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抗坠毁试验假人下肢动力学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08.75 KB
- 文档页数:5
模拟人体运动学特性的仿真与分析简介: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仿真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模拟人体运动学特性的仿真与分析,是一项十分有趣而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仿真人体运动学特性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第一部分:人体姿态控制仿真人类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
传统的数学模型难以完全描述人体在各种运动中的姿态。
因此,人体姿态控制的仿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生物力学模型,对人体骨骼和肌肉进行建模。
通过确定关节角度和力的作用,可以精确地再现人体运动。
例如,通过仿真人体的行走动作,可以研究步态的稳定性和人体力学。
第二部分:模拟人体运动异常除了正常的人体运动外,研究人员还可以模拟人体运动的异常情况。
这对于理解和治疗一些运动障碍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肌张力失调的情况,来帮助研究帕金森病等疾病的发生机理。
通过仿真人体在异常姿态下的运动,还可以为设计辅助器具和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第三部分:仿真辅助器具的设计仿真人体运动学特性还可以帮助设计辅助器具。
例如,在设计义肢或外骨骼时,仿真可以提供重要的指导。
通过模拟人体在特定运动中所受到的力的分布和影响,可以优化设计方案并提高辅助器具的性能。
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辅助器具与人体之间的互动效果,从而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四部分:仿真运动学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在体育训练中,人体运动学的仿真分析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改进技术动作。
例如,通过三维姿势追踪系统的帮助,可以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精确的记录和分析。
然后,通过仿真重现运动员的动作,可以找出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结论:模拟人体运动学特性的仿真与分析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体运动,还可以为医学、工程学和体育训练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体运动学仿真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研究及仿真直升机在航空交通、救援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其复杂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需要被深入研究和理解。
空气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仿真两种方法。
一、实验研究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实验研究是直观了解直升机飞行特性的一种手段。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风洞实验、地面试飞和空中试飞。
1.风洞实验风洞实验是研究直升机的气动特性和发展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基础手段。
风洞实验有助于确定直升机各个部位的流场分布、气动力分布和涡旋结构的生成及其演化过程等。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获取大量可靠的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及其合理性,并得出更为浅显易懂的结论。
2.地面试飞直升机进行地面试飞主要用于飞行性能测试,是直升机研发和改进的必要步骤。
地面试飞可以测定车轮或悬挂系统收放的相关空气动力学特性,如大气阻尼系数、风力分类、起飞距离、制动距离等,以及直升机靠近地面产生的地效影响。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飞行计划、改进直升机结构、优化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气动效应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3.空中试飞空中试飞直接观测了直升机在空气中飞行的过程,以及飞行特性。
空中试飞可以观察到包括升力、阻力、推力、失速等现象,对于验证研发人员的假设,以及检测一个机型的气动改进,检验改进前后的飞机气动效应,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数值仿真数值仿真比传统的实验手段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反应逼真程度高等优点。
数值仿真的流程主要包括几何模型建立、网格生成、数值方法及物理模型选择、数值仿真计算等步骤。
1.几何模型建立几何模型建立是数值仿真的第一步,它决定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直升机采用三维几何模型,通常使用图形软件或技术生成。
几何模型的精度关系到数值仿真结果的精确度,准确的模型可以更好的反映直升机在空气中的飞行特性。
2.网格生成网格生成是数值仿真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影响数值仿真结果精度和计算速度。
网格必须保证准确的反映几何模型的细节,但固定数量的网格对于边界层和物体表面可能无法保证精度,所以在网格的划分和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
第二十八届(2012)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直升机抗坠毁座椅与ATB假人模型耦合仿真分析温永海宫少波孙秀文(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150066)摘要:为了满足民用航空适航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对直升机的抗坠毁要求,进行直升机座椅设计时必须进行坠撞过程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本文首先从满足结构强度刚度、美观、乘坐舒适、抗坠毁性能出发设计一种抗坠毁座椅,然后按照规范要求,运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有限元程序对带有ATB假人模型的抗坠毁座椅垂直下落情况进行了动响应分析,模拟了直升机在着陆或坠撞过程中人体的响应和运动姿态,为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结构设计中考虑人体的动态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分析表明,经过特殊设计的抗坠毁座椅能够吸收坠撞产生的能量,显著降低乘员的加速度水平,保障了乘员安全。
关键词:直升机;抗坠毁座椅;ATB假人;仿真分析1 概述随着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在现代战争中对飞机乘员的生命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座椅和乘员约束系统构成了保障驾驶员及乘员安全的最后防线,在飞机坠地时,经过起落架和机身两级能量吸收和减振以后,剩余的能量吸收和缓冲作用将由座椅和乘员约束系统来承担。
所以,座椅结构在满足强度刚度、美观、乘坐舒适等基本要求之外,还要求其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飞机坠地时的生命安全。
因而,对直升机座椅在抗坠毁设计方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先进国家在抗坠毁座椅设计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国外先进国家在武装直升机抗坠毁座椅设计研究及应用方面起步较早,在早期生产的机型中,如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黑鹰、法国宇航公司生产的小羚羊以及俄罗斯生产的米系列直升机,均在飞行员座椅上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吸收冲击能量,尤其国外生产的较新型号直升机,如EC120、EC130等,在其抗坠毁座椅结构上采用了先进的“弯曲式”结构减振吸能技术,该抗坠毁座椅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并且抗坠毁的性能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732022年3月下 第06期 总第378期工艺设计改造及检测检修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 引言直升机的旋翼是升力的主要来源,而在运行工作中往往处于各种严酷的环境,例如前飞、后行过程中桨叶相对气流速度与桨毂中心旋转速度的差异,使得桨叶产生挥舞现象[1]。
并且旋翼桨叶是在每一次的气动环境中工作,会在桨叶上产生频率为旋翼转速Ω整数倍的持续气动激振力[2],气动激振力频率与桨叶固有频率重合时,桨叶会发生共振现象,对直升机设计的稳定性和飞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使桨叶在运转时不产生过度的振动,设计时应考虑桨叶各阶固有频率避开工作时的激振频率。
因而研究桨叶的固有特性是直升机动力学研究和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关于旋翼桨叶固有特性的研究有采用力学分析建立运动微分方程的理论方法,如积分矩阵法、渐进法、三弯矩等。
由于现在复合材料在桨叶设计中的广泛使用,其铺层、模压技术以及桨叶内部还有泡沫等填充物,使得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理论方法较难实现对桨叶固有特性的计算[3-4]。
所以试验与有限元仿真方法在桨叶固有特性研究中逐渐发展起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采用试验与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某直升机旋翼桨叶的固有特性。
首先基于LMS 数据采集系统,使用“锤击法”分别从垂向、侧向激励桨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拾取振动信号,进行了桨叶结构固支和“自由—自由”状态下的模态试验,获取了桨叶低阶固有频率、阻尼及振型。
然后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 对桨叶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针对结构特点运用壳单元与体单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网格划分。
最后将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得到了某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模态参数,为后续直升机动力学问题研究提供了分析依据。
1. 试验研究1.1 试验设计为测量某型直升机旋翼桨叶在固支和“自由—自由”状态下的模态参数,搭建了试验平台,主要有支持装置、激振装置、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分别为:(1)固支状态时设计工装夹具将桨叶根部固定在承力墙上,夹具提供的刚度足够大,能够保证桨叶根部在试验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或转动。
直升机飞行模型建模与仿真研究直升机是一种重要的飞行工具,具有升降、前进、后退和悬停等多种机动能力,在军事、医疗、交通和科研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直升机的性能和安全性,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直升机飞行模型的建模和仿真研究。
一、直升机飞行模型建模直升机飞行模型建模是指将直升机的物理特性、运动规律和控制系统等方面抽象成数学模型,以便于后续的仿真分析和控制设计。
直升机飞行模型包括机体模型、非线性数学模型和控制模型等部分。
机体模型是指直升机外形、质量分布和空气动力学特性等方面的描述。
一般采用三维体积模型或面板模型进行,可以利用CAD软件进行建立和处理。
非线性数学模型是指直升机的动力学和控制特性的数学描述,包括运动方程、力学方程、气动方程和控制方程等。
由于直升机的运动和控制特性非常复杂,因此非线性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基于物理特性和实验数据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控制模型是指直升机的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部分。
控制模型可以采用线性化和非线性化方法进行建模和仿真,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改进控制算法。
二、直升机飞行模型仿真直升机飞行模型建模后,需要进行仿真分析,以评估机体特性、控制系统性能和飞行特性等方面的优缺点。
直升机飞行模型仿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飞行动力学仿真主要研究直升机的飞行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包括姿态稳定性、运动稳定性和控制稳定性等。
飞行动力学仿真可以采用Matlab、Simulink、ADAMS等工具进行,以模拟真实飞行条件下的机体特性和控制响应。
飞行器控制仿真主要研究直升机的控制算法和控制效果,包括姿态控制、高度控制、航向控制等。
飞行器控制仿真可以采用PID、LQR、滑模控制等算法进行,以优化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导航和传感器仿真主要研究直升机的导航系统和传感器系统,包括GPS、INS、气压计、陀螺仪等。
导航和传感器仿真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器进行,以评估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直升机动力学数值模拟与仿真一、引言自从20世纪初期直升机被发明以来,它一直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但是,直升机的飞行特性很复杂,机身旋转致使操纵特别困难,并且对直升机的掌握需要较高的驾驶技能。
因此,直升机的安全飞行和提高其性能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数值模拟和仿真技术被广泛用于直升机动力学分析中,并为提高直升机的性能和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二、直升机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直升机动力学是研究直升机飞行、控制和稳定性的学科。
数值模拟是直升机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计算出直升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
直升机动力学的数值模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升机自由飞行状态下的模拟自由飞行是直升机最基本的飞行状态。
在自由飞行中,直升机的全部运动都满足动量、力和能量守恒定律。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求解直升机的运动方程,得到直升机在自由飞行状态下的各种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转速、力和动力。
有了这些信息,研究者就能够找到直升机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2.直升机稳定性和控制性分析直升机在飞行中必须保持平稳和可控状态,并在受到外部干扰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稳定性和控制性是直升机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控制性特性,评估直升机的控制性能和设计可靠性。
同时,数值模拟还可以模拟直升机在受到不同干扰时的运动响应,并为设计安装自动驾驶仪等辅助设备提供支持。
3.直升机噪声与振动分析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噪声和振动,这些噪声和振动会对直升机本身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数值模拟可以计算出直升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噪声和振动特性,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数值模拟还可以优化直升机结构和设计,减少噪声和振动。
三、仿真技术在直升机动力学中的应用仿真技术是通过模拟实际物理环境和运动过程的方法来预测和优化系统性能的过程。
在直升机动力学中,仿真技术被广泛用于直升机的飞行、悬停、转弯、爬升和下降等方面。
《直升机自动倾斜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篇一一、引言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垂直起降、空中悬停以及前飞、侧飞等飞行状态的实现,离不开其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
其中,自动倾斜器作为直升机飞行控制的核心部件,对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机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直升机自动倾斜器的力学原理及动力学仿真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直升机自动倾斜器力学分析1. 自动倾斜器结构自动倾斜器是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伺服机构、输入轴、倾斜角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
通过接收飞行控制系统的指令,自动倾斜器可以调整桨叶的倾斜角度,从而实现直升机的飞行控制。
2. 力学原理自动倾斜器的力学原理主要涉及到动力学、气动力学以及飞行动力学等多方面知识。
当飞行员对直升机进行操作时,飞行控制系统将产生一个控制信号,该信号被发送至自动倾斜器。
自动倾斜器根据控制信号,调整桨叶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旋翼的升力和侧向力,使直升机实现俯仰、滚转等机动动作。
三、动力学仿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动倾斜器的性能及对直升机飞行的影响,本文采用动力学仿真方法对直升机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
1. 建模过程首先,根据直升机的实际结构与性能参数,建立精确的物理模型。
其中,自动倾斜器的伺服机构、输入轴、倾斜角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部分均需进行详细建模。
此外,还需考虑旋翼的气动性能、机身的惯性特性等因素。
2. 仿真分析在建立好模型后,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模拟飞行员对直升机的操作过程,观察自动倾斜器在受到控制信号后的响应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仿真参数,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直升机飞行性能。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自动倾斜器的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自动倾斜器在直升机飞行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2. 通过动力学仿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动倾斜器的性能及对直升机飞行的影响,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