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1、在一节数学课上,张老师准备给同学们讲授“三角形"这个概念。
张老师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三角形',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呢?”说完,张老师拿出一块三角板,说:“这就是三角形,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它有多少个角,几条边。
”很快,同学们就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接着,张老师又问:“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什么关系呢?提示一下啊,我们已经学过了直线与直线之间有两种关系:平行、相交。
”“相交!”几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张老师点头笑了,于是在黑板上写出了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有三个角”和“有三条相互连接的边",接着再导出三角形的定义。
最后,张老师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三角形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有什么是三角形状的?”过了一会儿,林红首先站起来说“我家的旧自行车中间的架是三角形的。
”接着,小冬也站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请问: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分析:教学原则:1、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材料中张老师以准确无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教学要求,通过对“三角形”这一概念的讲解、引导,揭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教导学生认识“三角形”这一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概念。
2、贯彻了直观性原则.张老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向学生们展示了三角板这一直观教具,并且通过提出问题(观察三角板有几个角和几条边)引导学生把我三角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3、贯彻了启发性原则.张老师在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时,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既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张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这个基本概念后,就让学生想想他们家里的东西有什么是三角形的。
教师资格证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方法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证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教师资格证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一、教师资格证的课程目标教师资格证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使其具备优秀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精神。
教师资格证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教育基础理论、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等几个主要模块。
其中,教育基础理论模块注重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其对教育现象和学生行为的科学认知和分析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模块注重培养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教学技能;而教师专业发展模块则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方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的步骤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了解教师所面临的具体情境和问题;其次,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理清案例中各个要素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隐含因素;然后,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策略,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评估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实施。
2.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的技巧在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遵循以下技巧:首先,注重细节和背景信息的分析,了解案例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将案例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相结合;然后,善于归纳总结,提炼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最后,积极参考相关文献和案例,丰富自己的解决方案库。
3.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的价值通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案例中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助于教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1、这则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哪种学习理论的应用?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意义学习罗杰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meaningfullearning)的涵义是不同的,前者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后者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的发生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self-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pervasive),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
(2)、学习原则罗杰斯论述了十条学习原则:(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当学生觉察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3)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4)当外部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察觉和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5)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小时,学生就会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6)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7)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8)设计学习者这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刻的;(9)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10)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把它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第三模块学习/专题一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学习活动第六节新近的学习理论案例分析考试题: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考试目的:考查学生学习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试题样例:(考生电子邮件帐号、收件人1、收件人2的邮件地址均由监考老师给出。
)你是一个刚从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听说新华通讯社(中国)正在招聘新记者,新华社正是你理想的工作单位。
请你通过INTERNET完成下列工作:一、通过适当方式,在因特网上查找到新华社的网站,并通过其导航系统找到新华社总编的介绍网页,将总编的照片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下,文件名为网1.jpg(扩展名与原图片文件相同);再以纯文本的形式保存总编的简介,文件名为网2.txt。
(本小题19分)二、通过FTP从的某一个文件夹下下载一个名为coolthings.arj的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此文件为《应聘注意事项》,请你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解压,解压后的文件存放在考生文件夹下。
(本小题16分)三、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向新华社总编室(收件人1)及人事处(收件人2)同时发出一封应聘意向信。
要求如下:(本小题31分)1、设置自己的收发邮件的帐号;2、邮件主题为:你的准考证号-姓名(如考生李菲,本次准考证号为110503241008,则邮件的主题为:110503241001-李菲);3、正文说明你的基本情况,并表明你愿意应聘驻外记者一职,不少于80字;4、选用一种信纸;5、信尾有你的签名及写信日期;6、将素材文件夹下的相片.jpg作为邮件附件同时发送。
四、制作一组宣传自己形象及证明自己能力的网页,为节省时间,我们已经将你的有关材料存放在素材文件夹下,请你选用。
(本小题34分)要求:1、在考生文件夹下建一个名为webpage的文件夹,将所有网页及所用到的素材制到此文件夹下。
2、主页文件名为index.html或index.htm,其余各页文件名自定;3、4个以上网页,各页的字体字号应尽量丰富;4、其中一页应有无序列表;5、5个以上链接点,其中一个为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6、用表格方式展示你的大学学科成绩;7、网页中至少有一页用图像作背景,动画、音乐、按钮等可自选;8、其它网页与主页间要能相互跳转。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讲解了一篇古文,但学生们似乎对这篇古文缺乏兴趣,课堂氛围比较低迷。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篇古文。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在一节数学课上,教师讲解了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似乎对这个概念感到困惑,无法很好地理解。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在一节英语课上,教师讲解了一些生词和语法知识,但学生们似乎对这些知识缺乏兴趣,记忆效果不佳。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英语歌曲、影视剧片段等,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这些生词和语法知识,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掌握。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合理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不断地进行案例分析,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案例一: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员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
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
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
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
”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
”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
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不料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
这位教师说:“我这节可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
”那个老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
”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
可想而知,这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
这样的听课已无法进行下去了。
教师的不满,明里暗里的软抵抗行动,李校长耳闻目睹。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情况,他陷入了沉思。
讨论:李校长的做法为什么行不通?问题出在哪?请为李校长提出新的建议。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有关内容,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提高安全意识。
2. 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
3. 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改掉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辨别。
教学重、难点:防溺水安全常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父母给“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刻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珍爱生命,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学习新知1. 回忆溺水死亡事例。
在其他校园曾经有一些同学因去游泳未经家长同意发生了溺水死亡,我们听到这些溺水事例,不会感到轻松,但我们会感叹、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2.向家长们宣传防溺水知识三.严格遵守。
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孩子们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识而溺水死亡,再加上某种因素导致溺水死亡,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学生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会引发溺水事故,因此,家长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
一不:未经家长、老师不准去。
二不: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
四.齐探讨原因。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不会水性。
2. 意外调入水中,室息死亡。
3. 在水突发病尤其心脏病。
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五.救护需知。
未成年人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让大人来营救。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营救等危险性活动。
六.家长和老师交流。
家长们,要教育孩子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等于珍爱自己,请举例子说一说怎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七、总结:家长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每一天。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
在某高中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理解。
在课堂上,老师反复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老师决定采用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老师收集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常见困惑和疑问,然后选取了一个具体的案例,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以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来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老师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题目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上。
接下来,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案例分析的讲解。
她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老师对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分析,老师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困惑,还培养了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它也能帮助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多加运用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下面将以一则教育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一个概念,小明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
课后,小明也没有主动复习,导致考试成绩再次不理想。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小明的学习情况。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明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明白问题,也没有主动复习,这说明小明在学习上存在 passivity 和不积极主动的问题。
其次,需要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及时发现小明的困惑,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导致小明的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
针对小明的学习 passivity 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更加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和复习,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为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重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论案例分析题结合艺术课程标准观点
根据中国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技能和音乐创作能力为目标。
以下是一个关于音乐教学的案例分析题,结合艺术课程标准的观点进行讨论。
案例:某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欠缺了解和兴趣。
请你以艺术课程标准的观点,给出建议,如何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观点一: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进行对比,展示其独特魅力,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解说。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观点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学院、艺术馆或音乐表演现场,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与演奏,了解乐器的特点与演奏技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音乐会或社区艺术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艺,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观点三: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各种形式,如古琴、二胡、京剧唱腔等,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音乐App等方式,主动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鼓励他们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创作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
通过以上观点的综合运用,教师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潜能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教案标题: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一、教案背景简介:在教育领域,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与反馈等内容的学科。
教师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水平,并以更科学的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
3.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能够进行教学评估与反馈。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课程与教学论的概述- 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 分析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2. 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 解析课程设计的意义及其关键要素。
-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制定教学策略等。
3. 教学方法和策略- 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
- 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4. 教学评估与反馈- 理解教学评估的概念和意义。
- 介绍常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问卷调查等。
- 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教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把握教学思路,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集体智慧中深入探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效果,理解其适用性和限制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解程度。
2. 作业:组织学生完成一份课程设计,要求考虑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要素。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与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及答案科目:教育学题型:选择题1. 教学法是指A. 教师备课的内容B. 教师授课的方法C. 教学教材的内容D. 教材的编写方法答案:B2. 教师的教育目的不应该是A. 让学生脱离自然状况B.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 教会学生专业技能D.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答案:A3. 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该注意A. 要与学生协商制定B. 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C. 只需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D. 只需要让学生达到国家标准即可答案:B4. 教材设计的目的是A. 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B. 让学生表现出对教材的理解C.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国家学科标准D. 保证教育内容与国家政策相符答案:A5. 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A. 成功取决于教育设施的好坏B. 只有传统文化是严谨的C. 只有传统教学方法是有效的D. 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答案:D题型:判断题1. 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和传统的儿童教育方法一致。
答案:错2. 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标准。
答案:对3. 教育有效性不是可以量化的。
答案:错4. 教学需要对学生有所要求,才能促进学科领域的进步。
答案:对5. 具体问题是教育者要解决的问题。
答案:对题型:填空题1. 让学生靠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一种_____________。
答案:目的2. 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是属于教育的____________性质。
答案:社会3. 教学的目标,应当具备____________、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达性的特点。
答案:实践性4.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主要应当是____________性质的。
答案:导向性5. 教育整体上应当是____________性的。
答案:良心题型:简答题1. 请问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答案: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教具和教材;设计教师和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活动;考核并评价学生们的表现。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在教育工作中,教学案例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度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进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是一则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
某校某班地理课上,老师正在进行讲解,课堂气氛比较平淡,学生们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
老师注意到这一点后,决定改变教学策略。
他停下手中的讲义,走到课桌前,开始和学生们互动起来。
他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同时,老师还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通过感官感知来理解地理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了他们普遍对地理知识的不感兴趣的问题,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有效地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对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有效调整。
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教学论案例分析题
课程教学论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占据着我们社会运转的重要地位。
课程教学论是一门基础教育
学科,它解决了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实施课程
教学,本文将以一个案例来分析课程教学论的应用。
案例描述:张老师是一名熟练的教师,他受过专业的教育,并有着良好的课程经验。
他担
任经济学课程的负责人,利用面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给学生讲授经济学课程。
在课程教学论中,课程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主题,它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张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面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更好地让学生
理解经济学课程的知识点,并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取决于课程的组织和安排。
张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安排了经济学课程,他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步骤安排,从一个基础的概念开始,再一步步深入,最后得
出论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和理
解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
张老师采用了面授、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课程教学论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
适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安排适当的课程,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
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实例分析题及答案一、实例分析题(共30分)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
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
教师列出式子:0.083X230,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
”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答: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人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
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人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
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
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人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例分析题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1.介绍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
2.分析《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3.评价《课程与教学论》的贡献和影响
4.提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批判和建议
5.总结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评价
正文: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旨在探讨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该书由钟启泉和张华主编,于1999 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九个章节,着重探讨了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九个基本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书中对课程与教学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
此外,本书还回顾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的一大贡献在于,它不仅从理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还从实践层面为教师提供了课程与教学的实际应用方法。
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了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然而,《课程与教学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
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
其次,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能会影响读者对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深入理解。
总的来说,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重要专著,对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历程。
3. 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1.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1.1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2 教学的概念与过程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1 课程与教学的相互依存性2.2 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1 课程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1.1 目标模式3.1.2 过程模式3.2 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2.1 传递-接受教学理论3.2.2 自主学习教学理论4.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4.1 课程与教学论的起源与发展4.2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 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策略5.1 课程编制与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5.2 教学评价与改进的问题与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3. 课程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相关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
3. 网络资源:教育类网站、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三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上)第四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下)第五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六、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策略(续)6. 课程与教学适应性问题的分析与解决6.1 社会变迁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6.2 学生差异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6.3 策略: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创新、个性化教学七、课程开发与设计7.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步骤7.1 课程开发的理念基础7.2 课程开发的实际操作步骤7.3 案例分析:成功课程开发案例研究八、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8. 教学策略的类型及其特点8.1 信息加工教学策略8.2 社会constructivist 教学策略8.3 情境教学策略8.4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九、课堂教学管理9. 课堂管理与教学效率9.1 课堂管理的要素与原则9.2 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技巧9.3 课堂纪律管理及应对策略十、教学评价与反思10. 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0.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10.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10.3 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实践十一、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性质与方法1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11.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1.3 研究设计: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十二、课程改革与实践12. 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12.1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12.2 课程综合化的实践探索12.3 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应对十三、教学技术应用13.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3.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13.2 教学设计与教学平台的应用13.3 数字时代的教学策略创新十四、多元文化与课程教学1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14.1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4.2 课程教学中的文化敏感性与包容性14.3 策略:跨文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十五、课程与教学的未来展望15.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15.1 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15.2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15.3 未来教育:虚拟现实、与课程教学十一、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续)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性质与方法(续)11.4 行动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11.5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伦理considerations 11.6 研究案例分析与讨论十二、课程领导与政策12. 课程领导与教育政策的关系12.1 课程领导的概念与角色12.2 教育政策对课程领导的影响12.3 课程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十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13. 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13.1 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流程13.2 教学资源的类型与整合13.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十四、课程与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4. 课程与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4.1 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14.2 课程改革案例研究14.3 教学创新案例研究十五、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应用15. 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应用15.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5.2 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教学15.3 未来教育挑战与课程教学论的回应教学反思与总结:安排在课程的阶段,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案例1. 请你结合下列案例,阐述发现性学习的特征。
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
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
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
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
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
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
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
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
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
“老鼠没有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
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做出的决策。
”小黄同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校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
【答案】: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2.下列案例中,父亲的作法对吗?请你谈谈理由。
湖北省公安县13岁的聂愿愿在1998年的高考中,以628分的高分考取华中理工大学。
整个公安县考分超过600分的只有11人,聂愿愿只比第一名645分少17分。
在该县考取华中理工大学的十几位考生中,聂愿愿成绩名列第二,一入校便获得该校二等奖学金。
聂愿愿受的是他父亲的家庭教育。
他的父亲聂其文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将12年的课程浓缩在4年内完成。
他的方法突出一个“背”字。
聂愿愿高考成功后,聂其文名声大振,他对记者侃侃而谈,表示:“我想在教学方面实践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学前班到高中13年,我准备用10年完成。
当我的第二个孩子成功以后,我的教育方法才真正有说服力,那时我要把我的教育方法总结推广。
第三模块学习/专题一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学习活动第六节新近的学习理论案例分析考试题: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考试目的:考查学生学习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试题样例:(考生电子邮件帐号、收件人1、收件人2的邮件地址均由监考老师给出。
)你是一个刚从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听说新华通讯社(中国)正在招聘新记者,新华社正是你理想的工作单位。
请你通过INTERNET完成下列工作:一、通过适当方式,在因特网上查找到新华社的网站,并通过其导航系统找到新华社总编的介绍网页,将总编的照片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下,文件名为网1.jpg(扩展名与原图片文件相同);再以纯文本的形式保存总编的简介,文件名为网2.txt。
(本小题19分)二、通过FTP从的某一个文件夹下下载一个名为coolthings.arj的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此文件为《应聘注意事项》,请你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解压,解压后的文件存放在考生文件夹下。
(本小题16分)三、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向新华社总编室(收件人1)及人事处(收件人2)同时发出一封应聘意向信。
要求如下:(本小题31分)1、设置自己的收发邮件的帐号;2、邮件主题为:你的准考证号-姓名(如考生李菲,本次准考证号为110503241008,则邮件的主题为:110503241001-李菲);3、正文说明你的基本情况,并表明你愿意应聘驻外记者一职,不少于80字;4、选用一种信纸;5、信尾有你的签名及写信日期;6、将素材文件夹下的相片.jpg作为邮件附件同时发送。
四、制作一组宣传自己形象及证明自己能力的网页,为节省时间,我们已经将你的有关材料存放在素材文件夹下,请你选用。
(本小题34分)要求:1、在考生文件夹下建一个名为webpage的文件夹,将所有网页及所用到的素材制到此文件夹下。
2、主页文件名为index.html或index.htm,其余各页文件名自定;3、4个以上网页,各页的字体字号应尽量丰富;4、其中一页应有无序列表;5、5个以上链接点,其中一个为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6、用表格方式展示你的大学学科成绩;7、网页中至少有一页用图像作背景,动画、音乐、按钮等可自选;8、其它网页与主页间要能相互跳转。
提示:1、网页中链接到某对象时,注意使用相对路径,以保证这此对象在浏览时能正常显示;2、你可以使用自己能找到的其它素材;3、若能将完成后的网页压缩打包后,发送给总编室,将对你的求职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来源:/jxyj/show_article.asp?id=2268作者:朱汝光,访问于2005-07-15)问题:1、这则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哪种学习理论的应用?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这种学习理论给您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3、举出更多的课堂教学经历或片断,它们能体现出这种学习理论的应用。
答:1. 这套题目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它设计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完成学习。
具体真实的情境,会让学生更投入,也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以任务为驱动:它给了学生一个实际的任务,通过任务将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贯穿,而且任务的设计也让学生觉得完成这个任务就是他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去完成这个任务。
这个任务是开放式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参考答案),能充分体现考生的个性,使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做到了对学习者的考虑:这个任务的设计是具有应用价值的,考察了Internet的实际应用水平,如果学生以前没有这种经验,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结束考试后,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应用Internet去做自己的事情。
最后的提示是人性化的,不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参加考试,被严格考察的、孤立无援的学生。
相信做完这一套题后,学生的感觉不会是“我又考完一门了”,而是,“我可以利用网络求职了”,这种感觉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效果呢?2. 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常常需要学生完成一定的作品,教师依此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学生需要完成的作品通常被称作“大作业”,所谓“大作业”是针对学习内容,由教师布置的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任务,常常以电子作品形式出现,比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创建的演示文稿或学习网站等。
评价“大作业”的工具是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定的测量等级;一系列清晰并精确定义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为每一个分值说明了行为特征。
评价量规给出了清晰的行为目标、对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预期,以及评价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标准,这些构成了学习的“质量”;学生非常明确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当学生按照正确的规则来使用评价量规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时,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接受对最终产品的更多的责任感。
这将使学生更明确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不再会多问“我做完了吗?”这样的问题),评价量规也利于学生的自我调整。
设计评价量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评价量规在开发一个评价量规之前,首先确定要教的所有概念,选择要评价的条目,特别要注意选择那些重要的内容并为每一个条目设计如何描述评价和分出等级。
②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对质量的要求设计一个表格,将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放进去。
在开发初期与学生共享所设计的评价量规,以便学生批判地理解量规中的语言描述,并规范学习行为。
并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评价量规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量规中的评价语言。
③要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评价对内容进行评价,包含特定的内容的评价指标,支持单元所针对的目标;对载体进行评价,包含关于设计和布局的信息。
这二者的重要性不同,当然,对内容的评价更重要一些。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它强调追求的是创设真实环境的意义建构。
这在教学的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在相关的Excel统计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把一些复杂的数据进行分组的话,学习的学习兴趣相关来说就减少了好多。
再者,缺少情境的数据,也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更多的深思。
如果把数据结合情境来进行设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
所以我们应当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把Excel中的数据参数改成各个小组在科学课中的测量学校绿化面积的数据,然后,以第一列以自然序数为值,让学习学习如何按顺序来进行填充。
第二列则以学生各小组名为数据,同样也可以结合序数填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填充,第一种方法是用输入好前两个或更多序数后,选定后,拖动鼠标来进行自动填充。
第二种方法则可以使用用右皱键的方法,让学习学会如何用快捷菜单来进行充数填充。
其他各列数据可以用现在的学校的绿化面积,以前学校的绿化面积,然后再详细分类。
从而计算出学校现在总的绿化面积,学校各个小类的绿化面积,各小类绿化面积的平均值等进行数据计算。
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于新知识的某种意义。
最后可以进一步引深到对大环境的绿化的意识,如何保护环境等知识面上来。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
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
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例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抛锚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生如何运用搜索引擎一课时时,在课堂中上采用较多的是抛锚式教学:教师首先在开课时讲,我们班同学星期天可能到香江野生动物园去参观,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星期天的天气情况如何,也不知道香江野生动物园的坐车路线,门票价格等。
今天我把任务交给同学们来解决,看大家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来找到答案。
这校的教学主要目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总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这样,首先创设了情境,确定了问题。
然后让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最后再检查学习效果。
在安排任务时可以分定小组,每小组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在完成任务之后,把任务提交到教学网络上,然后可以接着完成其他的几个任务,最后把小组可个人把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交到教学管理系统上来。
抛锚式教学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在学习目的驱动下的教学实践,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究,展示作品时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成果富于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业成就,而且培养了他们高级的思维能力,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抛锚式教学具有深远的、广泛的意义。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际应用:⑴从旧知识的复习入手,搭脚手架例如在Excel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一步温习在小学中学习的WPS中表格制作的一些知识,然后将WPS表格中的数据填入到Excel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