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25
黄帝内经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在哪个朝代?A. 春秋战国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3.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项不属于“六腑”?A. 胃B. 大肠C. 膀胱D. 脑答案:D4. “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风、热、湿、燥、寒C. 心、肝、脾、肺、肾D. 魂、神、意、魄、志答案:A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是指什么?A. 调节人体四种基本气质B. 调整人体四季的精神状态C. 调整人体气血的四种运行状态D. 调节人体四种基本情绪答案:C二、多选题1.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包括哪些?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不妄作劳D. 情志内伤E. 适当运动答案:A、B、C、E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体健康?A. 气候B. 饮食C. 情绪D. 地理环境E. 遗传因素答案:A、B、C、D、E三、判断题1. 《黄帝内经》主张通过药物治疗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错)答案:错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对)答案:对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经络”是指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
答:《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情志调摄等手段,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根据《黄帝内经》,请简述“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影响健康。
例如,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等。
因此,调和情志,保持心态平和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方面。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A阴虚阳亢B气血上冲C风中经络D痰迷心窍E热闭心包2.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B苦C甘D辛E咸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A握B哕C忧D咳E粟4.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5.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A王冰B杨上善C张介宾D吴昆E马莳6.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A《素问集注》B《内经释义》C《内经知要》D《内经注证发微》E《素问直解》7.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A马莳B吴昆C王冰D张志聪E张琦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营气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应当--十去其七19《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20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我觉得是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21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特点为--得炅则痛立止(原文是:《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黄帝内经》试题一、单选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风掉眩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气膹郁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乱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伤藏B.伤上C.伤下D.伤脉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A.外感风寒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寒邪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A.心B.肝C.脾D.肺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气缓B.气下C.气消D.气乱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A.夜半B.日中C.平旦D.黄昏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
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A.鼻能知香臭B.舌能知五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A.烦满喘而呕B.烦则心下鼓C.多饮数小便D.善胀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A.经脉B.心包络C.五脏D.六腑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C.阳气外泄D.营气外泄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A.能力B.能够C.耐受D.开始1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扬之D.彰之20、《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肾和则( )A.鼻能知香臭B.耳能闻五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21、《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A.节B.心C.脑D.目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风寒湿邪将发生( )A.筋痹B.脉痹C.骨痹D.肌痹23、《灵枢·天年》指出“心气始衰”的表现是()A.苦悲忧,好卧B.目始不明C.言善误D.皮肤枯2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笑不休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何痹(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7、《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卧伤()A.血B.肉C.骨D.气28、《素问•痹论》认为,何邪偏胜其痹易已( )A.寒邪胜B.风邪胜C.湿邪胜D.热邪胜2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除之B.散之C.攻之D.削之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反映了(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31、《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A.补之B.行之C.攻之D.决之32、《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应()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33、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胃之关”的是( )A.脾B.心C.肝D.肾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C.下利不爽D.下利完谷不化35、《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肾是( )A.先天之本B.后天之本C.罢极之本D.封藏之本36、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A.寒B.怒C.思D.热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38、《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神明”的意思是( )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39、《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小肠B.大肠C.脾D.胃40、《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 )A.经脉B.肌肉C.脏腑D.关节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42、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4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A.水谷变化为精气B.糟粕变化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44、《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A.血B.肉C.骨D.气45、《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精明之府二、多选题1、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A.先寒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不利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瞀瘛,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3、《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A.诸湿肿满B.诸风掉眩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沏清冷E.诸痉项强4、《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溲不利E.少气5、《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 )A.浮B.下肤C.在肤D.中衡E.蛰虫将去6、《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E.经溲不利7、《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A.目不明B.色白C.夭然不泽D.耳聋E.胫痠8、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形成的原因是( )A.外邪伤皮毛,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E.风热外袭9、《脉要精微论》望面色中失神五色的比拟物品有( )A.鹅羽 B.地苍 C.黄土D.重漆 E.苍璧1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是( )A.阴气未动B.阳气未散C.饮食未进D.气血未乱E.病人配合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E.结者散之12、《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A.脉细B.皮寒C.前后不通D.闷瞀E.饮食不入13、《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膹郁E.诸痛痒疮14、《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E.短则气病1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A.体若燔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E.小筋弛长《黄帝内经》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C2、D3、D4、D5、B6、A7、C8、B9、A 10、A11、C 12、B 13、B 14、D 15、C16、C 17、B 18、C 19、D 20、B21、C 22、A 23、A 24、B 25、D26、D 27、D 28、B 29、D 30、C31、B 32、A 33、D 34、D 35、D36、B 37、C 38、B 39、A 40、A41、A 42、B 43、D 44、A 45、D二、多选题1、CDE2、ABCDE3、CDE4、ABCD5、BE6、ABCD7、BC8、AC9、BC 10、ABCD 11、ABCE 12、ABE 13、ABCDE 14、ABCDE 15、BC。
内经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的编撰大约完成于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2.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A. 心B. 肝C. 脾D. 胃3. 《内经》中提到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什么的?A. 宇宙的生成B. 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成因C. 社会伦理D. 军事战略4. 在《黄帝内经》中,哪种体质的人被认为是健康的理想状态?A. 偏阳体质B. 偏阴体质C. 阴阳平衡体质D. 阴阳失调体质5. 《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发生C. 治疗疾病后遗症D. 治疗慢性疾病6.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湿D. 暑7. 《内经》中认为,人体哪个系统是最重要的?A. 循环系统B. 消化系统C. 呼吸系统D. 经络系统8. “精、气、神”在《黄帝内经》中被认为是什么?A. 三种不同的疾病B. 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C. 三种不同的治疗手段D. 三种不同的药物9. 《内经》中提到的“养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饮食调养B. 情志调养C. 起居调养D. 以上都是10.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A. 春生B. 夏长C. 秋收D. 冬藏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12. 描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3. 解释《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并说明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14. 阐述《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对现代健康管理的启示。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精、气、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调养“精、气、神”来维护和提升健康。
《黄帝内经》测试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 最早注释《素问》的作者是: [单选题] *A.全元起(正确答案)B.杨上善C.张景岳D.王冰E.张志聪2. 2. 下述各种哲学思想中,对形成《内经》理论体系影响最大的是: [单选题] *A.兵家B.墨家C.道家(正确答案)D.名家E.法家3. 3.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单选题] *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正确答案)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4. 4. 《素问•经脉别论》“浊气归心”的含义是: [单选题] *A.邪毒归心B.热陷心包C.痰浊蒙闭心窍D.心血瘀阻E.水谷精微注入心脉(正确答案)5. 5.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但必因于: [单选题] *A.肺B.心C.脾(正确答案)D.肝E.肾6. 6.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赤欲如白裹珠B.白欲如鹅羽C.青欲如苍壁D.黄欲如罗裹雄黄E. 黑欲如地苍(正确答案)7. 7.《素问•热论》认为伤寒“热虽甚不死”的机理是: [单选题] *A.正气盛,邪气衰B.邪气盛,正气未伤(正确答案)C.正气已伤,但邪气不甚D.正气未伤,邪气未盛E.热能胜寒8. 8.《素问•举痛论》认为“视其五色”,寒者见: [单选题] *B.赤C.白(正确答案)D.青E.黑9. 9. 《素问•举痛论》认为“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是因为: [单选题] *A.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正确答案)B.寒气客于胃肠之间C.寒气客于经脉之中D.寒气客于脉外E.寒气客于冲脉10. 10.《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 [单选题] *A.气机逆乱B.清窍阻塞C.突然昏倒D.不省人事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11. 11.“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的一种,多见于: [单选题] * A.妊娠(正确答案)B.阴阳两虚C.阴阳离决D.亡阴亡阳E.阴阳失调12. 12.《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部重要医学著作?A. 《难经》B. 《四时分人脏象论》C. 《黄帝内经》D. 《针灸甲乙经》答案:C2. 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百科全书B. 黄帝内经的内容局限于针灸疗法C. 黄帝内经是道家著作D. 黄帝内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教材答案:A3. 下列哪种不是黄帝内经的内容?A. 管脉理论B. 针灸治疗C. 中药配伍D. 气的调摄答案:C4. 黄帝内经提倡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饮食调理B. 运动保健C. 心理调适D. 喝酒作乐答案:A、B、C二、判断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医药圣书。
A. 对B. 错答案:A2. 黄帝内经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的保持没有涉及。
A. 对B. 错答案:B3.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A. 对B. 错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针灸疗法只适用于特定的疾病治疗,不具备普适性。
A. 对B. 错答案:B三、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养生理念?答:黄帝内经强调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人们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忧虑和压力。
2. 黄帝内经中对于脉诊的认识有哪些?答:黄帝内经将脉诊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人体的脉搏,可以了解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从而推断出病情所在。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辨识疾病与否、判断疾病性质及病情轻重的关键手段。
3. 黄帝内经对于针灸疗法有何见解?答: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针灸疗法,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针刺的穴位选择、针刺的手法和操作方法等。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个选项是其主要组成部分?A. 《素问》B. 《灵枢》C. 《素问》和《灵枢》D. 《难经》答案:C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理论,是指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气D. 金、木、水、火、电答案:A3.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体的哪个系统与“心”相对应?A. 呼吸系统B. 循环系统C. 消化系统D. 神经系统答案:B#### 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_的平衡密切相关。
答案:阴阳2. 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主要讨论了如何通过_________来调节人体的精神和情绪。
答案:四时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_。
答案:咸#### 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生活方式,以及运用针灸、按摩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描述《黄帝内经》中“五脏”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水液。
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养生中的应用。
答案:“天人合一”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同步。
在现代养生中,这一思想体现在人们应根据四季变化调整生活习惯,如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夏季注重养心,秋季润肺,冬季补肾。
此外,还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以实现身心和谐,促进健康长寿。
####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黄帝内经》的理论,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30分)1.《内经》的汇编成书年代是: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2.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的医家是:A 杨上善B 孙思邈C 巢元方D 王冰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胜则”:A. 浮B.肿C.痛D.濡泻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的药物作用为:A. 通B.泄C.发热D.发泄5.《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人以五藏为本,其中肾为:A.阴精之本B.先天之本C.封藏之本D.水火之本6. 据《素问·五藏别论》,不属于奇恒之府的是:A.女子胞B.骨 C.三焦D.胆7. 据《素问·五藏别论》,具有“满而不能实”功能特点的为:A.五脏B.六府 C. 奇恒之府D.传化之府8.《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A.饮食水谷B.食物残渣C.水谷之悍气D.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四肢不用的病理是:A.肝风动摇B.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C.阳气偏阻D.气血不足10.《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的部位在:A.足少阴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太阴肺经11. 据《灵枢·决气》篇,气脱的表现是:A.耳聋B.汗大泄C.目不明D.昏厥12.据《生气通天论》,“静则多言”乃是因于:A. 寒B. 暑C. 湿D. 风13.《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A.风疟B.痈肿C.惊骇D.大偻14.《素问·调经论》,下列与“阴虚生内热”无关的是:A.有所劳倦,形气衰少B. 上焦不行,下脘不通C. 胃气热,热气熏胸中D. 阴不制阳15.“百病生于气”的“气”指:A.经气B.精气C.气机失调D.浊气16.《素问•热论》认为三阳经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治疗用:A.吐法B.下法C.汗法D.和法17.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位在:A.肺下B.腠理C.头部D.肾18.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的症状常见于19.据《素问·举痛论》,“卒然痛死不知人”为寒在:A.肠胃B.五脏C.冲脉D.膜原20.据《素问·痿论》,肌肉不仁见于:A.皮痿B.骨痿C.肉痿D. 筋痿21.据《灵枢•水胀》,具有“色苍黄,腹筋起”症状的是:A、水胀B、肤胀C、鼓胀D、石瘕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屈伸不能,行则偻附”是:A. 府将坏矣B.精神将夺C. 肾将惫矣D. 筋将惫矣23.《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则:A.营气泄B.卫气泄C.宗气泄D.元气泄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A.温之以气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引而竭之25.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所苦,心苦:A.急B.缓C.湿D.甘26.王冰所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针对:A.微者逆之,甚者从之B.治寒以热C.治热以寒D.寒之而热者取之阴27.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水谷的摄入B.肾气的充盛C.五脏气的充盛D.三焦的气化28.《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一呼一息脉五动谓之:A.平人B.少气C.痹D.病风29.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的发育标志是:A.齿更发长B.月事以时下C.真牙生D.发长极30.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的养生之道是养:A. 生B.长C.化D.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1.以下注释《内经》的著作中,属分类注释的是:A.《黄帝内经太素》B.《内经知要》C.《素问识》D.《类经》E.《黄帝内经素问集注》2.在《灵枢.本神》中,脾气虚则表现为:A.四肢不用B.腹胀C.五脏不安D.经溲不利E.咳在3.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所发生的病症是:A.肠澼B.肠风C.痢D.瘘E.痔4.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的病症是;A.诸胀腹大B.诸病有声,鼓之如鼓C.诸转反戾,水液混浊D.诸逆冲上E.诸呕吐酸,暴注下迫5.《灵枢.百病始生》对积证病因病机的分析,给后世治疗积证运用哪些治法提供了依据:A.散结B.理气C.化痰D.利湿E.活血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
A. 经典B. 鼻祖C. 基础D. 指南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之一?()。
A. 春养生B. 夏养长C. 秋养收D. 冬养藏答案:B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是指()。
A. 心、肝、脾、肺、肾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C. 脑、心包、三焦、命门、肾D. 肝、心、脾、肺、胆答案:A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石是()。
A. 气血和畅B. 阴阳平衡C. 脏腑协调D. 经络通畅答案:B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七情”是指()。
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哀、乐、爱、恶、欲C. 喜、怒、忧、思、悲、恐、愁D. 喜、怒、悲、忧、思、恐、惊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灵枢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五行3.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养生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________。
答案:火5.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体的气血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夜半人气________,鸡鸣人气________”。
答案:夜半人气行于阴,鸡鸣人气行于阳三、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答:《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并且通过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维持着动态平衡。
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如何理解“治未病”?答:“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项重要医学思想,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遵循自然规律等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一、名词术语1、淫泆离藏:淫泆,指七情过度,任情放恣。
离藏,指五脏精气散失不藏。
2、两精相搏:男女两性生殖之精相结合。
3、僻邪:即致病的邪气。
4、长生久视:即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之意。
5、怵惕:惊恐不安。
6、动中:动摇内脏使其不宁。
7、破脱肉:形容肌肉极度消瘦。
,隆起的大肌肉块。
8、毛悴色夭:毛发枯槁,面色晦暗无泽。
9、悗乱:心胸郁闷烦乱之意。
悗,同闷。
10、意不存人:精神失常,旁若无人状。
11、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
12、胸盈仰息:胸部满胀,仰面呼吸。
13、太阴主内:太阴,指手太阴肺经。
内,指营气。
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
14、太阳主外: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
外,指卫气。
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
15、阴阳相贯:营气循行主要沿十二经脉之序,阴阳表里迭行相贯。
16、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
17、昼精: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精,精明。
18、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19、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0、其气未定:饮食进入胃中,尚未化生精微之气。
21、漏泄: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
22、迴肠:小肠后段,上接空肠,下连大肠。
23、有两死:两,指夺血、夺汗。
有两死,指既夺血,又夺汗,预后不良,故是死证。
24、无两生: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夺血、夺汗只见其一,尚有回生之机。
25、济泌别汁:指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清者渗于前(膀胱),浊者注于后(大肠)。
济泌,过滤的意思。
别汁,分别清浊。
26、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7、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8、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9、两神相搏:即男女媾合。
搏,交、合的意思。
《黄帝内经》期末测试试题我就不一一发上来了如果觉得有用可以把文章分享给你的同学哦第二章单元测试1《黄帝内经》中的“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A. 阴阳学说B. 中庸思想C. 变异思维D. 天人合一2《黄帝内经》中的“人与天地相参”思想与下列哪个无关:A. 天人合一B. 天人合德C. 性天相通D. 人定胜天3以下不属于外感六淫的是:A. 火B. 风C. 寒D. 湿E. 狂4下列哪些属于不内外因?A. 外伤B. 劳累过度C. 饮食不节D. 虫兽所伤5寒无犯寒的含义是:A. 寒性疾病不要用寒凉药B. 冬天不要用寒凉药C. 寒性药要热着吃D. 寒性药不要凉着吃6“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
这句话是钱穆先生说的。
A. 对B. 错第三章单元测试1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这个瑰宝当中,阴阳五行学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精华。
A. 对B. 错2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A. 天气的寒热B. 地势的高下C. 水火的温度D. 日光的向背E. 位置的远近3下列事物运动状态一般不属于阳的是:A. 运动B. 上升C. 兴奋D. 成形E. 亢进4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A. 对B. 错5下列哪一项是“法于阴阳”的具体体现?A. 熬夜B.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C. 运动D. 饮食有度6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归属于木的性质和作用的是A. 温热B. 生长C. 滋润D. 舒畅E. 肃杀7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 木→土→水→金→火→木B. 水→火→金→木→土→水C. 金→木→水→土→火→金D. 土→金→水→木→火→土E. 火→金→水→土→木→火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A. 相生B. 相克C. 制化D. 乘侮E. 互藏9诸风掉眩皆属于()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第四章单元测试1人体的气按病因划分可以分为:A. 寒气B. 湿气C. 燥气D. 火气2以下观点的是:A. 气血津液都来源于水谷B. 补气可以生血C. 补气可以生津D.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3小儿发育迟缓和人体先天精气不足有关。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B)A、春秋战国B、战国秦汉C、秦汉时期D、西汉中后期E、东汉前中期2、“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B)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3、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C)A、寒变B、痎疟C、飧泄D、痿厥E、洞泄4、《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C)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5、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B)A、肾脏衰,精少B、五脏皆衰,天癸尽C、阴气竭,肝气衰D、肾气衰,阳气竭E、阴气衰,天癸竭6、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对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D)A、五脏之气B、天癸C、水谷D、肾气E、胃气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C)A、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寒气在下,热气在上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C)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B)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B)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E)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C)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E)A、发散B、发泄C、通利D、涌泄E、以上都不是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B)A、寒暑B、喜怒C、湿邪D、燥邪E、劳作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A)A、寒暑B、喜怒C、悲D、恐E、劳作18、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A)A、意B、心C、志D、思E、虑1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之所存谓之(C)A、意B、心C、志D、思E、虑2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虑而处物谓之(B)A、意B、智C、志D、思E、虑2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神伤的症状是(A)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伤的症状是(B)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志伤的症状是(D)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4、《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E)A、志B、魄C、神D、意E、魂25、《灵枢·本神》篇指出,脾藏营,营舍(D)A、志B、魄C、神D、意E、魂26、《灵枢·本神》篇指出,心藏脉,脉舍(C)A、志B、魄C、神D、意E、魂27、《灵枢·本神》篇指出,肺藏气,气舍(B)A、志B、魄C、神D、意E、魂28、《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藏精,精舍(A)A、志B、魄C、神D、意E、魂29、《灵枢·本神》篇所述,肾气虚的症状是(C)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3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虚的症状是(A)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面白E、腰膝痠软3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B)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C、鼻塞不利D、怒E、笑不休3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B)A、恐B、怒C、笑不休D、腹胀,经溲不利悲E、思3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A、二十五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五十度E、四十八度37、《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中焦如沤”,指(E)A、脾肾气化水湿的功能B、肾和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C、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D、肝疏泄条达气机的功能E、脾胃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3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A)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39、《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B)A、同名异类B、异名同类C、异名异类D、同名同类E、以上均不是40、《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可见什么症状? (E)A、四肢不用B、纳呆C、已食如饥D、腹满E、溲便为之变41、根据《灵枢·决气》篇,“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A)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之精D、天地之精气E、以上均不是42、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B)A、淖泽注于骨B、熏肤、充身、泽毛C、骨属屈伸D、泄泽补益脑髓E、皮肤润泽43、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B)A、目不明B、耳聋C、腠理开、汗大泄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E、色白、夭然不泽44、“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D)A、《素问·上古天真论》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灵枢·邪客》D、《灵枢·本藏》E、《灵枢·本神》45、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作用的是(A)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E、五脏46、《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B)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7、《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A)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8、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A)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49、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不节”所伤的部位是(C)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5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B)A、寒邪外束B、暑热薰蒸C、湿邪困表D、风邪袭表E、湿邪蕴蒸5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因是(A)A、七情所伤B、饮食所伤C、劳作所伤D、六淫所伤E、以上均不是5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则生(C)A、水肿B、偏枯C、痤疿D、风疟E、大疔5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则伤(D)A、肝B、心C、脾D、肾E、肺5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A)A、五味失调B、感受六淫C、情志所伤残D、阳热耗伤E、劳倦所伤5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静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的解释是(C)A、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阳平和协调D、阴气平稳,阳气强盛E、阴气固守于内,阳气卫护于外57、据《素问·举痛论》,思可使(D)A、气上B、气缓C、气下D、气结E、气泄58、《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A)A、悲B、恐C、惊D、思E、怒59、据《素问·举痛论》,惊则(C)A、气上B、气缓C、气乱D、气结E、气泄60、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虚则(C)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1、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虚则(B)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2、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盛则(A)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3、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盛则(D)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4、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E)A、感寒B、感热C、伤于饮食D、伤于情志E、有所劳倦6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A)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C)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风”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暴强直6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肝”的原文是(A)A、诸风掉眩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肺”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B)A、诸逆冲上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D)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湿肿满E、诸痛痒疮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湿”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痉项强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热”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胀腹大7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暴强直C、诸躁狂越D、诸病水液,澄澈清冷E、诸痛痒疮77、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视伤(E)A、气B、肉C、精D、骨E、血78、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坐伤(B)A、气B、肉C、精D、骨E、血79、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立伤(D)A、气B、肉C、精D、骨E、血80、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行伤(C)A、气B、肉C、筋D、骨E、血8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卧伤(A)A、气B、肉C、精D、骨E、血82、《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B)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83、据《素问·热论》,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是(A)A、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C、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D、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E、巨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84、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者则(D)A、病轻B、病甚C、易已D、必不免于死E、愈甚85、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B)A、泻下之法B、泄热之法C、发汗之法D、涌吐之法E、和解之法86、《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中“伤寒”的含义根据《难经》的解释,下列哪一种病不属其范围(E)A、中风B、湿温C、热病D、温病E、风温87、据《素问·评热病论》,失志者常出现(C)A、脉躁B、烦燥C、狂言D、多汗E、谵语88、据《素问·评热病论》,不能食则(B)A、复热B、精无俾C、其寿立而倾D、失志E、胃病89、《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B)A、燥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暑邪90、《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A)A、肺脉而行B、胃脉而行C、脾脉而行D、心脉而行E、肾脉而行91、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D)A、胃咳B、脾咳C、肺咳D、三焦咳E、肝咳92、《素问·举痛论》在论述疼痛的机理时,强调了哪种邪气的作用(B)A、湿气B、寒气C、热气D、风气E、暑气93、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E)A、行痹B、痛痹C、著痹D、肾痹E、骨痹94、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筋痹B、行痹C、痛痹D、肾痹E、肝痹94、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D)A、筋痹B、脾痹C、心痹D、脉痹E、骨痹96、据《素问·痹论》,至阴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C)A、脾痹B、著痹C、肌痹D、脉痹E、筋痹97、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皮痹B、肺痹C、行痹D、著痹E、筋痹98、《素问·痹论》认为卫者为(D)A、水谷之清气B、水谷之精气C、水谷之浊气D、水谷之悍气E、水谷之糟粕99、《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D)A、宗筋弛纵B、骨枯髓虚C、胞络阻绝D、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100、根据《素问·痿论》所述,骨痿的症状是:(C)A、胫纵B、肌肉不仁C、骨枯而髓减D、筋急而挛E、色黑而齿槁101、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渗灌溪谷”作用的是(C)A、经脉B、宗筋C、冲脉D、任脉E、带脉102、《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心气热可致(B)A、筋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3、《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脾气热可致(A)A、肉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4、《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肝气热可致(D)A、肉痿B、脉痿C、肌痿D、筋痿E、骨痿10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B)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6、《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肾气热可致(E)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7、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A)A、腹胀身皆大B、皮厚C、腹筋起D、按其腹窅而不起E、色苍黄108、据《灵枢·水胀》篇所述,石瘕是因寒邪客于(E)A、胸腔B、腹腔C、肠内D、肠外E、子门109、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症状表现的是(B)A、水胀B、肤胀C、鼓胀D、肠覃E、石瘕110、《灵枢·水胀》认为生于胞中的疾病是(B)A、肠覃B、石瘕C、鼓胀D、石水E、皮水111、《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以时下”的疾病是(A)A、肠覃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12、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C)A、体液B、精气C、水气D、尿液E、汗液11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论述水肿病的病因是(D)A、三焦不利B、风邪袭表C、血脉不利D、五脏阳竭E、寒邪侵袭114、《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A)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C、微动四极D、温衣E、开鬼门,洁净府115、《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B)A、心之府B、血之府C、气之府D、精之府E、神明之府116、《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1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B)A、筋将惫B、肾将惫C、骨将惫D、府将坏E、肝将败118、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C)A、目B、耳C、头D、髓E、心11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B)A、气血将夺B、精神将夺C、营卫将夺D、骨髓将夺E、经气将夺1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天的脉象应(D)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E、中平12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B)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1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E)A、面色如赭B、面色如盐C、面色如蓝D、面色如地苍E、面色黄如蟹腹123、《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E)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肝之大络E、胃之大络124、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A)A、虚里B、膻中C、心包D、气海E、胸中之气125、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C)A、脉细气少B、皮寒C、腹胀D、泄利前后E、食饮不入1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B)A、温之以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引之E、引而竭之1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引之”,“引”是指(C)A、利尿之法B、导引、按蹻之法C、益气升提之法D、荡涤疏利之法E、涌吐之法12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E)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2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深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C)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D)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于气虚下陷者,治宜(C)A、补之以味B、越之C、引之D、决之E、温之以气132、《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C)A、病人B、疾病C、医生D、工作E、精神13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A)A、先病而后逆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E、急者13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E)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寒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135、《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C)”。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理论,讲的是天文、气象、地理、时间、季节等自然规律,共有\_十二\_种。
2. “藏象学说”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人体各脏腑的\_\_\_形态\_\_\_与宇宙万物相关联。
3. “六经注气法”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人的生命运动受到\_\_\_气\_\_\_的支配和调节。
4. “平人法”是《黄帝内经》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医疗中应依照患者的\_\_\_病情\_\_\_和身体特点,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选择题1.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
A. 帝黄B. 黄帝C. 帝嚳D. 嚳帝2. 《素问》是《黄帝内经》的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C)的医书。
A. 妇产科疾病B. 神经系统疾病C. 中医基本理论D. 外科疾病3. “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是《黄帝内经》_决定性_的论断之一。
4. “气血津液”是《黄帝内经》治疗疾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气”指的是\_\_\_和胃中食物的气体\_\_\_,具有推动作用。
三、简答题1. 什么是《黄帝内经》?答:《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包含两部分:《素问》和《灵枢》。
全书共81篇,涉及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2.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理论。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理论包括:藏象学说、阴阳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经络学说、生命运动学说等。
其中,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和宇宙万物相关联;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五运六气学说是讲述天文、气象、地理、时间、季节等自然规律;经络学说是指人体的经络与脏腑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命运动学说是认为人的生命运动受到气的支配和调节。
3. 什么是“中医五法”?简述其中的内容。
答:中医五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脉诊五个方面。
其中,望诊是指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质等外部表象;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发出的声音来分析患者病情;问诊是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以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情;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腹部、背部等部位进行按压来诊断病情;脉诊则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诊断病情。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2010.10.28整理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20分,每题1分)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B、本C、楯D、根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B 脑C 魄门D 髓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主传导糟粕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A 风池B 风府C 百会D 大椎E 阳维脉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筋痿B、骨痿C、脉痿D、肉痿E、痿躄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A、肠蕈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A、得炅则痛立止B、痛不可按C、按之痛止D、按之无益E、腰与背相引而痛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之B、收之C、通之D、益之E、温之2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二)多选题(10分,每题1分)1、注释《内经》全书的作者是()A、王冰B、马莳C、李中梓D、张介宾E、高士宗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A以酒为浆B以妄为常C不妄作劳D不知持满E不时御神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是()A平旦阴尽而阳受气B平旦人气生C日中阳气隆;D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E夜半而阴隆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A 出上窍B走五脏 C 发腠理D归六腑 E 出下窍5.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 藏精气而不泻B 传化物而不藏C 泻而不藏D 满而不能实E 实而不能满6、《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A 烦则心下鼓B夜卧则惊C暴上气而喘D嗌干、善噫E上为引如怀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A、目不明B、言而微C、耳聋D、四肢乏力E、终日乃复言8、《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则()A、为呕B、为泄C、为喘D、为痛E、为满9、《素问·热论》对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包括()A、汗法B、下法C、吐法D、泄法E、消法10、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A、气血衰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肌肉枯,气涩D、五脏之气相搏E、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三、名词解释(10分,每题1分)1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黄帝内经一、单选题1、中医认为肾开窍于()BA、目B、耳C、口D、鼻E、舌2、中医认为东方属()BA、金B、木C、水D、火E、土3、人中是()和()的交汇穴BA、胆经和心包经B、任脉和督脉C、带脉和冲脉D、阴跷和阳跷E、肾经和心经4、古代皇帝一般都选择封禅()AA、泰山B、华山C、衡山D、恒山E、嵩山5、中医讲“胆经当令”是指()这个时间段DA、早上五点到七点B、中午11点到一点C、下午二点到四点D、半夜11点到1点6、中医认为()为“君主之官”AA、心B、肝C、脑D、肺E、肾7、中医认为,不同部位的头痛,跟不同的脏腑有联系,那么左边偏头痛是与()有关。
BA、胆经B、肝经C、肺经D、膀胱经E、心经8、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木生()DA、金B、水C、火D、土9、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火克()AA、金B、水C、火D、土10、曲教授认为,最佳的居住方式是()BA、电梯房B、四合院C、小高层D、别墅E、窑洞11、中医认为“披发缓行”应该是在()A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12、中医认为要“早睡晚起”的应该是在()E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13、中医认为百病生于()AA、气B、血C、津D、液14、中医认为喜则()CA、气消B、气泄C、气缓D、气下E、气收15、中医认为思伤()CA、心B、肝C、脾D、肺E、肾二、多选题1、中医认为以下()跟肾有关B、C、DA、金B、水C、北C、春D、冬2、中医认为以下()跟肝有关ABCDEA、木B、春C、目D、筋E、酸3、中医讲“四诊合参”,那么四诊包括有()ACDEA、望B、听C、问D、切E、闻4、以下属于中医“五脏”的是()ABCEA、心B、肝C、脾D、胆E、肾5、五行是指()ABCDEA、金B、木C、水D、火E、土6、以下属于六腑的脏器是()ACDEA、胆B、肝C、胃D、大肠E、小肠7、以下()是互为表里的脏腑ABCDEA、肝和胆B、脾和胃C、肺和大肠D、心和小肠E、肾和膀胱8、以下在五行关系中,属于相克的关系的是()ABCDEA、木和土B、金和木C、水和火D、火和金D、土和水9、中医认为不同的节气,饮食不同,以下适合在冬至吃的是()ABCDA、当归B、生姜C、羊肉D、鸭子E、绿豆10、中医认为食物的基本构成有()ABCDA、谷B、果C、畜D、菜E、汤11、以下属于七情的是()ABCDEA、喜B、怒C、忧D、思E、恐12、以下正确的情志与五脏关系是()ABCDEA、怒伤肝B、喜伤心C、思伤脾D、忧伤肺E、恐伤肾13、以下正确的情志生克关系是()ABCDEA、喜胜悲B、悲胜怒C、恐胜喜D、怒胜思E、思胜恐14、中医讲的五劳所伤是指()ABCDEA、久视伤血B、久卧伤气C、久坐伤肉D、久立伤筋E、久行伤骨15、桂枝汤里面有的药材包括有()ABCDEA、桂枝B、大枣C、生姜D、白芍E、甘草三、判断题1、上医治人,中医治国,下医治病。
读经典,做临床第一阶段考核试题题库一、笔试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共出5题,每题3分,占总分数15%)1、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2、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3、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4、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5、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6、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7、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8、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9、五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的急性传染病。
10、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11、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12、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3、治节:治理调节。
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14、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17、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18、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19、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20、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4、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2010.10.28整理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 B、本 C、楯 D、根 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B 脑C 魄门D 髓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主传导糟粕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A 风池B 风府C 百会D 大椎E 阳维脉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筋痿B、骨痿C、脉痿D、肉痿E、痿躄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A、肠蕈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A、得炅则痛立止B、痛不可按C、按之痛止D、按之无益E、腰与背相引而痛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之B、收之C、通之D、益之E、温之2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二)多选题( 10分,每题1分)1、注释《内经》全书的作者是()A、王冰B、马莳C、李中梓D、张介宾E、高士宗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A以酒为浆 B以妄为常 C不妄作劳 D不知持满 E不时御神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是()A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B平旦人气生 C日中阳气隆;D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E夜半而阴隆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A 出上窍 B走五脏 C 发腠理 D归六腑 E 出下窍5.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 藏精气而不泻B 传化物而不藏C 泻而不藏D 满而不能实E 实而不能满6、《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A 烦则心下鼓 B夜卧则惊 C暴上气而喘 D嗌干、善噫 E上为引如怀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A、目不明B、言而微C、耳聋D、四肢乏力E、终日乃复言8、《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则()A、为呕B、为泄C、为喘D、为痛E、为满9、《素问·热论》对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包括()A、汗法B、下法C、吐法D、泄法E、消法10、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A、气血衰 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C、肌肉枯,气道涩 D、五脏之气相搏 E、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1分)1、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4、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5、头倾视深: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
是髓海不足,神气衰微的表现。
6、汗出偏沮: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
沮,阻止。
7、肺朝百脉: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
朝,会合之意。
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8、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
躄,两腿行动不便。
9、五脏气争: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10、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
为足阳明胃经又一络脉,其脉从胃贯穿膈膜联络于肺。
四、默写原文(10分)1、“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素问·生气通天论》)(4分)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2、默写病机十九条中热的病机?(《素問·至真要大论》)(3分)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3、“诊法常以平旦,┉┉┉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3分)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为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为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五、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答:本句意为阴精的产生来源于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伤害。
指出了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养”和“伤”的两重作用。
(2分)一方面饮食五味化生精微,以滋养五脏,为五脏精气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饮食五味调和,则五脏精充气壮,脏腑功能协调。
(1分)另一方面,若饮食失调,五味偏嗜,则不但无益,反而会导致脏气偏盛,阴阳失衡,从而伤害人体,故调和五味,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2、如何理解《素问·热论》中“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含义?答:热病,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总称。
伤寒,外感病的总称。
全句意为:外感发热性疾病,大都属于广义伤寒范畴。
(1分)所谓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
“皆伤寒之类也”的“伤寒”,指广义伤寒。
如《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其中“有伤寒”的“伤寒”,即为狭义伤寒。
(2分)此句说明热病与伤寒的关系,即热病包含在广义伤寒之中。
3、何谓正治法?何谓反治法?请举例说明?答: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逆者正治”,正治法又名“逆治”法。
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
(2分)反治法: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从者反治”,反治法又名“从治”法。
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所谓“甚者从之”。
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2分)4、如何理解《灵枢·本神》篇中“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答:大凡使用针刺的治法,必须以病人的神气状况做为根本,即一定要本源于病人的神气。
(1分)因为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故病人神气盛衰、有神无神直接表达脏腑精气盈亏及功能状态。
治疗方法的施用及取效与否,除了治疗措施正确外,更主要的取决于病人的神气盛衰。
(2分)如果病人气血精神竭绝,神机衰败,则高超的治疗技术也将无能为力,故病人神之盛衰,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
此句强调了神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性。
(1分)5、试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机理。
答:飧泄,为完谷不化的泄泻。
月真胀指胸膈胀满。
(1分)清气,属阳当升。
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衰于下,则成完谷不化的飧泄证。
(1分)浊气,属阴当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则壅塞胸膈,表现为胸膈胀满。
(1分)因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故后世常用此句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
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而反上升,浊阴之气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
(1分)六、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1、结合《素问·经脉别论》原文论述水饮在体内的转输过程。
答:《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3分)此段说明了水饮入于胃的消化转输过程。
(1分)水饮入于胃,将其营养物质上输于脾,再由脾的运化,把精气输布到肺,经肺的宣降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布达全身,其清者输布于全身四肢百骸、肌肉皮毛;(3分)其浊者下达膀胱,如此把水精布散全身,流于五脏六腑。
(1分)在这个过程中,肺、脾、肾三脏是关键,需要肺的宣降,脾的运化转输,肾的气化作用。
还强调了水液代谢必须与四时阴阳变化和五脏功能特性相适应。
了解这一过程,有利于分析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病机,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2分)2、结合《素问·痿论》,谈谈你对“治痿独取阳明”是怎样理解的答:《素问·痿论》:“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