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监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4-03-06T16:37:57.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甘连乐[导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及侵袭性酶,是医院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各系统严重的感染。
甘连乐(广西宁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宁明 532500)【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近5年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鉴定及K-B法和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近5年共收集到3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患者占287株(88.6%),来自门诊患者占29株(11.4%)。
其中MRSA占192株(60.8%)。
住院分离菌株主要来源科室为ICU占32.3%(102/316),其次是神经外科、骨外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6.9%(85/316)、18.4%(58/316)和10.1%(32/316)。
主要标本来源为呼吸道标本(痰、灌洗液)占48.1%(152/316),伤口、脓液等各类分泌物占36.7%(116/316)。
MRSA多重耐药性严重,对多数所测药物的耐药率高于70%,MSSA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低于40%。
本次调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和万古霉素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应重视微生物标本的送检和MRSA的主动监测,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分布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22-02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及侵袭性酶,是医院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各系统严重的感染。
随着临床各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株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是临床抗感染治疗需面临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SOP文件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i,MRS)MRS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同时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特点是耐受甲氧西林的同时,还对临床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因而该菌所致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一)MRS测定方法1、纸片扩散法接种物:直接悬液法从非选择琼脂平皿上挑取少许单个菌落至无菌生理盐水调至浓度0.5 McFarland,具体操作同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苯唑西林纸片,1R g/片,检测MRS平板应置于35℃ (而不是37℃)孵育24h (而不是16〜18h)。
结果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S:三13mm;I:11〜12mm;R:W10mm。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三18mm;R W17mm。
对于苯唑西林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内有任何小菌落或稀薄“菌膜”生长都应列为MRS。
2、琼脂筛选法:如果纸片试验结果中介时,可做琼脂筛选法,培养基为MH琼脂+6R g/ml苯唑西林+4%NaCl,调整菌液浓度0.5McFarland,于35℃孵育24h,凡有任何生长即使一个菌落均报MRS。
(二)MRS监测意义对于MRS,应报告对所有头抱菌素类和其他B -内酰胺酶类耐药,喹喏酮类药物,除氟哌酸外,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有较好抗菌活性(耐药率10〜23%之间),利福平敏感率在90%以上,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但已有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一)药敏测定方法1、常规测定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头抱菌素不用做(均为耐药),氨苄,庆大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一定要做。
2、高水平氨基糖甙类耐药性测定:⑴高含量纸片扩散法:通常测定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度耐药性,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药敏纸片:庆大霉素:120R g/片;链霉素300p g/片结果判断:R:W6mm;I:7~9mm;S:三10mm⑵含单一高浓度抗生素琼脂平皿法:稀释法:庆大霉素:R:三500R g/ml;链霉素:R:2000p g/ml3、万古霉素耐药性测定:纸片扩散法,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万古霉素纸片为:30p g/片,检测平皿置35℃24h (而不是16〜18h),并注意抑菌圈内有无小菌落或薄膜生长。
MRCNS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CNS)是一种对甲氧西林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真正葡萄球菌属的细菌。
MRCNS已成为临床感染中的重要病原体,并且其耐药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MRCN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一、MRCNS的临床分布MRCNS在临床中广泛分布,包括医院获得和社区获得感染。
在医院获得感染中,MRCNS是最常见的耐药菌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单位和手术室等高危环境中更为常见。
同时,社区获得感染中的MRCNS 也逐渐增多,这与过度使用抗生素和人群密集居住等因素有关。
二、MRCNS的耐药性分析1. 抗生素耐药谱MRCNS对多种抗生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通过对多个临床分离株的研究发现,MRCNS主要对甲氧西林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此外,MRCNS对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也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
然而,部分MRCNS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等新型抗生素仍然敏感。
2. 耐药机制MRCNS的耐药机制主要与多个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编码产生特殊蛋白质相关。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PBP2a蛋白质的表达,这种蛋白质使得细菌对甲氧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此外,MRCNS还可能通过外膜蛋白的改变、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和其他抗菌物质的降解等机制来增强其耐药性。
三、应对MRCNS的措施面对MRCNS的耐药问题,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1.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用药选择上应遵循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不滥用和过度使用该类药物,尽量选择对MRCNS敏感的抗生素。
同时,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规定,避免患者过早停药或过长使用。
2. 提高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加强医疗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安全。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它给医疗卫生系统和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一些原本常见的感染疾病变得难以治愈,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危机。
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包括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常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传播,对医院感染控制构成了严重威胁。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医疗器械、手术创口、皮肤黏膜、肠道、呼吸道等,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网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网络,通过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监测网络可以涵盖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确保全面监测各类感染情况。
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建立起细菌库,收集、保存各种细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研究。
三、加强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病原菌信息、患者基本信息等。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详细的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和防护知识培训。
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患者感染预防宣教制度,使患者了解感染的预防和防护知识,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检出现状与分析作者:葛美层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4期葛美层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濮阳 457001[摘要]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与当前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式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检验科分离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珠210珠,按照常规方法把耐药菌珠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
统计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珠的分布和检出率、耐药率。
结果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1株,占43.3%(91/210)。
MRSA几乎全部菌珠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福平、复议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低。
对青霉素类敏感度为0,但是对替加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度为100%。
结论万古霉素类为MRSA的首选药物。
临床用药以加强MRSA耐药检测,以药敏试验为前提,能有效保障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189-02[作者简介] 葛美层(1978.9-),女,河南省濮阳县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是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也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是1961年英国学者Jevons发现的一种新型的耐青霉素酶的耐药菌珠[1]。
自从这枚耐药菌珠发现在今天为止,感染遍及全球,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而且耐药菌珠检出率越来越高,几乎对所有的青霉素类药物耐药;耐药面越来越广,累及到红霉素类,氨基苷类抗生素,对临床用药带来很大的困难,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择抗生素,有效控制耐药菌珠的流行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大大减弱。
由于MDR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是必要的。
在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
常见的MDR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在每个季度的监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临床科室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细菌种类进行监测。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包括标准化的取样方法和标准化的实验流程。
取样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验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临床科室的MDR菌株进行分类和统计。
可以按照细菌种类、抗生素耐药性状、临床科室等因素进行分类。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季度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MDR菌株的变化趋势。
对于MDR菌株的分析应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或股巧板法进行。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不同MDR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通过检测MDR菌株中的耐药基因、耐药突变等,可以了解MDR菌株的耐药机制,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对于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为MDR菌株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12月第9卷第24期62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9 No.24 December 2019·临床药物应用·2011 ~ 2015年某三甲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预警刘 洋1 刁书腾21.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西药科,吉林吉林 132002;2.北华大学医学院,吉林吉林 132011[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预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从某三甲医院检验科获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分析全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
结果 在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第一。
除2011年和2014年金葡萄球菌检出占细菌总检出的百分比略少,其他三年均在9%~10%。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为高度敏感。
阿莫西林、美洛西林、青霉素G 属于青霉素类、对金葡萄球菌5年内耐药率>75%,需要暂停由金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四环素、头孢氨苄、头孢丙烯、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唑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氟氧沙星对金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高达50%~75%,需要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结论 糖肽类在近5年内仍旧是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
青霉素类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很高,虽然它的使用不高。
一、二代头孢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的广泛使用,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
建议临床采用抗菌药物交替轮回、升阶梯、降阶梯等方式,以减缓细菌耐药的进程。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预警[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9)24-62-04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antibacterial warning for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a top three hospital from 2011 to 2015LIU Yang 1 DIAO Shuteng21. Clinical Pharmacy Section, Depar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Jilin Central Hospital,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02, China;2. Freshman year in Medical College of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1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by establishing warning for drug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a top three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5. Methods The inf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5 was obtain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The drug sensitivity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our hospital was analyzed. Results Staphylococcus aureus ranked the first among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 a top three hospital. In addition to the 2011 and 2014, staphylococcus aureus detection accounted for a slightly less total percentage of bacteria, the other three years were 9 to 10%. Vancomycin, teicoplanin and linezolid were highly sensitive. Amoxicillin, meroxicillin and penicillin G belonged to the penicillin group.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more than 75% within 5 years, s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should be suspende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tetracycline, cefalexin, cefallene, azithromycin, erythromycin, cefoxitin, cefuroxime sodium, cefazolin,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creased by up to 50% to 75% year by year, so it was necessary to select drug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Conclusion Glycopeptide is still the drug of choice for multidrug-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the past 5 years. Penicillins are highly resistant to pathogens, although they are not often used. The widespread use of first-generation and secon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d quinolones increases the resistance rat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the alternate cycl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step up, step down and so on to slow down the proces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Key words] Staphylococcus aureus;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agents; Warning[基金项目] 吉林省原卫生厅科研项目(2013ZC025);吉林省吉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37051)。
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监测分析闫中朝查岭房丽梅(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周口466000)摘要目的:了解本区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现状及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对周口市中心医院微生物室2004-2006年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对13种抗菌药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同时对MRSA和MRCNS菌株进行检测。
结果:366株葡萄球菌药敏未见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耐药株、对甲哌力复霉素(利福平,Rifampin)、磷霉素(Fosfonoycin,Phosphon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等耐药较轻,其耐药率在35%以下,对青霉素(Benylpenicillin)的耐药率大于90%,MRSA和MRCNS对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苯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敏感菌株。
检出金葡菌164株,凝固阴性葡萄球菌202株,检出MRSA 138株占金葡菌的84.1%,检出MRCNS 165株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的81.7%。
结论:对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和MRCNS 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应将药敏结果及时报告给临床,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葡萄球菌属耐药性抗菌药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特别是其中耐甲氧苯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金葡菌(MRSA)与医院感染关系极为密切。
MRSA在欧美造成顽性医院感染,开始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耐药性逐年增加,目前遍及全球。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属人体正常菌群,80年代后,随着介入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肿瘤、糖尿病等复杂的疾病基础,使其成为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耐甲氧苯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比例也逐年上升,均成为难以控制的医院感染菌[1]。
为了解本区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现状及指导临床用药,对周口市中心医院微生物室2004-2006年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366株葡萄球菌均来自2004-2006年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1的各种标本分离,剔除同一患者的重复种株。
其中痰液223株,脓液分泌物58株,引流液24株,血液36株,其他25株。
1.2抗菌药物纸片苯唑青霉素(苯唑西林,Oxacillin)、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 and Subactam)、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青霉素(Benylpenicillin)、红霉素(Marcrolides)、头孢唑啉(Cefazolin)、头孢呋辛(Cefuroxime)、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甲氧苄氨嘧啶,SMZ+TMP)、磷霉素(Fosfonoycin,Phosphonomycin)、克林霉素(Clindamycin)、甲哌力复霉素(利福平,Rifampin)及M-H琼脂均购于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血脂琼购于河南华美生物公司。
1.3 细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
1.4 药敏试验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对13种抗菌药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菌种浓度为0.5麦氏单位,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断参照NCCLS2004年版的标准[2]。
1.5 质控菌株:ATCC25923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6 耐甲氧苯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葡萄球菌的判定根据NCCLS2004年版的标准,采用头孢西丁(Cefoxitin)药敏纸片(30μg)检测MRS。
金葡菌对头孢西丁(Cefoxitin)抑菌圈直径≤19mm判定为MRSA,≥20mm为MSSA,CNS对头孢西丁(Cefoxitin)抑菌圈直径≤24mm为MRCNS,≥25mm为MSSN。
二、结果2.1 366株葡萄球菌中未见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耐药株、对甲哌力复霉素(利福平,Rifampin)、磷霉素(Fosfonoycin,Phosphon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等耐药较轻,其耐药率在35%以下,对青霉素(Benylpenicillin)的耐药率大于90%,MRSA和MRCNS对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苯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敏感菌株(MSSA、MSSCN)、MRSA和MRCNS对红霉素(Marcrolides)、头孢唑啉(Cefazolin)、头孢呋辛(Cefuroxime)耐药严重;MRSA 对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甲哌力复霉素(利福平,Rifampin)的耐药率均高于MRCNS,而对克林霉素(Clindamycin)的耐药率又低于MRCNS。
结果见下表22.2 MRSA和MRCNS的检出率366株葡萄球菌中,金葡菌164株,凝固阴性葡萄球菌202株。
检出MRSA 138株占金葡菌的84.1%检出MRCNS 165株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的81.7%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抗菌药名称MRSA(138) MSSA(26) MRCNS(165) MSCNS(37)R S R S R S R S 青霉素100 0 3.8 96.2 100 0 8.5 91.9红霉素94.2 4.3 46.2 50.0 84.8 8.5 54.1 40.5 苯唑青霉素100 0 0 100 100 0 0 100庆大霉素32.6 64.9 11.5 84.6 33.3 52.1 5.4 91.9头孢唑啉95.7 2.9 3.8 96.2 85.5 10.3 2.7 97.3头孢呋辛90.6 5.8 3.8 96.2 84.8 9.1 2.7 94.6环丙沙星88.4 9.4 19.2 76.9 66.7 25.4 8.1 86.5克林霉素47.1 50.7 34.6 53.8 49.1 44.2 40.5 51.4 复方磺胺甲噁唑54.5 45.5 11.5 84.6 36.4 57.6 10.8 78.4 磷霉素33.3 64.9 3.8 9.6 33.3 61.8 21.6 75.7 氨苄西林-舒巴坦33.3 64.9 0.7 96.2 100 0 0 100 甲哌力复霉素34.8 65.2 3.8 96.2 12.1 87.9 5.4 91.9 去甲万古霉素0 100 0 100 0 100 0 100三、讨论:近年来,由MRSA和MRCNS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MRS对β-内酰胺酶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伴随其他抗生素的耐药,而呈现多重耐药[3]。
从本次检测结果看出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84.1%和81.7%,前者高于汪复[4]报道69%,后者与其报道的82%相一致。
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均呈现严重耐药,仅对甲哌力复霉素(利福平,Rifampin)及磷霉素(Fosfonoycin,3Phosphon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耐药较轻,而对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最敏感。
金葡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指β-内酰胺酶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突变[5]。
前者可通过使用对酶稳定的青霉素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或头孢菌类治疗,但当产生PBP2a时,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均耐药,即出现MRSA。
MRSA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由染色体介导的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低的PBP2a,由mecA基因编码,由头孢西丁(Cefoxitin)能诱导mecA基因表达PBP2a,能更好地检出不均一耐药的菌株,因此,头孢西丁(Cefoxitin)较苯唑青霉素(苯唑西林,Oxacillin)纸片扩散方法的检测MRS更可靠。
金葡菌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Clindamycin)的耐药机制包括主动泵出和核糖体靶位改变两种。
前者由msrA基因编码、导致对大环内酯类及链霉素类耐药,而由erm基因编码导致的23srRNA甲基化减少,大环内酯类和核糖体的结合而导致耐药。
erm基因介导的耐药性又分为诱导性和结构型、临床上可因克林霉素(Clindamycin)的耐药而导致疗效失败,所以临床微生物室对红霉素(Marcrolides)耐药但对克林霉素(Clindamycin)敏感的葡萄球菌株进行D试验,D 试验阳性者,应报告该菌对红霉素(Marcrolides)和克林霉素(Clindamycin)都耐药。
葡萄球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而MRS具有多重耐药性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点。
国内外都对MRS感染十分关注[6]。
鉴于MRS在葡萄球菌感染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控制耐药菌株的扩散,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葡萄球菌尤其是MRS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确定为MRSA和MRCNS感染者应及时使用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同时凡属MRSA和MRCNS实验室均应报告为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不管其MIC值或抑菌圈的大小,以免误导临床[7]参考文献[1]曹月升,任玉玺,张立志,等.医院感染葡萄球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10(3):166-168[2]NCCLS,Performance standards of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 14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M100-s14、2004,24:40-474[3]李万华,张泓,孔菁,等.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341-343[4]汪复.2005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295[5]Lowv F. 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the exampl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J].JClin Invest 2003,111:1265-1273[6]宋有良,潘晓龙,周东升,等. 铜陵地区2005年度细菌耐药检测与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325-330[7]廖先,甘泳江,韦宁. 2002-2006年某院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药师,2007,10(11):1114-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