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 年 , 英 国 Rutherford 用 高 速 粒 子 ( He2+ ) 以 20000Km/S的速度照射金箔,理论上有极大的穿透能力, 发现有极少数的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说明粒子碰上了一个体积很小,有很大正电荷, 并集中了几乎原子全部质量的质点——原子核。 得到原子半径<3.2Å,
3、磁量子数m ——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m取值受角量子数l限制,m=0,1, 2, 3,……l,共2l+1个值 表示电子云(原子轨道)有几种伸展方向。
四、X-射线(X-ray)和核电荷
以高速飞行的电子(阴极射线)轰击固体靶时,产生一种特殊的 射线——X-ray,波长极短0.1-20 Å,有很高的能量,极大的穿透能 力。
不同固体靶子得到特征的X-ray。谱线(如K、K)的频率和元 素的原子序数有下列关系
va(Zb)
原子序数不仅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还表示原子的核电荷 数。
三、四个量子数
用来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方面: 电子离核远近(n)、电子云的形状(l)、电子云的伸展方向(m),电子 本身的自旋方向(ms) 1、主量子数n ——表示核外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平均距离,是决定能量 高低的主要因素,n=1,2,3…… 2、角量子数l ——决定电子空间运动的动量,以及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对于一定n值,l=0,1,2,3,4….n-1,用光谱符号s,p,d,f,g l表示电子的亚层或能级,如n=3,l=0,1,2分别表示3s ,3p ,3d l值越大,亚层能级越高,即E3d>E3p>E3s 在描述多电子原子体系的能量状态时,需要用n,l.
n=1是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轨道
9-3 电子云的概念
一、电子的波粒二重性
电子和光一样,不但具有粒子性,还有波动性(衍射)
Eh
Ph
能量 E,动P量 -粒子性 ,- ,波动性
二者联系通过普朗克常数h。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同时准确测定运动微粒的位置和速度是不 可能的。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来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某点出现的概率密 度用2表示。
【再如】在电场、磁场中偏转—— 带电粒子
1897年Thomson 通过电子偏转实验,测得电子的e/m=-1.7588×108 库/克
1908年 Millikan 通过油滴实验(电离气体使油滴带电),测得电子
的基本电量,qe=-1.6022×10-19C
me=9.1096×10-28g
二、粒子散射实验和核型原子
9-2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一、氢原子光谱
低压氢气通过高压电流放出玫瑰红色光,用分光棱镜得到一系列 按波长次序排列的不连续氢光谱:在可见光区有:红、青、蓝、 紫、紫色(H、H、H、H、H)这些光谱线的频率()和波 长()的关系为:
1CRH(n12
1 )(n2>n1)
n2 2
当 n1=1 拉曼系 n1=2 巴尔麦系 n1=3 派兴系
求 解 薛 定 谔 方 程 得 到 波 函 数 , (n,l,m,x,y,z) 有 6 个 参 数 , 其 中 x,y,z是空间三维坐标的位置,n,l,m量子数表示电子轨道的空间形 状与取向。
S电子——在各方向上出现的几率相同,电子云呈球形(电子出 现的概率密度)
P电子——呈哑铃形,有三种不同的空间取向PX,PY,PZ三个轨道 d电子——呈四瓣梅花形,有五种不同取向 五个轨道 f电子——复杂 七个轨道
问题:如何解释 这些不连续光谱
的产生?
二、玻尔理论
1、在原子中,电子绕核旋转,只能在哪些符合一定条件的轨 道上旋转,电子在这些轨道上,不吸收或放出热量,处于一种稳 定 态 , 能 量 最 低 的 为 基 态 ( ground state ) , 其 余 的 为 激 发 态 (excited state)
五、中子(Neutron)
Rutherford发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并不等于核的质量数,而且 许多元素的核电荷数几乎为核的质量数的一半,这说明在原子核 中,除了质子外,还有一种不带电的质量与质子相仿的基本粒子 ——(被实验证实为)中子。
总之,原子内部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所组成,并几乎集中了质子的全部质量,在原子核外 有电子,电子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空间。
2、电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吸收或放出能量,其频率
E2 E1
h
3、电子在不同轨道上旋转具有不同的能量,这些能量是一些不 连续的数值——量子化的(所以电子跃迁产生的谱线频率也是不
一致的)
轨道半径: rn a0n2
能量 :
En
1 n2
a 0 5.9 p 2m 2 .1 7 1 1 9 0 J 8
一、电子(Electrons)
1834年, Faraday进行化学物质通电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试验
——电解定律。
Stonty 提出所有物质中都有带电质点的存在——电子。
这段时间主要集中在气体导电方面:
【如】以涂有ZnS的荧光屏放在两极间有发光现象
——阴极射线(Cathode Rays)
【又如】可以使金属片发热—— 一定速度运动的粒子
第九章 结构化学部分
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玻尔理论与电子云的概念。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与核外电子结构。 3、了解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了解化学键的本质及价键理论。 5、了解主要晶体特征与性质。
9-1 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
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历程: 1897年 Thomson J. J. 发现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旧观点 1905Hale Waihona Puke Baidu Einstein A. 提出光子学说 1911年 Rutherford E 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 1913年 Bohr N 提出原子模型 1926年 Schrodinger E 量子力学方程描述电子运动状态。
Cu: 1.28 Å, Ag: 1.44 Å, Au: 1.46 Å. 得到核电荷:Cu: 29.3, Ag: 46.3, Pt: 77.4, 近似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
三、质子(Proton)
在研究低压气体放电时,发现有带正电的质点存在,这主要是 阴极射线碰撞气体分子或原子,使他们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 而成为相应的正离子,他们朝阴极移动——阳极射线。H+是一 个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