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英语和日语常用亲属词的异同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37.47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教学计·英语
2021/07
在汉语中,我们把爸爸的父母称为爷爷奶奶,而把妈妈的父母称为姥姥姥爷/外公外婆,把爸爸的兄弟称为伯伯/叔叔,把爸爸的姐妹称为姑姑/姑妈;而把妈妈的兄弟称为舅舅,把妈妈的姐妹称为姨/姨妈等。
爸爸这边平辈的子女为堂兄/堂弟或堂姐/堂妹,妈妈这边平辈的子女为表兄/表弟或表姐/表妹。
在汉语中基本上每个亲属都有特定的称谓。
而英语中的亲属则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分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
父母的长辈称谓即爷爷/外公在英文中都是grandfather ;奶奶/外婆英文都是grandmother ;父母的兄弟统一用uncle 表示,父母的姐妹统一用aunt 表示,而uncle 和aunt 的子女统一用cousin 表示。
总之,在英语中亲属的称谓比较宽泛。
在英语口语中,则通常会在亲戚单词后加名字或者姓氏来区分。
如grandpa 后面加上名字或姓氏来区分爷爷和外公。
如果一个人的外公的名字叫Ben ,爷爷叫Jack ,他会称呼外公为grandpa Ben ,爷爷就是grandpa Jack 。
同样的,如果爷爷那边的姓氏是Bronte ,外公那边的姓氏是Smith ,他也可以叫爷爷grandpa Bronte ,外公也就是grandpa Smith 。
而在中国,直呼长辈的姓名是很失礼的行为。
(湖北省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杨晖)
汉语与英语亲属的称谓区别
·备课资料·
7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索取号:密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汉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研究生:周晓敏指导教师:张美霞培养单位: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完成时间: 2011年4月20日答辩时间: 2011年5月20日汉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摘要对同在东方文化这一框架下的两个不同国家中国和日本的语言和文化进行比较一直是比较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于两国称谓文化的异同和语言用法异同进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汉、日的亲属称谓做了简要综述和对比分析。
从微观角度,对亲属称谓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父母称谓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三大总体特征。
即,从整体角度来看,汉语的父母称谓受到了多个民族语言的影响,而日语父母称谓几乎没有受到汉语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从构词角度来看,日语的父母称谓有固有词、汉字词和汉字词词根+固有词词尾三种形式,汉语所独有的亲属称谓主要是口语称谓;从方言的角度来看,日语的方言差异程度较小,而汉语方言称谓具有丰富性和内部差异性等两大特征。
从宏观的角度,本论文通过对汉日亲属称谓的构成体系、使用状况和使用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整体对比,总结出汉日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和异同。
另外鉴于和亲属称谓的关联性,本文还对属于社会称谓语范畴的拟亲属称谓进行了汉日对比分析。
关键词:汉日对比亲属称谓父母称谓目录序论 (3)0.1 先行研究 (3)0.1.1 汉语亲属称谓的先行研究 (3)0.1.2 日语亲属称谓的先行研究 (5)0.1.3汉日亲属称谓对比的先行研究 (7)0.2 选题理由 (8)第一章汉日父母称谓对比 (9)1.1 汉语父母称谓 (9)1.2 日语父母称谓 (10)1.2.1 关于父亲的称谓 (10)1.2.2 关于母亲的称谓 (11)1.2.3 汉日父母称谓的总体特征 (11)第二章汉日亲属称谓对比 (13)2.1 汉日亲属称谓构成体系 (13)2.1.1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词汇 (14)2.1.2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体系的特征 (13)2.1.3 现代日语的亲属称谓词汇 (13)2.1.4 现代日语亲属称谓体系的特征 (13)2.2 现代汉日亲属称谓的使用状况 (15)2.2.1 汉语中亲属之间亲属称谓的使用事例 (15)2.2.2 日语中亲属之间亲属称谓的使用事例 (16)2.2.3 拟亲属称谓的使用事例 (17)2.3 汉日亲属称谓的使用特征对比 (20)2.3.1 汉语亲族称谓的使用特征 (20)2.3.2日语亲族称谓的使用特征 (21)2.3.3 汉日亲属称谓使用特征异同 (23)第三章结语 (23)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3)序论0.1 先行研究0.1.1 汉语亲属称谓的先行研究亲属称谓始于何时,一时难以证明。
从民族文化看汉日英语中亲属称谓的差异作者:赵祥辉来源:《卷宗》2012年第01期摘要: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
但是,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称谓体系,而每种体系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
亲属称谓是各语言中各具特色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起到增强彼此感情、缓和交际双方的紧张感和起到缩短双方距离、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的作用。
本文拟以民族文化为背景,探讨中日英三国亲属称谓的差异,分析其社会文化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亲属称谓词语规律。
关键词:亲属称谓;民族文化;差异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内容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内涵。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亲属称谓语各有不同。
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中日英三国称谓反差强烈 ,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文化。
汉语称谓系统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 ,日语相对简单,分类不明,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
二、中国亲属称谓的渊远历史汉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上古时期就有浓厚宗族和血缘观念,奴隶时期的夏商周三朝就是以血缘及宗族制度而形成的国家,封建时期则进一步加深,人伦规范的两大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
《释亲·尔雅》中“父为考母为为妣。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时至今日,现代中国受到西方的文化影响,许多观念与价值观都已有西化的倾向,但唯一不变的是亲属之间的称谓与浓重的家族文化。
浅析中日亲属称谓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作者:谢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期引论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rir曾说过:“语言背后存在着其它的东西,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属称谓,从表面上看仿佛很简单,可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着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民族特征等重要因素。
中日两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因此两国的亲属称谓体系及其相似。
然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收了欧美文化,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
因此中日两国在有着很多相似点的同时也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体系。
而语言是传递思想和文化的工具,语言的差异也正说明着各自文化、社会、思想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亲属称谓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对二者的不同点进行分析考察,试图探讨其隐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中日亲属称谓相似点在中日亲属称谓的相似点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日语亲属称谓的词汇中借用了大量由中国传入的汉字。
也就是说,两国的亲属称谓中含有大量意思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汉字。
例如,[叔父]、[叔母]、[伯父]、[伯母]等汉字。
另外,中日两国的兄弟姐妹划分都是由[兄]、[弟]、[姊]、[妹]四个汉字构成。
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日语的亲属称谓受到了包含汉字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很深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很重视长幼顺序。
汉语和日语的“兄弟姐妹”的表达方式与欧美有很大的区别。
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ァニ][ヮネ][ォトゥト][ィモゥト]都依次表示了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然而英语却仅用“brother”和“sister”两个单词来表示这一关系。
如果要表示长幼顺序的话,必须在前面使用修饰词。
例如用“elder brother”来表示哥哥,“younger sister”来表示妹妹。
下面从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对中日亲属称谓的不同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考察,并深入探讨其中隐含的社会文化因素。
中日亲属称谓不同点中国的亲属称谓比较丰富精准,日本的亲属称谓相对简单。
中日敬语对比通过比较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变化,而且表现在它们的文化之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
在中国,汉语言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从尊重老人到尊重客人,我们都是以家庭中祖先和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在表达敬意方面,中国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达敬意,例如,男性称呼面前的女性为“姑娘”,女性称呼面前的男性为“先生”。
而在较老的人的地位更高的情况下,男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爷爷”,而女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奶奶”。
另外,“师傅”通常被用来称呼老师或者上司,而“大爷”则是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例如,服务员。
而在日本,它的语言文化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例如,在街头或者礼仪会上,日本人通常都会以“您”或者“恭喜”来称呼对方,以此表达敬意。
日语中提到家庭成员时,也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例如,男性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岳父”,而女性则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岳母”。
另外,“先生”和“小姐”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称呼,主要用于称呼陌生人或者对上司表示尊重。
在中日之间的文化上,这种敬语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而日本的文化则强调的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社会。
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关系,敬语用以表达尊重老人和祖先,而在日本,人们则更加强调遵守礼仪,用尊重的称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总而言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有着很多显著的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以尊重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也反映在两国的文化之中。
另外,当我们熟悉了这些敬语形式之后,也可以培养出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中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联系。
中日同形异义词举例一、词汇意义不同1.家族:在中文中,“家族”通常指的是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团体,而在日语中,“家族”则更偏向于指一个家庭,包括父母和子女等。
2.怪我:在中文中,“怪我”通常表示“怪我不好”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怪我”则表示“受伤”的意思。
二、词性不同1.汽车:在中文中,“汽车”是名词,而在日语中,“汽车”是动词,表示驾驶汽车的意思。
三、表达方式不同1.丈夫:在中文中,“丈夫”是指已婚男子的配偶,而在日语中,“丈夫”则表示结实、健壮的意思。
2.障子:在中文中,“障子”通常表示屏障、障碍物的意思,而在日语中,“障子”则表示推拉门、滑动门的意思。
四、文化背景不同1.茶道:在中文中,“茶道”是指一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而在日语中,“茶道”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仪式活动。
2.切手:在中文中,“切手”通常表示割破手的意思,而在日语中,“切手”则表示邮票的意思。
五、语言习惯不同1.病院:在中文中,“病院”通常是指医院的意思,而在日语中,“病院”则是指诊所以及小型医疗机构的意思。
2.风邪:在中文中,“风邪”通常表示感冒的意思,而在日语中,“风邪”则表示伤风、感冒的意思。
六、历史背景不同1.武士:在中文中,“武士”通常是指日本的武士阶层,而在日语中,“武士”则表示武艺高强的人。
2.浪人:在中文中,“浪人”通常是指流浪者或者无业游民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浪人”则表示没有考上武家的科举考试的人。
七、使用频率不同1.学生:在中文中,“学生”是常用的词汇之一,使用频率较高,而在日语中,“学生”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2.先生:在中文中,“先生”通常用来称呼老师或者有学问的人,而在日语中,“先生”则用来称呼医生或者律师等职业的人。
八、社会现象不同1.美容院:在中文中,“美容院”通常是指提供美容服务的机构,而在日语中,“美容院”则是指提供美发服务的机构。
2.株主权者:在中文中,“株主权者”通常是指公司的股东和高管人员,而在日语中,“株主权者”则是指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浅析中日称呼语的差异摘要:本论文的中心课题即研究中日称呼语之间的差异,为此本文从家庭成员称呼、社会称呼、代名词的是用、职业称呼等几个方面对中日成呼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讨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称呼上的差异。
关键词:称呼血缘关系内外关系人称在人类社会的交流活动中称呼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元素,这是一个语言文化的研究课题。
称呼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并同所处社会的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同语言的称呼语都有着和其他语言所不同的并能表现出其文化的部分。
一、关于中日亲属称呼语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亲属称呼是以血缘为基点,同时强调性别的差异。
以家庭为中心,根据血缘的远近构成了亲疏不同的人类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哥哥和弟弟等亲戚关系。
中国家庭成员的构成,体现出了分明的横向,纵向关系。
因此就产生了与之立场,身份相对应的称呼语。
而由于性别的不同游客将成为更加得细化。
例如,日语中的「いとこ」在中文中就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是母系的亲属的话,就称为「表兄弟」、「表姉妹」;如果是父系的亲属的话则称为「堂兄弟」、「堂姉妹」。
父亲的兄弟姐妹则分别被称为「叔父」、「伯父」、「姑」;母亲的兄弟姐妹则分别被称为「舅」、「姨」等。
在此能够通过称呼的不同,准确判定出他们之间的是属于父系亲缘还是母系亲缘。
中国受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除了有血缘亲疏又有长幼顺序之别。
以往的中国人起名时除了姓之外还会加入一个表示字辈的汉子,在给同一辈家庭成员起名字时有在名字中使用相同汉字的习惯。
甚至有的家祖坟的更为详细,不仅有表示字辈的汉字,而且同辈女性和男性间表示字辈的汉字也不一样。
如,《红楼梦》中贾府男性中的和宝玉同辈的男子都以“宝”字来表示字辈,即使是他的堂兄弟也是如此:而女性则是以“春”字来表示。
这是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伟大的领袖人毛泽东主席的两个儿子就分别叫做毛岸英,毛岸青。
中日亲属称谓差异刘瑾意义: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rir 曾说过:“语言背后存在着其它的东西,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称谓语与称呼语作为联系人际关系的桥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使用称呼语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身分、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
由于社会、民俗、文化的不同,各个国家的称呼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若是不能准确掌握对方国家的习惯,就会造成一些沟通上的障碍和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导入:大家在看日剧时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日本的家庭里,在婚前恋人相互称さん(男女都可用)、ちゃん(男士对女士)、くん(女士对男士),如果有了孩子,夫妇之间的亲属称呼发生了变化,以「お母さん」、「お父さん」来相互称呼。
这种称呼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稍稍让人难以理解的。
在中国,辈分的意识十分明确,夫妇之间可以称呼彼此“他爸”“他妈”,也就是对于爸爸这一称呼,是谁的爸爸必须用人称代词明确地限定出来。
另外在日本,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未婚兄弟姐妹可以称为「お兄さん」、「お姉さん」,或者直接称呼为「名前+ちゃん」。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称呼是乱了辈分的,是非常失礼不敬的。
具体差异:其实,中日两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因此两国的亲属称谓体系及其相似。
然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收了欧美文化,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
1.中国的亲属称谓比较丰富精准,日本的亲属称谓相对简单。
关于中日两国的亲属称谓,金田一春彦曾在著作(《日本语》p222(日语中称呼家族的方式没有那么详细。
这是因为日本不是大家族制度。
)以日语的「いとこ」一词为例,用汉语来表达的话——“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涉及到性别年龄父系母系等许多因素。
而日语仅用「いとこ」一词就表达了“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
究其原因,如金田一春彦所阐述的那样,亲属称谓的丰富程度与“大家族制度”密切相关。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家族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比较于学英【摘要】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use of address words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s.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s how the two languages differ in choices of address words when communicating due to such factors as social status and roles,close and distant changes in relation,individu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and respect for the counterpart.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China and Japan have much in common since both countries are assimilated with the oriental Chinese Character Zone.Therefore,to comprehe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ddress word in both languages can not only deepen mutual 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but als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论述了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使用异同。
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根据身份、地位、角色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亲疏关系选择不同的称呼词,来反映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摘要:中日韩三国语的称呼词体系大致相近,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文章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出现在连续剧中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探讨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分析其使用规律。
这对于促进异文化交流和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亲属称呼词相同辈分不同辈分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父母”,“兄弟”,“姐妹”这样的亲属关系。
在称呼亲属时,按照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决定使用怎样的称呼词。
根据国家的不同,亲属的范围和社会关系会有差异,因此亲属称呼词也会有所不同。
中日韩三国的亲属称呼词体系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关于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在语言交流中成为了非常让人费心的一部分。
尤其和异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称呼词的选择使用时常让人们感到疑惑。
因此,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异文化交流,也对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和韩国,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还很少。
才(2005)在“中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中,以中日对译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日亲属称谓词的不同之处。
彭(2011)在“中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中,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中韩亲属称呼的异同点。
林(2001)在“日韩称呼的对比研究序论”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日韩称呼词的使用情况。
然而,同时对比中日韩三国称呼词的研究似乎不多见。
尤其把最能反应现实生活的连续剧作为研究对象的称呼词对比研究更是罕见。
本稿把电视剧作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从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明确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点。
一、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与资料分析1.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包括“老爸”、“山口百惠”、“”这样的爱称和固有名词,也有“大爷”、“おじいさん”、“”这样的亲属名称,还有“老师”、“医者さん”、“”这样的职业名称和职务名称。
汉语亲属称谓研究汉语亲属称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家庭、婚姻和亲属关系的基本社会制度。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语言等多个角度,对汉语亲属称谓进行深入研究。
一、汉语亲属称谓的概述亲属称谓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用于辨别和表达亲属关系的用词。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十分复杂,包括叔伯、姑姨、堂表等不同类型的关系,每种关系都有独特的称谓。
这些称谓不仅具有独特的语义内涵,还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
二、汉语亲属称谓的历史演变自古代起,汉语亲属称谓就具有鲜明的特色。
不同历史时期,亲属称谓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在唐代,亲属称谓体系逐渐完善,也更加严格。
到了明清时期,亲属称谓进一步发展,开始与礼制相结合,强调长幼有序、亲疏有别。
三、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汉语亲属称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们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
在汉语中,亲戚的称呼非常细致,反映了家庭成员间亲疏、长幼的关系。
其次,亲属称谓也与古代的婚姻制度有关。
例如,“姑表”和“姨表”就是对不同婚姻制度的反映。
最后,亲属称谓还是传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规范。
四、汉语亲属称谓的语言现象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汉语亲属称谓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语义和语法特征,还反映了汉民族共同的心理认知和文化价值观念。
此外,亲属称谓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用也存在差异,书面语中更加规范和正式,口语中则更加灵活和常见。
五、结论:汉语亲属称谓的重要性与未来研究方向汉语亲属称谓作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为历史、文化和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未来对于汉语亲属称谓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深入挖掘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亲属称谓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家庭观念、婚姻制度以及礼制传统等文化内涵。
2、加强亲属称谓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亲属关系的异同点。
年轻人·教育NIANQINGREN JIAOYU2019·0 9中日英亲属称呼语的比较研究——基于礼貌原则*钟子龙,郭 瑜(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与日本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语用失误也日渐增多。
文章结合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运用礼貌原则对中日英亲属称呼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中日英亲属称呼语的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找出该差异所折射出的文化背景,进而帮助减少或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中日英亲属称呼语;礼貌原则;文化交流;语用失误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3-0027-01称呼语是人们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基本要素,它们具有构筑、维护、弱化、加强和参与者的人际关系的功能。
西方学者对称呼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1950年的称呼语的研究中,众多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介绍了呼称语的体系和呼称语的选择规则。
1960年Roger Brown和Albert Gilman出版的作品被认为是称呼语及其在社会关系中的最具典范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对称呼语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展开,但研究的范围大多局限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文章以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为基础,对中日英三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探讨,考查了三者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亲属称呼语的意义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找出产生不同点的文化背景。
1 中日英亲属称呼语不同的国家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称呼语的体系。
文章对称呼词的分类作了初步的综述。
首先,总体上呼称语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亲属称呼语;(2)社会呼称语;(3)代词呼称语;(4)礼仪呼称语。
称呼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们具有语言的特征和功能。
另外,呼称语与语境密切相关,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汉语、英语和日语常用亲属词的异同比较
张秀萍
【期刊名称】《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1)004
【摘要】文章从语义场的角度,将常用亲属词分为三个层次,通过图表和义位结构式,论述了汉语、英语和日语亲属词在不同层面上的异同.揭示了汉语和日语亲属词的称谓随着亲等关系的变远,仍是很复杂、细致.而英语却随着亲等关系的变远,称谓变得模糊.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张秀萍
【作者单位】徐州教育学院,江苏,徐州,22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汉语、英语和日语常用亲属词的异同比较 [J], 张秀萍
2.上古汉语"迫"词族略考——汉语方言及亲属语言同源词比较研究与原始汉语
**mb-型复声母的构拟 [J], 李玉
3.从认知角度看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 [J], 沈思莹
4.汉语、英语、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 [J], 田艳萍
5.汉语中经由日语传入的英语外来词研究 [J], 徐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陈俊达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吉林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64-6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日语 汉语 英语 亲属称谓 异同
摘要:汉语亲属称谓的语义成分明显多于日语、英语,因而汉语亲属称谓的词汇量远远多于日语、英语,亲属称谓体系远比日语、英语复杂.日语亲属称谓在语义特点上与汉语更加相近,同时具备汉英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在直系亲属部分主要继承汉语的用法,在旁系亲属部分主要继承英语的用法.汉语的亲属称谓体系属于苏丹亲属称谓制度,欧美人与日本人的亲属关系属于爱斯基摩亲属称谓制度.现代日本语中亲属称谓体系的特点为以继承人为中心纵向发展,直系血亲有明确的亲属称谓,其他亲属称谓词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