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原子分子离子(ZL老师出品)
- 格式:ppt
- 大小:550.00 KB
- 文档页数:36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
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Q: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____年初中化学考试中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分子和原子1. 原子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中子是电中性的,位于原子核内。
2. 分子概念-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3. 原子间力和分子间力- 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被称为原子间力或分子间力。
- 原子间力包括电子云间的斥力和吸引力,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原子的排列方式- 原子可以排列成链状、环状、网状等不同的结构,影响物质的性质。
5. 元素和化合物-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如金属铁、非金属氧等。
-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如水(H2O)。
6.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原子组合成分子或离子。
-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二、离子1. 离子概念-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 正离子带正电荷,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负离子带负电荷,由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2. 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离子。
- 非金属离子是由非金属原子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离子。
3.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离子键是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强电子吸引力。
- 离子晶体是由大量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结构。
4. 电负性和共价键- 电负性是原子吸引和结合电子的能力。
-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5.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有正负电极。
- 非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均匀。
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化学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
-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个数,离子式表示离子中各离子的个数。
课题第五讲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课型复习编写集体研讨时间月日使用修改时间月日教学目标1.规范书写常用的元素符号;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会运用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变化现象。
2.把握物质分类的基本观念,明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内涵,能依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判断该物质的类别。
3.正确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联系,原子构成,离子的形成,化学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教学难点概念的辨析应用以及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
教学流程设计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写出获得的化学信息教师投影水分子分解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竞答从中获取的信息。
小组讨论交流,竞答,组间相互矫正,评价补充。
小组讨论交流,竞答,组间相互矫正,评价补充。
回顾与交流知识点1: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描述角度的不同问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水由氢氧原子构成(2)水由氢氧元素构成(3)水由水分子组成(4)水由水分子构成知识点2 ; 构成物质的三大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问题1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问题2原子能否再分?(1)原子的构成______(带正电)_ ___原子 _____(不带电)_____小组讨论交流,判断正误,理解组成与构成意义的不同。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总结:组成和构成都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基本术语,只不过两者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其中,组成是一宏观概念,用以从宏观的角度来描述物质的成份,因此使用“组成”时,必须注意与宏观概念相匹配;构成是一微观概念,是从微观角度描述物质或描述分子的构成的。
中考化学: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是一道易错的题目一、介绍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分子、原子、离子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的基础,也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分子、原子、离子的定义、区别和性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定义1.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它可以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
2.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是构成分子的构件。
3. 离子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粒子。
根据电荷的性质,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它们可以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离子晶体或离子化合物。
三、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1. 结构差异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的组成部分。
而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具有带电性。
2. 数量差异一个物质中可以含有多个分子,分子的数量不受限制。
而原子是构成分子和元素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组成。
离子的数量也是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而确定的。
3. 化学性质差异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键的强度。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电子排布和核电荷数。
离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带电性质和相互作用。
三者之间在化学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四、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1. 分子的性质分子具有形状多样、运动自由、能量转化等性质。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而参与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性质原子具有稳定的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具有原子量、化学价、电荷数等性质。
原子的核外电子参与化学反应,决定了其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分子、原子、离子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通过各部的互相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阅历。
初中化学必考学问点归纳:分子、原子、离子1、必考学问点一原子: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肯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试验作根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依据试验事实和严格的规律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2、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肯定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简单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3、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2、必考学问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全部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分子与离子的概念和区别原子、分子和离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理解化学发展史和物质组成结构的基础。
下面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归纳。
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电粒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核心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心和电子结构不同。
二、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
分子可以是一个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
例如,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水(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三、离子的概念离子是电荷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变成带电的离子。
正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
负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
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相互结合,形成电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四、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1. 组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粒子;离子可以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电荷情况:原子电荷总体为中性,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分子通常不带电荷,只有在反应中可能获得或失去电子;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3. 结构类型:原子是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单位;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可以是单质分子或化合物分子;离子由带电的原子或分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连接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4. 物质类型:原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化合物中,是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包括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离子主要存在于电解质溶液和晶体中,如电化合物。
5. 表示方式: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原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如O2表示氧分子;离子用带电荷的原子符号或离子式表示,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原子分子离子
《化学原子分子离子》
一、原子
1.定义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
它是由电荷相互作用而组成,也是任何元素的基本结构。
2.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是由正电子和质子组成的核心。
电子分布在原子核之外,而电子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3.原子的特性
原子有很多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本身的质量和其电荷。
通过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推断出原子的电荷和质量。
二、分子
1.定义分子
分子是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原子组成的最小结构单位。
它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的基本特征。
2.分子的特性
分子有极性、相对分子量以及极性矩阵等特性。
由于这些特性,两种不同的分子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来形成化合物,从而形成一系列的不同物质。
3.分子的组成
分子的组成取决于其中的原子的构型。
它可以有平面构型、立体
构型或三维构型。
而它的物理性质与其中原子的结构有关,体现出了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三、离子
1.定义离子
离子是一种由电荷组成的电性结构,由带正电荷的离子(正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负离子)组成。
2.离子的组成
离子可以是单个原子或离子团,离子团包括两种:一种是单个原子的结合,另一种则是由多个原子和电子组成的电荷结构。
3.离子的特性
离子的特性是受到正负电荷的影响,它与分子及原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本身带有电荷,能够与其他电荷相互作用。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三种不同的微观粒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它们可以由同种原子组成(例如氧气分子O2),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组成(例如水分子H2O)。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这使得原子能够保持电荷平衡。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它们是通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例如铁离子Fe3+就表示一个铁原子失去了三个电子。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携带电荷,从而影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汇总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知识还是偏向于理论性的,这都是为高中的实验模块做好基础知识准备!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必考知识点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相似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分标准引言原子、分子和离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本文将介绍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定义、特点和区分标准。
原子- 定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具有原子核和电子云两部分组成。
- 特点:-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 区分标准: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具有一定的结晶度。
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时,呈电中性,否则带电。
分子- 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特定化学性质的化合物。
- 特点:- 包含的原子可以相同或不同,如氧气(O2)和水(H2O)。
-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如共价键。
- 区分标准:分子是化学反应中能够独立存在和参与反应的最小单位,具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离子- 定义: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 特点:- 阳离子:具有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 阴离子:具有负电荷的离子,通常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 区分标准:离子是通过电离反应产生的,具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总结原子、分子和离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代表了物质不同层次的构成单位。
通过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和区分标准,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
参考文献[1] "化学原理精讲" 陈唯信,明华出版社,2016年[2] "化学基础" 张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