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领悟《示儿》一文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示儿》,培养学生关注家庭、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示儿》一文的主题和内涵。
2. 教学难点:促使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反思,思考如何成为更好的孩子和更好的家庭成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示儿》,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子白板、课堂点击器等。
3. 学生资源:学生个人作品、家庭成员的参与。
四、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1. 创设情境:学生观看一段家庭短片,并分享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2. 引入话题:教师介绍《示儿》并提出学习目标。
阅读理解(30分钟)1. 分段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对《示儿》进行分段阅读。
2. 问题导学:教师提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a. 文中的父亲通过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b. 文中的孩子对父亲的教育态度如何?c. 你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d. 如何看待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交流互动(30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撰写小结。
2. 展示交流:每组派代表展示小结,并进行全班交流。
创作实践(30分钟)1. 剧场表演:学生分组将《示儿》改编成短小话剧,并进行表演。
2. 家庭实践:学生回家与家人合作,通过实际行动展示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关爱。
归纳总结(15分钟)1. 教师总结:总结学习过程和收获,激发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写一篇短文,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理解。
作业布置1. 练习册:布置相关练习册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以《示儿》为题,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短文,并与家人分享。
五、教学参考参考文章:《示儿》教学参考书:《语文教材》辅助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素材其他帮助:分享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思考未来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示儿》一文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还能够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所作所为。
《示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过程与方法: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歌曲导入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听了这首歌,让老师不禁想起了一个人,他的一生生动诠释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他就是——爱国诗人“陆游”。
(板书:陆游。
)2、了解作者,导入课题。
(1)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你们对陆游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陆游生平。
(2)导入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临终之作《示儿》。
(板书课题:示儿。
)3、释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呢?生说:给儿子们看。
师小结:,在这里指的是陆游临死之前想要展示给儿子们看,相当于遗嘱。
二、初读古诗过渡: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接下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由读一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分节奏。
(3)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2、生齐读自学要求。
3、汇报交流。
(1)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古诗。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三、抓诗眼,悟诗情:(一)悲伤:不见九州同1、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陆游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生:悲伤。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公开课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示儿》为教材,详细内容为教材中第二单元“亲情”主题下的第四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陆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儿子们要勤奋学习,热爱国家,敬重长辈,兄弟友爱,为人正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陆游所要传达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家庭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课文朗读(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20分钟):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陆游的道德观念,解答学生疑惑。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课文内容出题,讲解答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示儿》2. 重点词语:勤奋学习、爱国、家庭观念、道德素养3. 教学流程:导入→朗读→解析→例题→练习→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
2. 答案示例:我的家庭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但他们从不忘记关心我的学习。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围坐在一起,谈论学校里的趣事。
我很珍惜这样的时光,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庭亲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家庭亲情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示儿》,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道德观念。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家庭亲情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关于《示儿》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示儿》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示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重难点: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陆游的《示儿》。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生:介绍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件)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1177年(中原沦陷50周年),陆游《关山月》一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沦陷65周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诗人一心向往报效祖国,英勇杀敌的情怀。
三、1193年(中原沦陷66周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沦陷83周年),85岁高龄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下了相当于遗嘱的绝笔《示儿》。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一)初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示儿》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祭、乃”,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
3.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二、学习过程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诵读诗句,感悟诗情。
1.整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你能写两句古诗中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化,体会诗情。
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历史资料,你知道陆游渴望全国统一的心愿实现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示儿》优质教案优秀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示儿》一诗。
本诗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详细内容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示儿》,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学习《示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简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示儿》,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3. 精讲课文:a. 解释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b. 分析诗人的情感和爱国情怀。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中的句子,并分享翻译心得。
6. 小组讨论:讨论诗人的家国情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示儿》2. 诗人:杜甫3. 时代背景:唐朝4. 重点词汇:死去、万事空、王师、北定、中原、家祭、乃翁5. 诗句分析:句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示儿》全文,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翻译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附录:《示儿》译文:我知道,死后一切都会消失,但我悲伤的是,不能与祖国共存。
当王师收复中原的日子到来,家祭时,别忘了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背诵《示儿》,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感”。
《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示儿》,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示儿》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掌握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作者通过诗文表达的爱国情怀。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示儿》,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课文《示儿》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特色。
2.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陆游与其他唐宋诗人的异同,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结合课文,探讨陆游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七、教学步骤1. 针对课文《示儿》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对比分析陆游与其他唐宋诗人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3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搜集唐代诗人王昌龄、南宋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出塞》,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也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的边塞去看看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
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边关、边疆)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2、简单介绍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到唐,一直没有间断。
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一读。
(2)学一学。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儿》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
认识本诗中的“乃、祭”,会写“祭、乃”,并能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能够背诵和默写。
3.借助教材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4.学习通过查找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主题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同时播放朗读音频。
2.介绍《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以此揭示本单元主题“爱国情怀”。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3.过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志士都像艾青一样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在他们的笔下,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饱含真挚爱国之情的作品,本节课就让我们穿回到南宋时期,去学习这样一首爱国诗,感受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
(同步板书诗歌题目)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理解诗歌题目含义。
示:告诉;告之。
示儿:写给儿子看的诗。
5.过渡:诗人会写什么给自己的儿子呢?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首诗。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对诗歌朗读,检查学生对朗读的预习情况。
2.对学生朗读的字音等进行纠正。
3.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根据范读,画出课文中停顿的地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吿乃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祭、乃”,指名学生朗读,指导书写笔顺,对易写错的字进行警示。
祭:注意左上部分不要写作“夕”。
6.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注意抑扬顿挫。
(2)与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对诗句进行翻译。
《示儿》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示儿》。
本课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陆游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理解诗歌大意。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体会意境: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意境。
5. 品词析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理解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
6. 拓展延伸:讨论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示儿》。
2. 在黑板上列出诗歌的关键词句,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爱国的理解,下一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但在课堂拓展延伸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陆游的爱国情怀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可以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他陆游的诗作,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爱国情怀。
《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公元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
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
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奔走、呐喊,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二、学情分析1.该年段语文学情基本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2.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具有比较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诸如生字词学习、课文读通顺等一般在预习阶段均能得到落实,除特殊情况外,课堂上不必安排此方面专门的活动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作一下检测即可。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相较于同年级其他班,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形象思维能力则相对弱一些.而且学生间的思维水平、思维结构还有情感发展倾向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半左右的学生偏向于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因而在“动情感悟”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班学生课外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相对较高,能比较广泛地寻找相关信息,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初步整理。
总体来看,学生信息渠道较多,知识面比较广,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较多的课外信息资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受作者陆游的爱国情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的词句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的词句意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诗文表达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诗文内容、作者简介、意境图片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陆游的生平等。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PPT展示古诗意境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随后,教师逐句解析诗文,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诗文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11.《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古诗大意。
3、感受诗人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走进诗人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爱国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板块一:走进诗歌,理解诗意一、谈话导入,揭题读题1、板书课题2、理解题目意思。
3、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1、生自由朗读2、指名读3、全班齐读三、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小组交流,师巡视2、小组汇报,初步理解3、再次齐读板块二:走进陆游,理解诗情一、理解陆游的悲伤1、陆游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日夜盼望着南宋军队能够早日收复中原,将侵略者赶出国门。
但是无奈啊,直到他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时候,仍不见“北定中原”,仍不见“九州大同”。
这怎能不叫陆游悲伤呢?他的悲伤和一般人的悲伤有什么不同?①指名读。
你能读出陆游的悲伤吗?②齐读。
二、理解陆游的悲愤1、(课件:地图)陆游两岁时,金人就侵占了祖国的大片疆域,到陆游临终,已是整整82年!82年啊!为什么就一直收复不了呢?让我们看看南宋的君臣都在干什么。
4、出示示意图5、理解《题临安邸》。
他们无心收复失地,有诗为证。
①出示《题临安邸》,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②指名读当政者逃到江南,他们在干嘛?咱们到诗句里去找找线索。
③他们不仅自己纵情享乐,而且还极力阻拦爱国人士抗金。
一代名将岳飞,被奸臣秦桧的十二道令牌杀害;一生都在为恢复中原而战斗的辛弃疾,被朝廷冷落。
不是打不赢,而是投降派根本就不想打啊!④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句谴责的话送给那些投降派,你会写什么?把它在你的课文纸上,这就是你的感受啊!⑤苟且偷安,畏敌媚外的投降派,如何能让立志抗金救国的陆游看得下去!他的心中肯定也早就生起了一团怒火,这个愤怒,叫——悲愤!(板书:悲愤)⑥这燃烧的怒火,这满腔的悲愤,化成了他的绝笔诗——《示儿》6、老师配乐朗读7、齐读。
三、小结板块三:回到当下,抒怀明志1、课件:杭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杭州孩儿巷设立了“陆游纪念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小品文《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将自己的感受借鉴到日常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运用讨论、猜想等方式展开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他人的情感,形成踏实、自信、勤奋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展示(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以儿童为主角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
2.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先给学生分享一则自己的小故事,再把这个故事与本篇小品文《示儿》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文本阅读(20分钟)教师放慢课堂节奏,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导引后,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感受、表达。
4.个性化探究(20分钟)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组,让每个组员分别扮演文章中每个人物,让他们表演出文章中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生活感受,并让其他组员在表演之后共同探究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共鸣。
5.思考延伸(1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技巧来描述。
6.课堂点评(5分钟)教师通过点评学生的表现,强化积极表现,鼓励学生保持对文学作品和生活的关注,寄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童年,好好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可贵的瞬间。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情感认识较深,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情感变化,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而在个性化探究环节,学生们借助表演,将自己置于角色之中,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章中的人物有了较为紧密的连接,这是本次教学中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在思考延伸环节,学生们的热情略有下降,这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分享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地去品味生活中的瞬间,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生。
《示儿》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祭、乃”,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
3.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孩子们,700多年前,86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明确:《示儿》是陆游写给儿子的临终遗嘱。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交流资料,简介诗人。
1.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指名读古诗,注意节奏的划分。
(2)字词过关。
元:同“原”,本来。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
(3)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三)诵读诗句,感悟诗情。
1.感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1)指名读诗,你读懂了什么?
(2)翻译这一句。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3)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
(4)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
(5)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
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
2.感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1)指名读诗,你读懂了什么?
(2)翻译这一句。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从这一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心情?
小结: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
他都八十六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
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
(4)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
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
板书:盼。
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
年啊,同学们。
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强烈的期盼啊!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
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读一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练习
抄写古诗并背诵。
四、总结
同学们,几百年的诗人陆游有如此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也应该像陆游一样心怀一颗爱国之心。
五、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自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理解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六、板书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悲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