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课上的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新课改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回顾以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说评价方法很多,不同老师对同一个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
同一个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也会对同一个学生得出不同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人说了算。
有的老师也因此来“压”“管”学生,这样做肯定达不到教育的真正效果,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对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更加全面的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立一种客观的学生评价体系,检验、教学效果,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现在的家庭可以说都是一个孩子,不自觉间自身形成了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也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要使学生正确地健全自己的人格,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共事。
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没意识到的长处或不足,并给学生提供目标导向和方法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
同时在课堂中,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评价教师、挑战教师,通过生评师,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的求知精神,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评,就是自己评价自己,不仅要写出自己的优点,还要写出缺点。
学生互评(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很多,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熟知),可以是同桌互相评价,或者再让自己的好朋友来评价一下。
加强学生相互评价,能改变以往只有教师评价的倾向,确立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
同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学生互评也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同伴间的相互竞争,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给每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成长档案袋”,档案记录了学生各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的给学生积级向上的评价。
不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而且是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真正展现新时代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达到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
要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
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的根本变革。
1、激励——学生发展的“泵”众所周知的“举左手和右手案例”告诉我们既然学生站起来,就要让他体体面面的坐下去,以使他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
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是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融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微妙的教育工具。
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当然,激励也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具体而言,包括:1、道德与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用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达。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纪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
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
此外,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
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
总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显性、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重心也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了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下,学校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适应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首先,新课改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知识,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被鼓励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拓展自己的思路,提高做事的效率,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设立了阅读理解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交流和合作,探索钻研课文,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新课改下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
例如,数学课上除了应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会在实践中锻炼数字概念的建立和数学运算的技能。
再次,新课改下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情商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需要和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情商和组织协调能力。
例如,在生物课上,老师会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关于自然界中各个有机体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相互合作,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推动自己更好地了解世界。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实践能力与基础知识的结合、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升。
在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更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探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在自己的强项和喜爱的领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来。
这样可以更好地沿着通往未来的“人生之路”前行!。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的转变发布时间:2022-09-11T15:22:18.06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4期作者:蔡欣汝张峥[导读] 新课改下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明显。
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得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增强。
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给老师及学生松绑。
蔡欣汝张峥常德淮阳中学摘要:新课改下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明显。
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得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增强。
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给老师及学生松绑。
关键词:思想、学习、学生角色、学习方式、合作、转变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062-01一、前言2021年以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尝试建立以问题导学为中心的五步三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在导学案、小组建设和评价机制这“三架马车”的引领下转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角色、学习方式。
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见证了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成长,也感受到了教育方式转变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二、学生的转变(1)学生思想的转变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中学生面前摆放的有“仙果”,也有“毒瘤”。
这在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正向的引导。
新课改模式下不但要改变教学模式更要充实学生的内心。
领导力教育就很好地丰盈了学生的内心——“让别人从你的眼中发现自己的好,并且愿意为了自己而努力”。
每周的优质存款与分享及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美,让他们的内心充满爱与正能量。
(2)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前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听老师在讲台口若悬河的向他们传授、灌输知识。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1.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2.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
表述时要勇敢表现,主动积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
3.要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非常关键。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
读:会读书。
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并且能准确表达语气和文中意思。
思:会思考。
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
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
议:讨论时说出自己的'见解。
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能够加以评判。
4.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动脑思:手动意在心动,心动才是真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
三动眼看:视觉优先,所见即所得,学生每节课都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学习
成果,介于提高记忆效率。
四动耳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
五动嘴议: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
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上,要善于问。
六动身演:通过朗诵、唱歌、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形式把教材活化,从而把课堂推向全身心学习的更高境界。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宁晋六中课改学习心得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课改路上,你我同行。
为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寻找课改的新路子,追求高效课堂。
3月24日下午,我县30名教师在教师开展中心赵加魁、李达、申小乔、郑印良、孙正刚等专家团队的带着下,不远千里奔赴宁晋六中,开启为期一周的课改学习之旅。
一、接洽会上、校方报告拨云雾本次学习交流涉及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聚集了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西五省近百名教师。
为了让与会领导和教师深入了解宁晋六中的课改历程,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宁晋六中课改纪实》,并观看了宁晋六中开展历程的宣传片,让每位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六中、走进六中。
接洽会上宁晋六中校长赵同报和副校长张文君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共谋教育改革之大计、共话教育开展之新篇》和《课改永远在路上》的精彩报告,听完报告后让人茅塞顿开真有一种“云开雾散终有时,守得清心待月明〞的感觉。
二、课堂模式、理念引领站位高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只有这样才会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宁晋六中的课改理念先进,“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再加上辩证地使用金太阳的导学案,宁晋六中的课改真是如虎添翼。
“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是一个理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
“三〞是三个时间调控。
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四〞是四个环节即自学、展示、精讲、训练。
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可以看到,“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每位教师的心理,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引领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课上更轻松。
课改要想成功,一定要牢记“引领〞是关键,“开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
三、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求效率预习所学,未雨绸缪。
《礼记·中庸》:“凡事豫〔预〕那么立,不豫〔预〕那么废。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自___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
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
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
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
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
阐述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进步。
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改下,学生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学生是主体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扮演主动的角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二、学生是学习者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者,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注重实践和创新,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个体,学校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生应该注重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注重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新课改强调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学校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学生应该注重职业规划和发展,注重创业和创新,注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和实践机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以未来为导向。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注重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注重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观一、学生观1.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常考例子】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容易犯错,老师要做到容错教育。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常考例子】学生是完整的人,既有优点有优缺点,老师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各不相同,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和成人不一样,教师要把孩子看成孩子进行教育。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常考例子】教师不能主观臆断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有自己权利和义务,教师不得侵犯。
二、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解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要充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解释】学生学习具有情境性、互动性,需要和同学、老师一起合作才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解释】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练习】【单选题】( )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课改,就是让学生从“仆人”变成“主人”回想课改前,我们的课堂模式是“填鸭式”。
即由老师一味的站在讲台上讲,学生一味的坐在座位上昏昏沉沉的听。
老师苦口婆心,滔滔不绝,似乎要把所有的知识像“填鸭”一样灌进学生的脑袋。
在整个课堂上,老师是主人,学生就像仆人,只是听从老师的使唤,只做老师让你该做的事,学生的神情跟着老师变,学生的思想跟着老师走,也就是说,在这种传统课型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是主动支配者,学生是被动服从者;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人,学生是课堂上的仆人。
活生生的学生就像老师这遥控器操纵下的机器人一般!所以,有不少学生上课听得昏昏欲睡;也有不少学生虽然一字不漏的都听了,也一字不漏的记下了,可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都学到了什么!于是乎,有的学生人在教室,心在课外;有的学生觉得有劲使不出,在课堂上觉得很压抑,很苦闷,渐渐的对学习产生了彷徨﹑有心无力,甚至厌倦﹑逃学的念头……而我们今天所饯行的“课改”,完全颠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主人不在是老师,而是学生。
即把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的手中交还给了学生。
从此,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跟着老师指挥棒转的“仆人”,而是敢说敢读敢想敢讲敢创新敢失败的课堂上的“主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新课改模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它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其次,新课改模式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相差并不大,即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脑髓量和常人也差不多。
于是,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把孩子教育得更聪明?靠“满堂灌”?靠“死记硬背”?实践证明,这些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尤其抹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
而我们正在饯行的“新课改”,通过教师别具心裁的“导学稿”,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人翁”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几个转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几个转变不仅对于家长和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几个转变。
一、个性化评价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个性化评价。
以前的教育模式中很多班级都是按照学生成绩进行排名,而这种排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很多学生会因为低分而失去信心,影响学习效果。
而新课改下的个性化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排名带来的不良影响,有益于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素质评价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另一个转变就是综合素质评价,我们不能仅仅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技能素养。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包含了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和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人文素质和技能素养的培养环境。
三、多样化评价方式以前评价学生通常采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特长等方面。
而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灵活,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还会釆取实验、调查、讨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特长,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特长。
四、科学化评价标准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另一个转变就是科学化评价标准。
以前的评价标准很多都是不合理或者不科学的,如班级排名等。
而新课改下的评价标准将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确保学生的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转变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迈向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举措。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的教育评价方式会愈加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未来的路上充满信心和前景。
课改后发生的变化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师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更重要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一、自主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呢?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 给自己定好位,重新塑造新形象。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看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
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堂上让学生去欣赏,去讨论,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让学生感觉要求学生预习自己也预习了。
并把预习后的成果展示给学生。
课堂上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
让学生乐意上你的课。
感觉上课是一种享受。
2. 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自知学习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滔滔不觉的讲,学生默默无闻的听,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形式。
而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
现在,在我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预习把自己理解的展示给大家,而不会的,不懂的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交流或讨论,或者我给予点拨大家一起解决。
我坚信了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错。
通过课堂去思考、去研究、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中的乐趣(1)合作学习中,每个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
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
(2)合作学习中,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
浅谈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
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样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教学成绩的提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在眉睫。
下面就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转变这种忽视人的灵性和创造性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语文学习观的根本改变。
新课程改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的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习方式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促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要去履行这些职责,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任务。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为教师应从这三方面具体落实:(1)、自主学习应有明确的任务,不能放任自流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我们的老师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理解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自己去评价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我认为对具体课文的预习应是三读、三思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解疑。
课改给学生带来的变化薛德仓近年来,高效课堂在我市以燎原之势全面铺开,高效课堂项目校已从2009年的5所发展到现在的573所,且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
2012年我市还赢得了“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荣誉称号。
高效课堂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座位排排坐变成围圈坐走进城乡高效课堂实验校,您会看到教室里有了大变化:排排坐的老传统被打破了,学生竟然三五成群,围圈坐在了一起。
学生围圈坐?看到这个变化后,不少学生家长担心地问道:以前各坐各的,孩子都不好好学习。
如今聚在一起,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以前,学生坐在一起,纪律乱得课就没法上。
如今,学生坐在一起却研究起问题来。
因为我们有了秘密武器——围圈坐的学习小组。
”眉县、凤县、麟游县等多所高效课堂实验校的校长说,“以前,老师只是把学生放到一块,学生似一盘散沙,没事可干自然要调皮捣蛋。
但现在,围圈坐的学习小组给学生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把学生的学习力拧成了一股绳。
因此,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全面发展。
例如学习好的同学帮助组内的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性格外向的学生帮助内向的学生学会怎样跟人更好地交流。
”“学习小组内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同学进步,远比老师的说教有用得多。
”多位高效课堂实验校的老师给记者提供了这样的例子:在金台区一所学校,为了提高一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小组的同学轮流给他讲题,并自己花钱买来玩具奖励该生的进步。
在凤翔县,为了让一位同学改掉急性子、暴脾气的坏毛病,和他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买来一盆花让他侍弄……“围圈坐的学习小组让我找回了自信,也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凤翔县横水一中的一位学生说,“以前我的学习成绩不好,非常迷茫,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但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没有嫌弃我,他们主动在我身上找优点鼓励我。
偶然一次,大家发现了我嗓音好的特点。
于是,大家不仅让我作为代表上讲台进行课堂展示,还推荐我为全班同学表演节目。
精心整理
新课改学生课堂互相评价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以学生课堂学习的相互评价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互相的评价 研究 实践
“多当时,我你错了”,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
引导学生到评价的过程中,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
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互相评价也是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相评价
1、要让学生对互相评价产生兴趣。
精心整理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聪明环境”,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在进行试验前,我先抽出一些时间来考虑目前的硬软环境。
硬环境包括了书籍、磁带、学习栏、光荣树等;软环境包括了为学生树立学习对手,提供可取长补短的小组组合,尽力创设同学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等。
我相信,置身于积极、充满刺激和互相作用的环境里,教与学的双方才能够持续地、长期地、稳固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
做好环境创设的准备工作之后,我就循序渐进地在课堂上进行合作评价的改革试验。
从教师方面来讲,我逐步改掉以前较为模式化的“复习—新课—练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为学生创设情景,,同时串联各课的对话,引入游戏,也就是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课改:更多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我是在“课改”研究的探索阶段进入教师队伍的,至今已有8年时间,算得上是“课改”中的一名“老”教师了。
“课改”给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在8年的课改中,产生过迷茫与徘徊,有过醒悟与震颤,但更体验到的是成功与喜悦,最深感受是“课改”引领我一次次自我更新。
一、初触课改,在“迷茫”中尝试
2004年9月,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参加了各类关于课改的现场研讨会,听了多场专题报告,观摩了多节研讨课。
当时令我大吃一惊,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呈现在眼前。
虽然之前我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但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是学生围着教师转,主要是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强调教师怎样将书本知识讲清楚,重点、难点清晰,好让学生明白。
老师只在怎样讲清楚上下工夫,而且往往重复讲。
学生虽然接受,但却是被动的。
而观摩中所看到的课堂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发生了变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情景对我触动和影响很大。
触动之后,我便想尝试。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变静为动,把课堂上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讨论、操作、交流,改变过去教师唱主角独占课堂的形式。
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等多种课堂形式。
这些改变是比较困难的,阻力也比较大。
因为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习惯了接受老师的填鸭。
学生将自己定位为课堂上的“听”者和“答”者。
为了改变学生不积极参与的现状,我采取了:第一,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参与课堂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二,课堂上注意发挥学生“明星”
作用,带动课堂。
第三,及时记录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评价,并在课后找谈话,做思想工作。
经过一段时不懈的努力,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渐长。
我感觉很欣慰,此时感受到了学生及课堂的变化,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课改”的成功,课改并不难,只是要改变教学的形式,由过去的教师讲解改为现在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增加一些花样。
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学生方面:“明星”
还是“明星”,课堂活跃人物总是那几位学生,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能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讨论热闹的场面也随时间的推移冷静下来。
“明星”学生对简单、容易发现的问题不想提出来,非“明星”学生对简单问题又发现不了,课堂虽有活动,但效率不高。
作为教师的我越往下走,越发感觉自己不懂教书似的。
有时因学生讨论的“热烈场面”过于热闹自己无法控制,使课堂上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内容,有时
课堂成为学生辩论的场所,重点与非重点无法分清。
分组讨论时,有的小组认真讨论,有的小组将讨论当成了谈话,我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无法关注到每一名学生。
我内心开始徘徊,虽然还坚持在做,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总感觉到无所适从。
所以在磕磕绊绊中度过了一学年。
现在回头看时,觉得自己当时是勇敢的,敢于尝试与否定自我,虽然当时徘徊过,是让自己的课改之路半途而废,还是继续,常在头脑里打转。
好在自己没有放弃,想改革的信念没有丢弃,坚持实践,联系自身的困惑思考“课改”理论,怎样与自己的数学、化学教学改革联系起来。
再加上我已初步尝到了教学改革的乐趣。
在与其他教师交流中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自然生命会自然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惟有在改革中,不断思考、学习,不断战胜、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践行课改,在“摸索”中转变
在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围绕教学方式转变开展广泛的研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都成为我研究的内容。
处理教材,开放性使用教材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教室里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我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力求应用生活里最常见的现实情景,使课堂变得更贴近生活,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感受比较深的几点变化:
1、思想的变化
每一次改革都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我们现在的改革也一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各种客观的外在因素困难比较好克服,其实最大的困难在我们自身,这就是自身思想的转变。
我们现在的教师多数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本书,满堂灌。
突然之间想要转变一个人的习惯和思想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本人原来在内心也有一定的难以接受,虽然我没有老的教育模式的经验,毕竟我接受了老的模式教育,但随着不断参加关于课改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每次有学习的机会我都积极的参加、认真的学习。
对于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意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备课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备课方式是“个人自扫门前雪”。
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
虽然有集体研讨的机会,但对教材、学生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制度,重视教学反思。
由于课改后学生问题的增多、我们手头的教学用书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拓宽知识面,因此现在用电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也多了。
新课程改变了做为教师的我们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
3、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过去老师是权威,学生怕老师。
课改后,做为一名课改教师的我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
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已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
”如果我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
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面对的是由思想、有意识、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个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必然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作为教师的我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要求;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
让我们的孩子做到:“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
4、教学评价体系的变化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注重形成性评价及过程的评价。
因此,采取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三、反思课改,在发展中创新
课改发展中,我发现自己一直依赖于各种理论及模仿其他教师上课的模式,缺少自己的东西。
教师创新,我试问自己:我创造了吗?自己的思想何在?我反复思考如何摆脱他人的影子。
怎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决定把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合作学习”作为研究发展的切入点,尝试进行创新。
开始的做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探究学习,几次以后发现一些问题:1、学生不明不白,盲目探究。
2、走过场,应付参与。
3、小组成员有忙有闲,不能全员参与。
4、学生自顾好玩、热闹没要记录。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我的工作是否可以做的更细些,准备的是否可以更充分些。
因此,我针对出现的问题又做了调整:1、在学生分组探究之前,预习明确目的。
2、学生分组细化、人员合理搭配,培养好小组长。
3、学生提前设计好记录方案,做好记录及数据处理。
4、学生活动过程中做好巡视与引导。
在不断的反思中,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研究的主动性得以增强,能力得以提高,在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我所参与的市级课题《初中化学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有效性的研究》已顺利结题。
我所撰写的多篇关于课改的教育论文获得市级奖励,还有多篇在中安教育网发表。
同时参与多次优质课的评选及实验基本功大赛也硕果累累。
课改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探索才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这条没有尽头的五彩课改路上,我将不断自我更新,永做一名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