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支部书记专题片脚本:枳儿岭村的当家人
- 格式:docx
- 大小:16.77 KB
- 文档页数:1
幸福之花土桥开片头——有一种温暖,叫奉献。
有一种挂牵,连着贫困与乡村。
当黎明的第一缕微光透过晨雾,映上淮北平原,沉睡中土桥村逐渐苏醒,田垄沃野之间,一个黝黑的身影,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李平同期声:确实也不是闲得住的人,每天东跑跑,西串串,时间一长晒得黑黢黢的,他们就总叫我“黑人”书记。
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庄稼汉叫李平,是土桥村党总支书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亳州市的人大代表之一。
作为一个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农村孩子,回馈田野,建设家乡,是年轻时,李平心中最大的憧憬。
1992年,村里号召有为青年回村创业,在外务工的他,放弃了已经风生水起的事业,毅然回村开办窑厂,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收获了村民们的信任与好评。
1998年,在村民的共同拥护下,李平担任起了土桥村书记的职责,初一上任,这个朴实的汉子便将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己任,以管理企业的这种态度管理两委班子,使村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也使村子的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在日常生活中,李平始终将下一代的培养作为己任,抚育无家可归少年成人,以一己之力,重修村小道路,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用行动照亮了孩子们的心坎。
村民同期声:李书记刚刚上任的时候,谁也不相信村里能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如今回头再看,那时候的场景,就好像做梦一样。
数十年耕耘乡土,李平在成立服务队,积极探索实践“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门式服务”的同时,建立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集体土地流转,实现了村民不种地,收入不减少的目标,成为了扶贫路上甘于奉献,担当作为的践行者。
李平同期声:刚开始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那些年,村里有些群众不太理解,毕竟对我们农民来说,土地就是赖以为生的命根,我们也只好挨家挨户做大伙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5年,在李平的不懈努力之下,全村7260亩土地全部完成流转,村民每亩每年净收入已达800余元,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地方发展,可天有不测风云,此时的李平还意识不到,命运将在这样的节点,给他带来一个小小的玩笑。
五分钟人物专题片文稿人物电视专题片之一:党支部书记人物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一个共产党员的社区情怀我们本片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他,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办咸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兀宏政——一个共产党员的社区情怀。
1998年10月,兀宏政从部队转业。
2000年7月担任咸东社区经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那时,社区工作在西安刚刚起步,人们从观念上对它还很陌生,对于长期在部队工作的兀宏政来说,心里也没有底。
虽然心里有怨言,但是,他还是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
就这样,在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人员的情况下,兀宏政走马上任了。
他在当时社区里的红旗电机厂租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办公地点,和一位69岁、一位81岁的退休老党员组成了社区党支部,加上两名居委会成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针对这种情况,兀宏政组织大家主动上门,到驻地单位、居民小区进行宣传,并印制了1000余份《致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一封信》进行发放,使大家对社区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社区人口基本信息和驻地单位及个体户的基本情况,兀宏政组织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千人心”活动,深入家家户户了解情况。
这是当时的《社区人口基本信息调查表》和《驻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基本情况调查表》,它已经成为今天大家搞好社区工作的最好依据。
2001年6月,他在社区成立了集家政职介、房屋中介、法律服务、助残服务、房屋修缮和对困难特殊群体上门服务等10多项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使居民享受到便捷实惠的服务。
这里原先是一块空地,他筹资2万元,建立了社区蔬菜市场,引进了50多个摊位,既增加了社区收入,还解决了几十个人就业,也群众提供了方便。
没想到军事策略在这派上了用场。
老百姓最信服的是办实事的人。
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社区的办公和综合服务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兀宏政有了新的设想--他要建一个现代化的社区综合服务楼。
理想是美好的,而谁又能想象实现理想的路有多么的艰辛呢!按照他的设想要建一栋68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整个工作造价需三十多万元方能启动,而“星光工程”只能拨十万元,资金缺口如此之大,怎么办呢?他利用党建联席会又反复做驻地单位领导的工作,费尽了口舌,看尽了眉高眼低,只筹集了7000多元钱,无奈之下,他把自己的两万元转业费也垫了进去。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电教片解说词今年54岁的和平村党总支书记XX当过兵,回村后当过生产队长,1984年任村主任,XX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当兵转业回到家乡时,XX看到乡亲们过着“种田为了肚儿圆,养鸡弄点油盐钱,养猪为过年”的生活。
他立志改变村里的面貌,让村民都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XX的追求和梦想。
追求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村里先后种过药材、苹果,办过木器厂、碳化厂,都因技术缺乏、产品落后而销路不畅没有成功,有些项目甚至让村民蒙受损失。
痛定思痛,XX与支部一班人经过深入总结分析,认识到土地才是村里最大最好的资源,只有在土地上做足文章,才能有所作为。
他们紧紧抓住发展烟叶生产的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烟为主、菜畜并举,建设高山特色新农村的发展思路。
为把烟叶产业做大作强,村里千方百计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烟叶种植水平。
共争取烟水配套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将原来大片的渍水地改造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四千亩良田,被确定为全国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示范基地。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烟叶现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XX年,现代烟草农业项目落户和平,该村成为全市唯一的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争取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
XX年,全村种植烟叶3861亩,总产110万斤,实现收入650万元,创税100多万元,成为响当当的全市烟叶第一村。
和平村的另一主导产业是蔬菜。
以青辣椒、西兰花、大白菜、球百菜为主,实现连片种植,集约化经营管理,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产品远销上海、广州、香港等大中型城市。
XX年,全村种植蔬菜2623亩,经济收入600多万元,成为农民大幅增收、快速致富的又一个好项目。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村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石子路,全村有手扶拖拉机和微耕机250多台,家家都有摩托车;70%的农户看上了节目丰富的有线电视;村里建起了可同时容纳400人的农民培训学校;投资3万元购买图书建起了村图书室,丰富的农业科技书籍使这里成为村民最爱光顾的地方;村卫生室规范、达标,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
精心整理百集党员教育微视频《身边》目录第01集一诺千金——十九大党代表、时代楷模、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13:09)第02集时代楷模赵志全——时代楷模、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赵志全(11:07)第03第04第05第06第07第08第0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第15第16第17集甘做群众的“跑腿员”——市党代表、费县上冶镇民义村专职代办员高丽丽(6:34)第18集让革命精神薪火永续——山东省最美青工、中共蒙阴县委党性教育办公室现场教员王晓莉(7:19)第19集医者仁心——市党代表、原沂南县大庄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冯其乡(6:46)第20集爱心育桃李——全国优秀教师、市党代表、平邑县常柴希望小学教师任瑞萍(7:36)第21集群众文化的领舞者——齐鲁文化之星、沂水县文化馆副馆长周鹏(6:55)第22集“针尖上”的守护者——市党代表、兰陵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鲁梅(5:45)第23集人如其名的车间主任——市劳动模范、山东三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掺混肥车间主任慕事业(6:47)第24集农民身边的科学家——省党代表、河东区郑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秀英(5:43)第25集键盘舞者——市党代表、罗庄区农村商业银行罗西支行会计主管张志刚(6:07)第26集赤胆仁心铸警魂——市党代表、兰陵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杜星(5:42)第27集匠人“大韩”——市党代表、山东明银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付柱(7:03)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4第35第36第37第38第39第40第41集真情铸税魂——市党代表、临沂市地税局兰山分局法规税政科科长林樾(6:51)第42集二十年的守护——市党代表、临沭县育才培智学校校长仓世峰(6:31)第43集文化“领头雁”——市党代表、费县文广新局党组成员、文化馆馆长纪衡尧(6:32)第44集闲不住的赵大姐——临沂市建功立业标兵、山东盛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大和车间主任赵美兰(6;15) 第45集甘当群众摆渡人——市党代表、原沂南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会事务科科长陈秋(5;59)第46集“平安村”的当家人——市党代表、平邑县流峪镇鑫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庆启(5;28)第47集待患如亲——“两好一满意示范标兵”、莒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继振(6;00)第48集抢修者的风采——市党代表、奥德燃气集团班组长赵春秀(4:57)第49集我是一个兵——市党代表、临沂新江泉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连铸一车间主任韩廷光(10:28)第50集“山东老大”——市党代表、兰陵县驻杭州瓜沥镇流动党支部书记曹传玉(7:31)第51集“三诺”院长——市级卫生计生先进工作者、时任沂水县圈里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党正超(6;49) 第52集基层筑路人——郯城县城乡建设先进个人、郯城县市政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李成龙(5;27)第53第54第55第56第57第58第59第60第61第62第63第64第65第66集忘家的张老师——市优秀共产党员、郯城县第一中学教师张道金(5:59)第67集班主任——市党代表、临沭县农业局农技中心副主任班昕(6:19)第68集老孙的化工人生——市党代表、临沭县华盛化工公司总工程师孙承权(7:21)第69集三尺讲台育桃李——市党代表、费县梁邱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刘洁(5:54)第70集爱钻研的“钱袋子”——全市财税工作先进个人、蒙阴县财政局国库科科长陈峰(6:27)第71集兴旺庄的当家人——市党代表、沂南县岸堤镇兴旺社区党总支书记马献才(12:26)第72集滋润一方土地——市党代表、平邑县昌里水库管理所所长杨正伟(4:58)第73集撑起希望的蓝天——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临沂市农业学校校长张波英(6:05) 第74集青年医生的红色气质——市党代表、临港区康平医院党支部书记陈秀梅(6:41)第75集王庄村的“钱”书记——市党代表、罗庄区傅庄街道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开明(7:58)第76集誓让村庄变个样——市党代表、兰陵县长城镇城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作宝(7:06)第77集心若在梦就在——临沂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美而高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凤彩(6:33)第78第79第80第81第82第83第84第85第86第87第88第89第90第91集坚守——市党代表、临沭县人民医院护士张丽(7:08)第92集秉笔书写时代故事——市优秀共产党员、蒙阴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张圣虎(10:00)第93集一片赤诚为乡亲——市党代表、沂南县孙祖镇开元社区党总支书记郭相垒(5:53)第94集亲民富民为己任——市党代表、平邑街道讲理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相记(5:35)第95集丹心耀党徽——市党代表、河东区住建局基建科科长张红卫(6;00)第96集山后的书记——市党代表、罗庄区罗庄街道小山后社区党支部书记上官相锋(13:34)第97集园长“妈妈”的梦——沂水县院东头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夏英英(6:58) 第98集老郁——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水利站站长郁有光(6:04)第99集法医张旭——市党代表、平邑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法医室主任张旭(5:59) 第100集春风拂面——市党代表、罗庄区中心医院内六科主任诸葛欣(11:32)。
一肩挑四担“当家人71岁的老父亲干不动了,她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为拔掉穷根,四处奔走,竭尽所能;村民缺医少药,她背起药箱当起了赤脚医生,走街串巷,治病救人;村里孩子没人教,她拿起教材当起了代课教师,燃烧自己,照亮未来;村两委换届,她挑起了村委会主任的担子,从此心中装满百姓,舍小家为大家。
39年间她的身份经历了四次转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她那颗为了群众默默奉献的心。
她就是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一肩挑四担的“当家人”刘桂珍。
今年54岁的刘桂珍,身高1米53,体重80多斤,看上去很是瘦弱。
两鬓斑白,皮肤黝黑。
刘桂珍不善言辞,说话之前总是先露出腼腆的微笑,朴实无华这个词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刘桂珍常说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过,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她不但做了,还做了很多。
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担起了这四副沉甸甸的担子,把每个村民都装在自己的心里,撑起了这个小山村的一片天。
“桂珍心好,跟着她干我们心里踏实”位于代县南山深处、峪河上游的段家湾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6个自然村零星分散在方圆10多公里的沟沟岔岔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69户11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92人,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穷怕了的年轻人都梦想着能够走出大山,刘桂珍也不例外。
1996年刘桂珍的父亲刘白小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组织上推荐了刘桂珍,她第一时间就拒绝了,因为她走出大山的愿望太强烈了。
之后乡党委领导多次找她谈话,党员们一致推举,她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组织和村民们的信任,刘桂珍放弃了自己走出大山的梦想,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一干就是19年。
刘桂珍刚上任时的段家湾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三无”村,村民们世代种植玉米、谷子、红薯等作物,辛辛苦苦种了几年,村子还是那个村子,百姓的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穷,刘桂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刘桂珍深知,要彻底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
《群众路线乡镇行系列报道》之一民主新风催发展(主持人口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传家宝。
为了策应在全市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在《党旗飘飘》栏目开辟《群众路线乡镇行》系列节目。
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早上一缕阳光穿透一棵古树,今天的卢恩泉早早的就起了床,作为镇里的列席委员,今天他要到xx**家去,切实化解群众矛盾。
出片名:民主新风话桑麻[出一段干部村民农家聊天画面]淡出后,[早上一缕阳光穿透一棵古树,卢恩泉穿衣带上记录本出门,切画面,记者与之交谈]【字幕】2014年1月23日下午4:00 丰城市袁渡镇八甲袁大和xx本来是10多年的好邻居,如今却因为一点宅基地的纠纷闹的两家人反目成仇,当事人占了袁大眼**平面的宅基地,本答应用后院地补偿,双方本达成协议,无奈当事事后却矢口否认,导致矛盾升级,村干部多次上门调解未果。
今年1月24日,镇里启动金牌调解程序,请当地有名望的老教师、老党员担当调解员,终于达成协议:当事人负责赔偿袁大眼宅基地面积**,并赔偿袁大眼医药费2000元。
村调解室【出一段画面:】卢恩泉到xx家,某某打开门后又立马关掉,说人走了,不在家,卢恩泉在门口一直等,拍下一地的烟头。
【切换画面】Xx和袁大眼在宅基地争执,Xx突然举起砖头砸向袁大眼,袁大眼倒地捂头,【切换画面】Xx死不认账,就是说他自己摔到的,出现争执画面,,卢恩泉在旁调解,多次上门,出现转机,并拉两人到调解室调解。
【字幕】2013年6月13日下午2:00 丰城市袁渡镇八甲村【出道歉赔钱现场声】袁大眼拉住卢恩泉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卢恩泉是今年袁渡新选的党代表,如今走访群众,调解矛盾,征求意见,反映情况,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很多时候即使刮风下雨也不例外,今年他一共收到群众反映问题xx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xx 件,走访xx户。
【出当事人袁大眼同期声:这个纠纷解决了我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了,感谢卢大哥这么多次为了我的事跑来跑去的,真是谢谢了,谢谢党谢谢政府】【出当事人xx同期声:那么久没有了解今天终于了解了我心里也很高兴也踏实终于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了】【岩上村党代表卢恩泉采访声:我既然当了这个党代表,我就要当好这个党代表,不能丢党的脸,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其实能为人民办点事,我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开心。
电视专题片《感去山川》脚本[画面]三维动画背景,特技出一组采访同期声。
[同期声]查王村村民王际成:“衷心的感谢。
”查王村村民:“非常感谢,非常感激。
”查王村村民刘元翠:“非常感谢,感谢车书记。
”查王村村民车林森:“感谢车书记!”查王村村民牛继旭:“我十分感激我们的车书记。
”[画面]行进移动镜头做背景,通道特技叠出美感画面。
[解说]我们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查王村,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感激和感谢,被他们感谢的人叫车献梁,是查王村村两委的当家人,他还有个头衔是山川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只有来到查王村才能感受到“感激”二字的分量,只有走近车献梁才能体会到一个“谢”字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我们收获更多的则是感动,这份感动里有山一样的厚重和水一般的深情。
[出片名]感动山川[画面]一组查王村老人领养老金画面。
[字幕]2009年10月25日[解说]每个月的25日是查王村发养老金的日子,村里规定,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能享受到300元的生活补助金,明天恰逢九月九重阳节,今天每位老人还多领到100元的过节费。
[同期声]查王村村民车瑞恩:“哪庄也不跟这查王村好。
分鱼、分面、分钱,按月开,恣的这老人非常高兴,非常满足。
”[同期声]查王村村民:“我母亲说这才是社会主义,我没想到我这辈子还开工资来。
她很知足。
不止一次地说,现在才是叫社会主义,她86了,他不是图这话,是发自肺腑的。
”[同期声]查王村村民刘元翠:“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个孝心,他在孝字面前就是说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可以说对这个老人真正是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
”[画面]斜阳下的孝妇河,波光粼粼。
[解说]在查王村的西边有一条河,叫孝妇河。
这条被当地人称做母亲河的长河,不仅用乳汁般的清流灌溉着这方沃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人们;她还用不知疲倦日夜流淌的自身形象,传播着一个以忠孝感动神灵的美丽故事。
从孝妇河畔成长起来的车献梁,秉承了孝道,并以他至诚至爱的大孝,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5年月(上)共产党员今年是周海江入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
平日里的他说话三句不离乡亲,村里哪家要娶媳妇、哪家要生孩子、哪家的老人救助金还没领,他都如数家珍,大家都说枳儿岭村已经成了周海江的第二故乡。
“这些年的村官生活成就了我、充实了我,给了我无尽的满足和快乐。
”周海江说。
2014年7月,周海江被怀安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做好民意调查,是周海江到村后的第一件任务。
调查期间,周海江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加班整理民意调查表、统计调查结果、查阅相关资料,他说“只有摸清了群众的真实情况,才能为群众提供最准确的帮助。
”当看到乡亲们因困难解决露出的笑容,周海江连日来的劳累一扫而光。
周海江每年都参与民意调查工作,也因此他总能及时发现群众的困难,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春耕前,周海江主动在网上寻找农业实用资料、帮助村民购买优良籽种,给村民讲解良种良法种植技术;秋收时,他多次设法与粮食收购商协商,使该村玉米以每斤高出收购价5分的价格出售;周海江多次与团县委、民政局联系,为崔艳清、张彩云、王子萱等5位贫困家庭学生申请了助学金,还多次自己出钱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
至今,周海江已入户走访3余次,征集村民建议200余条,帮助50多户贫困家庭解决了困难。
多次入户走访,让周海江与村民从陌生变得亲近,村民有事首先想到:找海江!粮食补贴卡升级必须到县城银行办理,但枳儿岭村离县城40多公里,村里的老人很难自己办理,于是找到周海江。
周海江便带上老人们的相关证件去县城。
因为银行有规定一次叫号只能办一笔业务,于是他发动朋友和自己一起排队,在银行里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
2012年,一家企业归还了租赁村民的土地,但村民张青、崔志虎发现自己的土地被破坏,根本种不了粮食,把这事告诉了周海江。
周海江多次找该企业协商赔偿事宜,终于为这两位村民争取到满意的赔偿条件。
真心的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肯定,也让周海江真正融入了枳儿岭村。
成为枳儿岭村村民的周海江开始为村里的一件件“大事”着急。
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临沂市勤廉村支书先进事迹摘登心底无私为乡亲兰山区朱保镇葛疃村党支部书记王绍庆王绍庆,今年35岁,2005年5月担任兰山区朱保镇葛疃村党支部书记。
两年来,王绍庆为村里捐款300万元、垫资1200万元、引资8000万元,把葛疃村建成了高效农业区、板材加工区、商业集贸区和生活居住区。
要想富,先修路。
王绍庆接手干书记的时候,村里只有1060块钱,银行根本不给贷款。
没有办法,王绍庆就向媳妇要钱,媳妇不愿意:“你想想,咱挣的这两毛钱容易吗?”是啊,王绍庆挣得这1000多万元确实不易!1999年,王绍庆下岗后,俩口子给人刷车,小车3块、大车5块,天冷的时候,冻得手都伸不直,裂了口子。
后来成立了家政公司,给人家送水,从1楼扛到5楼,一桶水才挣两毛钱。
老婆舍不得拿这个钱也是情有可原,但想到村里需要这300万元修路,王绍庆还是硬把钱要了出来,就这样300万元垫资,把村里六纵五横的道路全部硬化完,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
葛疃村靠涑河,河边的地水源充足、土质好,很适合种菜。
王绍庆就想在村里建大棚、种蔬菜,发展高效农业。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王绍庆带着7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到寿光市等地参观学习,统一了思想。
这样,王绍庆又拿出300万元垫资,建起了47个高标准蔬菜大棚,由47户村民承包,种上了黄瓜。
黄瓜长势相当好,可眼看着就要丰收的时候,黄瓜秧突然得了怪病,像被热水烫了一样,一棵上有的剩下2片叶,有的剩下3片叶。
承包户急了,把王绍庆围起来,说什么的都有。
王绍庆先安抚了承包户,又连夜到寿光找来技术员,治好了黄瓜的病。
当年大棚黄瓜每亩净挣1万多元。
去年,村里又与湖北武汉市明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全部种上航空茄子,一亩地净收入2万多元。
葛疃村地处兰山、苍山和费县交界处,是周围村庄的中心。
针对这个情况,村委决定在义刘路两侧盖沿街商业楼,建商业集贸区。
王绍庆又垫资600万元开始了商业楼的开发。
由于王绍庆以前从事过房地产,懂建筑,因此村里的商业楼从规划到建设都由王绍庆亲自干。
优秀村支部书记致辞(精选3篇)优秀村支部书记致辞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今天我来到这里,感到十分荣幸。
城下村有今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多年来乡级领导的精心培养、以及相关单位、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村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有关单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下面,我把任职以来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全面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作以简要汇报。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班子自身建设,注重发挥班子整体作用,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素质,村党支部经常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提升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在村党支部现有党员的基础上,每年新发展党员1-2名,把村里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在年轻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确定为村后备干部,并在工作中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其不断成长。
二、先富带后富,带领群众共同谋发展。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为农民增收致富上。
心里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自己富了不算富,要看到周围的人共同富起来”。
“要先富、先修路”,为了社员们能走上宽心的大路,今年村委会筹资600多万元,终于把进村6.5公里的老路全面维修了一遍,同样的,为了群众们能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今年村委会提出了“结构调整迈大步,土地集约要先行,多业并举致富路,齐心协力富农户”的致富思路。
在乡党委、政府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鼓励农户在种植业调整上下功夫,积极转变种植观念,把土地连成片,标准化种植,不断扩大生姜、茶油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扩大规模。
三、牢记党的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村民最盼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沉甸甸地装在心里。
程国东人物事迹专题片脚本好梦同圆幸福长撰稿曹雁奎画外音:(程国东从残疾妇女陈素英的院子走出,并对话)“房子的事,我明天安排几个人,给你修补上,你放心吧!”“我是东子,有客户买车?价格,价格,困难啊,困难就少收些。
”(上车前,打电话)台词:打电话的这位憨厚、质朴、谦和的男子,虽然个头不高,长相普通,可却在当地十里八村出了名。
他就是老百姓常常竖起大拇指夸他是“好人”的程国东。
(开车、板油路、村路环境等)今年43岁的程国东,是东门外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他所在的村,坐落在东北三大名山之首的医巫闾山脚下的辽宁省北镇市,和古老的县城只有一河之隔,与国道102线心腹相融。
当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开车行进在美丽的乡村、宜居的家园,甭说他有多么高兴、多么惬意了!(朝阳升起)回想着8年的打拼,8年的奋斗,8年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觉得自己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心中的梦想,在一步一步实施着,那美丽、文化、和谐、富庶的梦想,在向老百姓招手……(办公室、村部面貌等)美丽北镇,必须有美丽村屯做保证。
在程国东眼里,村屯、庭院形象不好,就是在丢北镇的脸,那还有什么“祈福灵境、养生宝地”可言?一时间,程国东把眼光投放在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上。
(街路广告牌子等)过去的东门外村,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坑坑洼洼,粪堆、柴草堆、垃圾堆遍地,村民欺街占道普遍,最后连出行都成了问题。
于是,他出重拳,组织村民代表商议,对全村道路进行彻底的翻修建设。
修路,必然会触及到某些村民的个人利益,可程国东不怕,像伐树木,清石堆,扒墙头这样的事,他都第一个冲在前面。
他说,事情做得公平了,大家的心气也就顺了。
几年来,他带领村干部、党员、全体村民,没日没夜的干,共翻修9条街路5000延长米,修建排水渠2000延长米。
购置垃圾箱10个,垃圾车3台,建垃圾收集池1座。
聘用专职保洁员4人,每天早晚各一次,对垃圾进行清理。
在村路两侧栽种风景树1万余株,统一在各户门前种植花草。
趟路人作者:许铁宁来源:《共产党员·下》2015年第01期天空湛蓝,白雪耀目。
站在村子西南侧的树林里,抚摸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董福才眼中闪现着喜悦的神采,和初次见面时躺在炕上的他判若两人。
请他来这里,可是很费了一番周折。
接到采访任务后做功课,却发现和他相关的材料都是只言片语,而在采访阿尔乡镇干部、北甸子村干部和村民后,很多事情也只有轮廓,细节需要通过董福才本人核实。
但带着无限期待登门后,却被告知因身体不适,他无法接受采访。
我不由心急火燎地拉着阿尔乡镇组织委员郭吉来到屋外商量对策。
想到董福才对树的深厚感情,我们决定尝试着请他带我们去看看他种的树。
就这样,郭吉进屋,我在外忐忑等候,总算迎来了转机。
看树归来,董福才心情大好,吃了几片止痛药,斜躺在炕上和记者聊了起来。
这一聊就是近3个小时,一个敢闯敢为的趟路人的形象在记者心中渐渐明晰起来。
趟出绿色之路“流沙流沙满天飞,你为谁憔悴。
”在《飞天》的歌词里,满天飞的流沙与憔悴相连,让人隐隐感觉到,流沙带来的只有苦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村里待了一辈子的董福才就没少吃风沙的苦。
很多年时间里,一开门,满目全是望不到边的白晃晃的沙子。
风刮起来,沙子把脸打得生疼,只想双手护着头往家跑,可家里也难保不受风沙之害。
风刮一夜,窗台上、炕上会铺上一层沙子,人嘴里也有沙子,一嚼牙碜。
风最大的时候,沙子会堆到窗台高,门都推不开。
种地更难,一场风过去,种子都刮没了,只能多次补种。
就算成活,因土质不好,收成也很可怜,一亩地只能打两三百斤粮食。
“十山九秃头、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
”这句话正是对上世纪90年代北甸子村的真实写照。
董福才一直憋着一股劲,要和风沙好好斗一斗。
一件事让他下定了决心。
有个村民准备开春盖房子,在选好的地址上备好了砖。
砖堆了几米高,可一个冬天过去,竟然被沙子埋没了。
该村民后来找了一台挖掘机,才在大概位置找到了这些砖。
“这个事让我意识到,如果不能挡住流动沙丘前移的脚步,用不上多少年,整个村子就要被沙子吞没。
支点——记湖南**市经济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党支部书记***导视:十三年前,脚下一片贫穷的土地十三年后,这里成了湖南省小康示范村。
〖同期声〗中阳村村民成金强:“做梦也没有想到,日子会这么快好起来!”含辛茹苦鞠躬尽瘁〖同期声〗中阳村村民付肖良:“陈支书是村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嬗变的村,不变的支点〖实况〗车子奔驰……〖解说〗今年12月15日,村民陈红军驾驶着新买的丰田皇冠轿车奔驰在回村的路上。
而坐在他身边的就是德高望重的村支书***。
从城里到中阳村15公里的路程,开车仅用了15分10秒的时间。
三年前,进村的路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沙石路,而现在出现在前方的是一条敞亮的水泥路。
〖实况〗村支书***:陈总,2019年以前,开车(回去)怕要一个多小时?陈红军:以前跑那些沙石路,开车起码要个把小时。
〖解说〗已经奇迹般迈入了全省新农村示范村行列的中阳村,很少还有村民会这样去品味历史,唯独支书老陈是个例外。
13年的村官角色使这位即将跨入老年人行列的老汉对过去充满了太多的回忆。
人生转折办厂还村债〖实况〗找工具箱〖解说〗老陈本是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木工师傅,手艺好,活儿多,一生带了几十个徒弟。
1993年,就在他与家人过着甜美日子时,娄星区原西阳乡党委政府打起了这个老汉的主意。
当时中阳村矛盾重重,村级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村里更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出来当那个费力不讨好的村支书。
乡政府领导觉得***是合适人选,于是三顾茅庐把他请了出来。
老陈还是预备党员,村支书一职就只好暂时乡党委委员兼任,他成了中阳村一名“定补干部”,而实际上主持着村里的日常工作。
于是就这样,在即将迈入五十岁的时候,老陈开始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弃斧从政”。
〖解说〗很多事情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
中阳村负债3万多元,在当时这可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目。
今天张三来结帐,明天李四来讨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得村支两委的同志无力开展工作。
〖同期声〗村医疗卫生室医生肖迪吉“我记得他刚上任的时候有一次跟我讲,老肖,村里连买材料纸的钱都没有了。
秦州区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乡镇党建工作专题片配音解说词秦州区关子镇西沟村,曾经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山坡上种植着并不饱满的麦穗和玉米,半饥半饱地养活着生长在这里的人们。
赶上三四里山路到沟里挑来的溪水,到了庄户人家就象油一样的金贵。
每逢天阴下雨,粘胶似的烂泥巴,就象一双双恶狠狠的手,死死地拖住人们奔向致富之路的双腿。
罗保林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
但是比起村子里其他的人,他却是个幸运儿。
父亲罗青峰是一位医术精良的乡村名医,继承父业的罗保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身治病救人的本事,怎么也能挣得个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是他深深眷恋着这片热土,他的根扎在这里,他的人生之树在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
故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他立志要用毕生的精力尽一点反哺之心。
1996年,年仅27岁的他被西沟村的群众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在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担负着父老乡亲的重托,挑起了西沟村对明天的希望。
面对群众收入增长缓慢,致富无门的现状,罗保林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特色支柱产业入手,发动群众栽种苹果500亩、花椒2300亩、中药材200亩。
仅此三项,产值就达到了60多万元。
罗保林还发动群众在山脚的川地全部建起了大棚,种上了辣椒,每座大棚每年收入4千多元。
承包了30亩荒坡栽种花椒的村民李双定,当年一次性付清30年的承包金时,他还有点犹豫。
但当他在短期内就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时,他终于满意地笑了。
同期声(村民李双定)经过我多年的努力,打水平台,开垦挖草,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今年(2006年)收入到1300多斤,卖了9000多元。
村民们在罗保林的发动下开始栽种苹果,现在已经成了西沟村“苹果大王”的安金海,他不仅靠种苹果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愿望,思想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他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了群众栽种果树的义务指导员。
同期声(村民安金海)这都是党的好政策,他们这些干部带头好,我就想我也要入党,今年我已经是一名正式的党员。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
26日这天一大早,本刊记者与公主岭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便轻装简行“走基层”,直奔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孔家村,将要采访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孙玉营。
孙玉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年他是如何带领孔家村奔向致富路的?通过实地走访及耳闻目睹,这位被村民们称为孔家村的“当家人”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逐渐清晰鲜活起来。
“他把村里的事儿,当成自己家的事儿”孔家村原本不是一个富裕村,村民大多致富无门。
2006年,孙玉营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其实,如果不当这个“村官”,孙玉营自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因为他本人有自己的工程队,每年都在外承包一些建筑工程;他还有自家的商店,每年经销化肥四五百吨;还有那两栋猪舍、两栋蔬菜大棚……这些项目足够他忙活的,也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
可从小就在孔家村土生土长的孙玉营,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想得更多的是怎样能够把全村的乡亲们带动起来,共同奔向富裕的道路,使家乡这片热土的面貌能够焕然一新。
自打当上“村官”后,孙玉营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将自家的事业交由家人打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上。
打那以后,自己工程队承包的工地他一次也没去过,工程结算时宁可吃亏也抽不开身去与人算账。
正如村民们所说:“他顾不上家里的事儿了,他把村里的事儿,就当成自己家的事儿去干。
”多年积累下来的经营经验使孙玉营意识到,要想带领全村人干出个样儿来,就得立足长远,着眼实际,抓好循环农业这个根本。
为了找准突破点,孙玉营带领全村党员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按照省委“三项工程”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进行了统筹谋划。
孔家村地处朝阳坡镇南部,距公主岭市仅十几公里,多年来村民们养成了种植蔬菜销往公主岭的习惯,并掌握了许多蔬菜种植实用技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为了发展循环农业,使蔬菜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孙玉营带领村民建设了60栋连片蔬菜大棚和2栋温室,以此生产绿色蔬菜,使棚膜蔬菜规模有了较大发展,所生产的棚膜蔬菜占据了公主岭市蔬菜市场的较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