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优选.)
- 格式:doc
- 大小:459.5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第一课时的教案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常见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所以,本课不仅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也做好能力的过渡。
2. 教案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本节课确定如下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分类、折纸、画图、剪纸等操作活动来认识和制作轴对称图形,体会数学分类思想和对应思想,从而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意识。
3、教案重难点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案重点;在图形对称轴的判断和画图中,依靠是感知概念与特征来完成,因此“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
难点:能正确判断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数学思考能力。
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案容易被他们接受。
三、教案方法分析如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教案目标呢?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案,加以引导、直观演示。
以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与展示、竞赛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案。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分析:我力争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折纸、画图、剪纸等学习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发现特征,学以致用。
期末备考—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一单元《除法》1 除法计算法则2 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4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 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6 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2÷4=200÷(2×4)。
1.把55个苹果装在盒子里,每盒装5个,至少需要准备( )个盒子才能装完。
A. 10B. 11C. 12【答案】B【解析】【解答】解:55÷5=11(个),所以至少需要准备11个盒子才能装完。
故答案为:B。
【分析】至少需要准备盒子的个数=苹果的总个数÷每盒装的个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2.明明摘了36个桃子,妹妹摘了6个桃子,明明摘的桃子的数量是妹妹的几倍?列式是()。
A. 36÷4B. 36÷9C. 36÷6【答案】C【解析】【解答】解:根据数量关系列式:36÷6故答案为:C。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1、除法计算法则2、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十4 =(商是3位数),312十3 =(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V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 -H6 =(商是2位数)。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①十位不够商1时〈举例如下》②个位平够商L时〈举例如下》104 3/312430 2J861隹126126_ 01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 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4、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十3 ~300十3=100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二商X除数有余数:被除数二商X除数+余数5、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 X6②甲是1584 ,是乙的6 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北6、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 十2 十4=200 十(2 X4 )。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北师⼤版⼩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及难题集锦(优选.)常⽤的⾯积单位有()()(),1m2=()dm2 1dm2=( ) c m2 2m2=()dm2 2dm2=( ) c m23m2=()dm2 3dm2=( ) c m2 6m2=()dm2 6dm2=( ) c m2100cm2=( )dm2 100dm2=( ) m2300cm2=( )dm2 200dm2=( ) m216m2=()dm2 9000cm2=( )dm2 12m=( )dm=()cm 6m2=()cm2 3dm2=( ) cm2 1500dm2=( ) m2⼀个茶杯⾼约13()⼀⽀铅笔约长16()我⾛⼀步约是30()⼀张邮票的⾯积约为6()⼩红⼿指甲盖⾯积约为1()数学作业本的⾯积约是4()数学作业本长18(),⾯积约4()⼀块正⽅形丝⼱的⾯积400()北京颐和园的占地⾯积约为290000()⼀间教室的⾯积约是60()操场⾯积约10000()⼆、列竖式计算。
39×11= 18×29= 37×64= 35×26=三、脱式计算。
37×49-1703 25×8×7 (136+72)÷2280-100÷5 48×52÷2 18×27-320 78×59快乐填空。
1、□46÷6,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填(),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填()。
2、⽤4个1平⽅⽶的正⽅形,拼成⼀个⼤正⽅形。
这个⼤正⽅形的周长是()⽶,⾯积是()平⽅⽶。
3、⽤⼀根长20分⽶的铁丝围成⼀个正⽅形,正⽅形的⾯积是()平⽅厘⽶。
4、2个边长4厘⽶的正⽅形拼成⼀个长⽅形,这个长⽅形的周长是(),⾯积是()5、亮亮⽤⼀根长48厘⽶的铁丝围成了⼀个最⼤的正⽅形,这个正⽅形的边长是()厘⽶,这个正⽅形的⾯积是()平⽅厘⽶。
6、有两个同样的长⽅形,长是6厘⽶,宽是3厘⽶,如果把它们拼成⼀个正⽅形,这个正⽅形的⾯积是()平⽅厘⽶,周长是()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镇泰小学三年级数学组前言根据区教研室要求,我校承担了第二单元教材解读任务。
现借助“教研驿站”这个网络平台与大家交流学习。
由于水平有限,解读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知识结构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2、镜子中的数学对称、平移和旋转 3、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4、欣赏与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学情分析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
这部分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由于三年级时学生对于物体的对称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却很少有孩子去关注它们。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一、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1、孩子会直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案,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的,哪些不是轴对称的。
2、孩子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让孩子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提示】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之后,左右两边能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②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是轴对称图形。
④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⑥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
边也远。
⑦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
形,上下正好相反。
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
正好相反。
练习题:
3
4、
二、平移、旋转
1、孩子会判断生活中的实例,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孩子会在方格纸上观察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情况,并能用语言叙述其变化的状况。
3、让孩子根据提供的图形,通过观察与想象,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提示】①平移现象:飞机飞行、升国旗、坐缆车、开汽车。
平移是指整个物体沿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②旋转现象:电风扇叶片转动、拧水龙头、拧紧瓶盖、轮胎
转动、溜溜球转动、开门、荡秋千、风车转动。
③旋转是什么,是指一个物体绕着某一个固定部分转动一些
角度。
平移方法:
注意:点和点对应,边和边对应。
①平移是整体移动。
②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③平移一个图形,必须找到所有顶点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按顺序连起来。
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练习题:1、
2
3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