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数据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574.00 KB
- 文档页数:40
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11.1 反应SO2Cl2(g)→SO2Cl(g)+ Cl2(g)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时k=2.2×10-5s-1。
问在320℃加热90 min SO2Cl2(g)的分解分数为若干?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即有:x = 11.20%11.2某一级反应A→B的半衰期为10 min。
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根据一级反应的特点又因为:即有:1-x = 1.56%11.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
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当t=10min时:当x=50%时:11.4 25℃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1)使用作图法证明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求算速率常数及半衰期;(2)问蔗糖转化95%需时若干?解:(1)将上述表格数据转化如下:对作图如下则:k = 3.58×10-3min-1(2)11.5 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
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解:对于一级反应而言有:即有:对于二级反应而言有:即有:11.6偶氮甲烷分解反应CH3NNCH3(g)→ C2H6(g)+ N2(g)为一级反应。
在287 ℃时,一密闭容器中CH3NNCH3(g)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22.732 kPa,求k及t1/2。
解:设在t时刻CH3NNCH3(g)的分压为p,即有:1000 s后2p0-p=22.732,即p = 19.932kPa。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的组成可用分压表示:11.7 基乙酸在酸性溶液中的分解反应(NO2)CH2COOH→CH3 NO2(g)+ CO2(g)为一级反应。
25℃,101.3 kPa下,于不同时间测定放出的CO2(g)的体积如下:t/min 2.28 3.92 5.92 8.42 11.92 17.47 ∞V/cm3 4.09 8.05 12.02 16.01 20.02 24.02 28.94反应不是从t=0开始的。
高温蠕变及持久试验的影响因素一,研究意义及目的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许多机器零件及构件,在承受长时间恒定静载荷作用的同时,还要受到腐蚀介质或表面活性介质的影响(例如压力容器、锅炉零件、化工和炼油设备的零部件、汽轮机和燃气输机等零件)。
特别是对于高温持久加载下长期工作的零构件,对机械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研究在高温下蠕变变形及持久强度试验的影响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仅根据短时间的机械性能试验结果,不可能获得持久加载下各项性能的试验数据。
一些材料,由于组织稳定性较差,在持久加载下,特别是在高温持久加载下会出现松弛、脆化和形成裂纹等不良倾向。
人们为了详细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各种特性及持久、蠕变性能,制定了高温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
其特点是:1.用持久静力加载试验方法测定塑性变形抗力,是指测定不同规定的塑性变形量下的蠕变极限,不同加载时间和不同试验温度下的蠕变极限;2.在持久静载荷作用下测定断裂抗力和塑性指标,把试样试验到断裂,测定金属材料在其恒定载荷下直至断裂可经历的时间和测定断裂时的最大塑性指标。
这样的试验称为持久拉断试验或叫持久强度试验,它是对蠕变试验和松弛试验的补充,正如判断强度极限σb和塑性指标δ、ψ值一样。
二,不同试验条件对蠕变试验的影响影响蠕变试验结果的因素是很多的,有内在因素的影响,如金属材料的化学成份、晶粒度大小、宏观缺陷和显微组织、材料的各种不同加工工艺 (铸造方法、冷热机械加工、热处理条件及焊接工艺)等。
而我们要讨论的主要是同试验方法有关的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对蠕变数据的影响,例如:1.温度波动的影响2.蠕变数据自身分散性的影响3.仪器故障或中途停电对蠕变试数据的影响4.引伸计的误差及偏心度对蠕变数的影响5.加载荷重偏心度对蠕变试验的影响6.测量精度不同对蠕变数据的影响7.试验时间长短不同对蠕变试验的影响8.升温及保温时间不同对蠕变数据的影响9.试样尺寸因素的影响为了具体讨论和研究上述诸问题各种影响因果,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分别描述如下:1.温度波动对蠕变数据的影响在较长时间的高温试验时,试验温度在一定范国内的瞬间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而波动温度的大小及持续时间的长短,除了需要精密的控温仪器外,还需要有试验人员经常检查和调试。
初中数学第十一章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数据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如调查、实验等。
2. 数据的整理:学习利用图表整理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3. 数据的描述:学习利用数学量描述数据,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4. 数据的分析:学习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如概率、置信区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的数据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数据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WORD教案第一章:WORD的基本操作1.1 启动和退出WORD1.2 熟悉WORD的界面1.3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1.4 创建新文档和保存文档1.5 打开已有文档第二章:输入和编辑文本2.1 输入文本2.2 选取文本2.3 复制、剪切和粘贴文本2.4 删除文本2.5 查找和替换文本第三章:设置字体和段落3.1 设置字体格式3.2 设置段落格式3.3 对齐方式3.4 行间距和段间距3.5 项目符号和编号第四章:页面设置和打印4.1 页面设置4.2 页边距4.3 页眉页脚4.4 插入分页符和分节符4.5 打印文档第五章:图文混排5.1 插入图片5.2 插入形状5.3 插入图表5.4 插入数学公式5.5 图文混排技巧第六章:表格制作与编辑6.1 插入表格6.2 表格的基本操作6.3 调整表格列宽和行高6.4 合并和拆分单元格6.5 表格样式设置第七章:文档审阅与共享7.1 拼写和语法检查7.2 添加批注7.3 跟踪修改记录7.4 保护文档7.5 共享文档第八章:样式与模板的应用8.1 应用样式8.2 自定义样式8.3 使用模板8.4 创建个人模板8.5 管理模板第九章:超与目录制作9.1 插入超9.2 删除和编辑超9.3 创建目录9.4 更新目录9.5 创建图表目录第十章:综合应用实例10.1 制作个人简历10.2 制作邀请函10.3 制作海报10.4 制作问卷调查表10.5 制作简易小册子第十一章:邮件合并与数据处理11.1 了解邮件合并的概念11.2 创建合并主文档11.3 添加合并数据源11.4 合并文档11.5 邮件合并的应用实例第十二章:网络功能与云端协作12.1 利用WORD的网络功能12.2 添加和删除网络12.3 云端协作的使用12.4 实时共享文档12.5 协同编辑技巧第十三章:编程与自动化13.1 VBA基础13.2 编写简单的VBA宏13.3 宏的运行与管理13.4 自动化办公流程13.5 编程实例与实践第十四章:WORD高级技巧14.1 运用书签14.2 使用域14.3 创建文档属性14.4 运用宏录制功能14.5 高级排版技巧第十五章:复习与拓展15.1 复习WORD基本操作15.2 复习进阶功能与应用15.3 完成综合性练习题15.4 探索WORD的新功能15.5 推荐WORD的相关资源与扩展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WORD的基本操作重点:熟悉WORD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一、游标卡尺
1.构造:
图1
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
一、实验器材与注意事项
例
图2
例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三次联
图3
图4
摆球直径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和游标刻度如图
.(请注意单位,本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图5
~14.06 0.483 0~0.484 5
浙江10月选
图6
因小球通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较大,有利于计时.故选乙.
例
图7
AD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 c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
×0.05 mm=0.5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
例
图8
.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1.(实验器材与注意事项)(20xx·宁波“十校联考”期末)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图9 图10
图11
测单摆周期时,为减小测量误差,应________.
图12
某同学在实验时忘了测量小球直径,但是改变摆线长度做了多次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该同学能否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图14
23.68(23.60~23.74) (3)117.4 s
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1 m左右的摆线,为减小空气阻力影响,摆球应选质量大的金属球,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
题图所示仪器为游标卡尺,读数为:23 mm+0.02×。
《实验_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电阻率的观点及其测量方法。
2. 学会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器械进行电阻率测量的操作。
3.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加强科学实验的实践训练。
4. 通过对电阻率测量的学习,增强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率测量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所需的物理实验器械,包括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被测金属导线等。
2.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制作PPT,详细介绍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及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4. 安排实验室应用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1)回顾电阻的定义和电阻率的观点。
(2)展示一些常见的导体材料,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电阻率大小。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导体的电阻率。
2. 实验原理介绍(1)向学生介绍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2)讲解实验原理,包括电阻率的定义、影响电阻率的因素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3. 实验操作指导(1)将实验器械展示给学生,并介绍每件器械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2)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包括如何准备样品、如何测量导体的长度和直径、如何应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
(3)强调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
4. 学生实验(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械和样品。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3)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按照要求进行数据处理。
5. 数据分析与结论(1)汇总各小组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来源,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讨论影响电阻率的各种因素。
6. 教室小结与延伸(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方法。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学习目标] 1.掌握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思路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电路,如图1,取一段金属电阻丝连接到电路中,测出电阻丝的电阻R 、长度l 和直径d (S =πd 24),由R =ρl S 得:ρ=RS l (用R 、S 、l 表示)=πd 2R4l (用R 、d 、l 表示),从而计算出该电阻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图1二、物理量的测量 1.电阻的测量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思想:用电压表测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电阻丝中的电流,读出多组电压、电流值,通过U -I 图像求R . 2.电阻丝有效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电阻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l .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平均值. 3.电阻丝直径的测量电阻丝比较细,所以我们采用累积的方法测量,或选取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来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在不同位置测量三次,根据S =14πd 2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 .三、数据分析 1.数据处理(1)公式法求电阻:测量多组电流、电压值,求出对应的电阻后取平均值,不能对电流、电压取平均值.(2)图像法求电阻:作出U -I 图像,由图像的斜率求出电阻值,在设定标度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3)计算导体的电阻率:将三个测量值代入公式ρ=RS l =πd 2R4l 即可求电阻丝的电阻率.2.误差分析(1)电阻丝通电时温度升高,使所测电阻率比常温下电阻率略大. (2)电阻丝长度及电阻丝直径测量不准确.一、实验原理和操作(2021·宿迁沭阳修远中学高一下月考)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甲和乙所示,则圆柱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 ,直径为________ mm.图2(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①将滑动变阻器R 1的阻值置于最大处,将S 2拨向接点1,闭合S 1,调节R 1,使电流表示数为一个恰当的值I 0;②将电阻箱R 2的阻值调至最大处,S 2拨向接点2,保持R 1不变,调节R 2,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0,此时R 2阻值为12.8 Ω;(3)由(2)中的测量,可得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__ Ω;(4)利用以上各步骤中所测得的数据,得该圆柱体的电阻率为________ Ω·m. 答案 (1)5.02 5.315 (3)12.8 (4)5.65×10-3解析 (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读出读数为l =50 mm +2×0.1 mm =50.2 mm =5.02 cm 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可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d =5 mm +31.5×0.01 mm =5.315 mm (3)由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可知R x =R 2=12.8 Ω (4)由R x =ρl S =ρlπ⎝⎛⎭⎫d 22可得ρ=πd2R x4l代入数据解得ρ≈5.65×10-3Ω·m.二、实验数据处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 mm (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3(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3 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图4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按照图4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次数1234567U/V0.100.300.70 1.00 1.50 1.70 2.30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3)图5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图5(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6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 =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6(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 A .1×10-2 Ω·m B .1×10-3 Ω·m C .1×10-6 Ω·mD .1×10-8 Ω·m答案 (1)0.398(0.397~0.399均正确) (3)见解析图 (4)见解析图 4.4(4.3~4.7均可) (5)C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mm +39.8×0.01 mm =0.398 mm. (3)实物图如图甲所示(4)图线应过原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如图乙所示.图线的斜率表示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R x ≈4.4 Ω. (5)根据R x =ρlS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R x S l =πR x d 24l =3.14×4.4×(0.398×10-3)24×0.5Ω·m≈1.09×10-6 Ω·m ,故选项C 正确.针对训练 (2021·如皋市高一质量调研)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图7(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测得结果如图7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2)用量程为3 V 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压和电流时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 V ,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 A.(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0.810 m .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得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 Ω·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2.935 (2)2.60 0.52 (3)4.2×10-5 Ω·m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 =2.5 mm +43.5×0.01 mm =2.935 mm ;(2)因电压表的每小格为0.1 V ,所以应估读到0.01 V ,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U =2.60 V ; 同理,电流表的每小格为0.02 A ,应估读到0.01 A ,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 =0.52 A. (3)金属丝电阻R =U I ,根据R =ρL S 得ρ=RSL =R ·(d2)2πL代入数据得ρ≈4.2×10-5 Ω·m.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图8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再旋动________(选填“A ”“B ”或“C ”),直到听到“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图8(2)选择电阻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图9甲中R x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乙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图9(4)为测量R x,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像如图10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U2/V0.50 1.02 1.54 2.05 2.55I2/mA20.040.060.080.010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方格纸上作出U2-I2图像.图10(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阻值R x=________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答案(1)C(2)不同(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5)23.5(23.0~24.0均可)解析(1)A起固定作用,便于读数;B为粗调,调节B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然后调节C,C起微调作用.(2)电阻丝电阻R=ρlS,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S为这段电阻丝的横截面积,而不是某位置处的横截面积,故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以减小误差.(4)把U2和I2的数据在方格纸中描点,用过原点的直线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5)结合题图中图线的斜率可知R0+R x+R A=49.0 Ω,R0+R A=25.5 Ω,解得R x=23.5 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重要数据的安全、准确、完整和可靠,规范公司内部数据管理行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重要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重视数据管理,将其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公司数据安全。
第二章数据分类与分级第四条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将公司重要数据分为以下几类:1. 公开数据:无需保密的数据,可公开发布和共享。
2. 内部数据:仅供公司内部员工使用的数据,如员工名单、工资表等。
3. 机密数据:涉及公司商业秘密、客户隐私、国家秘密等非常敏感的数据。
4. 最高机密数据:涉及公司核心商业秘密、国家安全等极敏感的数据。
第五条对公司重要数据进行分级管理,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一级数据:涉及公司核心商业秘密、国家安全等极敏感的数据。
2. 二级数据:涉及公司重要商业秘密、客户隐私等敏感数据。
3. 三级数据:涉及公司一般商业秘密、内部管理数据等数据。
第三章数据管理职责第六条公司设立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数据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数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数据的安全、准确、完整和可靠。
第八条数据管理部门的职责:1. 制定和实施公司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管理的规范性。
2. 监督、检查各部门数据管理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3. 组织开展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数据安全意识。
4. 协调解决数据管理中的问题。
第四章数据管理措施第九条数据采集:在采集数据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并取得相关人员的同意。
第十条数据存储:所有数据必须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采取加密措施。
第十一条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必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过程中,必须采取加密和安全传输协议,确保数据安全。
第十三条数据销毁:在数据不再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销毁数据。
《实验_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学习主题为《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主要探讨导体的电阻特性及如何通过实验进行电阻率的测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阻、电阻率的基本概念,了解实验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并学会运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测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包括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4. 学会设计并实施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实验,并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论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电阻和电阻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器材使用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及结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以前学习的电流、电压等概念,引入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2. 理论学习:讲解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欧姆定律及其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
6. 总结反馈:学生交流实验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反馈,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电阻和电阻率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2. 作业布置:布置实验报告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及分析结果,并提交实验报告。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客户关系管理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以下简称“许可方”):公司名称: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乙方(以下简称“被许可方”):公司名称: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第一章定义与术语1.1 本合同中的下列术语具有以下含义:1.1.1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运营效率的服务系统。
1.1.2 “许可方”指拥有智能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及相应知识产权的公司。
1.1.3 “被许可方”指接受许可方授权,使用智能客户关系管理技术的公司。
1.1.4 “合同产品”指本合同项下许可方授权被许可方使用的智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第二章许可范围与期限2.1 许可范围2.1.1 许可方同意授权被许可方在中国大陆地区范围内使用合同产品。
2.1.2 被许可方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合同产品,不得超出许可范围。
2.2 许可期限2.2.1 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技术支持与服务3.1 技术支持3.1.1 许可方应向被许可方提供合同产品的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升级、故障排查等。
3.1.2 被许可方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应及时与许可方联系,许可方应在接到问题反馈后____小时内予以回复。
3.2 服务3.2.1 许可方应向被许可方提供合同产品的售后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培训、使用指导等。
3.2.2 被许可方有权要求许可方提供与合同产品相关的其他服务,双方应另行签订协议予以约定。
第四章费用与支付4.1 费用4.1.1 被许可方应向许可方支付合同产品的许可费用,具体金额双方另行约定。
4.1.2 被许可方在使用合同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如培训费、差旅费等,由被许可方承担。
第十一章数据的聚类分析化处理。
五、聚类分析的应用聚类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细分市场。
可以根据顾客购买产品时追求的利益对顾客进行细分,使每个类别的顾客都是由追求利益相似的人组成,从而了解各个细分市场的特点,实施目标市场营销。
(2)研究顾客行为。
通过聚类分析确定同质的顾客群体,分别研究不同顾客群体的购买行为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
(3)研究市场竞争。
通过对产品和品牌的聚类,可以识别市场中相互竞争的产品和品牌。
往往同类型品牌之间比不同类型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通过自身产品与竞争产品的分析比较,以便有效地捕捉市场机会。
(4)选择试销市场。
通过将城市分为同质的组,选择可比的城市对不同营销策略进行市场测试的反应。
(5)压缩数据。
聚类分析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压缩技术,可用来生成比单个观测值更容易识别的数据类别。
例如,为了描述顾客对产品使用方面的差异,可以先用聚类分析将顾客进行分组,然后用判别分析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调研实例11-1产品的类同感[4]449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不同品类中的品牌是如何认知的?出人意料的是,产品认知的类同率相当高。
产品类同指的是消费者觉得同一品类中的不同品牌彼此相似。
BBDO的最新研究显示,在28个国家调查的消费者中有2/3的人认为13个产品类别中的品牌是美国的。
调查的产品类别涵盖从航空公司到信用卡,再到咖啡。
所有国家全部品类总感知类同率为63%;日本最高,达99%;哥伦比亚最低,仅28%。
从品类来看,信用卡的感知类同率最高,为76%;香烟最低,为52%。
BBDO根据感知类同率对国家进行了聚类,得到了类同感水平和模式相似的群组。
最高的类同感数字来自法国和亚洲(83%),后者包括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
法国属于这一组并不奇怪,因为法国的多数产品采用感觉导向的视觉性广告。
另一群是受美国影响的市场(65%),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荷兰、南非、西班牙、英国和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