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30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计算题1、某有一高架源,烟囱几何高度100m,实际排烟率为20m3/s,烟气出口温度200℃,求在有风不稳定条件下,环境温度10℃,大气压力1000hPa,10高度处风速2.0m/s的情况下,烟囱的有效源高?2、城市工业区一点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其排放量为200g/s,烟囱几何高度100m,求在不稳定类,10m高度处风速2.0m/s,烟囱有效源高为200m情况下,下风距离800m处的地面轴线浓度?(扩散参数可不考虑取样时间的变化)3、城市某工厂锅炉耗煤量6000kg/h,煤的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15%,烟囱几何高度100m,求在大气稳定度为强不稳定类,10m高度处风速1.5m/s。
烟囱抬升高度为50m情况下,SO2最大落地浓度(P1=1.0)?4、某工厂烟囱高45m,内径1.0m,烟温100℃,烟速5.0m/s,耗煤量180kg/h,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2.0m/s,中性条件下,距源450m轴线上SO2小时浓度。
(平坦地形、工业区、Pa=1010hPa)5、某厂烟囱有效源高50m,SO2排放量120kg/h,排口风速4.0m/s,求SO2最大落地浓度(P1=40)。
若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0.010mg/m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6、地处平原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100m,SO2产生量180kg/h,烟气脱硫效率70%,在其正南1000m处有一医院,试求当吹北风时,中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烟囱出口处风速6.0m/s,距源1000m处0.5h 取样时间,σy=100m,σz=75m)工厂排放的SO2在该医院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
7、某拟建项目设在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SO2排放量为40kg/h,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定为几级?(SO2标准值0.50mg/m3)8、某工厂建一台10t/h蒸发量的燃煤蒸汽锅炉,最大耗煤量1600kg/h,引风机风量为15000m3/h,全年用煤量4000t煤的含硫量1.2%,排入气相80%,SO2的排放标准1200mg/m3,请计算达标排放的脱硫效率并提出SO2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一、大气部分1、工作等级划分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划分为一、二、三级。
等标排放量P i=Q i/C0i m3/h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二级、1h平均值※SO2的C0i为0.50mg/m3;NO2的C0i为0.24 mg/m3。
※记住<2.5×108和≥2.5×109为界。
2、评价范围确定一级16~20;二级10~14;三级4~6 km平原取上限(大值),复杂地形取下限(小值)。
二、地面水部分1、工作等级划分:分级判据表略。
根据下列条件进行,分为三级:①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万、1万、5000、1000、200②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③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受纳水域)的规模(大、中、小)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Ⅰ~Ⅴ类)。
(1)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2)污染物分类:持久性、非持久性、酸和碱、热污染(3)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①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2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②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1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③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4)地面水域规模: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①大河:≥150 m3/s;②中河:15~150 m3/s;③小河:<15 m3/s。
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为:①当平均水深≥10 m时:大湖(库):≥25 km2;中湖(库):2.5~25 km2;小湖(库):<2.5 km2。
②当平均水深<10 m时:大湖(库):≥50 km2;中湖(库):5~50 km2;小湖(库):<5 km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2.2-93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2-93⼤⽓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tmosphere environment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法与要求。
1.2适⽤范围本标准适⽤与建设项⽬的新建或改、扩建⼯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或区域性的⼤⽓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
2 引⽤标准GB 3095 ⼤⽓环境质量标准TJ 36-79 ⼯业企业设计卫⽣标准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 符号本标准使⽤的主要符号的意义见表1。
序号符号意义单位1 c 地⾯浓度 mg/m32 c0i⼤⽓环境质量标准 mg/m33 c m最⼤地⾯浓度 mg/m34 c L⼩风时地⾯浓度 mg/m35 C f熏烟时地⾯浓度 mg/m36 c p尘粒⼦的地⾯浓度 mg/m3或⼤⽓定压⽐热 J/(g?K)7 c s⾯源或⽆组织排放源的地⾯浓度 mg/m38 c a⾮正常排放条件下的地⾯浓度 mg/m3-9 c 长期平均浓度 mg/m310 D 排⽓筒出⼝内直径 m11 d 尘粒⼦直径µm12 f 地转参数13 f ijk有风时风向⽅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14 f Lijk静风或⼩风时风向⽅位、稳定度和风速联合频率15 g 重⼒加速度 m/s216 H 排⽓筒距地⾯⼏何⾼度 m17 Hc 逼近⼭体时烟⽻的临界⾼度 m18 He 排⽓筒有效⾼度 m19 ΔH 烟⽓抬升或下沉⾼度 m20 H ⾯源的平均排放⾼度 m21 h 混合层⾼度 m22 h f熏烟时混合层⾼度 m23 h o太阳⾼度⾓ deg24 I i评价指数25 K ij第j类(个)源i种污染因⼦的污染分担率26 L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m27 L b试验站距评价项⽬主排⽓筒距离 Km28 L c排⽓筒距海岸线的上风⽅距离 m29 n o烟⽓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30 n1烟⽓热释放指数31 n2烟⽓⾼度指数32 P 风速⾼度指数33 P i等标排放量m3/h34 P130min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35 P.S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36 Q 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7 Q i第i个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8 Q j第j个⽹格内的单位⾯积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m2)39 Q v实际排烟率m3/s40 Q h烟⽓热释放率 kJ/s41 S ⾯源⾯积 km242 T烟⽻扩散时间 s或绝对温度 K43 t 烟⽻或烟团扩散时间 s44 t 烟团排放初始时间 s45 T L拉格朗⽇时间积分尺度 s46 ΔT 烟⽓出⼝温度与环境⼤⽓温度差 K47 ΔT L陆地上与⽔⾯上的⽓温差 K48 U 排⽓筒出⼝处的平均风速 m/s49 U10距地⾯10m⾼处的10min的平均风速 m/s50 U* 摩擦速度51 X 沿平均风向的坐标轴或评价区东西向坐标轴52 X m⼀次最⼤地⾯浓度处距排⽓筒的距离 m53 X f熏烟时距排⽓筒的最近距离 m54 Y 在⽔平⾯上与X轴垂直的坐标轴55 Z 铅直⽅向的坐标轴56 Z0地表⾯粗糙度 m57 α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8 α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9 β拉格朗⽇和欧拉时间尺度⽐60 γ探空⽓温曲线斜率61 γ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2 γ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3 γd⼲绝热递减率64 σx 平均风向(X ⽅向)扩散参数 m 65 σy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平横向(Y ⽅向)扩散参数 m66 σz 铅直⽅向(Z ⽅向)扩散参数 m67 σu 脉动速度标准差(X ⽅向) m/s68 σv 脉动速度标准差(Y ⽅向) m/s69 σW 脉动速度标准差(Z ⽅向) m/s70 σyf 熏烟时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扩散参数 m71 σy τ1 对应取样时间为τ1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72 σy τ2 对应取样时间为τ2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 73 Φ(s), Φ(P)概率函数74 ρa ⼤⽓密度 g/m 375 Δθ/ΔZ 位温梯度 76 Г(η,τ)不完全伽马函数77 ?当地纬度 deg78 λ当地经度 deg79δ太阳倾⾓ deg4 总则4.1 评价⼯作的分级4.1.1 根据评价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环境影响评价⼯作划分为⼀、⼆、三、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科学的、定量的、系统的方法评估和预测某一工程、项目或规划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环境保护策略的过程。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量化和衡量环境影响的程度。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计算公式,供读者参考。
一、水质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1. 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计算公式:COD = (V2 - V1) × C × K其中,V1为滴定前的滴定液体积(ml),V2为滴定后的滴定液体积(ml),C为硬汞溶液的浓度(g/L),K为化学需氧量(COD)的反应系数。
2. 总悬浮固体(TSS)浓度计算公式:TSS = (m2 - m1) × K × V其中,m1为测定前的滤纸质量(g),m2为测定后的滤纸质量(g),K为总悬浮固体(TSS)的反应系数,V为过滤液体体积(L)。
二、大气质量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1. 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计算公式:NOx = C × (V/Q)其中,C为氮氧化物(NOx)的浓度(μg/m^3),V为取样时间内大气体积(m^3),Q为取样时间(s)。
2. 悬浮颗粒物(PM10)浓度计算公式:PM10 = (m2 - m1) × K / V其中,m1为取样前的滤纸质量(g),m2为取样后的滤纸质量(g),K为PM10的反应系数,V为大气采样流量(L/min)。
三、噪声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1. 单位面积等效声级计算公式:Lw = 10 × log10 (1/A × ∫[t1-t2]p^2dt)其中,Lw为单位面积等效声级(dB),A为接受面积(m^2),p为声压(pascal),t1和t2为一定时间间隔。
2. 噪声传播衰减计算公式:Lp = Lw - 20 × log10 (r/r0)其中,Lp为距离r处的噪声水平(dB),Lw为噪声源处的噪声水平(dB),r为距离噪声源的距离(m),r0为参考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