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0.57 KB
- 文档页数:7
智力障碍学生行为干预案例分析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位智力障碍学生的行为干预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帮助这类学生改善其行为表现。
案例描述
案例对象是一名十岁的智力障碍学生,名为小明。小明在学校经常表现出冲动、情绪失控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与他人的交往。
行为干预策略
针对小明的行为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策略:
1. 建立规则和结构:为小明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确保他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同时,为他提供结构化的研究环境,让他在可控制的情境下更容易适应和参与。
2. 积极奖励系统:设立积极奖励机制,用以肯定小明良好的行为表现。通过奖励,我们可以激励他继续保持好的行为,并促使他逐渐改正不良行为。
3. 情绪管理技巧:通过教授小明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这样他将能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减少情绪失控的发生。
4. 社交技能训练:为小明提供社交技能训练,教授他与他人相处、交流和解决冲突的技巧。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5. 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积极合作,共同制定行为干预计划并分享进展。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关注小明的行为问题,并采取一致的干预策略,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结论
通过以上干预策略,我们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学生小明改善他的行为表现。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交技能和
情绪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他在学校中良好地适应和与他人合作。同时,家校合作将为干预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监督。
以上是对智力障碍学生行为干预案例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智力残疾儿童心理辅导教案(通用7篇)
智力残疾儿童心理辅导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智力残疾儿童心理辅导教案(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力残疾儿童心理辅导教案1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xxx,二年级学生,男,7岁。
二、家庭情况:
父母均在外打工,爷爷做监护人。并且父母关系不很好,有离婚的倾向,母亲几乎不回家来,也很少联系孩子和关心孩子。
三、个性特征:
该生虽很然聪明,但极为的不爱学习,讨厌写作业,爱与别的同学追逐打闹玩耍,并且也很胆大,经常和高年级孩子对峙,身上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1.该生不太讲卫生,生活习惯差。
2.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
3.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1、父母的监管不到位,而监管人爷爷却又溺爱管不住。
2、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缺失,孩子的认知及行为习惯都有待家长的培养和提高。
3、陈玉宝胆子大,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五、具体措施:
1、与家长沟通。首先,让家长了解家长在孩子跟前陪伴的重要性,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肩负的责任,懂得家长才是孩子更好的老师。
2、教家长如何加强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走上积极向上的道路,并懂得如何家校共管。
3、孩子在校,作为教师的我要严格要求他。
4、教孩子要学会感激,利用各种节假日为父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加强孩子和家长的沟通。
(情绪管理)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儿童生理上都存在壹定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壹半之上的智障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表当下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1-2]。许多从事智障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发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且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对三个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且提出了为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智障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单壹存在,但大多数是合且存在的,加上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理解和领悟能力差,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分析三个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和大家共同探讨。
1.1案例1唐唐,女,20岁,智商38,中度智力残疾。因被教师发现上男厕所、扒男生裤子、见男生隐蔽处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班主任反映唐唐近壹周来喜欢去男厕所见男生小便,被男生发现后不但不回避反而大笑,情绪亢奋,有时在教室里公然去扒男生的裤子见,在同学中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班主任对特殊学生心理辅导的指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T14:45:10.44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作者:郑丽萍
[导读] 心理问题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的问题,在现如今社会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这一情况有着明显表现。
郑丽萍
杭州市紫荆花学校 310000
摘要:心理问题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的问题,在现如今社会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这一情况有着明显表现。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心理问题是正常人存在的,智障学生群体并不会出现心理上的压力与负担,因此,他们也并不会有心理问题。这其实是对特殊群体学生的错误认知与理解。就像正常学生一样,智障学生群体也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承受着较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使得原本就成长艰难的智障学生群体更平添了压力与挑战。身为一名特殊教育班主任,面对班上一名名智障学生,我深感加强对学生们心理辅导的意义与迫切性,因此,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便会有意识地面向学生们实施心理辅导与疏导,希望推动着初中智障学生群体也能更好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智障学生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低下,辨别是非能力差,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理解能力弱,对文化课知识学习存在许多困难,没有升学任务,故培养智障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立生活能力是培智学校重要教学目标。《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由此可见,对智障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方案的基本要求。
一例关于对智障学生进行应激干预的案例
发布时间:2022-12-28T06:05:41.88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7期作者:张海燕1亓兴芹2王静3 [导读] 2022年4月一个星期一上午,学生刚刚返校,第一节课上,八年级智障学生杨某突然呕吐,脸红,情绪略显焦躁。
张海燕1亓兴芹2王静3济南市莱芜特殊教育学校,山东济南 271100一、干预背景2022年4月一个星期一上午,学生刚刚返校,第一节课上,八年级智障学生杨某突然呕吐,脸红,情绪略显焦躁。任课教师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和校医过来,经检查没有胃疼和肚子疼的症状。班主任立即电话联系今早晨送杨某来的爸爸,询问杨某早饭情况,杨某爸爸说早饭很正常,没吃凉东西,吃得也不多,不至于造成呕吐。细细询问这个周末和今早晨返校前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杨某爸爸说周末两天孩子都挺好的,没有感冒,也没有其他身体不适,今早晨他和杨某妈妈大吵一架,吵得很凶,因为到了上学的点,急急地就把孩子送来了,把孩子交给班主任后他就走了,没有关注孩子的状况。这时候杨某也说早晨爸爸妈妈吵架了,她心情不好。
二、初步判断
经询问家长、杨某和校医的诊断,初步判断杨某呕吐不是因为生病,而是早晨爸爸妈妈吵架这一应激事件带给她的应激反应。学校心理教师介入,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开始对杨某的心理干预。
三、基本情况
杨某,女,2006 年 8月23 日出生,今年 16岁,家在泰安范镇,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家里开了饭店,平时爷爷奶奶都在饭店。杨某身高1.52米,体重118斤,偏胖,稍稍有点驼背。智力残疾贰级,简单的日常交流还可以,发音不是很清楚,还有点结巴。杨某在班里是一个品学兼优、师生都喜欢的学生,一直担任班长,威信也很高,特别好学,懂事,进取心极强,心思较重。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引言
智障学生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功能有缺陷的学生。他们在认知和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相比,智障学生更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并且需要更多的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介绍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过程与重要性。
案例背景
小明(化名)是一名十岁的智障学生,他的智商测试结果显示他的智商为55,远低于正常水平。他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缓慢的思维和困难的表达能力。在学校中,小明经常与同学产生冲突,容易被孤立和排斥。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沮丧,自卑情绪加重。
个别心理辅导过程
1. 建立信任关系
在个别心理辅导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辅导师需要向小明展示出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并且保证信息的保密性。通过友善的态度,用心倾听小明的想法和感受,辅导师逐渐赢得了小明的信任,激发了他与辅导师分享心理状况的
勇气。
2. 情绪管理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智障学生往往情绪波动较大。通过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辅导师帮助他认识到情绪的不同表现和源头。辅导师教授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倾诉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小明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3. 自尊提升
由于智障学生在学习、社交等方面存在困难,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较低。辅导师与小明一起思考和分析了他的优点和潜力,并帮助他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辅导师通过鼓励和赞扬小明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渐提升了他的自尊心。同时,辅导师还教授小明一些自我肯定的方法,如积极思考、反馈和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这些方法帮助小明建立了更积极的自我认知,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论智障学生情绪问题的研究与策略调整
发布时间:2022-12-27T07:35:55.64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总第420期作者:李玲[导读] 情绪问题是目前严重影响智障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情绪,减少情绪问题发生,本文从心理和家庭角度探讨情绪问题发生的原因和策略。李玲招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烟台265499
摘要:情绪问题是目前严重影响智障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情绪,减少情绪问题发生,本文从心理和家庭角度探讨情绪问题发生的原因和策略。
关键词:智障学生情绪认知行为家庭教育早在17-18世纪,人们将标识物体运动的单词——“emotion”用来描述个体激烈的精神状态的扰动,称为”情绪”。19世纪初,苏格兰哲学
家托马斯·布朗(Thomas Brown)率先提出将情绪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开启了科学研究的大门。50年代,保罗·艾克曼开始研究人的6种基本情绪,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加入,哲学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我们在研究情绪问题上,主要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和亚伦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台湾杨俐容教授及首都师范大学罗峥教授的学术观点,以此来思考智障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及对策。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智障孩子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常伴失败的自我体验时,就会引发情绪问题,只有客观事物能够满足孩子需要时,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智障孩子情绪智力水平低,又缺乏情绪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处于低阶段的层次需要。预先满足需求必须是主动的、大方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给与行为。满足物是智障儿童要求得到的,时机需要准确,如果家长能保持75%以上的主动满足率,儿童的情绪及管理就会大大减少(节选《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二章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系列行为问题干预案例
等待花开的时间是漫长的,就如同我们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我们用心呵护,等待花开时,时光恰似一剂营养剂,滋养了岁月,也滋养了如
同花儿般的孩子们。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孩子,他们令同学远离,让老师头痛,使父母
失望......他们深陷泥潭,内心感到迷茫、无助,他们就是我们心理教师需重点
关注的对象,抛一根橄榄枝,拖一拖,拽一拽,他们也能走出泥潭,拥抱阳光。
一、基本情况
小洛,7岁,二年级学生,智力分数为62。小洛出生前后,父母未发现任何
异常情况,大约在两岁半时被医院诊断为癫痫症并开始服用药物,之后半年,父
母发现小洛经常出现呆滞的情况,且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小洛三岁时,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母亲到外地生活并断了联系。父亲脾气急躁,缺乏科
学的教养方式,喜欢用武力纠正孩子的问题。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无法正常照
顾小洛的起居生活,于是爷爷奶奶开始加入父子的生活。爷爷奶奶很溺爱小洛,
基本上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父亲和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经常发生冲突,于是小
洛开始了在这种冲突教育方式中的生活。
二、个案描述
一年级刚入学时,罗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梅老师,紧急求助!”罗老师将小洛最近在班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我。班主任认为小洛规则意识差、行
为习惯差、不懂得与人交往、脾气差。课堂上,小洛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程内容时,会离开座位,扰乱课堂秩序,比如发出怪声、翘椅子制造噪音、撕书本等等。老
师一旦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父亲,他便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从此,我便介入了小洛的问题行为干预。经过两周的观察,并与学科教师、
对残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记录
个案背景
该个案记录涉及一名残障学生,名为小明(化名),年龄为15岁,患有自闭症。他在学校中面临着与同龄人的交往困难、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健康问题。
目标设定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提升他的社交技能、情绪管理能力,并增强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干预策略
1. 个别辅导:与小明进行个别辅导,以了解他的个人需求和问题。通过与他建立信任关系,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
2. 社交技能训练: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课程,教授小明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基本技巧,包括非语言沟通、合作与分享等。
3. 情绪管理教育:开展情绪管理教育课程,帮助小明学会识别
自己的情绪,并提供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练习等。
4. 家庭支持:与小明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指导。与家长分享小明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展,并提供家庭中延伸
教育的建议。
5. 同伴关系培养:组织小明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活动,促进他
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帮助小明
建立更多积极的人际关系。
实施过程
1. 每周一次个别辅导:每周与小明进行一次个别辅导,倾听他
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分享自己的困扰。根据他的需求,提供相关
的情绪管理和社交技巧培训。
2. 定期举办课程:每月安排社交技能训练和情绪管理教育课程,邀请专业人士为小明和其他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互动和实践,帮助
小明巩固所学技能。
3. 家访和家长会议:定期进行家访,与小明的家庭沟通他在学
校中的表现和进展。召开家长会议,分享小明的学习成果,并向家
长提供相关的家庭支持建议。
智障儿童案例分析
篇一: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韩晓兵
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宁夏中卫市 755000
摘要: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原因,因而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也相对较多。矫正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培养其良好行为,这是特校教师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以重度智障儿童乐乐的问题行为矫正为案例,运用行为矫正技术依次进行了简单的案例介绍,描述了主要的问题行为,确定了终点行为,分析了他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灵活多样,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做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期就行为矫正原理在改变智障儿童的认知态度,矫正他们问题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行为矫正;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案例分析
[收稿日期] 2020-06-27
[作者简介]韩晓兵(1981—),男,宁夏中卫人,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本科,特殊教育方向:教育学。
[样刊邮寄地址]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怀远北路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
行为矫正主要是指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有关的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而系统的方法。智障儿童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理解和接受能力很差,同时又缺乏自控能力,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如课堂上不参与教学和训练、随意讲话、乱窜座位、喜欢告状、攻击他人、调皮多动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智障儿童的行为养成也是当前每一位特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就行为矫正原理在改变智障儿童的认知态度,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与各位特教同仁共勉。
学生心理调适教育案例(全文)
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提高研究效果,心理调适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学生心理调适教育案例。
案例介绍
案例背景
该案例发生在一所中学,涉及一名初中学生小明(化名)。小明原本成绩优秀,但在最近两个学期中,他的成绩开始下滑,情绪低落,作息时间不规律。校园教育工作者决定对小明进行心理调适教育。
实施策略
1. 建立信任关系:校园心理老师与小明进行个别会谈,倾听他的困扰和烦恼,积极传递关怀和支持。
2. 情绪疏导:通过各种方式,如互动体育活动、艺术创作、小组讨论等,帮助小明释放负面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3. 时间管理:教导小明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作息时间,提醒他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惯。
4. 培养兴趣:鼓励小明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俱乐部,提高他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
5. 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他的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互相交流反馈。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教育,小明的心理状态逐渐好转,他的研究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也注意到了他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好的人际关系。
结论
该学生心理调适教育案例展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情绪疏导、时间管理、培养兴趣和家校合作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研究效果和生活质量。
注:本文中的案例为虚构,仅用于展示教育策略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并不涉及真实的人物和事件。
班主任实战招数—关于智障学生王XX的案例分析
一、背景描述
在这个世界里,有这样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一出生,不幸便与之俱来。他们或聋哑、或智力低下。但他们同样渴望学习,渴望被尊重,渴望被社会所接纳。
特殊教育就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在这里,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它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等,让他们今后自立、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
二、基本情况
我班就有一个这样特别的孩子,让我们把镜头对准他。
王xx,男,2009年10月出生,轻度智残,现为我学校一年级学生。王xx的父母做小买卖,无法很好地去关心照顾他,也为了锻炼他,又不想把他送到特殊学校,就这样送到了我班。
三、问题陈述
第一堂课上,我就看到了他——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身穿灰衣、黑裤,衣服很干净;头发整齐,漂亮的脸蛋,是个帅气的男孩,没有什么不同。当我问及其姓名时,他笑嘻嘻的,目光呆滞,不知说什么,……经其他学生的介绍才知道他叫王xx。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他上课总是将头低下,手在不断地撕着本子和课本,桌子里一堆废纸;在下课时,总是一个人玩。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坐在座位上时总喜欢把两腿蜷缩着,但有时会站起来打人,解手总是去女厕所。不会学习,老师说的话,他就几乎听不懂。
四、成因分析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决心要帮他找回失去的快乐。我觉得应该静下心想:了解孩子就要站在他的立场去看问题,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引导他,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在对家长、任课教师、同学的调查中得知:他平时从不与任何人交流,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再加上有点智障,其自卑到了极点。这些,导致他不敢开口讲话,张口就结巴,吐字含糊;这些,也使得他自卑、孤独,每天郁郁寡欢。周围的同学从不与其玩耍,任课教师对他的表现也很不满意。
在心上开出一朵花—随班就读智力残疾
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成长发育时期(十八岁前),智力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童
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在农村,由于世俗
眼光、经济能力、配套设施和师资配备等诸多原因,大部分的智力残疾儿童不能
到特殊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一般都是随班就读。然而,由于智力残疾儿
童的智力缺陷,他们很难同正常儿童一样正常学习,甚至会对正常教学产生困扰。
在一年级时,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孩子,刚开始只是觉得他比一般的孩子学
得慢了点,淘气了点,但后来经医生诊断他的智力发展水平只有四岁孩子的水平。经过一年多的教育、观察、分析,我把针对这个孩子做的工作以及这个孩子的情
况做成个案,分享给大家,互相学习。
一、基本情况
小z,男,某小学学生。郑某是先天性智力障碍者,但是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为了了解小z在学校、家中的日常表现、人际交往等情况,笔者分别采访了
小z的任课教师、小z奶奶和小z的医生。
小z的任课教师:该生平时上课爱打扰同学,发出奇怪的声音,站起来东张西望,爱玩一些小东西,有时下地走动,不知游戏规则。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叫他回
答问题时,他却目光呆滞,不知所措。教师对他说的话最少要说两遍,对于教师的
约束他很认真坚持,但坚持时间很短。说话经常词不达意,有时还要想很长时间,
不善于写字,写出来的字也是依葫芦画瓢,认字速度很慢。
小z奶奶:小z都是我带大的,我没读过书,不认得字,也不知道怎么教他。其实,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些情况,但想着上小学可能会有所好转,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摘要:智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遵循着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但和普通学
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由于生理缺陷,心理发展又有一定的独特性,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还是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文通
过对智障儿童心理问题进行个案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让学生能够健
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智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遵循着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但和普通学校的学生
相比,他们由于生理缺陷,心理发展又有一定的独特性,无论是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还是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会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
出现行为障碍或者人格缺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1.
个案基本情况
小博同学是某特殊学校六年级的学生,该生是一名唐氏综合征儿童,比较固执,性格内向孤僻,不会主动融入到其他同伴的玩耍中,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升入六年级后,该生语言退化严重,和同伴老师交流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变得
不爱说话,其自卑心理愈加明显,且常规习惯越来越差,经常铃声响了不进教室
一人独自在操场上玩耍,而他因不满教师对他的教导,以抓伤自己的脸来发泄情绪;该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遇事容易产生误解,比如当同伴不小心撞倒他时,
以为同伴在欺负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怎么解释也听不进去,进而出现
攻击心理,如:动手打人等,其情绪化比较严重,自我情绪管理比较差。
二、个案分析
1.自身因素:
一例弱智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当阳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
一、个案分析
(一)、自然情况
李某,12岁,培智三年级学生,出生在普通家庭。
(二)、初步评估
1、生理情况:该生智商55,体质弱,常生病,其他生理方面无缺陷。
2、言语情况: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3、学习方面:观察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一般,理解能力
一般,思维能力较差。没有自信心,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语、数主科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等生水平。
4、生活自理:动手能力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师监督下能参加一
般学校劳动。
5、情感方面:好动,情绪易发怒,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上课好动,经
常下位乱跑,内心不快时,常常摔桌子、砸东西、乱叫,以发泄内心不快。
该生又表现得很积极,喜欢别人表扬他。
6、社交人际: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较愿意和老师接近,错误发生后,
对教师的教育表面上能够听从。害怕父亲,对父亲的管教较服从,不听从母亲的教育。
综上,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教师当作保姆,在学习上未作要求,父亲对他的教育期望较高,认为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母亲性情急躁,在教育是缺乏耐心,动不动就用武力来教训;孩子从小多有奶奶、爷爷喂养,奶奶爷爷又非常溺爱,所以在早期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智力原因,加上行为偏差,无法进行正常学习,2009年9月入我校就读。
二、问题陈述
李某学习习惯较差,不知道上课和下课,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但对于自己感兴趣又有能力学的内容,积极性较高,读书的声音也很响亮,特别喜欢
做小老师。常常一个人独坐,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活动要有老师领着,到哪手里都会拿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