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申论热点解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标题】申论制度案例分析:以XX为例探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导语】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XX地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改革的主要内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一、案例背景】XX地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解决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旨在建立节约、高效、透明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出行效率。
【二、改革内容】1. 制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明确公务用车的范围、标准、配置和使用要求,加强对公务用车的规范化管理。
2. 实行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将公务用车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车辆利用率。
3. 推行公务用车租赁制度:对于非定向公务出行,优先采用租赁方式,降低公务用车成本。
4. 严格公务用车审批程序:加强对公务用车出行的审批管理,防止公车私用、滥用等问题。
5. 建立公务用车信息公示制度:公开公务用车配置、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成效】1. 公务用车成本下降:通过集中管理和租赁制度,降低了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2. 公务出行效率提高:车辆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提高了车辆利用率,缩短了公务出行时间。
3. 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严格审批程序和信息公示制度,减少了公务用车领域的腐败现象。
4. 社会满意度提升:公务用车改革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提升了政府形象。
【四、存在问题】1. 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单位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存在漏洞和死角。
2. 车辆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和单位公务用车配置标准过高,导致资源浪费。
3. 监管机制不健全:公务用车监管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4. 公众参与度不高:公务用车信息公示制度尚未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五、建议】1. 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执行,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编者按】一直以来,公务用车实物供给制度,但传统公务用车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日益突出。
按照中国最新发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一般公务用车将被取消,普通公务出行将实现社会化,这标志着中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我们在此做一个时政热点专题分析,希望对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时政背景】201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向社会公布。
按照这一方案,中国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社会化,并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意见》用于全面指导公车改革,阐明了公车改革的意义,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细化了公车改革主要任务,对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要求。
《方案》明确了参改范围、人员范围、车辆范围和车改任务。
其中,车改的四大任务是:(1)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2)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
(3)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
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制定了规范处置办法。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理论观察如何算清车改这笔账再过两个多月,中央和国家机关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期限将至。
据媒体报道,9月中旬,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主持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动员会,全面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
距离方案发布已过去百日,公车改革正在进行,今年年底前,各地要制定并上报车改总体方案。
记者注意到,《改革方案》公布至今,有关进行改革的公车范围、车改后究竟能节约多少开支、发放车补会不会演变成“变相福利”等问题广受关注。
近日,中央车改办回应了这些质疑。
就相关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一些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专家。
车改之后花钱更多?前不久,某媒体一篇“某县公车取消减千万支出需发四千万车补”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报道以“湖南北部某贫困县”的情况进行测算,称车改不划算:“一般公务车辆加起来也就100多辆,按照中央车改意见,即便全部取消这100多辆公车,一年可减少上千万元的财政支出(包括司机工资、车辆维修等费用),但同时得拿出近4000万元给全县7000多名公务员及按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发放车补。
”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随后对媒体表示,这一报道对车改政策理解有明显错误。
按照车改政策,车改方案分级负责,各地确定补贴标准的前提是:改革后的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的总额,这也是车改的政策底线。
长期关注公车制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专门撰文分析,从“某县”来看,原来有人认为,“某县”的公车只有100多辆,经过媒体调查实际上是370辆。
原来说的拿车补的公务人员有7000多人,实际上只有3000多人,大多数人的车补仅有500元多一些。
按照每辆车折旧、司机、运行费等加起来算10万元左右,车改之前是3700多万元,车改之后发车补1500万元,加上执法车、机要通信车、极少部分领导的实物保障车按照50辆来算,也应该不会超过2000万元,大体上与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贾康“车改节约50%”的估计相吻合。
2015事业单位面试备考:面试考试真题解析(361)国家实行公车改革政策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已经逐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适当发放了交通补贴,处级以下分别为每月500至800。
对此,你怎么看?【中公教育解析】各地逐步取消公务用车,并适当发放交通补贴,这一举措是公车改革社会化、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党和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坚定决心。
公车改革自施行之日起,就收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意义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效节约了党政机关经费,减轻了财政负担。
一直以来,公务购车消费在三公消费中都占有很大比重,且随着公务用车数量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燃料费、保养费、维修费、人工费等费用也迅速膨胀,公车的高额开支已经逐渐成为行政开支的重要部分,成为各级财政部门的沉重负担。
此次公车改革,能够有效减少公务用车数量,进而节约经费,减轻财政负担。
第二,有利于消除特权意识,刹住车轮上的歪风和腐败。
腐败往往是从特权意识中萌芽,公务用车正是滋生这种特权意识的载体,一些单位及领导给予职务而在公务用车方面享有特殊待遇,这促使一部分人形成了公车特权意识,进而引发公车私用、借车辆票据报销等伺机捻財等腐败行为。
公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无疑是在思想上对一些官员的洗礼,有利于消除官员的特权意识,刹住车轮上的腐败。
第三,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维护政府形象。
公车改革之前,党政机关在公车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配置超标、使用混乱、运行成本过高等,还存在着如公车私用、公车变专车等情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在群众中也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有损于政府形象。
公车改革减少了公车数量,节省公共资源,有助于规范党政机关的日常行为,有助于将公共财政资源用于民众更需要的公共服务中去,更有利于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
为了让公车改革政策更好地执行下去,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做到信息公开,让公车改革远离“操作暗箱”。
【社会问题的背景】(1)2010年3月底,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同时,要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
(2)广东公车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东莞市沙田镇。
该镇从1993年起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
在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车改中,东莞仍领跑在前。
2004年年底,东莞完成了市直党政机关车改;2005年10月前,镇街车改完成。
车改后,东莞公务员交通支出节约了一大笔。
最早车改的沙田镇,车改前该镇机关每年交通费用为84万元,车改后为38万元。
全市各个镇区车改前3年平均每年公务员交通费为11759.64万元,车改后每年公务交通费用测算为8875.97万元,节省了近3000万元。
在东莞公务用车的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第一件事便是车改后公务员个人的交通补贴标准。
在天涯等论坛上当时火热的帖子是《天!东莞车改科员有1000元补贴》。
东莞市一局级机关公务员蔡先生告诉记者,“老百姓意见那么大,不可能不顾及的”。
后来车改方案正式出台,科员的车补为800元。
对于大多数公务员来说,这个补贴标准还算满意,“车补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了”。
(3)“三水区自2004年6月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先后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车改。
”佛山三水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水区的公车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当时开创了广东车改先河。
“车改前做了近一年的调研!”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调研后得出结论:“不如把公车拍卖,这样车改就一步到位了。
”2004年7月4日,佛山市三水区公车首场拍卖会如期举行,首批79辆拍卖公车共吸引了1312名竞拍人参与竞拍。
“公车拍卖,那是从没见过的新鲜事。
”参加过公车拍卖的私企业主黄先生回忆说,当时他看中的一辆丰田起拍价为7.2万元,最终以16万元成交,他因出价少没得到“心头好”。
三水区分五批拍卖公车367辆,成交总价3738.26万元。
车改后,三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支出分别每年至少降低700多万元和60多万元,节约率在30%以上。
标准表述: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长期以来,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和公费旅游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公消费”。
一般认为,三公消费每年耗资9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
公车改革进行了十几年,每次改革都能吸引一阵子公众的眼球,每次改革也都在公众的关注后止步。
产生这种怪现象的原因相当复杂,也相当简单。
往大了说,是因为使用公车的“特权一族”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公车制度与实际情况两层皮;往小了说,舆论在公车改革问题上忽冷忽热,进退失据,对不改革公车制度的城市视而不见,对“勇吃螃蟹”的城市大施口水,使尝试公车改革的城市成了被枪打的“出头鸟”。
舆论应跳脱偏颇狭隘的视野,站在中央政策方向上,站在大局的高度全面公车改革的利弊,对利国利民的大胆尝试应当鼓励;地方有关政府应将改革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依靠各方合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公车改革得以持续深入推进,圆满实现其初始目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及答案:公车改革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资料1、2011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会议强调,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
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一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范文大全)第一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已经将公务员薪酬改革提上日程。
截止2014年6月,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在舆论场中,公务员常被标签化。
一是有些人将普通公务员与官员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普遍收入高、待遇优厚,还手握大权,权力寻租的机会俯拾皆是;二是认为所有的公务员,都有看不见的灰色收入,或者能通过其他方式敛财。
事实上,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毫无权力变现的机会,其收入并不多,有些可用“惨淡”来形容。
如一线公务员工作苦、压力大、收入不高,而且上升空间不大,所谓“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盼头”,这就让他们心生倦意。
想离开官场,又没有胆量;继续待下去,又看不到明媚未来。
2014年6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务员工资改革绝不等于单一涨工资。
【标准表述】——公务员工资改革绝不等于单一涨工资[新政解读]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的重心在于“限高”、“提低”。
“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确切地说,是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
“提低”主要是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向职务偏低,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倾斜。
其最终的目的是,缩小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公务员薪酬制度成为社会焦点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务员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优越地位决定的。
公务员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地位的优越性,与社会职业靠劳动来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不同,公务员更具身份化与福利化的特性。
华图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_上海分校2015年公务员时政:公车改革后应关心下公交和出租公车改革作为一项改革设计,社会各界期盼已久。
公车的管理和使用,公车的费用开支,早已滋生出一种全凭良心决定其腐败程度的“车轮上的腐败”。
显然,公车改革最大的利好,正在于可望从根本上遏制这类腐败。
改革后,参改的厅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省级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按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和科员及以下分4档,分别为1690元/月、1040元/月、650元/月、450元/月。
地方则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参照执行。
于是也有声音说,这或是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利好。
许多公务员尤其是部分早已自驾私车上下班的公务员,应该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
不过,从收入结构上分析,恰如其分的交通补贴并非额外的体制性福利,不过是从工资结构上补上了交通费用这个缺项。
从社会转型的意义上看,公车改革当然是越彻底越好。
此前,体制内公车的本质就是交通特供。
既然是特供,就难免妨碍社会公平,包括市场公平。
公车改革之后,公务交通出行必然面临着市场化的选择。
公务员可以选择坐公交、出租车,也可以选择自购交通工具,包括既有的公车拍卖在内,种种举措必将激活市场供求,成为汽车时代市场繁荣的一大利好。
事实上,市场公平的意义远不止于市场交易量的增加,更在于交通市场质的优化。
车改之后,厅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在出行的时候,将从此作为普通乘客和私车驾驶员而存在,并与其他社会成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众多公务员将和其他的社会成员一样,“从明天起,关心公交和出租”。
这个意义远比增加市场需求量要大。
也不是说此前公务员不关心交通出行,但说拥有公车特权的他们推己及人般地关心,恐怕也不全是事实。
车改之后,相信众多公职人员,都将像关心切身利益一样,关心公车的线路设计、票价设置、时间间隔是否合理,关心汽车市场健康、4S店服务、油品供应是否正常,关心互联网租车与传统出租车的优劣和走向。
公车改革,无疑将会为市场增添正能量。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2015公车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公车改革须与公务运行相向而行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作为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法干警及其他各类考试共同所考察的考点,在申论、浙江省考面试等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建议广大考生需注重关于时政热点的积累。
为方便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系统的复习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热点解读,在此浙江人事考试网邀您及时关注更新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家之言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的治理方式,从源头上规范乃至减少公车服务的领域和总需求,从而控制公车运行的成本,保障公务出行的效率。
近几天,一些地方陆续公布着当地的公车改革方案。
从已披露的信息看,保留“四类公车”与按职级发放公车补贴,是基本的“标配”。
积极推进公车改革,符合社会的预期,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但是,随着车改面的不断扩大,社会上也确实有“泛福利化”的质疑,有“影响行政效率”的担心。
其背后的根源,恐怕就在于目前的车改方案多数是“就车论车”,而脱离了现实公务运行的实际。
毕竟,相对于“一刀切”的公车补贴方案,现实中公务运行的基础、方式和需求是千差万别的。
公车是保障公务用车,没有公务就没有公车。
其实,中央、省级甚至是县级职能部门的运行主要是“静在机关、动在出差”模式,基本上可以视公车为“无物”;而基层的街道、乡镇则需要经常在区域内“游动”或上级职能部门间“奔走”,对公车的日常需求大。
本轮车改中,越是基层越希望公车用实物来保障的倾向,也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反映。
况且,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环境、公共交通水平、出租车服务保障能力方面的差距很大;同级地方政府之间辖区面积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也导致了同级政府、职能部门或岗位之间,对公车的日常需求很难一概而论。
当然,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让公车改革方案一味地“迁就”现实的差异与需求。
实际上,公车改革也给公务运行的变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是时候改变“出则公车”的官僚主义作风、“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毛病了,也是时候充分利用电子办公系统简少“车来车往”了。
【背景链接】不完全统计,当前公车使用存有“三三制”现象--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
领导和司机私用公车的时间,竟然占了公车使用时间的2/3之多,可见公车私用到了何等地步。
在正在召开的广州“两会”上,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主动谈起广州公车监管措施。
称广州市公车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实行分级管理,经批准非公务用车将采取有偿使用措施,试点单位估算,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
据称,广州市拟对公车私用收费,不是随随便便象征性收费,而是要把公车使用产生的汽油费、管理费、折旧费、保险费等统统算进去,“要像打的士般收费”。
费用由财政局收取,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费用将作为公车折旧等补偿。
【观点】公车私用是一大顽疾,几乎已经成了过街老鼠。
然而喊打声中,公车私用却普遍地存在着。
基于此,广州拟对公车私用收费,寻求解决公车私用问题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对公车私用收费无非要解决群众意见集中且反响强烈的两个问题:一是公车私用,二是公车闲置。
前者更为突出,以至于间接推高中国的整体行政成本。
关键的问题是,“公车私用收费”能有效解决当前公车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吗?然而在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对公车私用收费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首先是性质问题。
一方面,对公车私用收费没有法律做为支撑和依据;另一方面,收费在某种程度上表示政府承认了公车私用的合法性,这与政府的公共性质直接产生矛盾,并会变相鼓励公车私用。
其次是征收问题。
公用、私用如何界定是个大问题。
公车使用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用车行为很难界定公私。
GPS可以确定公车所在位置等信息,但能否确定车里坐的是出游的家属,还是上面来检查的领导?其二是在公车私用出车祸,赔偿都由财政支付的现实案例中,公车私用费用能否真的收上来,完全由车辆使用者掏腰包,会不会沦为经报销等暗箱操作之后,又一项国家财政开支,最终仍由纳税人埋单?再次是监管问题。
2015年金华公务员热点时评中央机关启动公车改革三大问题亟待明确金华华图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大幕即将拉开。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下称“国管局”)知情人士处获悉,9月中旬,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主持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动员会,全面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车辆,取消副部级(不含)以下领导干部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此次涉及公车改革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包括中央各部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各部门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参公事业单位等约90家中央单位,人员范围是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据记者了解,在动员会召开后,上述中央机关各部门即开始着手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部门方案报批之后就可实施。
哪个部门报批得早哪个部门就先行实施,年底前中央机关全面完成改革。
”该知情人士同时说:“以后就没有公车的概念了,以后就是机要、应急用车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公车改革方案实施的同时,有三个问题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公务交通补贴钱从哪里来?一些部门的部长助理、总经济师等岗位,未明确其享受副部级待遇还是司局级待遇,这些岗位的公车配置是否会取消?在北京,去外地出差时的市内交通费用往往也不少,这笔费用将计入出差补助呢,还是纳入平时的交通补贴?问题一:公务交通补贴钱从哪里来?家住北京西三环的某部委的李司长,平时自己开车上班。
他从西三环的家到单位上班,每天的路程约7公里,他一个月的油费约1387元。
《方案》规定,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部门联合发文为公务用车新能源化设置路线图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13日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9日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将对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与五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的目标异曲同工,都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
实施方案旨在以党政机关引领示范、市场机制主导规范、量化考核全程跟进的方式,形成“硬指标约束保量、软环境吸引提质”的政策运行机制,破解新能源汽车“久推不广”的困局。
这位负责人说,方案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购买的“时间表”,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此外方案还规定了各省区市其他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这几年内购买新能源车的占比,尤其指出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微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区域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比例不低于当年15%。
关于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的范围,方案明确界定为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针对公众关心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配备,方案也作了明确规定: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
五部门要求按企业投资为主、政府鼓励引导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强新能源汽车重点设施建设,保障充电需求。
对于如何落实这些目标要求,该实施方案围绕规范采购管理、建立设施服务体系、优化使用环境等三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措施,包括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财政补贴,轿车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地方政府应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新增或改造的停车场,应设置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并配备充电桩;地方在制定和执行机动车限号行驶、牌照额度拍卖、购车配额指标、道路优先通行等制度方面,应对新能源汽车适当给予政策优惠等。
【文章素材】[标题示例]1、打中“七寸” 避免公车改革走样2、公车改革以公心树公信3、公车改革就是一项权力改革4、新一轮公车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对策”[开头示例]1、一直以来“徐步缓行”、“刑难上大夫”的公车改革,如今终于有了加速的迹象。
中央发文明确要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并以货币化补贴的方式取而代之,且明确给定了时间表。
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
2、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跑到丞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
由此可见,公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官的标配。
取消公车,将广大公务人员回归到正确的权力观上,可见,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结尾示例]1、想要确保公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需要有严格细化的制度及执行力。
公车改革的真正“七寸”,不是对于超标公车个案的查处,而是在于对三公开支的收紧与严控,唯有真正管住了公车消费的经费源头,公车改革才不至于陷入“下有对策”的困局之中。
2、“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回首公车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摸着石头”探索了20个年头。
蓄之愈久,其发必烈,现在,公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社会公众翘首以待,正可谓势在必行、功在必成。
对社会而言,多一些耐心,对改革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汇聚各方力量,就一定能让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闯关夺隘中驶向目的地。
3、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
而此次公车改革作为一项社会舆论长期关注和期待的重大改革,更具有一种面向公众乃至世界,树立和宣示改革信心和决心的作用。
它让那些对改革心存侥幸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正视改革的锋芒所向;让那些对改革抱有期待和希冀的人们更加坚定信念而投身其中。
河北站/?wt.mc_id=bk10887保定站 /?wt.mc_id=bk10887。
2013年河南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公车改革华图教育吉钰佩2013年河南政法干警马上就要迎来面试,有效备考已经成为各位考生当下的重中之重。
政法干警的面试一般采用的是结构化面试的方式。
对于结构化面试的几种题型来说,许多考生惧怕的,也是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就是社会现象类的综合分析题目。
为了能成功上岸,许多考生都在恶补时事新闻。
的确,掌握时事固然对面试有一定的帮助,但一旦转化成考题,让我们去分析这些现象,许多考生又会茫然失措。
因此,华图教育考试研究中心将时下的热点以模拟题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对其加以分析、论述,希望对考生拓展思路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1.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
条例内容如下:第五章公务用车第二十五条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十六条党政机关应当从严配备实行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
严格按规定配备专车,不得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者变相配备专车。
从严控制执法执勤用车的配备范围、编制和标准。
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第二十七条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年限更新,已到更新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职务晋升、调任等原因提前更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变成一种排场。
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
而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
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孳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公务用车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负担和浪费,公车私用、滥用还给党和国家形象抹黑。
普通群众未必全面了解公车使用的真实情况,但那些堂而皇之出现在娱乐场所、度假胜地的公务用车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民众的眼睛,寒了老百姓的心,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损。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
改革,在阻力中前进。
公车改革首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公车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务必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
对公务人员,应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更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车。
公车改革2015全国车改目标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
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16日印发)每月车补标准●陕西省正厅局级1690元;副厅局级1500元;正处级1040元;副处级950元;正科级650元;副科级600元;科级以下550元。
●广东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
●湖北省厅局级1690元;县处级1040元;乡科级650元;科员及以下450元。
●安徽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6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900元;科级及以下550元。
从9月份起,有"车改第一人"之称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每月将领到1690元的车补。
他曾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提起"公车改革"的议案。
7月24日,继陕西与广东之后,湖北省成为全国第三个公布车改方案的省份。
当地政府表示,51%的公车将被取消,每年公务交通总支出减少数亿元。
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干部公务用车,这意味着我国全面公车改革正式启动。
经半年推进,今年1月,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基本完成。
按该方案要求,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应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
然而,目前全国多地公车改革尚未进入实施阶段,仅湖北、陕西、广东三省对外公布了车改方案。
叶青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越往下越难推进,但中央已为地方车改明确了期限。
目前留给地方的时间不多了,一些地方不应再持"观望"态度。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1. 引言公务用车制度是指政府机构或公共机构为了履行公务活动所使用的车辆使用和管理的制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讨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2. 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
这导致了公务用车的需求量快速增加,而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
例如,一些公务员滥用公务用车,私自使用或擅自分配公务用车,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而且,一些公务用车的购置、使用和维护管理也存在不规范和不透明的问题。
3. 改革目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和有效的公务用车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管,提升政府形象和公共信任度。
4. 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措施:4.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务用车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公务用车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的规程和规定。
制定详细的制度文件,明确公务用车的使用范围、管理权限和责任,避免滥用和擅自使用公务用车的行为发生。
4.2 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制定合理的公务用车使用政策,优化公务用车的分配和调度机制。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公务用车的使用率和出车率最大化,避免车辆闲置和重复购置的问题。
4.3 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公务用车的全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统计和分析公务用车的使用情况和费用,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公务用车位置跟踪、油耗管理、维修保养等功能,提高公务用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4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公务用车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于滥用公务用车和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和惩罚。
2015国考申论热点解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请下载点击学习:20天行测83.2分申论81分(经验)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 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
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习近平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公车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
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
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
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更多申论热点解析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