减少这种不安状态;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例如婴儿的哭和笑都是不经学习就会的先天行为;哭和笑有助于依恋的形成;另一方面,双亲的出现使婴儿微笑,停止哭泣,这本身是一种强化;没有这种强化,婴儿也难于对双亲形成强烈的亲子依恋;因此,可以说某些先天行为模式是依恋的基础,通过亲子间的相互强化,这些模式得以发挥作用;二亲合的作用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例如爱的需要,交往与尊重的需要;2.获得信息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 ’ ;3.减轻心理压力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4.亲合可使个体避免窘境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价;三影响亲合的因素1.情境因素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社会心理学对社会隔离剥夺者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2.情绪因素从亲合产生的心理背景看,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这是因为在焦虑状况下, 与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焦虑,反而可能增加焦虑;3.·出生顺序它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而且是按出生顺序递减;这可能是因为在多子女家庭中,双亲对第一个孩子关心照料更多,其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的缘故;二、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研究中有开拓性贡献;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1.社会的高度发展,人口、资源、经济因素不可或缺,但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成就动机较高;2.经济成功的原因中,成就动机水平居于重要地位;3.教育中强调成就的倾向,是高水平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抱负水平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愿望,与个体实际成就可能有差距;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目标的吸引力吸引力越大,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越大;2.对达到目标所承受风险的估计很有把握的事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3.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如果个体成功的主观概率低,达到的目标风险小的价值也小,此时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就小;4.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机会越多,成就动机就越强;以上因素中,个体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起的作用较大;四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成就动机是习得的社会动机,在培养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则目标1.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劝告式的引导使儿童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成就动机发展较好,儿童对成功的追求热情较高;而过度管束和限制使儿童独立性发展较差,往往成人后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成就需要;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儿童的成就感,这是自我实现者高峰体验的基础;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三、社会赞许动机个体的许多行为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如果个体做的事能获得别人的好评和称赞,他会有满足感;这类动机称为社会赞许动机;一社会赞许动机的作用社会赞许动机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发展非常重要,往往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由于看到他人和公众赞许某些行为方式,也看到他人不赞成的行为方式,于是个体知道了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以及该如何做,从而学到了社会规范,对自己行为有所选择和约束;二社会规范对赞许动机的影响社会赞许动机是学习的产物;个体在婴幼时期的赞许动机以成人,主要是父母的规范为标准;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同辈群体的赞许,即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往往超过成人;四、侵犯侵犯是侵犯行为的简称;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一侵犯的构成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伤害行为包括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社会评价指的是,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侵犯具有反社会性质;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的侵犯是亲社会性质的;此外,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侵犯,即被认可的侵犯;广义的侵犯包括以上三种情况,而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的侵犯;二侵犯的原因、1.本能论的解释1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使人遵循快乐原则行事,自我保存本能使人适应环境避害趋利;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来,他指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人类基本本能,两者是对立的;死本能是个体一种向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人只要活着,死亡本能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碍,因而对内的破坏转向外部,以侵犯形式表现出;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的伤害意图和冲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是竞技、冒险等;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于身心健康不利;社会认可的宣泄可视为替代性的侵犯冲动释放途径,如体育等;2罗伦茨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医学及生物学奖,1973的习性学家;他的侵犯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论是从动物习性研究得出的;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其生存意义很重要;动物通过侵犯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使幼小后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使物种能代代相传,同类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他根据动物习性的研究推论人类的侵犯;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 要采取耗散侵犯巳本能的办法,例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他指出,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侵犯事件发生的机会,人口爆炸增大战争的危险性;2.挫折——侵犯学说1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存在为条件”;这种学说有三个主要观点: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如果预期惩罚一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修正;米勒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 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班杜拉提出的这一理论观点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强化、联想和模仿;挫折可能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冷漠与畏缩,处于无能为力状态,这个过程也是习得的;研究表明,习得的无能为力与个体归因有很大关系;抑郁者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性因素;非抑郁者则倾向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和特殊性因素的归因;五、利他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一利他的性质1.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2.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助人与利他都是亲社会行为,但利他的层次更高,因为这种行为不企求回报,利他者认为这是其出自内心的义务;3.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二利他产生的条件1.外部因素1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及环境使个体心情愉悦往往增加利他;噪音减少利他;2社会情境他人在场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而且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少;这是由·88·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于责任扩散的缘故,即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个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责任减轻了;相反,许多研究表明,独自一人时利他的可能性增大;·情境的社会性意义个体遇事,要对此事的性质进行解释即判断是否属于紧急情况,是否需要介入,,然后才采取行动;在事件不甚清楚的条件下,个体往往参考在场他人反应来判断事件性质,这就是情境的社会性意义;3时间压力当个体时间紧迫时往往难于利他;4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对利他者来说,利他对象是外部因素;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容易被帮助和救援: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特别是态度与价值观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与有吸引力的人;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1心境个体心情愉悦时对他人及事物往往有积极看法,容易导致利他行为的出现;2内疚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倾向于做些好事加以补偿,以减轻内疚造成的心理压力;但内疚如果得到表白,心理压力减少,导致利他的减少;3人格社会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和利他亦呈正相关;3.利他技能懂得如何助人和利他是重要的,为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要使人们掌握更多救助技能与手段;三对利他行为的解释1.生物学观点有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是利他行为,它是以个体的“自我牺牲”换取物种存在的本能;至于人类是否存在先天的利他因素,并通过遗传将利他因素传给后代,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2.社会交换论的观点’人类道德中普遍准则是交互性规范;社会对个体行为有这样的期待:人应该帮助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交互性规范支配社会交换;同时还存在社会责任规范,社会期待人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会交换论认为利他也是一种社会交换;利他者的付出是帮助他人,其收益是自我价值的提高和焦虑的减小;第五·节态度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由态度出发,向内可研究其心理状态,向外则可对行为进行某种预测;因此,在社会心理学的全部领域和历史中,也许没有一个其他的概念比态度更接近中心位置;有的学者曾把社会心理学视为研究态度的科学;一、态度的概念第一单元态度形成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程;见下图:.动机的功能动机过程示意图一激活功能动机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二指向功能个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因而具有目的性;在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不会停止;三调节功能个体行为在达到目标前,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某一动机可能被其他动机所置换,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四、动机的分类一按性质可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前者由人的自然属性使然是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引投的;后者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是后天习得的,因而是人类独有的;自然动机亦称原发性动机,社会动机亦称衍生性或精神性动机;二按作用可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人由于有多种需要而形成多种动机,其中强烈而稳定的称为优势动机;微弱而不稳定的是非优势动机;在个体动机结构中,优势动机对行为起支配作用;三按个体是否意识到可分为清晰动机,自觉程度较高;模糊动机是无意识的;成功自尊:——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二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以下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给予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2.行动表现的反馈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自尊水平;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自尊;有益于增加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将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会增加自尊;三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作为对自尊的单维测验已得到广泛运用;这个量表简洁明了,易于实施; ·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引自Robinson,Shaver&wrightsman主编: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远流出版公司,中国台北,1997: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x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x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10.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x号表示是反向计分测题;一、基本概念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的含义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前者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化过程、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二、社会知觉的范围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到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并且,由于心理异常表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主观经验、当时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心理正常与异常,人们很难找出一个统一公认的判别标准;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判别标准:限公司>11年纺织品生产经验.可优惠供应全棉类、麻类、棉锦、锦棉、T/C、T/R灯芯绒、卡其、牛仔、色织等一站式采购;定织品种方便快捷;联系方式:手机:电话:05 传真:05 MSN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6日载时间:2010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