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讲义之教育观察研究笔记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教育观察法第一节教育观察法概述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教育观察法则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特点1. 教育观察法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人们的各项活动中,一方面活动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所以活动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
对这些活动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就难以把握观察的重点,难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取舍,更难以控制观察的过程,观察的结果难免零乱、琐碎,不利于进一步的日纳总结。
一旦明确了观察目的,观察者就会确定所要观察的内容,有效控制观察过程,并系统记录观察结果。
2.教育观察法有系统的计划教育观察法对观察活动的时间、空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与表格等都有预先的系统的计划、安排和准备。
系统的计划能使观察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教育观察法的科学性。
3.教育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所谓自然状态就是指对观察对象不进行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能使观察研究者考察到被观察者在日常现实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行为表现。
如果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了外来干预或控制,那么所观察到的结果就可能是歪曲的、甚至是错误的。
当然,要严格地做到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要获得对被观察者的正确、真实的了解,很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教育观察法的有关理论和做法。
(三) 教育观察法的功能教育观察法在中小学教育工作和教育研究的许多领域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1.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内容等内容,学生的生活包括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自理能力、消费状况等内容;学生的娱乐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空间的安排,学生在话动中的感受和表现,学生对不同活动的选择倾向等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笔记要注意的事项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笔记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下面是观察笔记需要注意的事项:1.明确研究目的:在进行观察前,明确你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这将帮助你更好地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重点,以及制定合适的观察计划。
2.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观察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方式。
直接观察是指亲自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间接观察则是通过观察记录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
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行性,选择适合的观察方式。
3.明确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确定观察的时间段和地点,确保你能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观察记录。
4.制定观察纲要:在观察前,制定观察纲要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纲要包括预先设定的观察项目、观察的重点、行为类别等内容。
这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
5.客观记录:观察时要尽量客观地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表现,不要带有个人主观偏见。
可以使用具体的描述、记录具体数字和时间,以及采用行为编码等方式来保证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6.多角度观察:尽量从多个角度观察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表现。
例如,可以观察他们的言语、行动、非言语表达以及环境等因素,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7.保护被观察者的隐私权和权益:在观察过程中,要尊重被观察者的隐私权和权益,不得进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同时,要遵守研究伦理,尽量减少对被观察者的干扰。
8.及时整理和分析数据:观察结束后,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编码分析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以便进一步发现研究问题的规律和趋势。
以上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进行观察笔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主动地观察并记录教育现象、行为和活动,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方式。
1. 非参与观察:研究者通过站在一定距离外观察教育现象和行为,不与被观察者进行直接交互。
例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2. 参与观察:研究者与被观察者进行互动,并以参与者的身份观察教育现象。
这种观察方法通常需要研究者进入教育实践场景,例如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
观察法的优点包括:
- 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教育现象,获取直观、真实的数据;
- 可以观察到非言语行为和细微的变化,丰富了研究数据;
- 可以直接观察到在实际情境中发生的教育过程和现象。
观察法的缺点包括:
- 研究者可能会对被观察者的存在产生干扰,影响被观察者的
行为;
- 观察到的行为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 不能观察到一些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思维活动。
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观察方法还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用,例如访谈、问卷调查等。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制
定观察计划和记录表,以便系统地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时期特点】(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中国】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笔记整理一、教育研究常用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二、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的特点◆自然性◆多样性(访问、座谈、问卷调查、测验和网上调查)◆灵活性◆间接性◆广泛性3.调查研究的意义◆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意义,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和矛盾◆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的教育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发现和总结教育思想和经验,更好的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收集资料,为制定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4.调查研究的类型◆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事实调查和意向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范围: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调查和测验调查5.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草拟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准备◆组织调查实施◆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6.调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调查内容要科学全面◆调查指导语要协调一致◆调查的问题要适宜◆调查资料要客观真实◆要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调查结论要做科学分析三、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的特点◆控制性◆因果性◆教育性◆重复性◆综合性3.实验研究的意义◆是丰富教育理论的重要手段◆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是教育理论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必经路径4.实验研究的类型◆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功能: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根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前试验、准实验和真实验◆根据实验的性质: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根据实验的范围: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根据实验变量的个数: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5.实验研究的操作程序(一)准备阶段◆确定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假设◆完成实验设计(二)实施阶段◆实验前测◆实验控制◆试验记录◆实验后测(三)总结阶段◆整理试验资料◆统计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题目、署名、前言、实验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6.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坚持教育性原则,绝不进行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做好实验研究方案◆加强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要认真选择测查工具◆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周密设计并系统地进行实验四、个案研究1.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个案研究即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的方法2.个案研究的特点◆单一性◆典型性◆深入性◆针对性◆借鉴性◆自然性3.个案研究的意义◆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能够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育工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4.个案研究的类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个人个案研究、机构个人研究和社会团体个案研究◆根据个案数目的多寡:单一个案研究和多重个案研究◆根据研究目的:诊断性个案研究、指导性个案研究和探索性个案研究5.个案研究的操作程序◆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个案资料◆实施个案指导◆追踪指导研究◆撰写个案研究报告6.个案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遵循道德准则,切实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要排除主观干扰◆准确把握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不要轻率的将结论推及总体◆确保收集的资料完整、真实、可靠五、田野研究1.田野研究田野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者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2.田野研究的特点◆实践性◆客观性◆参与性3.田野研究的意义◆属于人本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教育及教育研究的特性◆为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从教育的角度认识和帮助弱势群体4.田野研究的操作程序(一)准备阶段◆选择调查对象和地点◆熟悉调查对象和调查点情况◆拟定研究方案◆实施预调查(二)开始阶段◆争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了解调查点当地情况◆选好居住地(三)调查阶段(四)撰写研究报告阶段5.田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要做到研究的有的放矢◆要边调查边整理资料◆要尊重不同的意见◆要遵循研究原理六、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一)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它强调“自然发生”。
观察法,就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分为一般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两种。
一般日常的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的认识。
教育观察则属于科学观察。
(二)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是: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育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而进行的。
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教育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即不改变观察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使研究者能够考察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的一般的、典型的行为表现。
在观察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有特殊环境或使用复杂工具,能较客观真实地搜集第一手资料。
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观察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直接观察某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观察结果作明确、详细、周密的记录,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运用教育观察研究,根本在于如何提高观察效率,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使观察得到的经验事实材料与被观察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
1.目的性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研究的目的认真选择典型观察对象、环境条件和工具。
也就是说,要以研究课题确定的目的为标准,使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其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表露。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完整版)1教育研究方法一、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教育研究的意义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这是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其任务所作的分类。
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的问题。
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教育研究,无论是对已存事实的研究,还是对未来事实的构建,都离不开对价值的认识和选择。
教育价值研究不仅是教育目的研究不可回避的主题,也是认识教育事实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教育研究中谈论应然与实然的差异,只有在理想与现实的意义上具有合理性。
1 / 3实际上,在教育研究中是不存在超价值的事实研究的。
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是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基础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知识。
应用研究旨在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应用研究常常依据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探讨,而应用研究的成果也有助于完善基础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是根据研究范式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定量研究(或量的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定量研究强调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结果处理与解释上均要具备严格的形式。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2.教育研究的意义(背诵)(1)改善教育实践(2)推进理论建设(3)提高教师素质3.教育研究的类型(选择)(1)按照教育目的:基础研究/纯研究/理论研究(为什么)和应用研究(事实材料,是什么);(4)按照研究对象及其任务/研究内容:价值研究和事实研究;(2)按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量的研究和定性研究/质的研究定性研究VS 定量研究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2.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背诵)●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脱节;●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
(2)现状(背诵)●教育研究主体不断扩大;●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教育研究问题意识增强,研究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
(3)问题(了解)●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未得到应有重视;●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重思辨分析,轻实践与实验;●不善于吸收、利用其它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3.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了解)(1)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2)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3)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4)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1.客观性原则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1)研究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2)坚持教育方法使用中的严格的操作程序。
2.创新性原则(1)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2)具体问题时,适时调节教育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科学研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关键教育科学理论呈现两种形态(1)反映经验层次认识水平的经验性原理;(2)反映事物普遍本质的理论性原理。
4.伦理原则(1)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着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2)避免给对方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3)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5.操作性和适切性原则6.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背诵)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和评论阶段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选择)(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教育研究的选题1.选题的主要来源(背诵)(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和反思产生的问题。
专题一绪论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向导,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客观事实基础,仅有事实是新闻报道,不是教育研究。
科学理论目标,仅有理论是空中楼阁,不能接地气。
方法技术途径,仅有方法是无的之矢,不能解决问题。
教育研究的功能:解释预测控制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规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思维与行动的统一,是思想与技术的统一。
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1、作为一般方法的特点(1)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3)有科学的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结果的可检验性)(5)创造性。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是证明自我价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2、自身的独特特点(1)综合性和整体性,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与人性(2)周期较长(3)相对于哲学研究,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4)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密切联系教育研究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对象的主体意识)2、研究的干扰性(研究者的干扰)3、教育现象的复杂性(社会、心理、历史、文化和其他)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伦理、政治)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情感影响)教育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匿名性原则,因为匿名性原则不彻底给被研究者带来的伤害。
2、互惠性原则,“不要因为接受了你的研究而永远不想再当被研究者。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一、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要改革、要发展,就需要加强教育研究。
从事教育研究,就需要学习教育研究方法。
而学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又是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
教育研究方法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范畴,探讨教育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是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1、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1)方法的含义所谓方法,语意学的解释是“按照某种途径”(沿自希腊文“沿着”和“道路”),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2)科学方法的含义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中,所谓科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诉诸观察与实验,将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以试图结实现象背后的因果律或自然法则的方法。
另外一种说法是西方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在他看来,所谓的科学方法不过就是“假设—证伪法”。
波普尔认识,客观真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的归纳推理所证实,只能通过反驳证伪的方式,逐步排除错误接近客观真理。
原因在于证实与证伪是不对称的,不论多少次证实都可以被一次证伪所推翻。
(3)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规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4)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类基本方法是思辨的方法。
包括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第二类是实证的方法。
主要包括观察、调查与实验、文献分析法等。
第三类是数学方法。
主要包括统计与测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模型化方法、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方法等。
第四类是使用符号的表述方法。
指导人们正确使用各种符号工具表述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方法。
(5)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如何教幼儿观察教育笔记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幼儿能够积累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
因此,如何教幼儿观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笔记来引导幼儿进行有效观察,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观察需要环境的支持和刺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1. 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在教室或者幼儿园内设置各种各样的展示区域,如动物展示区、植物展示区、自然现象展示区等,让幼儿有机会观察各种物体,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2. 定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地,让他们亲身接触并观察真实的事物,体验不同环境对事物变化的影响。
3. 提供观察工具:提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帮助幼儿观察微小的细节或者远处的景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二、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为了引导幼儿进行有效观察,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给幼儿提出观察问题:在进行观察之前,教育工作者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观察。
比如,在观察一朵花的时候,可以问幼儿花的颜色、形状、气味是怎样的,花瓣上有没有露水等。
2.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不仅仅依靠眼睛,也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获得信息。
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用手摸摸物体的质地,用鼻子嗅嗅物体的气味,用耳朵听听物体的声音等。
3. 鼓励幼儿进行记录:观察之后,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幼儿用绘画、写字、拍照等方式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通过记录巩固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三、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不仅仅是看到事物,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思考和分析。
下面是一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1. 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提出关于观察对象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
比如,在观察一只蝴蝶时,可以问幼儿为什么蝴蝶的翅膀会有花纹,蝴蝶飞翔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等。
2. 进行对比和分类:通过观察多个相似或者不同的对象,让幼儿进行对比和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第一节教育观察研究概述1.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的类型:广义的观察和科学观察。
广义的观察(日常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
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为深入的认识。
2.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1)目的性。
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客观性。
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确保客观性、真实性。
(3)能动性。
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用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
3.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
要按照研究课题的目的,撇开那些无关的内容和次要的过程,排除干扰因素,使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暴露。
(2)客观性。
为保持观察的客观性,必须注意克服先入为主的偏见、无意过失、假象与错觉。
(3)自觉性。
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收集事实材料的可靠性,提高从事实材料中概括提炼的结论的可靠性。
第二节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分类,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按观察的方式分类,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1.教育观察的含义教育观察是研究者在日常教学条件下通过直接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更适合于研究微观教育问题,如: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学生行为表现的问题等。
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1)目的性。
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客观性。
它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确保客观性、真实性。
(3)能动性。
教育观察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用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这就体现了其能动性。
观察法方便易行,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优点表现在:第一,观察可以获得对教育活动比较全面、客观的真实材料。
第二,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应用性的重要途径。
第三,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观察方法的本质也规定了它的局限性:第一,它只能说明“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判断“为什么”之类因果关系的问题。
第二,在观察对象较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为困难。
第三,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困难。
第四,观察对象往往单一,结论的普遍性程度不高。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的环境是在自然状态下,即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
自然观察法可分为隐蔽观察和公开观察两种。
在隐蔽观察中,被观察者不知道正在被观察。
在公开观察中,被观察者能见到观察人员,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
公开观察则是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其行为表现很可能有反应性变化,从而不再完全是自然的、真实的表现。
(2)实验观察法。
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的观察,通过观察控制因素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影响,从而发现影响因素与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教育研究⽅法笔记整理资料各章节重点难点4个要点)1、教育研究的类型(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事物的本来⾯⽬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论断。
她是科研⼯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或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新的认识,⽂⼈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运⽤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3、教育研究的⼀般过程(6个)(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4、教育研究⽅法的基本类型(4个)理论⽅法(归纳、演绎、类⽐、分类、⽐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法(⽂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的问题3、研究者个⼈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的问题(⼆)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要新颖、有研究价值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的(2)课题研究⾓度不同与以往研究(3)研究⽅法上有创新之处2、问题提出有⼀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性(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种或⼏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2)⾃变量=刺激变量=输⼊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变化的因素。
教育方法讲义之教育实验研究笔记整理六、教育实验研究1,教育实验研究概述教育实验研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必须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要主动变革研究对象,即对自变量的操作;必须控制条件,即无关变量的控制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实验设计(选定课题形成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实验的实施(操纵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和推广2,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根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根据自变量因素的数量: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3,教育实验的效度内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
只有当实验的结果仅仅是由于操作自变量和控制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所致,一个实验才是有效的,内在消毒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8个):历史(指超出研究者所能控制范围的特定外在事件对被试产生的各种影响)、成熟(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胜利、心理的发展等)、测验(前测对后测的影响)、工具(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实验者主观情绪状态对结果的影响)、统计回归(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集中趋势)、被试选择、被试的缺失、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成熟程度不同的被试安排在对比组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包括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3个):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取样偏差,被试无代表性);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霍桑效应);多重处理的干扰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4,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单组前后测的格式及优缺点:基本模式X特征: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仅一次实验处理;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茶大于零作为实验处理效应要求:对被试者进行实验处理前的测评,然后给予被试者实验处理X,再给予被试者二次测评,最后比较效果,如果作量化分析,通常采用两个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以检验前后两次平均数的差异显着性优点:相同的受试者都接受前测和后测,“差异的选择”和“受试的流失”两因素即可被控制缺点:实验效果可以收到“历史”、“成熟”、“工具”、“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的干扰,可见其内部效度也很差,少用为宜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格式及优缺点格式:R X (实验组)R (控制组)具体步骤:用随机的方法R,将实验对象分成条件相等的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X);实验处理后,两组都接受测评(,);比较两组实验结果(--)优点: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实验设计,对影响内部消毒的八个因素均可有效控制,而且,尚可避免因前测所产生的“测验的反作用效果“缺点:无法确定实验处理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受试者有不同的效果(没有前测)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格式及优缺点格式:R X (实验组)R (控制组)具体步骤:用随机方法选择受试者,并将其随机分派到实验组和控制组(R);实验处理前,两组都接受前测(,);实验组接受处理X,而控制组则否;试验处理后,两组都接受后测(,);比较两组实验结果【(-)---(-)】优点:首先,内部效度高,由于采用相等的控制组,而且两组都有前后测,故在前测到后测期间影响内部效度的“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两组完全一样。
第四章教育观察法本章学习重点是教育观察法及其具体方法的概念、特点、类型、实施及其评价,难点是各种具体观察方法的实施。
读者在了解教育观察法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理解教育观察具体方法的含义、特点及其具体实施要求,并进一步通过典型案例和实践操作体会教育观察研究的过程,掌握教育观察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教育观察法概述一、教育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属于认识论范畴,而不是生理学范畴的概念。
观察的重要特点正是在于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依据观察法是否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严格的研究程序等,观察法可以分为两种: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日常观察是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
科学观察是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认识。
日常观察是科学观察的基础和初级形式。
教育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特点教育观察法具有科学观察的一般特点,如目的性、计划性、客观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教育研究特有的一些特点:1.情感性由于教育观察的对象是人,研究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当教师具有双重角色时,即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研究者时,研究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师生之间的互动,除了认知上的互动之外,还有情感上的互动,这时,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时,往往带有个人主观上的感情色彩。
教育研究方法课堂笔记整理专题一绪论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向导,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客观事实基础,仅有事实是新闻报道,不是教育研究。
科学理论目标,仅有理论是空中楼阁,不能接地气。
方法技术途径,仅有方法是无的之矢,不能解决问题。
教育研究的功能:解释预测控制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规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思维与行动的统一,是思想与技术的统一。
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1、作为一般方法的特点(1)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3)有科学的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结果的可检验性)(5)创造性。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是证明自我价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2、自身的独特特点(1)综合性和整体性,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与人性(2)周期较长(3)相对于哲学研究,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4)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密切联系教育研究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对象的主体意识)2、研究的干扰性(研究者的干扰)3、教育现象的复杂性(社会、心理、历史、文化和其他)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伦理、政治)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情感影响)教育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匿名性原则,因为匿名性原则不彻底给被研究者带来的伤害。
2、互惠性原则,“不要因为接受了你的研究而永远不想再当被研究者。
教育观察研究知识点: 1. 教育观察法(de)含义、特点与功能 2. 教育观察法(de)种类 3. 教育观察(de)设计与实施(de)程序、原则 4. 教育观察(de)记录方法重点: 1. 教育观察(de)含义 2. 教育观察法(de)优缺点 3. 教育观察法(de)设计与实施难点:全结构式观察,观察记录一、什么是教育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de)、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de)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de)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二、教育观察法有什么特点教育研究中(de)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区别于日常经验观察和其它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观察(de)目(de)性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de)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de).因此,观察前有明确(de)观察目(de),并确定了观察(de)范围、形式和方法. (二)观察(de)非干预性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de),由于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de)活动,从而能较客观真实地收集第一手材料. (三)观察(de)直接性在自然状态条件下,不改变对象(de)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直接观察某教育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观察结果作明确、详细、周密(de)记录. (四)观察(de)能动性. 作为研究手段(de)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de)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de)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de)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 (五)观察(de)客观性. 借助于工具进行,保证了观察结果(de)精确性、科学性.三、教育观察法有什么作用或功能(一)有利于获得教育事实,为提出教育理论做准备(二)可用来检验教育理论观点正确性(三)有助于研究课题(de)选择和形成四、教育观察法有哪些种类根据不同(de)分类标准,可以把观察研究分为以下种类. (一)自然情景中(de)观察与实验室中(de)观察按观察(de)情景条件分. 自然情境中(de)观察包括自然行为(de)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de)现象观察,能收集到客观真实(de)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de)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de)观察,由实验法特点所决定,这种观察有严密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因果联系. (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观察(de)方式分.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de)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de)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人(de)主观能力(de)局限,扩展了观察(de)深度和广度. (三)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de)活动类分. 参与性观察,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de)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de)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de)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de),也可以采取秘密(de)方式进行. (四)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按观察实施(de)方法分.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de)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de)可控性观察.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de)情况下.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de)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de)非控制性观察.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de)情况下.五、在观察实施之前,如何准备、设计准备、设计(de)内容:(一)确定观察内容(二)选择进行观察(de)类型(三)制定观察记录表(四)训练观察人员六、如何到现场实施教育观察研究(一)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对象.明确观察谁(de)何种行为(de)问题. (二)了解观察对象(de)基本情况,便于接触和理解观察对象. (三)编制观察记录表. (四)实施观察,记录观察资料. (五)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七、教育观察法有哪些优缺点(一)优点 1. 便于实施 2. 资料(de)可靠性高 3. 比较客观(二)缺点 1. 无法揭示因果关系 2. 资料琐碎、不系统 3. 观察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 4. 观察对象易受观者介入(de)影响 5. 观察有时空局限八、教育观察中如何记录记录(de)方法有哪几种主要有三种:(一)描述记录法 1. 日记描述法.用日记(de)方法详细描述,是由裴斯泰洛齐最早使用(de). 2. 轶事记录法.记录某种有价值(de)行为,可以是有主题(de),也可以是无主题(de).随时记录感兴趣(de)问题,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做特别(de)编码分类. 3. 连续记录法.在较长(de)时间内作连续不断(de)记录. (二)取样记录法是以行为为样本(de)记录方法,可分为时间取样方法、活动取样方法和事件取样方法. 1. 时间取样法程序:预先确定要观察(de)行为类目;确定观察(de)时间,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把观察到(de)行为记录在预先制定(de)观察记录表上. 记录(de)是某一行为或事情是否出现或发生、该行为或事情出现或发生(de)频率如何(如 3 分钟出现多少次)以及该行为或事情出现或发生(de)持续时间有多长.统计结果是频数. 适用范围:单方面连续性行为,平均每十五分钟能出现一次;易被观察(de)外显行为,如学生(de)参与行为、教师(de)体态语言等. 2. 活动取样法以活动作为选择标准. 如社会心理学中研究儿童(de)社会参与行为(de)发展,把儿童参与社会集体活动(de)行为分为六类:不参与行为、袖手旁观、个人玩耍、平行地活动、协助性地有联系地玩、合作或有组织相互补充地玩. 记录一定时间内每个孩子(de)表现. 最后得出结论:年龄小(de)幼儿喜欢一个人玩,稍大时平行玩,到接近上学前,更多(de)喜欢有联系地玩或合作地玩. 3. 事件取样法程序:预先确定要观察(de)行为类目;把观察到(de)行为记录在预先制定(de)观察记录表上. 记录(de)是事件发生(de)次数,统计(de)结果是百分比. 其特点在于它有选择性,不是面面俱到;不受时间限制. 适用于课堂上单方面(de)间断性(de)言语行为(de)观察.如教师(de)讲述、提问、板书、课堂用语等. (三)行为核对表观察研究(de)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重要行为(de)呈现与否.观察者将对规定观察(de)项目预先列成表格,出现此行为时即在该项上画“√”.表格上要列出一些具体要求,项目应有一定(de)顺序性. 程序:预先确定要观察(de)行为;记录观察行为;对观察到(de)行为进行评判. 记录(de)是行为(de)程度,统计结果是分数.九、教育观察研究中(de)记录代码为了提高观察记录(de)速度,可以使用观察记录代码.观察记录代码系统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de)、可能观察和处理(de)类别,将大(de)行为单位分为小(de)行为单位,并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方便而制定出(de)一整套符号系统.。
教育方法讲义之教育观察研究笔记整理
四、教育观察研究
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研究者的能动性;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或“是什么”;受观察时间和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取样小,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
结论只有个案意义,不具有普遍意义,要小心推广;受控于研究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色彩,以及研究立场的影响,因而不能使研究保持中立,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观察的情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
(二)(按照观察的方式)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前者凭借人的感官,后者依靠仪器和技术手段)
(三)(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活动的关系)参与性观察(隐藏身份)和非参与性观察(旁观者)
(四)(按照观察实施的方法)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结构式观察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资料,并能够对观察者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非结构式观察,弹性,灵活,但获取的资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观察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核对(检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