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两个转型”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作者:康志文来源:《奋斗》2017年第01期鸡西市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困难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针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结合鸡西实际,确立了突出“一条主线”、实施“三大战略”、做强“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一都五基地”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好转型发展之路,全市经济呈现出加速回升、发展向好的态势。
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6%、7%、5.2%、9%、7.5%和6%。
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稳中有升深入实施“两个转变”战略,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认真落实省委“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部署,推动种植业向畜牧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绿色品牌农业转变。
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共调减玉米91.7万亩,增加杂粮杂豆和经济作物56万亩,增加饲料饲草14万亩。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发挥汇源10万头奶牛和40万吨生鲜乳、仁邦100万只蛋鸡养殖及深加工、新东昌80万吨机能性饲料加工等项目带动作用,推动畜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全市规模养殖场达到300个。
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525万亩;投资5.7亿元的福娃稻米食品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0户,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450万吨。
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74个,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1867.8万元。
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四大主导产业”加速成长。
认真落实省委“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重中之重”的部署,把煤炭、石墨、绿色食品、医药“四大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引进增量和做大存量“两个轮子”一起转,形成了转型发展的双引擎。
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支撑转型,全市已入驻韩国LG、北汽集团、汇源集团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18户;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86项,完成投资56亿元,其中投资70亿元的中韩(鸡西)石墨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7.3亿元的北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深加工一期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
上海南北加快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承担着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南北加快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1. 淘汰落后产能:认真执行国家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政策,对南北地区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整改或关闭。
2.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南北地区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例如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鼓励南北地区的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养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1. 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南北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向服务型转型,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2.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南北地区发展大型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南北地区的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四、改善南北地区基础设施1. 优化交通网络:加大对南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高效性。
2.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南北地区的城市绿化、环境整治和改造,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3.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南北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加强政府扶持力度1. 提供资金支持:增加对南北地区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 提供政策支持:制定支持南北地区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创业。
3. 建立相关平台:建立南北地区转型发展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各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以上是上海南北加快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改善南北地区基础设施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将为上海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7.31•【文号】•【施行日期】2024.07.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全面转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协同转型。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
——坚持创新转型。
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
——坚持安全转型。
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乡村振兴3个转型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转型。
以下是乡村振兴的三个转型。
首先是产业转型。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的要求,需要通过产业转型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生产由过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另一方面,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非农产业,扩大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是生态转型。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优化农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要推动农村生态修复,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
此外,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控,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
最后是社会转型。
农村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进行社会转型。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增加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推动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推进。
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是乡村振兴的三个重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只有通过这些转型,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新农村。
“双基”建设制度和实施办法双基”建设制度是指全面推进双向转化、双倍增长、双创提质的建设制度。
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宗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一种制度体系。
“双基”建设制度与实施办法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六个方面介绍“双基”建设制度和实施办法。
一、政策建设:实行差别化政策“双基”建设制度要实现双向转化、双倍增长、双创提质,就必须采取差别化政策。
差别化政策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
差别化政策既要强调共性,也要重视差异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地区发展的阶段、行业转型的需要、企业的创新能力等,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金融支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金融支持是实施“双基”建设制度的重要手段。
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就必须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提供风险投资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专业的科技创业板,促进科技创业项目融资等。
三、人才培养:培养创新人才人才是推动“双基”建设制度实施的关键。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等。
四、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双基”建设制度的前提和保障。
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就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实行公平竞争,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创新创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配置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等。
加快两个转型提升乌海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质量提要:生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新驱动者的角色,它不仅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
乌海经济发展正步入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调整产业结构,而且是今后较长时期加快推进乌海市两个转型,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和战略选择,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型乌海生产服务业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生产服务业(也称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新驱动者的角色。
它不仅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而且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
就乌海市而言,生产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采矿业、煤焦化、化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因此,对于采矿业、制造业相对发展比较快的乌海市,大力推进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是今后较长时期加快推进乌海市两个转型、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和战略选择,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乌海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是自治区西部区域的中心城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及特色农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经济体系和较强的经济实力。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快发展呢?要着眼长远,搞好经济和城市的转型,努力把乌海打造成自治区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是说逐步推动乌海从工矿服务型城市向功能完善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变。
当前,乌海经济发展正步入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同时也对乌海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就加快两个转型,提升乌海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质量谈点粗浅认识。
一、生产服务业范畴的界定及发展趋势生产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只有三十余年的历史。
实现转型发展的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革,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产业面临困境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找到适应新形势的解决方案,实现转型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几种实现转型发展的措施,以帮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取得成功。
1. 分析现状和趋势实现转型发展的第一步是对企业所处的产业和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现状和趋势,企业能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这种分析可以包括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和内部资源评估等。
2. 制定战略规划根据对现状和趋势的分析,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应该明确企业的目标和愿景,确定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战略规划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技术变革等因素,以保证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环境相适应。
3.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在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关键因素。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保持对前沿技术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创新和研发,企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和产品,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实现转型发展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
企业需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组织变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求。
5. 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加强对市场的了解,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6. 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在转型过程中,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客户、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合作,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7. 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中国已经迎来了许多重要举措,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该举措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在过去,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供给过剩和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着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劳动生产率。
二、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将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
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经济可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致力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推行环保产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中国经济可以实现从高耗能、高污染向低碳、绿色发展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提出了城镇化发展战略,意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城乡之间的合作和互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五、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外资限制、改革国有企业等方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活跃性和韧性。
六、加强国际合作: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转型发展实施方案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特别是传统产业发展遭遇瓶颈,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为此,制定一份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具体举措。
本方案的目标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服务业、创新创业等新兴产业转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1. 调整产业结构:将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支持并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促进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企业。
3. 提升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
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4. 增加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5.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具体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方面(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2)支持研发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2. 促进创新创业方面(1)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便利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和商标。
3. 提升服务业水平方面(1)制定新的服务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投资兴办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2)加大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专业化和高素质服务人员。
4. 增加对外开放方面(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和项目,增加对外贸易和投资。
(2)开放市场,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
优秀人才表彰大会讲话稿优秀人才表彰大会讲话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首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切实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各类人才奋发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刚才,大会对50名优秀人才进行了命名表彰,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各位优秀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我县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牢牢把握人才工作发展的新机遇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党的*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人才观,把人才强国战略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础战略之一,并首次写入党章,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为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一,人才理念深入人心。
20*年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级、各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发展战略作为重点任务,加强指导,研究政策,落实措施,建立机制,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日渐浓厚,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日渐改善,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渐凸显。
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希望大家珍惜人才工作的大好形势,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才智。
第二,人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和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三类人才一起抓,出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营造了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宣传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做好人才工作的新路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转型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我们需要制定转型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三、重点任务。
1.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2.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3.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质量和数量。
5. 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四、关键措施。
1. 制定产业转型升级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2.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3. 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国工作和创业。
5. 加大市场拓展力度,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
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2.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产业转型升级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3.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4.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六、预期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
七、总结。
转型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本方案,将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奏响新时代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最强音阴本刊评论员前进论坛2018年第5期4月17日,省委书记骆惠宁主持召开省综改领导小组会议,回顾总结全省转型综改工作,对进一步用改革开放打开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新局面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和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真正使改革开放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真正使“以改革促转型”成为基本路径,使“以开放带转型”成为活力源泉,奏响新时代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最强音。
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亲自推动下,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经历了不断求索、逐步提升的过程。
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领导,省委省政府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正在成为我省实现“两转”的重要动力和鲜明标志。
一是体现了新理念新内涵,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推动转型综改有机统一起来,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予转型综改新的时代内涵,使转型综改的战略牵引作用更好得到发挥;二是明确了新目标新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用“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牵引转型发展牛鼻子,横下一条心发展新兴产业,把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放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上来;三是提供了新动力新环境,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构筑起新体制政策的“四梁八柱”,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全社会推动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四是取得了新成效新突破,推动经济实现了由断崖式下滑到稳步向好,再到由“疲”转“兴”的重大转折,一些重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一大批转型项目正在落地,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已经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意识到转型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治不忘危、兴不忘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世界难题;进一步加强对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抓好转型综改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推进转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转型工作成为了各个企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推进转型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企业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推进转型工作的重点方向。
1. 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2. 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转变,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3.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团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5. 管理创新,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
四、推进转型工作的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转型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转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转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3. 加大投入和支持,增加转型工作的投入,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的支持,确保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强化宣传和培训,加强内外部宣传,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对转型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转型意识和能力。
5.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转型工作的实施效果。
五、推进转型工作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争取政府各项支持政策,为转型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支持,积极寻求各种融资渠道,确保转型工作所需资金的到位。
3. 技术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2024年年度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行动计划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和经济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的行动计划,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提升。
本文将提出2024年年度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行动计划,以期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转型提升措施1.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 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强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支持,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优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转让。
4. 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水平。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流,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二、社会转型提升措施1.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加强对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4.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5. 加强环境保护: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行动计划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组织,负责行动计划的统筹和实施。
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合作。
2. 制定具体措施:对每个措施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明确落实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推进经济社会两转型经验交流(精选多篇)第一篇:推进经济社会两转型经验交流**市针对煤炭资源枯竭的实际,打转型牌,借转型力,做转型文章,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
通过强化理念、构建平台、提升产业、破解难题,有力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上半年,全市经济逆势上行,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4%;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8%。
在中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市位居全国294个地级市综合增长竞争力第五位。
7月24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在**召开,推广了他们两个转型经验。
开展“三项活动”,强化两个转型理念。
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经济转型试点和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以解放思想为转型先导,通过开展“三项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转型共识。
针对转型信心不足的问题,开展了“解放思想求发展、坚定信心为转型”活动。
市委请专家讲课,解读国务院38号文件,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转型研讨,汇编《坚定信心迎挑战、加快发展促转型》文集下发,统一了转型认识,坚定了转型信心。
针对转型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服务转型大局,优化转型环境”活动。
市委、市政府根据各机关部门的职能特点,按照一切思路围绕转型转变、一切措施围绕转型制定、一切力量围绕转型积聚、一切资源围绕转型整合的要求,明确了服务举措和服务标准,营造了政通人和、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转型发展环境。
发改委、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对一些需要审批的转型项目,坚持了深入企业,科学快捷高效服务,有力促进了转型工作顺利实施。
针对转型方向、转型思想不明确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明方向、科学转型图振兴”活动。
全市共确定两个转型调研课题1667个,1558名干部参加了调研,形成转型调研报告1160篇。
市委、市政府充分运用调研成果,制定了《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转型方向、转型重点、转型标准和转型效果。
按照50年不落后的标准,与北京泛华集团合作,编制了转型战略规划和产业转型规划,为**持续发展描绘出了美好蓝图。
南北转型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北差距逐渐凸显,南方地区的发展迅猛,而北方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我们制定了南北转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北方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优惠税收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流入北方地区,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加大对北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北方地区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北方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我们将推动北方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引导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北方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北方地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北方地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我们将加强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通过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最后,我们将加强南北协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南北地区的合作交流,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南北地区优势互补,推动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加强南北地区的人文交流,增进南北地区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促进南北地区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南北转型实施方案将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南北协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措施,促进南北地区的均衡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南北地区的发展差距能够逐渐缩小,实现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转型发展改革方案1.背景介绍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需迎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促进经济增长,我们必须制定转型发展改革方案。
2.经济结构调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们应该加大对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应加强国内市场的建设,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提升国内消费能力。
3.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们应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
此外,还应加大对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我们应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产业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6.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环境污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绿色技术与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7.深化改革开放改革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深化各领域的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同时,继续开放对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8.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的增加值。
9.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为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0.加强风险防控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
我们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加强对企业破产风险的预防和处置,确保转型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序。
两转两促三思考保障措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来保证自身稳定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两转两促三思考的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种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
两转“两转”实际上指的是转型升级和转企改制两方面的转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需要对自身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含量。
只有产品不断创新、技术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企业需要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生产。
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两促“两促”实质上是促进人才培养和促进品牌建设两个层面的工作。
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
首先,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次,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有了知名品牌,企业就能更好地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份额。
三思考“三思考”指的是风险考虑、合规考虑和社会责任考虑这三种思考。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这三种因素。
首先,风险考虑。
企业要对各种风险进行充分的预估和分析,提前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不如预期,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在面临困难时有能力应对。
其次,合规考虑。
企业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保证自身合法经营。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加强各项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最后,社会责任考虑。
企业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利益,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经营过程中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搭建公益平台,回馈社会。
保障措施要切实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做好现场管理,保证生产安全。
企业要优化生产流程,认真检查设备,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其次,加强财务管理。
要做好财产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降低成本,更好地实现利润最大化。
大力实施“两个转型”
作者:王晨曦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4年第09期
江苏省联社积极推动自身由管理服务型向服务管理型职能的战略转型,推动法人单位由传统企业向现代农村金融企业的商务转型,引导全行业提高整体素质,更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江苏省联社理事长
在3月10日召开的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将“深化改革转型”作为2014年重点工作的第一篇文章,特别针对省联社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对市场定位的引领、风险防控的指导和业务发展的中后台支撑,显著提升整个农村信用社行业的服务功能与核心竞争力”的明确要求。
江苏作为全国率先实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多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四化同步”的新趋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特征、监管部门工作的新部署和江苏已有94%的法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新形势,江苏省联社与时俱进,大力实施“两个转型”,推动省联社由管理服务型向服务管理型职能的战略转型,推动法人单位由传统企业向现代农村金融企业的商务转型,引导全行业在提质增效的发展进程中,以增利避险为动力,围绕“四化同步”趋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企业建设步伐,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在中国梦江苏篇章的实践中更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适应“四化同步” 以商务转型推进法人单位打造新型社区银行
伴随着江苏“四化同步”进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单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江苏省联社顺应“四化同步”大势,按照社区银行广覆盖、多层级的基本特征,在兴化、如皋两地开展商务转型试点,并计划下半年在行业内分步实施。
指导基层法人单位通过商务转型引入现代金融要素,在保持灵活高效等传统优势基础上,全面改造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与社区服务能力,在服务社会中重塑商务模式,扩大企业的金融要素承载量,扩展企业的服务层级和范围。
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管理最佳、服务最优、口碑最好的社区性地方银行,以农信社企业治理能力的提升更好服务社会转型升级大局。
一是转变经营管理机制。
指导法人单位以客户为中心,按照业务经营专业化、运营管理集中化的要求,实施扁平化管理,实现客户“一站式”服务。
积极运用IT技术,建立内外部信息集成共享平台,平衡效率、风险与成本的关系,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将地缘人缘优势融入现代企业建设之中。
二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指导全行业落实银监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完善履职平台,规范操作制度,配备工作人员,畅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董(监)事会和专门委员会的作用,达到信息对称、运作规范、风控及时、决策科学、评价有力、执行高效。
三是适应利率市场化进程。
指导各法人单位引入经济资本理念,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建立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强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通过业务分项管理和产品、服务分类核算,更好应对利率市场化加速进程下的竞争与挑战。
四是完善风险管理架构。
指导法人单位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风险管理架构,进一步明晰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三道防线”职责边界,促进风险管理由简单零散向全面系统转型。
五是提高企业信息化运用水平。
引导法人单位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加强信息渠道建设,注重基础信息归集整合,充分挖掘数据潜在价值,规范信息的使用管理,解决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核心业务运营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使信息化应用由业务领域向管理领域纵深推进,实现信息运用由分散向有序高效运用转型。
把握改革方向以“三大体系”建设强化省联社服务职能
周慕冰副主席在2014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省联社改革成为利益联合、定位服务、专业高效的服务平台”,“省联社要在IT系统建设、人员培训、行业审计、政策协调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江苏省联社自2001年成立以来,以“指导行业发展、推进行业改革、规范行业行为、提供行业服务、维护行业权益、防控行业风险”为本职,坚持依法办事、按章履职、权责对等、成员满意的基本原则,依据章程规定引领行业发展,尊重和维护基层法人单位自主权,着力培育行业自律能力。
自2007年以来,配套行业转型需求,进一步推动省联社由管理服务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围绕“市场取向明确、微观活力强劲、公司治理完善、行业管理与服务配套”的思路,推进“小法人、大体系”的行业工程建设,加快构建行业服务、管理和风控三大体系,完善省联社在全行业的后端和终端功能,进一步发挥行业系统功能和整体比较优势,促进行业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强化行业服务体系。
着力构建行业维权服务、公共保障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品牌推广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平台,强化供给性服务、保障性服务、支撑性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为全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中、后台服务。
充分发挥已投入大型计算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省联社综合业务系统平台功能,逐步实现法人单位全覆盖。
在调研论证基础上,推进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行业办公自动化平台建设。
二是优化行业管理体系。
进一步提炼适合行业特点的体系标准,按照业务规范、操作流程、经营模式、市场定位、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模块,以科技支撑、
风险控制、全成本管理、教育培训、创新服务的行业建设为切入点,建立涵盖运行、管理、营销、监督的全过程行业标准体系,促进行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
按照“统一框架、两级平台、集中为主、兼顾特色”的IT系统组织方式,制定行业IT信息数据标准,开发通用型业务和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IT基础管理平台,实施扎口管理。
落实银监会《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行业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集成行业审计力量,抓好行业审计体系建设和工作开展,2014年重点围绕呆账贷款核销、工资及绩效分配执行、资产质量和财务成果真实性开展专项审计。
三是搭建行业风控体系。
继续推进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建立统一的风险偏好、传导机制和风险评价与报告体系,注重风险管理队伍培养,加快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完善行业案件防控和惩防体系。
根据省政府要求,加快建立行业风险救助基金,提升行业自我救助能力,更好化解和缓释行业性风险。
引导行业内资本的南北合作,通过资金、资本、技术、人才、干部的相互交流,集中行业力量,支持有限的困难单位和高风险社尽快走出困境,跟上发展大势。
督促指导4家尚未组建银行的法人单位,对外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同业战略合作,对内调动各方要素,挖掘潜力,加快发展,尽快完成银行组建目标,2014年确保再组建开业2家农商行,剩余的最后2家农信社也达到银行组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