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姆林斯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
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
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
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思想深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
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
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
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
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
1947
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
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
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
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
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
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
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①因此,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
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
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
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
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
他把到教师中去,发现教师,帮助和培养他们,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
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
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
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
帕夫雷什中学原本
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十年制学校,由于苏霍姆林斯基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试验,使之不仅成为苏联的优秀学校,而且被看作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
他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副博士学位。
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同时也广泛研究其他学校的经验,孜孜不倦地钻研教育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
他全面探讨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英年早逝,但仍给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他一生撰写了41篇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共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
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
他的重要著作大都已译成中文。
他的主要著作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精神世界》、《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伦理学文选》、(中译本:《做人的故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荣获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该书与它的姐妹篇《公民的诞生》一起又获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
这两部书及其《给儿子的信》,被辑成"三部曲"(中译本:《育人三部曲》),综合地阐述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年轻一代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最后一个时期所著的主要的、在许多方面讲是纲领性的著作。
从《育人三部曲》
中可以清楚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和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
践家的品格。
苏霍姆林斯基逝世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
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括、提高和再现,因此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
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
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
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
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和世界教育史册。
这本《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一篇传记体人物小说,不是学术专著,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
但是,本书的作者曾亲临帕夫雷什中学,和工作、学习中的苏霍姆林斯基亲密接触,并与之促膝长谈。
因此,尽管是一篇小说,但它还是能够比较忠实地再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
而且,由于它是艺术地再现苏霍姆林斯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可读性更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农家庭,52岁的一生中,35年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其中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23年。
任帕夫雷
什中学校长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让这所农村中学成了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实验园地。
他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还通过他的实验,他的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四十一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童话和故事。
他的论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继在我国翻译出版的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要相信孩子》、《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等。
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甚至在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和世界知名学者之后,他还始终留在农村学校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
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
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优秀的公民。
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探索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
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
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
他把帮助和培养教师,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
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
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
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
帕夫雷什中学原本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学校,
由于苏霍姆林斯基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试验,使之不仅成为苏联的优秀学校,而且被看作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
他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同时也广泛研究其他学校的经验,孜孜不倦地钻研教育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
他全面探讨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和谐发展,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他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苏霍姆林斯基是千万教师的偶像。
如果说,在这之前,我们对他的崇拜是因为经常听到他的名字,而肃然起敬,那么,我们还希望在更多的了解他之后,于崇拜之上多些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