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26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数、合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质数、合数的判定方法。
3.能够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三、教学内容1. 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称为质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称为合数。
2. 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质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那么这个数是质数。
•合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可以被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的其他数整除,那么这个数是合数。
3. 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将合数分解为各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兴趣,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展示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2. 讲解•详细讲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演示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判定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或将合数进行分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质数和合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搜集生活中的质数和合数的例子。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质数和合数的判定上存在理解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朶对贵校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简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教材中,是以整除的形式出现,以约数、倍数、2、3、5整除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同时出现,形成同一单元概念过多,易混、理解困难的问题,本教材进行了调整。
1.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限制学生的思维,本教材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做准备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课件、100以内数表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出示例1,仔细观察:你能将这些算式分类吗?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分类结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 2、5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判断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黑板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等。
3.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关于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引入2、5
的倍数的概念。
2.新知识讲解:
–2的倍数:所有个位数是0、2、4、6、8的数字为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数是0或者5的数字为5的倍数。
3.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黑板上判断一些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4.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一些扩展问题,让学生运用2、5的倍数的特
征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2、5的倍数的特征,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关于2、5的倍数的练习题。
2.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判断其中的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加深对2、5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材(12-14页)教学设计吕军鸽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教材12-14页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列入新课2、学会描述因数、倍数3、理解并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4、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关系2、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关系,而在数学王国忠,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她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关系,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二、认识因数和倍数1、引导学生观察12图1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汇报:2*6=12教师:像这样,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问:因为2*6=12所以12是倍数,2和6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教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2、引导学生观察图2教师: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教师指名口答,并板书,3*4=12(指名口答)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想一想,还有哪些是12的因数?组织学生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师: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卫生么?(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11÷2=5余1,11是2的倍数吗?(不是,因11÷2有余数)谁能举一个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多叫几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由上面分析我们可得出,如果两个非0整数相乘得另一个整数,我们就说,前两个整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因数,另一个整数是前两个数倍数。
三、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18的因数有哪些?(1)学生尝试,然后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认识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
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课题: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属于初等数论知识的基本内容,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为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学习作铺垫。
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明确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一定的推理、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理念】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对知识点的落实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有时候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不像学新课那么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出现复习效率低下的现象,造成“复习课难上”的局面。
通过整理和复习,将本单元抽象的、零散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并且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增进持久记忆。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与复习,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自主回忆。
谈话:昨天有同学给我提出建议,希望我建一个班级qq群,以方便大家一起交流,在这位同学的提议下,我建立了五三班班级qq群,想知道这个群的群号吗?这个群号是一个9位数,ABCDEFGHIA——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B、F——既是偶数又是质数,C、H——最小的合数,D、G——比10以内最大的奇数少2,E——3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I——是2和3的乘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教学难点: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
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预设:0不能做除数。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有幸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此刻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嗯,师生关系。
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
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
人与人之间有着好多种关系,就如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样,可是上完这节课后,我更想和同学们成为220 与284 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些关系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课始给学生创造一个220 与284 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由“数”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那我们到底研究过哪些数呢?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看。
在数的星空里,有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不同的数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有我们学过的整数、分数,还有小数。
有了对数的认识,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数和运算符号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算式,不同算式就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大家看,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还有除法。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藏在数和算式中的奥秘。
(视频播放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对数的认识,再由对数的认识转移到算式中来,从而引出今天教学的“因数与倍数”是隐藏在算式中的数与数的关系)二、自主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师: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球操表演,要求排成每行一样多的队形。
你有几种排法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想法就更棒了。
(学生画出来,并列算式)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我画的是圆圈,每排6 个,画了2 排,算式是6×2=12。
师:嗯,你是排数×每排人数=总数。
哪种排法也可以用这个算式呢?生:每排2 个,有6 排。
师:那么这两种排法我都用2×6=12 表示可以吗?生:可以。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排法吗?(学生列出了1×12=12、2×6=12、3×4=12、12÷1=12、12÷2=6、12÷3=4)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我都把它们一一记录了下来。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1五年下数学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信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根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数学核心素养点:培养数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教学流程:预学案模块一:归纳梳理复习回顾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可以用余数表示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模块二:互动交流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并说一说分类的依据?预设1分两类第一类12÷2=6 30÷6=5 20÷10=2 21÷21=1 63÷9=7第二类8÷3=2……2 19÷7=2……5 9÷5=1.8 26÷8=3.25预设2分三类第一类12÷2=6 30÷6=5 20÷10=2 21÷21=1 63÷9=7第二类8÷3=2......2 19÷7=2 (5)第三类9÷5=1.8 26÷8=3.25追问:第三类中26÷8=3.25商还可以怎么表示?26÷8=3 (2)因此,第三类可以和第二类归为一类,分成两类。
小结:根据商的特点可以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一类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一类商是小数或有余数。
【设计意图】通过算一算、分一分的学习过程,学生很直观地看到整数除法算式根据商的特点,可以分为没有余数和有余数两类,学生亲历这个学习的过程能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面数的运算的巩固,也为后面分数、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可能会对抽象的概念产生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码、鞋子的尺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背后存在一定的规律。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与倍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如,求一个数的因数,就是求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所有正整数;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求这个数的所有整数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数,分别求出它的因数和倍数。
然后互相交流,总结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2.因数与倍数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3的倍数的特征”。
2. 概念解释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如果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3的倍数。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练习。
3. 教学示范
展示几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并讨论解答过程。
4. 练习与讨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解答。
5. 拓展延伸
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两个题目,让其他小组进行解答,加深对“3的倍数”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选做:设计更多的“3的倍数”的相关题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产问题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生:整数、分数、小数。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先来一个整数的例子。
生:23、100师:分数呢?生:三分之一,五分之四师:小数?生:1.2,6.12师: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其实数与数之间是有关系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算式,请看大屏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因数和倍数大屏幕出示算式师:在心里把这些算式默念一遍,根据算式的特点你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只写序号就可以。
生分类汇报:我们将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些算式中“商”的情况,将它们分成了两类,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一类算式中,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除法生: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师:是的,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生齐读一遍师:在这段话中,我们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这对好朋友,(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那你认为产生因数和倍数的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生说师:再次观察这组算式,看看对你能有什么帮助吗?生:在整数除法中,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师:老师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在整数除法(板书:整数除法)中,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商整无余)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请看12÷2=6这个算式中根据我以前学习的知识我们知道12是被除数,2是除数,6是商,那么现在结合这段话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嘛?,(那么你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生: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透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2)交流学生的分类状况。
(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就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就应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整数乘、除法运算的扎实基础,对于整除的概念更是不陌生。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涉及到初等数论的知识,学生初次接触难免会感到抽象和枯燥,尤其是对“相互依存”这几个关键字的理解。
预计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几个困惑:1、讨论因数、倍数的概念及研究范围时,学生可能会错误提出:0.2X 40=8,我们就说0.2和40是8的因数。
2、对于之前学过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本节课所学的因数概念如何正确区分。
因此,要成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已积累的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有序的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以及相关知识充分理解。
教学工具计算机、磁性贴片、黑板、粉笔教学资源1、因数和倍数导学案2、微课《因数和倍数》测试题及答案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学生能理解不同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选择使用最优的方法正确、快速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学生能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4、通过分析、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学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相互依存的关系。
2.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快速地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教师出示口算题(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口答汇报新课导入谈话导入(师):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探究整数除法和乘法中的数与数之间的另一种关系。
出示学习任务:1、我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我能理解不同的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选择最优的方法正确、快速地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 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教学指导】
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
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知识结构】
因数和倍数(1)
【作业设计】
因数和倍数(2)
【作业设计】
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作业设计】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作业设计】
第3课时练习课
【作业设计】
3.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
第4课时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作业设计】
质数和合数(2)
第5课时
因数和倍数(1)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数和倍数(2)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
教学理念。
2、5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练习课
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2)
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