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周 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精选17篇)一年级上册数学《10》篇1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数数的愿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1)每个小朋友都有生日,谁来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2)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又是几月几日呢?谈话:再过几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全国各地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显示:北京天安门张灯结彩,广场放满了鲜花,各地举国欢度国庆的情景)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也载歌载舞庆祝国庆。
(课件显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二、讲授新知,感知数101.初步感知看图数一数。
提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许多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在跳舞)追问:究竟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呢?先让学生看图轻声数一数,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大声数一数。
小结:同学们数得对!有10个小朋友在跳舞。
2.实物操作动手摆一摆。
谈话:如果按照图上的人数摆小圆片,一个小朋友摆一个,你们能不能用小圆片来表示跳舞的小朋友呢?操作:同桌合作共同摆小圆片。
(学生动手摆小圆片)提问:按照图上的人数来摆,数一数你们摆了多少个小圆片。
小结:对!按照图上的人数来摆,桌上摆了10个小圆片。
3.实际应用看数说一说。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这个数,愿意和10交朋友吗?让我们联系生活用10说一句话。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学生汇报用10说的。
一句话,教师选择并加以推荐。
如:(1)我们两只手有10个指头。
(2)我们小组有10个小朋友。
(3)9月10日是教师节。
(4)早操排队时,我站在第10个。
4.临摹写数照着写一写。
谈话: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合成的。
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左边一半先写1,右边一半再写0。
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教材第章第节/ 课(总课时)课题9加几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的算理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图片、小棒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1、分与合9 □ 8 6 4∨∧∧∧10 1 □ 1 □ 1 □7 5 9 3∧∧∧∧□ 1 □ 1 1 □ 1 □2、口算10+3= 10+4= 10+7= 10+8=10+9= 10+2= 10+5= 10+6=师:这些算式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并板书:十加几就是十几。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①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②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9+4=③师:“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④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⑤学生汇报,及时肯定学生各种正确的想法。
⑥重点讲解“凑十法”。
盒子里原来有几个桃?还加几个学生口答分与合开火车口算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意学生口答算式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学生汇报是10个?这个1个从哪里来?这样盒里就有10个,盒外剩下3个,合起来就是13个。
师:怎么会想到把9个凑成10个来算呢?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
师板书思维图。
师: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9和1凑成10)介绍“凑十法”及它的重要性。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 找规律|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
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作业本、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等方法找出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通过黑板展示一些规律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2.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规律的定义和作用2. 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3. 用语言表述规律的能力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课后反思:1. 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是否能够用语言表述规律?3. 教学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 探索乐园 | 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数数、排序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探索乐园的主题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乐园,通过数数、排序和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基本数学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数数、排序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数、排序和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教具(如小球、小动物等)。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探索乐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并提出问题,如“你能数一数图片中有几个小球吗?”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教学活动一:数数。
教师出示实物教具,如小球,然后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球,并说出数的顺序。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学活动二:排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教具的大小、颜色等特征,然后让学生将实物按照大小或颜色等特征进行排序。
学生分组进行排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学活动三: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教具,并提出比较的问题,如“哪个小球更大?”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比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进行比较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和反馈。
板书设计:探索乐园数数排序比较作业设计:1. 学生手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数数、排序和比较的活动,并拍照记录,下次上课分享。
课后反思: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的内容,因为这个部分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至关重要。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教案一:认识数10教学目标:1. 认识数10。
2. 能够用表示数10的算式。
3. 掌握数10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
2. 教具:十个小球、十个图形卡片、数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出示十个小球,要求学生数一数,看一看有多少个小球。
2.学生大声回答:“有十个!”3.教师将十个小球分成两行,每行五个,让学生观察这种排列方式。
Step 2: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十个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一个一。
”2. 教师出示第二个图形卡片,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一个零。
”3. 教师出示其他八个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零。
”4. 教师总结讲解:“现在我们知道,十个一加零组成了数10。
”Step 3: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数线,让学生找到10的位置,并用手指点出。
2.教师出示一些数(1、2、3、4、5、6、7、8、9),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3.教师出示数字10,要求学生大声读出来,并指点到对应的位置。
4.教师进行游戏,出示一个数字,学生将对应数量的图形卡片放到指定的位置上,例如出示数字7,学生将7个零放在数线上的位置。
5.教师出示一些带有形状和数量的图片,学生用数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Step 4: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填写答案,例如:10=5+(),10=7+(),10=()+3。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拿走一些零,剩下几个?例如:从10个零里拿走3个,剩下几个?3.教师出示一些数,要求学生计算一下,例如:10-5=(),10-4=()。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学生回答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案二:数10的加减运算教学目标:1.认识数10。
【导语】“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课本先显⽰⼀幅主题图供学⽣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较相邻两个数的⼤⼩,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通过⾃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的观察能⼒,动⼿操作能⼒及语⾔表达能⼒。
3、使学⽣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 看⼀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电脑演⽰卡通⼈物汤姆:⼩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起去吗? 2、出⽰以下复习题。
(1)1个⼗和3个⼀合起来是() (2)15⾥⾯有()个⼗和()个⼀ (3)1 个⼗和()个⼀合起来是19 3、汤姆讲述:我带来了鲜花送给吉利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吉利的⽣⽇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电脑演⽰),仔细看⼀看旁边的这些筷⼦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整捆10根和单独的3根),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讲解:10+3和3+10的意义⼀样,所以只写⼀个就可以了。
2、汤姆:我还有⼀个计数器,想考考⼤家,如果顺利通过就和我⼀起去吉利家吃蛋糕。
个位和⼗位各拨⼀个珠⼦,表⽰数字⼏?再在个位上放2个珠⼦。
3、汤姆提醒学⽣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13,我把刚才的2个拿⾛了,可以写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数吗? 3、⼩结:⼩朋友会利⽤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真聪明。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
2、⽣⽇晚会开始了,可还有⼏把筷⼦没数好,出⽰78页做⼀做1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日程和进度表一、教学日程安排第一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二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6-1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6-1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三周:-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四周:- 教学内容: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五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1-1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1-1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六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6-2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6-2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七周:- 教学内容: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八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21-2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21-2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九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26-3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26-3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周:-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法和数数-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加减法和数数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通过练习题、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一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31-3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31-3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二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36-4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36-4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三周:- 教学内容:复习数数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数数和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通过练习题、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四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41-4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41-4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五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46-5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46-5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六周:- 教学内容: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通过练习题、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二、教学进度表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日程和进度表,希望能帮助您进行教学安排。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2 探索加法算式的秘密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算式的基本概念,掌握加法算式的构成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加法算式的秘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加法算式的秘密,理解加法算式的构成和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加法算式的概念、加法算式的构成、加法算式的意义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法算式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能够运用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能够发现加法算式的秘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加法算式卡片、图片等。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算术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找出两样物品放在一起的数量。
二、探究加法算式的秘密(15分钟)1.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如3+4=7,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加法算式的秘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如2只小鸟和3只小鸟在一起,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表示。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加法算式:a+b=c秘密:a和b合起来等于c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加法算式表示教室里的物品数量,如桌子+椅子=?2. 请学生和家长一起找找生活中的加法算式,如苹果+香蕉=?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发现了加法算式的秘密,理解了加法算式的构成和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加法算式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下次课可以考虑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加法算式的理解。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 图形的排列规律|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2. 让学生在探究图形排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形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如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图形,图形的大小、颜色等。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运用所学的图形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形卡片、黑板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排列,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卡片的排列规律,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4.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排列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图形排列规律: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图形,图形的大小、颜色等。
2. 描述图形排列规律的方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七、作业设计: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图形排列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八、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构成了本节课的教案。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图形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通过趣味性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排列,如生活中的图案、自然界的图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从而激发学生对图形排列规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教案课题:认识10以内的数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认识并书写0-10的数字;2.能够将0-10的数字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有意义的数字组合;3.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感受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4.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对10以内数的理解和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0-10的数字形状和书写规范;2.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1.学生对于数字0-10的掌握及书写规范;2.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和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计数棒、计数贴纸等教学辅助工具;2.教师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数字形状和实例计算;3.教师准备一些小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复习0-10的数字形状和书写规范。
第二步: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场景(比如公交车车牌号)让学生感受10以内的数字。
第三步:教学1.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比较大小;2.教师通过计数棒和计数贴纸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组合出有意义的数字组合。
第四步:游戏活动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10以内数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0-10的数字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反馈。
同时,在设计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以增加学习的效果。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拼图游戏或者数字排列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持续感受10以内数的乐趣和实用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完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周廷来温习内容说明:本单元的温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熟悉图形,熟悉钟表,用数学。
总温习的编排留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温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
温习目标:1.通过温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题目。
温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题目温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熟悉图形、熟悉钟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熟悉。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熟悉,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熟悉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一、熟悉图形1、出示第116页第4题(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外形?(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出示第117页第5题(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外形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外形?(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10》(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十章《认识数字10》。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数字10的概念,能够数数到10,并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数字10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数到10,并且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数字10的概念,能够数数到10。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数学书、练习本、计数棒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10个苹果,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数字10的概念。
2. 讲解:然后我会带领同学们学习数字10的写法和读法,并且讲解数字10的意义。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让同学们进行练习。
5.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份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数字10的写法、读法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公式。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数字10的练习题目,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笔在练习本上写下数字10,并且读出来。
2. 请同学们用计数棒演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将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答案:1. 数字102. 加减法运算结果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数字10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有些同学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有关数字10的拓展练习,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这些细节包括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精品教案教学内容填未知数总课时20 第 15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准备练习1、口算练习。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3、猜一猜。
二、出示图片: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二、探究新知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
“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合起来是10枝,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10)这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6+()=8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
(小组活动)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出示:3+()=5 4+()=72+()=8 6+()=10三、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四、实践运用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10 5+()=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集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二、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独立看图。
(2)汇报观察结果。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
(3)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像什么?4.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
第十周:连减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4+1 5+2 5-2 8-2 5+3 7+1 3-1 6-2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二、学习连加1.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三、学习连减1.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
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 ○ □ ○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四、巩固练习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五、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后反思:加减混合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
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5+3-2 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的教学。
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
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①3+5= 5-2= 3+2+3=②8-8= 7+2= 10-5-2=③10-3= 5+4= 3+2+4=④4+6= 8-5= 7-2-3=生速算出答案。
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这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
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
一阵微风吹来,湖面微微荡起波纹。
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
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边演示边放录音,教师讲解)[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
教者能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由旧知导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的“异”与“同”之中,主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
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
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
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
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出现连续的电脑画面)谁来说一说?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师:谁来列式?生:列式为4-2+3。
(师板书)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生: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完成书上第75页做一做。
(摆小棒,补充算式,再计算)。
看书质疑。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6页的第1题画面)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投影出示)在○里填上“>”、“<”或“=”。
9-3+2○71+6-4○49-7+5○58+2-5○5 6+4-9○9 9-3+2○9 8+2-1○7 4+3-1○5师:大家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问题,听,它在谢你们呢!(放猴子的叫声)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电脑演示)[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
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
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题纸上,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帮助森林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通过电教媒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喜欢做游戏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后反思:练习课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学情分析:教学中,善待每个学生,恰当地把握评价他们的尺寸,即使错误的,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而是要通过讨论使他们认识到错误之处,给予他们重新思考的机会,直至获得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强化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