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英》的文化批评观和美学意蕴
- 格式:pdf
- 大小:238.52 KB
- 文档页数:4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09No.9古典文学新探蒲松龄“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撰成了《聊斋志异》。
然而,《聊斋志异》不同于《搜神记》一类志怪小说的是,“它可以追求曲折的情节、完整的故事。
尤其追求出人意表的想象、激烈的矛盾冲突,振聋发聩的见解和惊世骇俗的情感倾向”。
其中《黄英》一篇,也毫不例外地表达出了其“见解”和“情感倾向”。
如果从文本去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黄英》体现了士人对“安贫乐道”价值标准的执着追求,而这一追求过程是在对传统价值观解构、重构与回归中完成的。
一《黄英》中,儒生马子才家“世好菊,至才尤甚”,遂爱菊成癖,求佳种途中遇陶生与其姐黄英。
陶弟“谈言骚雅”,结伴而同归并安住宅旁,因种菊而有缘。
陶弟欲以卖菊为业而谋生,马生闻之,则“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然而,后来陶弟与黄英贩菊而致富,马生娶黄英,中间也曾耻富,而最后却“安之”,“合而为一”。
马子才的言谈举止中体现出了传统儒士“清高”与“安贫”的价值判断。
孔子称,“富贵于我如浮云”,表明“君子固穷”,不以“恶衣恶食”为耻;荀子曰:“从道不从君”,“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对于“士”人来说,要想“守道”,必须有“安贫”之志,要想“独善”,必须有“固穷”之节。
而《黄英》正是通过陶氏姐弟的言行对这种传统价值判断“做了一种颠覆性的批判”和完全意义上的解构。
这种解构首先是通过对菊花意象传统意蕴的消解来完成的。
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早在《礼记·日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花”的记载,把菊的花期与其所处的寒霜季节联系到了一起。
自那以后,人们逐渐形成了爱菊、赏菊的传统风习。
历代儒士更是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
陶渊明的《和郭主簿二首》(其二)诗“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道出了菊的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然苍劲挺拔的贞秀风姿。
·《聊斋志异》赏析·文章编号:1002⁃3712(2017)01⁃0082⁃10收稿日期:2016⁃05⁃20作者简介:李成文(1967-),男,山东枣庄人。
枣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聊斋志异·黄英》:人性异化的寓言李成文(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黄英》的重要在于它深刻地触及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性异化的问题。
马子才的悲哀在于个人观念上的抱残守缺,排斥新兴的意识形态,在有意无意中阻碍了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描写了追求利益能引起人的精神异化,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程朱理学所宣扬的道义也是人性异化的重要原因。
它所寄托的“孤愤”不过是人性被异化、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苦闷象征而已。
关键词:黄英;人性异化;寓言中图分类号:I 207.419文献标识码:A《黄英》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小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重要不在于艺术成就有多高,而在于它以有限的篇幅,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深刻地触及了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导致的人性异化问题。
通过一个极为独特的意识形态的观察角度,蒲松龄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价值、人的地位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这一篇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学的认识功能,蕴涵着文化、心理等层面上十分丰富的信息,它不仅在所有《聊斋志异》的作品中,就是在清初的小说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All Rights Reserved.一、价值观念的冲突《黄英》给人的直观感受就在于它有强烈的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是为作者能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个独特的审视角度而兴奋。
在《黄英》中,通过马子才与陶氏姐弟之间的分歧与冲突,揭示了代表没落地主阶级的文人意识与商人所代表的新兴市民阶层意识之间的冲突,相当深刻地描写了现实社会变迁时期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斗争、人的价值重新评估的社会问题。
马子才的高雅生活代表着封建社会失意文人的生活,无非是饮酒自乐,吟风弄月。
析《聊斋志异·黄英》的反传统观念作者:李秋花, Li Qiuhua作者单位:刊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年,卷(期):2006,18(12)被引用次数:1次1.李燕.戴智军略论《聊斋志异》中的游冥故事[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5)2.陈海丽新解文人之"高洁"——析《聊斋志异》中的《黄英》[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9)3.刘莉.孟丽.Liu Li.Meng Li论《聊斋》系列小说中教育题材创作[期刊论文]-滁州学院学报2010,12(1)4.范正群《聊斋志异》的法律思想与理想清官[期刊论文]-蒲松龄研究2009(1)5.王芳.马秀丽.孙颖.徐晓丹.Wang Fang.Ma Xiu-li.Sun Ying.Xu Xiao-dan无须借助牺牲才能表现出优美——解读《聊斋志异·黄英》的文化内涵[期刊论文]-电影评介2008(1)6.田继平.侯忠.Tian Ji-ping.Hou Zhong《聊斋志异》的人道主义思想特征[期刊论文]-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3)7.王建平.Wang Jianping《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孝子形象[期刊论文]-孝感学院学报2010,30(4)8.齐社祥.刘敬林士与商两种人格范式的整合与规训-- 《聊斋志异*黄英》的文本解读[期刊论文]-娄底师专学报2003(3)9.常青从《聊斋志异》浅析蒲松龄的儿童教育观[期刊论文]-蒲松龄研究2010(3)10.王璐.WANG Lu谈《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期刊论文]-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6)1.商华.汤京普裙钗一二可齐家——《黄英》的文本解读[期刊论文]-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引用本文格式:李秋花.Li Qiuhua析《聊斋志异·黄英》的反传统观念[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2)。
《聊斋志异黄英》思想意态分析及启示沈传河【摘要】The tale Huang Ying contains two different ideological modes , namely, mode of scholar and mode of businessman , as evidenced by the words of scholar and those of businessman in the chapter .Of the two, mode of scholar becomes the tale ' s essential ideological mode becauseof the personal value judgment of the tale.Hence, the real thought in Huang Ying belongs to traditional scholarly thought , and genuine busi-nessman ' s thought is absent .For its lack of genuine dialogue and polyphony , this tale could not be classified as a polyphonicnovel ."Scholarly soul with business talent" , however , is appropriate forthe Tao siblings , but not for the writer of this tale .%通过士人话语和商人话语,小说《黄英》传达蕴含着"士""商"两种不同的思想意态,其中"士"通过了作品主体性价值判断而成为作品的主旨思想意态,而"商"则未然;因此,《黄英》文本思想肖像的真实构成是传统的士人思想,缺少真正的商人思想. 小说缺少真正的对话与复调,不应归入复调小说之中. "士魂商才"用在陶氏姐弟身上是比较合适的,但用在《黄英》创作主体身上则是不妥的.【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1)001【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黄英》;"士";"商";思想意态;启示【作者】沈传河【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9《聊斋志异·黄英》是思想意蕴十分丰富的一篇小说,值得我们去鉴读和探析。
蒲松龄两个王国的整合和重建——读《聊斋志异黄英》曹军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聊斋志异·黄英>篇在"士魂商才的结合"的一般叙述中,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马子才是作者自身精神的自由王国的化身,陶生体现了作者时物质的必然王国的向往.而马子才与陶生、黄英间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是蒲松龄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整合而又重建的过程.这一运动过程是以"菊"为中介而实现的.最终在小说中,作者"士魂商才"的理想美梦成真.
【总页数】3页(P6-8)
【作者】曹军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基础部,大学语文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论蒲松龄的儒者情怀——以小说《聊斋志异·黄英》为中心的考察
2.突破文人传统思想的藩篱——从《聊斋志异·黄英》篇看蒲松龄的经济思想
3.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的交融——从《聊斋志异·黄英》看蒲松龄思想的双重性
4.士人的清高与商业利润的较量——读《聊斋志异》"黄英"篇的思考
5.完成人格整合书写理想人生——用接受美学解读《聊斋志异·黄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聊斋志异《黄英》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聊斋志异《黄英》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黄英》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黄英:漆艺界“天际”的一道彩霞成长在艺术世家,她对漆画饱含热爱之情,却因种种原因,放缓了追寻艺术的脚步。
而今,她再度回归,潜心创作出感动心灵、温暖至心的艺术作品。
她,就是第25届“如意杯”漆画组金奖获得者——黄英。
壹每到周末,黄英总是喜欢带上女儿一起在福州周边写生。
冬天林阳寺的梅花,夏天荷塘边的莲蓬,都是黄英取景的对象。
受她的影响,女儿也渐渐喜欢上了绘画。
身教永远比言传更为直观。
出生于重视家学传承的家庭,在黄英心中,子女的教育和自己的艺术一样重要,这一想法,源自她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副校长,算是我的启蒙老师,是他领着我走上了艺术这条道路,其实我自己也喜欢,记得小时候喜欢围着他,经常在他做漆的时候去碰一下。
然后他就会说,'你不要乱动,我会很介意。
’”(黄英父亲黄匡白作品)从小就喜欢画画的黄英,如愿考取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
小时候就看着父亲做漆,长大后又和父亲一起探讨漆艺,一起磨漆,她不仅没有被繁絮复杂的漆艺创作所吓倒,反而深深被其吸引。
在父亲的带领下,年少的黄英创作了大量漆艺作品。
作品更偏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但又不拘泥于某种风格,而是让自己的思想,如天马行空般肆意挥洒在画面中,画面豪放率真又充满着浪漫的情怀。
因此初出茅庐的她,作品就屡屡获奖。
贰然而,正当黄英踌躇满志,准备在艺术创作上大展拳脚之时,父亲身体的抱恙,让她不得不放缓了追寻艺术的脚步。
尽管如此,她对漆艺的热爱从未停止。
一有空,她便会在纸上勾勒自己的画稿。
而此次“如意杯”金奖作品《霞映瑞雪暖江南》,便是根据黄英在江南游历时经历的一场雪,有感而发创作的作品。
“下了一场雪,并不会让人很冷的感觉,而是有一种归乡的温暖感,所以我用暖色调来表现天空。
画面的整个氛围也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是有一种荣归故里的感觉在里面。
”直到父亲走后的两年,黄英才把此幅漆画作品完成。
也许是对父亲的思念,黄英在原本没有人物的作品中加入了一位老者的形象。
The Capable Women Can Manage Family Well--Analyzing the Story About Huang Ying 作者: 商华 汤京普
作者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重庆400047
出版物刊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3-46页
主题词: 黄英 女性风采 理家才能
摘要:《黄英》是《聊斋志异》中独具一格的一篇小说。
试从理想的女性形象、成功的思想改造、独立自主的意识、经营花业的特点四个方面入手,对黄英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女性所缺乏的女性风采(尤其是理家才能)加以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开放性的文学平台提供一种新的解读可能性。
传统的断裂与回归——《聊斋志异黄英》解读
尚丹
【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5)003
【摘要】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小说的边缘模糊性,往往使它成为文化、历史、宗教等的集合体,并借助这一点,从<聊斋志异·黄英>中读出了其主旨:即作者面对传统生活的断裂--前英面对平民、士阶层面对商阶层--的困惑与焦虑,以及试图对此所做的回归.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尚丹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聊斋志异<黄英>》解读 [J], 赵红叶
2.《聊斋志异·黄英》的社会学解读 [J], 李红岩
3.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聊斋志异·黄英》的文本文化解读 [J], 王长顺
4.无须借助牺牲才能表现出优美——解读《聊斋志异·黄英》的文化内涵 [J], 王芳;马秀丽;孙颖;徐晓丹
5.完成人格整合书写理想人生——用接受美学解读《聊斋志异·黄英》 [J], 黄京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