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作业第1阶段综合点评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金融学课程作业第1阶段综合点评
本次作业采取的是“随机组题”的方式,所以每位同学的题目都不一样。
但是通过抽样分析,发现同学们的错误主要集中以下几个问题,大家要认真掌握!
1、金本位制不包括()。
A、金铸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
标准答案:
D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金币本位制。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
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
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2、金块本位制。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这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
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3年基本消失。
2、货币制度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确定货币材料
B、规定货币单位
C、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D、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标准答案:
ABCD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但是哪种物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不是国家随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在法律上加以肯定。
目前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对货币材料不再做明确规定。
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在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货币尚未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确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币的汇率。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
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
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
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
自由铸造指公民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一般而言主币可以自由铸造;限制铸造指只能由国家铸造,辅币为限制铸造。
信用货币分散发行指各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发行,早期信用货币是分散发行,目前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机构。
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3、信用货币主要以()形式存在。
A、银行券
B、汇票
C、支票
D、存款货币
标准答案:
ABCD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
期票。
在商品赊购交易中,资本家购进某种商品,可以不必支付现款,只需开出一张定期偿付欠款的债务凭证交给对方。
到期时,持票人可按票面金额向出票人索取现款。
尚未到期的期票,经债权人在其背面签字表示承担债务,持票人也可以把它用作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去购买商品或偿还债务。
此外,持票人还可以将尚未到期的期票向银行申请贴现。
受票人可根据利息率从中扣除期票到期以前这段时间的利息。
银行券。
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并以银行信用为担保的银行券,也是一种信用货币。
持有者可以用它来代替金属货币使用。
它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可随时兑换黄金;它的票面金额是固定的整数,便于流通;它以黄金和票据作担保,信用基础比较稳固,可以在银行信用所及的广大范围内流通。
但是,由于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行不兑现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
纸币与银行券不同,它不以商业票据和黄金作准备,不能兑换黄金,事实上已不能称为信用货币。
它是根据政府法令发行的。
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滥发纸币,往往造成通货膨胀。
支票。
随着资本主义银行业务的发展,支票便在流通中发挥了通货的作用,成为代替货币支付债款和在存款人之间进行转帐结算的主要形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银行支票便已成为主要的信用货币。
据统计,1937年据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在货币供应量中的比重,美国占81%,英国占73%,日本占61%,法国占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支票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流通手段,近年来约占有些国家货币供应量的90%。
它不仅在批发贸易,而且在零售贸易中都当作重要的支付手段。
60年代以来,银行垄断资本为了加强竞争地位,追逐高额利润,千方百计地改进银行业务,信用货币使用的范围更加扩大。
利用支票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减少货币流通量,节约流通费用。
但在经济危机阶段,由于生产萎缩,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支票往往不能兑现,这势必影响生产和流通的正常进行。
所以,信用货币一方面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信用货币流通范围的过度扩展,使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包孕的
危机的可能性也增大了。
辅币。
辅币多用贱金属制造,一般由政府独占发行,由专门的铸币厂铸造。
其主要功能是充当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纸币。
纸币多数由一国中央银行发行,其主要功能是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银行存款。
存款是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对银行来说,这种货币又是债务货币。
存款除在银行账户的转移支付外,还要借助于支票等支付。
目前在全社会的经济交易中,用银行存款作支付手段的比重占绝大部分。
随着信用的发展,一些小额交易,如顾客对零售商的支付、职工的工资等,也广泛使用这种类型的货币。
电子货币。
由于科技飞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运用,货币的交易和支付方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电子货币通常是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来进行金融交易和支付活动,例如各种各样的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
与此同时还可借助于上网的电脑、自动柜员机或用电话操作来对货币存储额进行补充。
这种货币运用非常方便,还在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