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难点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比热容、热值的理解及相关计算(精练)
一、选择题
1.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热值用于描述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本领
B.功率用于描述做功的多少
C.比热容用于描述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
D.温度用于描述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
2.下列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燃料的热值只决定于燃料的种类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燃烧的充分程度无关
3.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铜加工成了铜环D.15℃的煤油加热到40℃
4.广西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梧州市龙圩区苍海新区,是兼具湿地功能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能很好地调节气温,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A.热值B.比热容C.热量D.内能
5.下列过程中物理量发生改变的是()
A.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的密度
B.一盒牛奶喝掉了一半后的质量
C.一桶汽油燃烧掉一半后的热值
D.一瓶水喝掉一半后的比热容
6.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火箭以液氢为燃料是因为氢具有()
A.较大的密度B.较大的热值
C.较高的沸点D.较大的比热容
7.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酒精灯内酒精的物理量没有改变的是()
A.质量B.体积C.重力D.热值
8.煤油的热值为4.6×107J/kg、比热容为2.1×103J/(kg•℃),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页(共19页)。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对质量和密度的理解(精练)
1.在用水银体温度计测量发烧病人的体温过程中,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不变的是()A.温度B.体积C.密度D.质量
2.根据生物学家的报告,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70%,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
A.1kg B.10kg C.35kg D.70kg
3.下列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在铁片中央用电钻钻出一个小孔
B.铁块从北京运到上海
C.工厂里把铁块压成铁片
D.铁水凝固成铁块
4.下列关于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瓶里的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变大
C.将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质量都相同
D.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5.如图所示,中国空间站里,航天员是靠“飘”来移动的,如果没有空间站舱壁上的“抓手”,
)
他们就会在舱内飘来飘去。
从地面到空间站,他们的质量(
A.变小了B.不变C.变大了D.变为零
6.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A.密封在碘锤中的碘升华前后
B.一支粉笔书写后变短
C.从教室拿到物理实验室的物理书
D.把一块橡皮泥捏扁前后
7.将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放入冰柜中,瓶内的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不变的是()
A.内能B.密度C.质量D.体积
第1页(共14页)。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 的沙子和水加热。
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问:(1)图a 、b 中,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 (2)加热2min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答案】(1)图a ;(1)4.2×104J ;(1)0.9×103J/(kg·℃)。
【解析】 【分析】(1)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再利用公式Qt cm∆=进行分析;(2)从图像可知,加热满2min ,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从而可知和水的温度变化,已知水的质量和比热容,可利用公式Q cm t =∆吸计算水吸收的热量;(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所以2min 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也相同,由图a 得出沙子温度的变化量,再根据Qc m t=∆计算沙子的比热容。
【详解】(1)由题知,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且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吸收相同热量时(加热相同时间),由公式Qt cm∆=可知,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所以图a 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2)由b 图像可知,加热满2min 时,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则加热满2min 时水吸收的热量:()()344.210J/kg 0.2kg 7020 4.210J Q c m t =∆=⨯⋅⨯⨯-=⨯水吸水水水℃℃℃;(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在2分钟的时间内,沙子吸收的热量:44.210J Q Q ==⨯沙吸水吸,因加热2min ,沙子的温度从20℃上升到250℃,由Q cm t =∆吸可得,沙子的比热容:()()434.210J 0.910J/kg 0.2kg 25020Q c m t ⨯==≈⨯⋅∆⨯-沙吸沙℃℃℃。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在人与山崖间有一条铁路穿过,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人看见火车冒出烟1s后听到汽笛声,又经过2s后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距离多远?【答案】680m【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声音从鸣笛处→人,传播用时1s;声音从鸣笛处→山崖→人,传播用时:(1+2)s=3s设人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340m/s×1s+340m/s×3s得出:s=680m答: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是680m2.如图,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
【答案】丁【解析】【详解】当对着瓶口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会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大,所以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丁。
3.下面是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正确作答.(1)如图甲,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此实验是用来探究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_____,若瓶内已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小明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看到小纸片跳动的幅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鼓面振动的_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4)如图丁,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_____(选填“大”或“小”),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这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答案】A 减小真空不能传声变大幅度小频率【解析】【详解】(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故选A;(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减小,若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4][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幅大,小纸片跳动的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4)[6][7]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4.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和____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如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点.【答案】长度 a b A B【解析】【分析】【详解】(1)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张力有关,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到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两者的粗细和张力相同,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该控制他们的长度和张力相同,满足该条件的是a和b两弦线.(2)按住AC两点比较,按住A点时弦较短,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A,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C按住BC两点比较,按住B点时弦较粗,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C,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B,所以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6.下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1)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2)图①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3)图④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4)图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的关系.(5)图⑧实验说明:________.【答案】②⑥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转化放大法音调的高低与频率声音具有能量【解析】【分析】【详解】①钟罩实验探究的内容为声音传播的条件;②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③水中敲击石块能听到声音,探究的是水能否传声;④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⑦探究的是管乐器的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⑧探究的是声音与能量的关系;故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②⑥;在图①中向外抽气,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图④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动幅度不同,因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放上纸屑将其振动放大,故称为转化放大法;在图⑤中用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由于运动快慢不变,即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快慢关系;在图⑧实验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7.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光现象的识别及解释(精练)1.如图所示是一些光现象的实例,其成像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手影“兔”
B .路灯下的影子
C .水中倒影
D
.小孔成像
2.阳光明媚的三月,旅游景点双溪曹大海(如图)游人如织,在游湖赏花过程中,游客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看到的一些美景进行分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下桃花和游人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湖水中白云和柳树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透过清澈的湖水看到湖底变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D.湖畔桃花能被游人看到,是因为桃花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1页(共15页)。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精练)
一、选择题
1.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之和。
有两个阻值分别为R1=12Ω和R2=10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总电阻为()
A.6ΩB.22ΩC.15ΩD.9Ω
)
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均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灯L1和灯L2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B.灯L1和灯L2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C.越亮的灯泡通过的电流越大
D.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3.两个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因为导体串联相当于()A.减小了导体长度B.减小了导体横截面积
C.增大了导体横截面积D.增大了导体长度
4.一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A”字样,把它和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入电路,则电路的总电阻变化范围是()
A.0~10ΩB.0~50ΩC.0﹣60ΩD.10Ω~60Ω
5.a、b为两段材料、长度均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电阻丝。
将它们按如图所示串联在电路中,
)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电阻丝a的阻值较大
B.电阻丝a两端的电压较大
C.流过电阻丝a的电流较大
D.两电阻丝串联后,总阻值变大
6.判断一个电阻是否能等效替代另外两个串联的电阻,主要看()
第1页(共20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运动和力一、单选题1.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B.C.D.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改变B.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只能做方向向下的运动C.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因为水桶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手上D.物体运动的速度突然减小,惯性也减小,是因为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3.下列足球比赛的场景,关于力和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下来,是因为足球不受力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C.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守门员一脚踢出放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给脚的力和脚给足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4.课堂演示实验时,老师让小钢球从斜面滚下,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经过一条形磁铁附近,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小钢球在桌面上作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小钢球在桌面上滚动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D.小钢球在桌面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5.在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伟大思想指引下,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产航空母舰001A型的排水量是7万吨,满载时所受海水的浮力为7×107NB.国产歼20战机是利用空气的浮力直接升空的C.国产直-18F反潜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时所受升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当向悬浮于水中的国产潜水艇的水舱充水时,潜水艇会逐渐浮出水面6.2021年4月13日,中国女足凭着“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成功晋级东京奥运会决赛圈。
足球运动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足球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C.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D.用头顶足球时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如图所示,擦窗机器人能凭借自身底部的真空泵和吸盘吸附在玻璃上“行走”,带动清洁布擦拭玻璃。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1.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位置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读数是97℃,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是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则该物体的温度是_____.如下图所示,图甲的温度为_____。
【答案】40℃ -22℃【解析】【详解】[1]因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设不准确温度计示数y与真实温度x之间满足方程:y=kx+b;将y=97℃时,x=100℃和y=2℃时,x=0℃分别代入方程,得:97=k×100+b;2=k×0+b;解方程组得:k=95100,b=2,故方程可变为:952100y x=+,根据题意,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可知,x=y,代入方程可得解为:x=40℃;[2]由图知,温度计10℃之间分成5等份,所以一等份代表2℃,也就是分度值为2℃;“20”在“10”的下端,说明温度低于0℃,为-22℃。
2.(1)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A.水银温度计(﹣20℃~120℃);B.酒精温度计(﹣80℃~60℃);C.体温计;D.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选填“A”、“B”、“C”或“D”);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选填“甲”或“乙”)。
【答案】不变晶体固液共存自下而上 A 甲【解析】【详解】(1)[1][2]从图乙可以看到冰在熔化过程,从第2min到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以知道冰是晶体;[3]第6min时,冰的温度还是不变,此时有一部分冰已经熔化成水,但没有全部熔化,应该处于固液共存态;(2)[4]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因为不能确定温度计的具体高度是多少;[5]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因为水沸腾时,温度能达到100℃,酒精温度计最高温度只能是60℃,体温计、寒暑表这两个量程也不够大;[6]水沸腾前,温度不均匀,烧杯上面的水温度较低,下面的水温度较高,下面的热气泡上升遇上低温的水时,一部分会液化成水,那么气泡会变小,故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甲。
专项一声、光学重难点03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物距(u)成像的特点像距(v)主要应用大小倒正虚实u>2f 缩小倒实f<v<2f照相机、摄像机u=2f 等大倒实v=2f复印f<u<2f 放大倒实v>2f投影仪、u=f 不成像获取平行光u<f 放大正虚放大镜2.望远镜一般由2个透镜组合而成,靠近眼睛的一端相大于放大镜,另一端相当于照相机。
显微镜一般也是由2个透镜组合而成,靠近眼睛的一端相当于放大镜,另一端相当于投影仪。
3.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变强,看远处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折射能力变弱,看近处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用凸透镜矫正。
4.实验探究:实验时要调整蜡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解题思路】常见考题:1.判断透镜焦距范围,成像特点。
解题方法:(1)根据成像规律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以及成像特点,运用不等式综合求解。
(2)利用成等大实像时u=v=2f求解。
(3)利用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求解。
2.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分清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牢记三条特殊光线。
特别注意:只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凹透镜是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多练习下图,既能掌握透镜作图,又能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真题再现】1.(2019湖南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7cm C.10cm D.16cm【答案】C【简析】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确定距离是物距,还是相距,这里均是物距。
u1=14cm,u2=8cm.再看成像性质,根据成像规律,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当u1=14cm时成放大实像,所以有2f>14cm >f;当u2=8cm时成放大的虚像,故7cm<f<14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可知8cm<f<14cm,C正确。
2019中考物理难点及答案
2019年中考在即,相信每位同学都在努力的复习,尤其是那些重点难点,查字典物理的名师就为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物理难点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难点一
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
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4.5牛
B. 3.2牛
C. 3.0牛
D. 2.1牛
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力平衡,数据2中木块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当拉力改变时物体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摩擦力与此无关,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次数 1 2 3
木块运动情况越来越快匀速运动越来越慢
弹簧秤读数(牛) 4.5 3.0 2.1
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
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
C项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
密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
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
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
步骤:(1)测空杯的质量m1(2)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 结果表达式:ρ=(m2 -m1)ρ水/(m3 -m1)
难点四压强浮力的难点在浮力
请同学们记得,这章很复杂的计算题不会的话问题不大,
初中的物理知识不要求很繁难的运算,但浮力的题比较灵活。
例:如图②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分析:因为无法比较排开液体的体积,这时灵活的应用浮沉规律比较好:以物重为桥梁,甲图浮力小于重力,乙图浮力等于重力,因此答案是(小于),(乙)。
这些,就是2019中考物理难点及答案,希望每位中考学子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