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9岁的女学生谢婉莹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6
盘点民国十大才女——才貌双全,钟灵毓秀民国十大才女之一:史良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大律师、著名法学家,中国第一个女部长。
是民国十大才女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女性。
史良出身于常州世代书香之家,自幼秉承了父亲倔强的品格和母亲干练的气质,从小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口才杰出。
1919年史良参加“五四”运动,担任常州女师同学会的会长,还被推为省立第五中学、常州南师和女师三校学生联合会的副会长兼评议部主任,参加了学界联合会。
为了查禁日货、鼓动商界和工人罢市罢工,她经常在外进行宣传演讲,许多函电文告均出自史良的手笔。
史良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925年“五卅”运动中,史良积极组织了示威游行,以至被捕,释放后主编了一个名为《雪耻》的刊物,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选举宋庆龄、沈钧儒、史良等40余人为执行委员。
为了推动国民党抗日,她曾同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作为救国会的代表,到南京请愿,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国民政府悍然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史良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君子,她在狱中拒绝敌人的诱降阴谋,坚持爱国无罪的正义立场。
法庭上,史良穿着香云纱的连衣裙,水红色压白花,质地温存纤柔,微微透,微微薄,艳惊四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李公朴与史良是常州人外,“七君子”的辩护律师也是一位常州人,他就是张太雷的堂兄张志让。
张志让早年留学欧洲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民国著名的大律师,历任北大、复旦等名校教授,新中国诞生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史良和张志让这两位常州籍大律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才思雄辩,他们严密的词句和幽默风趣的思辨使得法官们哑口无言。
直到七七抗战开始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史良等才被宋庆龄、何香凝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史良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会法律顾问,以律师的身份继续为争取民主、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进行着积极的民主革命活动。
[冰心的生平简介]冰心篇一: 冰心_的简介篇二: 冰心生平简介人物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横岭村,毕业于燕京大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冰心是中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晚晴集》等,被称为“世纪老人”,“文坛奶奶”。
1923年起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人物生平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爷爷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爸爸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2个家庭》。
[2]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作家卡片——冰心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作家卡片——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作家卡片——萧红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谢冰⼼故居谢冰⼼故居 冰⼼是中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作家、诗⼈、⼉童⽂学家,那么她的故居,⼤家有参观过? 冰⼼故居 - ⼈物简介 冰⼼(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作家、诗⼈、⼉童⽂学家、翻译家和优秀的社会活动家。
1911年⼊福州⼥⼦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中。
“五四”时期,在协和⼥⼦⼤学理科就读,后转⽂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会⽂书,投⾝学⽣爱国运动。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学研究会,努⼒实践“为⼈⽣”的艺术宗旨,出版了⼩说集《超⼈》,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学研究。
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读者》,举世为之瞩⽬,⾄今仍然声誉不衰。
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学、清华⼤学⼥⼦⽂理学院任教。
1929年⾄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
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
抗战期间,在重庆⽤“男⼠”笔名写了《关于⼥⼈》。
抗战胜利后到⽇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学新中国⽂学系执教。
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999年2⽉28⽇21时冰⼼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冰⼼故居 - 北京故居 中剪⼦巷属东城区交道⼝地区,是张⾃忠路北侧从东往西数的第⼀条胡同,南起张⾃忠路,北⽌府学胡同,长约230⽶。
明代,称“剪⼦巷”(含今北剪⼦巷);清乾隆时,将“铁狮⼦胡同”(今张⾃忠路)南侧的“⼩街”并⼊,统称“剪⼦巷”;宣统时,将“剪⼦巷”⼀分为三,分别称“南剪⼦巷”、“中剪⼦巷”和“北剪⼦巷”。
中剪⼦巷33号,旧时的门牌是中剪⼦巷14号,在胡同西侧⼀条凹进去的夹道内,院门⾯南,现在是⼀个很简陋的“⼩门楼”。
冰心简介: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来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简介冰心简介: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那购得。
冰心简介: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随家移居上海。
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
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
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冰心简介:1912年(民国元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冰心简介:1913年(民国二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冰心简介:1914年(民国三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美国公理会创办)。
冰心简介: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冰心简介:1918年(民国七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此期间着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冰心简介:1919年(民国八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冰心简介: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冰心简介: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冰心简介: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
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冰心简介:1920年(民国九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冰心的资料一、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25日-1972年3月27日),原名谢婉莹,字嫣然,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文化活动家。
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新时期的巴金”,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之一。
冰心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年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十分感兴趣。
1921年,冰心13岁时,她加入了安徽孙中山幼年支部,开始接触中国革命思想。
1923年,冰心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英文系。
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开始写作。
冰心的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曾涉及社会、历史、革命等多个领域。
与夏丏尊、萧军、丁玲等作家齐名,被誉为“巾帼文学”的代表。
二、冰心的主要作品1. 小说作品冰心的小说作品以描写女性命运为主题,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伤逝》: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子在战争年代失去亲人的悲痛与挣扎。
•《雨巷》:这是一篇描写上海小巷和小人物的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的生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
2. 散文作品冰心的散文作品写实而深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雁过留声》: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寒夜》: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以寒冷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人的思念之情。
3. 散文随笔冰心的散文随笔风格清新自然,触动人心。
她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传达给读者对生活的感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生活与艺术》:这是一篇关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随笔,表达了冰心对艺术的认识和态度。
•《读书与健康》:这是一篇关于读书对人健康的影响的随笔,探讨了读书与身心健康的联系。
三、冰心的影响冰心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也关注了社会问题和民众命运。
冰心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复兴,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级语文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繁星▪春水》,以“爱”与“母爱”为主题,表达了她爱母亲的情感.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冰心和她的《小桔灯》引言:提起冰心先生,我们都会想起《童年》、《笑》、《寄小读者》……会让我们想起更多。
她是我国20世纪的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始终流淌着“母爱”、“童心”、“自然美”三大主题,早在1924年,她创作了《寄小读者》时,就写下“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此后,她不断书写这句名言,尤其是到了晚年,对此更是坚信不移,因而这句话也成了冰心老人人生感悟的结晶。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儿童文学领域,她与叶圣陶先生是最早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一、冰心的爱心1900年10曰日,冰心诞生在福州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父亲时任“海圻”巡洋舰舰长,母亲出身书香世家,能诗善文。
5岁时,冰心随父母迁居烟台,度过了七年多与海为伴的生活。
这些童年时代留下的关于海的回忆,为冰心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冰心先生是“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文学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
按冰心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是1919年那场“五四”运动的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1919年8月25日,冰心以“女学生谢婉莹”之名开始投稿,而文坛上最早出现“冰心”这个名字,则是在她陆续发表了《两个家庭》等五篇连载小说之后。
很快,冰心便以小说享誉文坛。
1921年,她发表了散文《笑》,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这篇散文也因此被誉为“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文”。
冰心先生喜欢随时随地用小纸片记下些不规则的长短句,结集出版成诗集《繁星》与《春水》。
这些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在“五四”新诗坛上独树一帜,很受读者欢迎。
1923年,冰心先生赴美学习英国文学,她陆续在《晨报》的《儿童世界》专栏里发表了29封寄给小朋友的信,并结集为《寄小读者》出版。
这部中国现代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冰心在美留学期间的见闻感受,更逐渐积淀出冰心所独有的“爱的哲学”。
女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女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冰心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原名为谢婉莹,那冰心的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冰心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冰心生平事迹_冰心个人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那冰心生平有哪些事迹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冰心生平事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冰心生平事迹冰心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写作的,先是作为女学生联合会宣传股之一员,些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这时奔腾澎湃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些时代思潮,把她卷进了狭小的家庭和学校的门槛,使她慢慢地看出了她周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处处都有使人窒息的社会问题.她开始写了一些问题小说,用“冰心”的笔名发表了。
后来写得滑了一手,就一直写作下去,理科的功课拉下了很多,她就索性转了系,改了文科。
她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她对社会的关心。
她坚持不懈的、兢兢业业的、勤奋努力的高尚品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老人的爱国精神更加令我们感动,冰心在我们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像其他爱国热士一样,毅然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永远保留着冰心老人留下的深深的足迹,她给我们留下的真谛是永远无法抹煞的事实。
冰心个人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冰心的作品名称有:《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妹妹》,《最后的安息》,《南归》,《繁星》,《春水》,《归国以后》,《樱花赞》,《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印度童话集》,《印度民间故事》,《泰戈尔剧作集》。
冰心生平经历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州隆普营,原名谢婉莹。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学习。
1914年,考入北京贝满女子中学。
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晨报》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9月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首次使用“冰心”的笔名。
1923年,入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学习。
1926年,毕业回国,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
1936年,赴欧洲游历。
1937年,回到北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6年,赴日本,发表《给日本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1947年回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受日本东京大学邀请,讲授中国新文学。
1951年,在周总理关怀和有关部门周密安排下全家回到祖国。
1953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全国文协会员代表大会。
11月,赴印度访问。
1954年,当选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中央委员。
1960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6-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得到周总理的保护,到“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1988年,“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在新建的北京图书馆展出。
1990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在北京设立,并举行首届颁奖大会。
1992年,当选民进中央荣誉主席。
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巴金任会长。
1993年,“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在福州举行。
1995年,获我国出版界最高荣誉----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1996年,冰心文学奖创立,并在泰国曼谷举办冰心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7年,冰心文学馆举行开馆典礼,这是国内首座为健在作家建造的文学馆。
1998年,获首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第二届冰心文学奖颁奖。
1999年2月28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冰心简介冰心(190—1999),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
她生在一个海军军官家庭里,在海边度过了童年,自幼喜欢大海,酷爱文学,接触过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1914年她入北京贝满女子中学,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后协和女大并入燕京大学,她又改人文学系。
在美国人所办的学校读书,使她受到教会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她“爱”的哲学,但同时也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
五四运动时她积极投入了爱国学生运动(当时担任协和女大学生会文书),同时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
1919年起她在《晨报》《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等触及社会和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1923年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
1923年赴美留1926年回国,这期间发表了著名散文《寄小读者》 29篇。
这些散文描绘自然风光,记述异国见闻,回忆童年生活,抒发思国念乡的情怀,讴歌童心和母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931年写小说《分》,描述了儿童由于贫富出身悬殊所造成的不同命运,这篇小说标志着冰心思想上的变化和创作上的突破。
抗日战争时期,她在昆明、重庆等地,以“男士”的笔名发表了几篇有关妇女问题的小说,后来结集为《关于女人》出版。
抗战胜利后,她东渡日本,1949年至1950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
1951年她回国后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在教学与从事中外友好工作的同时,先后写下了散文、小说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大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晚晴集》等。
1958年写了散文《再寄小读者》14篇,“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写了《三寄小读者》10篇。
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
她的诗集《春水》和《繁星》中的诗,多是哲理小诗,受到泰戈尔诗歌的影响。
她的五四时期的散文,委婉、秀丽、清新,自成一家,被人称为“冰心体”或“闺秀体”,以其文笔的优美而著称,与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一起,粉碎了复古派“白话文不能作漂亮的美文”的谬论,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
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
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主要著作:《繁星》(诗集)1923,商务;《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北新;《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小桔灯》(儿童文学集)1960,作家;《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冰心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冰心作品选》1982,少儿;《冰心散文选》1983,人文;《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名人故事:冰心名人故事:冰心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来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生平简介: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那购得。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随家移居上海。
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
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
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12年(民国元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3年(民国二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民国三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美国公理会创办)。
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民国七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此期间着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民国八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
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20年(民国九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21年(民国十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等。
女诗人冰心生平事迹简介冰心的生平介绍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她的笔名是取自于“一片冰心在玉壶”上的意思,冰心原籍是福州横岭村人,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海军军官的家庭,是著名的诗人、作者、文学家。
冰心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最忠心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她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她的父亲曾经参加过甲午的海战,抗击过日军,后来在烟台创办了海军学校担任校长的职位。
冰心在四岁的时候就举家搬迁到了烟台,她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大海的宽广给带给她开阔的心胸。
同时,她父亲的爱国精神和强国的意志对她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在她的启蒙学习时期,她就已经接触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四大名著。
在辛亥革命之后,她又回到了福州,后来又迁居到了北京,她那时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医生。
冰心经历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她深知自己的命运跟国家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推动下,她在《晨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和第一篇小说,在小说中第一次用了自己的笔名冰心。
因为文章的内涉及到了社会的问题,所以很快就受到别人的注意。
之后,她所写的《斯人独憔悴》等文学作品被人成为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问题小说”,因为里面的内容特别突出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面对新老社会两代人的矛盾以及军阀对人民带来的痛苦。
冰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要分析冰心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她生活的环境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
冰心出生在一个爱国的海军军官家里,她的父亲是谢葆璋,曾经参加过甲午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做对抗。
在冰心4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迁移到了烟台,她生活在大海边,心胸也因此开阔了起来。
父亲常常和她一起在海边散步,爱国的他常常告诉女儿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这让年幼的冰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所以冰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
冰心的作品中的女性大多纯真、勇敢、正直,由此可以看出冰心也是这样的人。
冰心的确如此,在她的文学作品的旋律都是母爱与童真,在现实生活里冰心也确实是一个喜欢小孩的人,由此可见她非常的有爱心。
1919年19岁的女学生谢婉莹(冰心)靠《两个家庭》和《斯人独憔悴》等作品,开始了她的作家生涯。
这是冰心的长达80年的著作生涯的第一步。
冰心的作品在当时刚开始实践写白话文的文学界受到热烈的欢迎,同时因为她的作品的主题很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冰心跟上这时代的潮流,从1919年到1922年,仅仅四年的时间内竟发表了三十二篇小说。
冰心这时期的作品还有散文和诗,但是从数量、成就来看,她的早期作品的中心还是小说。
首先看看冰心如何陈述自己的早期小说。
1932年10月20日,冰心在《青年界》第二卷第三号上发表了《我的文学生活》一文,文中写道,她开始写作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被刊载在北京《晨报》上。
这篇小说中她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当时她的表兄在北京《晨报》当编辑,在这位表兄的鼓励下,冰心继续写作。
‚我一口气又做了下去,那时几乎每星期有出品,而且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之类。
(中略)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
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
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
第二期——一九二 至一九二一——作品,小说便是《国旗》,《鱼儿》,《一个不重要的兵丁》等等。
(中略)那年,文学研究会的同人,主持《小说月报》。
我的稿子,也常在那上面发表。
那时的作品,仍是小说居多,如《笑》,《超人》,《寂寞》等,思想和从前差不了多少。
在字句上,我自己似乎觉得,比从前凝炼一些。
‛1从这篇文章来看,冰心认为自己的第一期作品是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所谓“问题小说”,第二期是回忆中的事物和哲理合在一起构成的作品,另外还有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比从前凝炼”的作品。
可是我看冰心在1920年以后发表的小说中,仍然有很多带有“问题小说”痕迹的作品。
比如《小家庭制度之下的牺牲》、《是谁断送了你》等等。
我甚至认为,冰心用以举例当做第二期的代表作品的《国旗》、《鱼儿》、《一个不重要的兵丁》,及冰心早期的“凝炼”的代表作《超人》也可以算是“问题小说”。
这样看来,冰心在《我的文学生活》中提到的分期似有欠妥之处。
本文将对冰心早期小说试做分析和补充。
一、1919年的小说冰心在1919年创作的小说共有五篇2,全都是“问题小说”。
冰心的处女小说《两个家庭》描写了两个完全相反的家庭妇女及其家庭,诉说“家庭的幸福和苦痛,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的影响很大”,说明治理家庭的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篇《斯人独憔悴》和第三篇《秋雨秋风愁煞人》描写被有封建思想的大人压制的青年的悲剧。
第四篇《去国》描写从美国留学回国的优秀青年,因没有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失望地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当时社会的状况。
第五篇《庄鸿的姊姊》描写了一个志向很高的少女,因经济和性别问题而不能上学,从而失去希望,直至去世这样的悲剧。
这五篇中描写的悲剧性的问题,可能都取材于冰心自己的所见所闻,使读者很明确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及其代表性问题。
每篇小说都有较完整的情节,其对白话文的使用从当时的社会水平来看也很不错。
但是我看完后总感到有些不够完美,就是我认为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体现作家主张的“作家的化身”3——的行为及其处理问题的态度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例如,在《斯人独憔悴》中,颖贞——她就是在这篇中的“作家的化身”——虽然支持弟弟们的爱国行动,却又说:‚其实我在学校里也办了不少的事。
不过在父亲面前,总是附和他的意见,父亲便拿我当做好人,因此也不拦阻我去上学。
‛‚看他们请愿的条件,哪一条是办得到的?就是都办得到,政府也决然不肯应许,恐怕启学生干政之渐。
(中略)我劝你们秋季上学以后,还是做一点切实的事情……‛弟弟们竟也同意颖贞的意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冰心尽可能迎合父辈的意见,避免与他们发生争执,表演“好孩子”的角色。
我认为在创作揭露旧社会弊端的小说时,冰心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概她优越的成长环境不适宜对社会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
因为不是自己所直接面对的问题,所以常常采取旁观者的立场或中立的立场,而很难作为自身的问题来写,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二、1920年以后1.与《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有关的“问题小说”到了1920年,冰心的小说发生了一些变化。
1月份发表了《一篇小说的结局》和《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
这两篇显然跟散文《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发表于1919年11月11日)有关系。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
冰心在1919年北京《晨报》上发表的小说4,触动了一部分读者,他们觉得冰心的作品过于悲观。
冰心的老同学在给她的信中写道:‚从《晨报》上读尊著小说数篇,极好,但何苦多作悲观语,令人读之,觉满纸秋声也。
‛冰心的父母也持相同的意见。
于是冰心写了《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来反驳这种意见,阐明了自己写文章的目的。
冰心写道:‚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若不说得沉痛悲惨,就难引起阅者的注意,若不能引起阅者的注意,就难激动他们去改良。
‛一位读者看完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后,评论道:“对旧家庭的不良现状感到很痛恨,但是只晓得痛恨是没有益处的,总要大家努力去改良才好。
”冰心引用这位读者的评论,写道:‚这‘痛恨’和‘努力改良’,便是我做小说所要得的结果了。
这样便是借着‘消极的文字’,去做那‘积极的事业’了。
‛但是冰心同时又写道:宇宙之内,却不能够只有‘秋肃’,没有‘春温’,我的文字上,既然都是‘苦雨凄风’,也应当有个‘柳明花笑’。
不日我想作一篇乐观的小说,省得我的父母和朋友,都虑我的精神渐渐趋到消极方面去。
‛在这句话的影响之下,冰心试着想做一篇乐观的小说,但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一篇小说的结局》中,冰心描写了一个女作家——“作家的化身”——想做“一篇很快乐的小说”,却写出了一个悲惨的结局的过程。
冰心通过这篇小说表达了“社会既然这么黑暗,我怎么会写出来乐观的小说呢”的感受,同时又表现了战争的悲惨性。
虽然这篇小说也是跟1919年冰心所写的小说一样,为了感化社会而描写社会的黑暗,但是我认为这篇跟冰心的1919年的小说有所不同。
那就是这篇里第一次表现了冰心要写乐观小说的意志。
虽然这初次尝试失败了,但是她亲自感受到“快乐”是多么的难得。
冰心写出乐观作品的追求,在此开始了。
紧接着她发表了《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这可以算是冰心的第一篇乐观的小说。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知识青年,因为爱国运动的结果不十分完美,从而对社会失望并想到自杀,要走“一条黑暗悲惨的道路”。
这时他在海边见到了两个小孩子,被他们的天真所感染,最后在他们无忌的童言的启发下,主人公说:‚我知道了,世界上充满了光和爱,等着青年自己去找,不要走那黑暗悲惨的道路!‛冰心终于写出了第一篇乐观的小说。
虽然有点牵强,但是这篇是最早写出具有冰心特色的,带有“光”和“爱”的主题的作品,这后来也影响到《超人》等作品。
这样的乐观的结局是在冰心的1919年的小说里完全见不到的。
另外,《一个忧郁的青年》也是与《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有关的小说。
《一个忧郁的青年》中的彬君是觉悟到当时社会的问题太多而忧郁的青年。
他的朋友把他看做悲观者,因此,他反驳道:‚悲观者多是阅世已深之后,对于世界上一切的事,都看作灰心绝望,思想行为多趋消极。
忧郁性是入世之初,观察世界上一切的事物,他的思想,多偏于忧郁。
然而在事业上,却是积极进行。
‛‚忧郁是第一步,奋斗是第二步。
因着凡百不满意,才忧郁;忧郁至极,才想去求那较能使我满意的,那手段便是奋斗了。
现在不过是一个忧郁时期,以后便是奋斗时期了,悲观者是不肯奋斗,不能奋斗的,我却不是悲观者呵!‛彬君的这些意见跟冰心在《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中表现的观点很相似。
冰心也不是悲观者,她是要做“积极的事业”的。
所谓“积极的事业”就是创作小说来感化社会,这就是冰心的奋斗。
这篇中所描写的忧郁、奋斗都是冰心自己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她的真切的感受。
她借彬君的嘴,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见都很直率地表现出来了。
这一点也跟冰心的1919年所创作的小说不一样。
虽然这三篇跟冰心的1919年的小说有不同点,但是这三篇小说也属“问题小说”之类。
因为通过这三篇小说,冰心向读者揭示了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样,在冰心的1920年以后的作品中,就有了受到《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的影响而变化的“问题小说”。
2.回忆中的事物和哲理理合在一起的“问题小说”冰心的1920年以后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那种作品以外,还有她自己所说的第二期的作品。
也就是说,回忆中的事物和哲理合在一起构成的作品,比如《鱼儿》、《国旗》、《一个不重要的兵丁》等。
《鱼儿》写的是作家对幼年时代钓鱼的回忆。
主人公“我”在海边钓鱼时碰见一个没有右臂的兵丁,他在海战中受了伤,幼小的“我”问他:“既然自己受苦,对手也受苦,为什么还要打仗。
”兵丁对“我”说:“听从命令,不能不打。
”兵丁为了教给其他兵丁炮术而去了炮台,我很不明白:‚他自己受了伤了,尝了痛苦了,还要听从那不知所谓的命令,去开炮,也教给后来的人,怎样开炮;要叫敌人受伤,叫敌人受痛苦,死了,沉在海里了!——那边呢,也是这样。
他们彼此遵守着那不知所谓的命令,做这样的工作!——‛“我”呆呆的望着蔚蓝的海——望了半天。
“我”原来以为“海水是天下最洁净的,是澈底清明的东西”,但是“我”现在知道,“海水里满了人的血,鱼儿吃了人的血肉”。
《国旗》写的是“我”的小弟弟和他的外国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以及爱国心和友情的矛盾问题。
“我”的小弟弟跟日本孩子武男交朋友,二弟对此很不满意,不许小弟弟和武男玩。
二弟拿着中国的国旗说小弟弟还不懂爱国,如果爱国就不要跟外国人一起出去玩儿。
这时武男拿着日本的旗儿来在门边挥着,小弟弟也拿着中国的国旗挥着。
“两个孩子,隔着窗户,挥着旗子,却都凝立不动。
”看到这情景,“(我的)心中另起了一种异样伟大的感觉”:‚国旗呵,你这一块人造的小小的巾儿,竟能隔开了这两个孩子天真的朋友的爱! ‚这小小的巾儿,百千方面,帐幕般零零碎碎的隔开了世界上的,天真的,伟大的爱。
人类呢,都蒙蔽在这百千万面的旗影里,昏天黑地的,过那无同情,不互助的生活!‛于是“我”让小弟弟出去和武男玩儿。
两个孩子拉着手,并着肩,走远了。
‚两个旗儿,并在一处,幻成了一种新的和平的标帜。
‛从这两篇中可以看出冰心强烈地祈求和平的心。
在当时断断续续地发生战争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战争的无意义,友情有时比爱国心还崇高,把朋友的爱当做和平的标帜。
虽然现实不那么单纯、不那么简单,也许冰心只看到了战争的一面,但是我认为这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无论如何和平是非常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