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_21.三潭印月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30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潭印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与作品《三潭印月》的背景知识,了解词语“流连忘返”的意思。
2.培养学生爱好自然、热爱生活、关注环境、尊重人文的意识。
3.学会赏析诗歌,感受“以人文情感提炼自然景象”的艺术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背景知识的分析和讲解。
2.课文的朗读、理解与赏析。
3.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领略“以人文情感提炼自然景象”的艺术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8分钟)1.当堂热身:谈论你们喜欢什么自然景象,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
2.呈现画面:用诗意铺陈的方式呈现风景图像,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景象之一。
二、展示(20分钟)1.学习新词:展示词语“流连忘返”,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2.听读文章: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并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3.交流疑惑:针对学生听读时出现的问题,与整个班级分享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4.再次朗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后展开小组内的交流,竞争检查答案。
三、体验(12分钟)1.极富描述性的语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利用本节课中使用的词语来展示一张风景图像。
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一起写一些令人动情的描述性语言,试着配合合适的画作或照片部分展示出来。
3.展示作品:每个组成员放映出自己的画作或照片部分并与同伴互相分享。
四、反思(10分钟)1.我学到了什么?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3.有什么想分享的独特观察或思考?【课堂作业】听录音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形容词和副词的乡土气息和画框式记叙方式,感受人文与自然景象的契合。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练习赏析诗歌。
通过让学生描绘自己最喜欢的景象的方式,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以人文情感提炼自然景象的艺术表达方式。
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我可能需要引导他们阅读更多相似的文本,比如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画作。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潭印月[00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三潭印月》这篇课文,能够了解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歌艺术和人生态度,领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2.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理解课文的意思。
3.过程方法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潜移默化、启发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歌艺术和人生态度。
2.学会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础阅读技能。
2.从课文中领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刻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交流预习心得,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学生读课文标题,试图猜测课文大意,从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唐朝诗歌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唐诗的诗意和情怀。
(4)通过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让学生了解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别具一格,并且找到诗文中的感动之处。
二、阅读学习(1)教师放映图片和录音赏析一下《三潭印月》中的描写,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全班学生诵读课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依次阅读每一段,边读边讲解课文的注解,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3)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感动及其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感状态,同时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4)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消化与理解《三潭印月》这篇文言文,启发学生细致入微、层层递进地体会王维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归纳总结(1)教师通过让学生领读、分组讨论等方式,迅速地查缺补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让学生跟读并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知,从中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重点、难点,加深课程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潭印月[001]一、教材内容本课是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赏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诗词《三潭印月》。
通过学习这篇诗词,让学生们了解到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一步感悟自然之美,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汉语语文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杨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理解、朗读、背诵《三潭印月》;3.从景色描写与诗意概括两个方面,深化对汉语语文的理解和认识;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美感。
三、教学重点1.理解、朗读、背诵《三潭印月》;2.从景色描写与诗意概括两个方面,深化对汉语语文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难点1.从景色描写与诗意概括两个方面,深化对汉语语文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三潭印月》,并集中考虑以下问题: 1. 这篇诗词的主题是什么?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 诗中描写的”三潭印月”的景色是怎样的?它给人什么样的感受?2.导入新课1.首先,教师可以先放一些欣赏《三潭印月》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了解杨慎和他的诗词。
2.然后,教师再介绍一下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
3.最后,教师让学生跟读《三潭印月》,进行初步的感受。
3.课堂探究1.分组朗读。
通过分组朗读《三潭印月》,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意。
2.分析诗意。
教师提问:“‘投壶赢得五湖春,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什么方式来传达他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杨慎通过这两句话表达的意境。
3.感悟自然之美。
通过学习《三潭印月》,让学生深刻了解自然之美。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美好,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作文课外作业,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可真实可虚构),用2~3句话形容出其中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诗词名称:三潭印月[001]•作者:杨慎•诗句:投壶赢得五湖春,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二十一课 三潭印月一、字词基础1、填一填2、我会读4个词,会写13个带横线的词。
亭台楼阁 蓄水 清澈 月色溶溶杭h án ɡ州zh ōu杰ji ã作zu î 抗k àn ɡ旱h àn 长zh ǎn ɡ堤d ī 石sh í塔t ǎ 造z ào 型x ín ɡ 透t îu 明m ín ɡ 天ti ān 堂t án ɡ月yu â色s â融r ïn ɡ融r ïn ɡ波b ō光ɡu ān ɡ粼l ín 粼l ín人r ãn 间ji ān 仙xi ān 境j ìn ɡ繁f án 花hu ā似s ì锦j ǐn明m ín ɡ月yu â如r ú盘p án3、理解词意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依依: 别致: 标志: ②查字典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本义。
繁花似锦: 月色溶溶: 波光粼粼: 镂刻:造型: 4、照样子,写词语。
例:月色溶溶 波光粼粼二、初晓文意,质疑问难。
请你简洁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 细品课文,读中学写。
可它为什么又叫“三潭印月”呢?原来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
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每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
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每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这样的月亮,加上天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这些“月亮”的正中,那清澈的湖水里,就有十六个月亮。
1.“倒映”的意思是。
2、“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这是一个()句,我能把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句意不变:课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的句子:3.清澈的湖水里有十六个月亮是因为。
4.先提出一个问题,后面围绕着这个问题来解答,这种构段方式叫()。
21三潭印月教学要求:1、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
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
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板书“三潭印月”)2、读课题,注意“潭”的发音。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4、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学习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同位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形多读几遍.3、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
三、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在哪里?指名回答,并朗读相关段落。
说说你的体会。
再指多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出示图画感受它的美。
第二课时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文中有4个问句,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朗读时也要区别.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再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
3、指导朗读。
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
21三潭印月教学要求:1、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
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
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板书“三潭印月”)2、读课题,注意“潭”的发音。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4、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学习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同位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形多读几遍.3、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
三、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在哪里?指名回答,并朗读相关段落。
说说你的体会。
再指多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出示图画感受它的美。
第二课时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文中有4个问句,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朗读时也要区别.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再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
3、指导朗读。
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