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成分;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3.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仪器与试剂,课件,PPT等;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模板和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实验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空气的特点和组成。
2. 理论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重点讲解氧气对大气中的燃烧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40分钟)3.1 实验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所需试剂和仪器摆放整齐,保持实验台的整洁;2.取两只干燥的烧杯,称取适量待测空气样品,记录质量;3.将待测空气样品中的氧气与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用烧杯称点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待测空气样品中氧气的含量。
3.3 实验记录与分析学生按照实验记录表的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并与理论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和验证。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今后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化学的意义。
四、教学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空气成分的实验,如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等,拓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等;2.阅读相关教材中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内容,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应用;3.思考并总结氧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写一篇文字作文。
以上就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的编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案
实验名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到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了解到氧气在空气中的百分含量。
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与硫化铁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氧化亚铁。
利用氧化亚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比色反应,通过比色计测定生成的氧化亚铁的浓度,进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硫化铁
2. 氢氧化钠溶液
3. 带有刻度的试管
4. 比色计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并在试管中放入一小撮硫化铁。
2. 将试管倒立在试验台上,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盖上试管盖,摇晃试管使硫化铁完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 等待反应完成,观察试管中生成的沉淀。
5. 用比色计测定试管中的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需戴好安全眼镜,注意保护眼睛。
2. 硫化铁为有毒试剂,操作时要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
3. 比色计的使用需要按照操作手册进行,避免操作错误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到利用化学反应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和百分含量的计算方法。
希望学生能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和方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了解大气中氧气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氧气测定仪: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空气样品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空气样品以供后续测定。
3. 氧气测定试剂:一种可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试剂,常用的有亚硝酸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良好,避免实验受到外界干扰。
b. 检查氧气测定仪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c.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空气样品收集a. 将空气样品收集装置连接到氧气测定仪上。
b. 打开氧气测定仪,调节其工作条件,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c. 打开空气样品收集装置,让空气缓慢流过,以收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
3. 氧气含量测定a. 关闭空气样品收集装置,断开与氧气测定仪的连接。
b. 在氧气测定仪中加入一定量的氧气测定试剂,使其与氧气发生反应。
c. 观察氧气测定仪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 结果分析与计算a. 根据氧气测定仪的读数,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对比,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的误用或泄露。
2. 氧气测定仪的使用要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误操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4.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这对于了解大气中氧气的分布情况以及空气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在各种实验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希望本实验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初中数学氧气含量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学重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实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管、水槽、酒精灯、红磷、氧气瓶等。
2. 实验试剂:红磷、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多少?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学生分享已知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实验原理介绍(10分钟)1. 介绍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原理。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操作技巧。
2. 教师点评实验情况,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说课稿一、使用教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二、实验仪器50mL针筒、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胶导管、吸管、100ml锥形瓶、50mL量筒、止水夹、镊子、滤纸三、实验药品白磷、红墨水、热水80ºC四、实验改进创新点1.对教材传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
①将药品“红磷”换成“白磷”,采用水浴加热引燃,增加针筒部分的设计,改进了空气由于受热膨胀引发的逸出问题和燃烧时的白烟污染,这样既减少原来实验的装置的误差,也具有环保意识。
②用带有精密刻度的量筒代替烧杯,直接读出精确数值,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在正式实验之前,增加学生分组实验一:针筒抽气实验。
常规的理论分析,对于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还是有难度的,而这个小实验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宏观事实,直接让学生感受客观规律,加深理解。
3.实验讲授过程中以问题作线索,以实验为依托,层层递进,学生“快”又“乐”地通过“问题引领探究”掌握知识。
5、实验讲授价值从教材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小学科学课程研究中对空气知识的认识,并且为后续混合物纯净物概念、氧气、二氧化碳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化学实验教学,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学生提供宏观事实依据,创设真实的科学探究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实验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知识构建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定量地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了解空气中重要气体的性质,教会学生分析混合物组成的实验方法。
②研究方法指导方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转变了研究方式。
③情感科学价值方面,科学探究的整个实验过程,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科学体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课本实验再现(1)实验用品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②药品:红磷、水。
(2)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现象;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过量;②装置必须密封;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⑤弹簧夹要夹紧;⑥塞塞子要迅速;⑦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⑧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注意】哪些因素会导致结果偏小?哪些又会导致结果偏大呢?偏小: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待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内过慢。
偏大:弹簧夹未夹紧、塞塞子动作太慢。
拓展训练1.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不同可燃物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起始时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
将燃烧匙内的可燃物加热至燃烧或红热后,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记录数据如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氧气含量变化,进一步理解氧气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20%。
本实验通过燃烧法测定氧气含量。
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它会消耗氧气。
通过测量燃烧前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
1.广口瓶
2.燃烧匙
3.精密天平
4.称量纸
5.酒精灯
6.橡胶管
7.三角架
8.砝码
9.铜丝(直径约2mm)
10.火柴
11.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
四、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底部铺一层干燥剂,用以吸收水蒸气。
2.将铜丝绕成螺旋状,一端与燃烧匙相连,另一端穿过橡胶管。
3.用精密天平称量10g铜丝,放入燃烧匙中。
4.用砝码平衡广口瓶与燃烧匙之间的重量,记录平衡后的读数。
5.用火柴点燃铜丝,迅速放入广口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
6.观察并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注意广口瓶内火焰的颜色和燃烧时间。
7.燃烧结束后,待广口瓶冷却至室温,再次进行称重。
8.根据燃烧前后的重量差,计算消耗的氧气质量。
9.通过消耗的氧气质量,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缺氧。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思路】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2. 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
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2)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O的体积分数。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2能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的误差,并分析,设计合理的装置进行改进。
【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教学、启发讨论、多媒体辅助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行程。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二、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1、安装好仪器后,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2、注射器要缓慢推动,让反应充分进行。
3、等到反应冷却到室温,再开始读数。
三、实验方法:在空气中加热铜粉,消耗氧气。
通过反应前后气体减少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来得出氧气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加热=氧化铜四、实验步骤:仪器用品:铜粉、具支试管(相同规格2支)、橡胶塞(相同规格2支)、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
步骤:1、将一支具支试管注满水,塞上橡皮塞。
打开橡皮塞,将水倒入量筒内,记录体积。
2、如右图所示,在另一只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皮塞,用小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
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胶塞中。
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先预热,再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4、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
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具支试管的容积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思考:碳硫分析仪的分析作用是什么?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上述实验环节中可能造成误差,如何减小误差?五、规范操作:1、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在管口冷凝,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2、注射器的推拉一定要缓慢,使反应充分进行。
3、一定要等到冷却至室温再开始读数。
六、实验安全措施: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外壁不能有水,以防止试管炸裂。
酒精灯使用前,两检查三禁止,防止发现危险。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课方案响肠中心学校王家进2016-9-15【教课方案思路】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关于认识空气的构成起侧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课——《氧气的性质》供给了基础。
学情剖析:空气是学生身旁最熟习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必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
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身旁最常有的物质──空气,并认识空气的构成;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断,并能利用教师供给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察看实验现象并加以描绘,对有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说。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研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察看、实验的方法获守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研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沟通、议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渐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激烈的研究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对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渐建立珍惜资源、爱惜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看法;【要点与难点】要点:通学生自己方案,研究空气中 O2的体分数。
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践精神。
点:初步理解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如何引学生去发掘的条件和果之存在的差,并剖析,合理的装置行改。
【教课方法】本以“ 研究” 主,情境教课、启、多媒体助下,通情形→ 研究→ →拓展运用等,促成知、技术和价的行程。
学生更可能多地参加到知的生、展的程中,从而被学主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育学生的科学素。
【教课程】教课教活学生活意情境,[ 新入 ] 猜:“看不,摸不学生思以有关空气的入新着,没有色没滋味,你的身常考并回答。
《空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炎陵县水口镇学校的孟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第一课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
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的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成分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初次接触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动手。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针对学生的现状,对问题进行分层设置,逐步引导,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主要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
(2)还可以吸热加快降温,和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炸裂瓶底。
不能用硫、木炭、铁、镁条等代替红磷,因为硫、木炭燃烧生成气体,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在空气中燃
红磷燃烧
占其内空气总体积的
通电后
度
红磷燃烧
,
白磷燃烧
移至大约刻度
铜粉变黑
少的气体体积约为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气体总体积
的
(1)进行实验时需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使铜丝能与装置中的空气充分反应,实验结束移开酒精灯,恢复到室温后读数即可计算出氧气含量,现象:刚开始加热时,注射器活塞向右运动,冷却至室温后,活塞最终停留在m的左侧(填“左侧”或“右侧”),装置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或可以减少操作过程引起的误差,不会污染空气(任写一点)。
(2)设计原则: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从而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小,减小量即为氧气所占体积。
利用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为了提高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入活性炭和食盐水
改进实验优点:利用铜加热、铁锈蚀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相较于教材装置更环保,且能够减少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
该实验的药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物。
第1讲实验·空气氧气(原卷版)教材实验0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材实验0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知识点0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减少氧气的体积。
反应原理:。
2.药品、水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等份,做好记号;(3)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待红磷,打开弹簧夹5.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6.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药品选择(1)可燃物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不能选用铁丝代替红磷,因为;(2)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
不选用镁代替红磷,因镁不仅与氧气反应,也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使集气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不全是氧气的体积;(3)可燃物燃烧时不能产生气体,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因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
(4)用加热足量铜丝或铁丝生锈等方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反应更充分,误差更小。
8.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明显偏小:①红磷用量;②装置气密性;③未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就;(2)测定结果明显偏大:①胶皮管未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顺着导管逸出;②燃烧匙伸入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
9.实验改进(1)点燃方式的改变(反应物未变)将装置改为密闭装置,用光、电或酒精灯加热(如下图)。
优点:避免误差,防止。
(2)更换反应物将装置改为密闭装置,同时更换反应物(如下图)。
优点:反应更容易进行,避免误差,防止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10.实验拓展(1)根据红磷燃烧后不能将装置中的气体完全消耗完,可知空气是一种混合物;(2)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根据实验时集气瓶中进入一定量水后,水不会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可与红磷反应,氮气却不与红磷反应,由此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3)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实验过程氧气浓度、压强等物理量的变化。
初中化学中氧气的含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
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
2.氧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
1.氧气的制备方法。
2.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酸性过氧化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燃烧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介绍氧气的应用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是多少?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
2.氧气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将试管装满酸性过氧化氢溶液,用试管架支撑。
2.用燃烧器具加热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3.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制备氧气。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讨论实验结果。
2.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思考一下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
【教学反馈】
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
2.检查学生对氧气的理解情况。
【教学延伸】
1.请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氧气的资料,探讨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前往实验室观察氧气的实验过程,深入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同步实验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2.通过观看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实验的不足之处并能加以改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实验仪器】大集气瓶、酒精灯、燃烧匙、烧杯、弹簧夹、橡皮塞和导管【实验试剂】红磷、蒸馏水【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 等份;(3)夹紧弹簧夹,取过量(或足量)红磷于燃烧匙中;(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5)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一部分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瓶内液面上升约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 实验原理(1)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即为瓶内消耗氧气的体积。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注意】(1)此实验对实验药品的要求:只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
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2)实验开始时,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①吸收热量,有利于降低温度;①吸收生成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3)倒吸进集气瓶的水不能充满整个集气瓶的原因: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不与红磷反应且不溶于水。
(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性质: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①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实验误差分析(1)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①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①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2)若实验结果大于1/5,原因可能是:①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部分气体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气体受热逸出。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这个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本次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能够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过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是消耗掉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的氧气,然后通过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来推算出原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我们通常采用燃烧法来进行测定,即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燃烧红磷等物质来消耗氧气。
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4P + 5O2 → 2P2O5。
通过这个反应,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耗的氧气量,从而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器材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器材:1. 密闭容器:通常使用集气瓶或者烧瓶。
2. 燃烧物质:红磷。
3. 点火器材:火柴或者打火机。
4. 测量工具:量筒或者滴定管。
5. 其他辅助器材:橡皮塞、导管、水槽等。
四、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漏气的情况。
2. 然后,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水,以便于观察氧气的消耗。
3. 接着,称取适量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并迅速用橡皮塞封闭瓶口。
4. 点燃红磷后,迅速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观察红磷的燃烧情况。
5. 红磷燃烧完毕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观察并记录水面上升的情况。
6. 最后,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计算出消耗的氧气量,进而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安全,红磷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因此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执教老师:陈静华时间:2005-5-10
地点:东昌南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以及将化学原理演变为实验原理的实践能力;
2、结合典型的化学史实,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
3、让学生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运用已学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使他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培养、训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后记:
化学实验应该重视对学生综合、设计、动手、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不断改进,从化学史的学习→对现有实验装置批判→自行设计→不断改进,充分挖掘该实验的潜在功能,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