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doc
- 格式:doc
- 大小:999.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第1~2题。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
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
“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A.18时B.9时C.6时D.12时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系列篇,在此前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原则认识自然灾害。
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的比较概略,只是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然而这三种灾害在我国无论是危害地区还是危害程度都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同时也把这节课做为自然灾害的专题来复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知识储备、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本节专题学习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连发性的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命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同时还要防御它,保护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种自然灾害的含义、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2、分析、比较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根据三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案例,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
2、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3、通过课堂训练环节,达到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积累户外出行的经验,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尤其是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学法指导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学会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和防御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出行与安全讨论假如你于暑假前往四川、重庆等地旅游,应做哪些准备,怎样防御上述突发的灾害?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
第二节地质灾害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1.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影响。
2.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影响。
一、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2.震级与烈度(1)震级: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发生时某一地区地面所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3.原因及分布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生地区。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我国地跨两大地震带,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主要是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
4.影响(1)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2)地震还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较长。
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产生条件: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度差。
(3)发生区域: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4)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1)概念: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产生条件:地形陡峻、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3)发生区域:山区沟谷。
(4)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人员伤亡。
1.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答案]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有哪些?[答案]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植被覆盖较差等。
探究点一地震灾害[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影响较小②江南丘陵降水丰沛,地下水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西南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我国东部许多大城市④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且影响大;江南丘陵降水多,但该区地下水水位不高且土壤呈酸性。
2.下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B。
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部位一般在山谷线上,如图中虚线所示。
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与泥石流流向垂直的两边高处,如②所示方向,答案选B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4.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次地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西侧,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第4题,地震引起了海啸,说明地质灾害具有链发性。
答案:3.A 4.D读某城市某类自然灾害(X)分析模型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类自然灾害(X)是( )A.台风B.内涝C.泥石流D.塌陷6.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增大B.排水设施落后C.地质灾害频繁D.城市绿地面积增加解析:第5题,读图,该类自然灾害(X)与降水量、径流量、排水量、地形高程有关,可能是内涝灾害,B对。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一、选择题北京时间2010年3月4日8时18分在台湾高雄与屏东交界处发生里氏6.7级地震。
给震中附近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福建等周边省市都有震感。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C.印度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解析根据地震发生的地点推断,该地不可能为印度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的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的可能性较大。
答案D2.此次地震对当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解析3月不是当地河流的汛期,也引不起洪水灾害。
而A、C、D三项都与该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有关。
答案B3.下图为“我国盐碱化地区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看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B.类型齐全的特点C.爆发频繁的特点D.规模巨大的特点解析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的分布在地域上多分布于山区,并且集中于地壳活动剧烈的西南地区,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答案A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5.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解析第4题,气温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
第5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答案4.D5.B二、综合题6.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之一,分析其成因。
中国的地质灾害地震的相关知识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②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a. 震级大,破坏性大;b.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c. 经济发达;d. 浅源地震;e. 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f. 诱发其他灾害等③减轻灾害的措施:a.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b.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c.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e.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f. 加强国际合作等。
我国地震特征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下图,完成1~2题。
注:图例中数字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融、冰川为主②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③沙漠化为主④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为主⑤岩溶、塌陷为主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②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C.③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④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2.下列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①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③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⑤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④加剧的主要原因解析: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新疆;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崎岖,暴雨集中,多地震,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
答案:1.A 2.C读我国区域划分图,完成3~4题。
3.与其他地区相比,Ⅲ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干旱与地震B.水土流失与台风C.洪水与盐碱化D.寒潮与荒漠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Ⅳ地区地形起伏大,所以多地震B.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海啸、泥石流、龙卷风C.修建水库和开采矿山都可能诱发地震D.震级表示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解析:第3题,Ⅲ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受台风影响较大;丘陵地形分布广泛且降水丰富,加上人们不合理的开发,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第4题,地形起伏大小不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不能诱发龙卷风;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答案:3.B 4.C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6.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A.4~9月B.5~11月C.7~8月D.6~8月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
第 2 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祸备选答案①地震②洪涝③台风④风暴潮⑤鼠害⑥东部灾祸区⑦青藏高原灾祸区我国自然灾祸多发区自然灾祸多发的原由因为自然灾祸之间有互相联系的特色,所以,某一地域多种自然灾祸的发生,常常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祸而引起了其余的自然灾祸,进而使得多种自然灾祸连锁发生。
所以,抓住该地域的最主要的自然灾祸,再联合该地域的地形地势、海陆地点、天气等特色,就能分析出该地域易发生哪些自然灾祸,原由是什么。
下边,剖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祸多发区的各自然灾祸的关系性。
1.华北地域最常发生的自然灾祸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域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民风候,因为夏天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所以,旱涝灾祸频发,再加上距冬天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展,所以,冬春天节激烈的冬天风带来了多种灾祸。
所以,这些灾祸主假如由气象灾祸造成的。
其关系表示以下:2.西南地域最常发生的地质灾祸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祸存在着亲密的关系性,再加上天气和地形的特色,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祸的群发性特色。
3.东南沿海地域多发的自然灾祸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假如因为气象灾祸——台风惹起的。
读资料,达成以下问题。
资料一山东省历年降水距平百分率( 以下图中黑直线表示年降水趋向)资料二黄河水文站不一样时段径流量( 亿 m3)站名时间1951~ 2004 1970~1980~1987~年2004 年2004 年2004 年整年384.0 300.0 281.0 217.0 济南3~6 月76.1 54.1 50.9 47.47~10 月231.0 179.0 169.0 118.011 月~次年 2 月76.6 66.6 60.3 50.9整年368.0 276.0 252.0 183.0 东营3~6 月66.6 40.3 34.4 29.87~10 月22.6 171.0 160.0 106.011 月~次年 2 月75.2 64.6 57.5 46.0(1)依照资料一、资料二,简要说明山东省年降水量变化趋向和黄河山东段的径流变化趋向。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地质
灾害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
一、选择题
1.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8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A.种类多B.频率高
C.分布范围广D.地域差异大
【解析】材料中指出,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较大气象灾害的次数,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答案】 B
(2013·黄冈高二质检)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3.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解析】图中不同的灾害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其中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成因以自然因素为主;灾害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南部,西北西部及东
北东部的山区;灾害3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成因以气候干旱为主;灾害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其中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该灾害;灾害5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是其主要结果。
【答案】 2.A 3.C
(2013·北京101中学月考)读材料,回答4~5题。
材料一民政部2012年1月14消息2011年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要年份,灾害频繁,重大自然灾害连发;灾害种类多,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水、旱灾、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材料二中国重大灾害点位图。
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样B.灾害种类少
C.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小
5.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 )
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⑤风暴潮⑥火山⑦寒潮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⑧ D.②③④⑦⑧
【解析】本题组侧重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直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灾次较多。
其中旱涝、地震、台风、风暴潮对我国影响尤为严重。
【答案】 4.A 5.B
6.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众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⑤灾害频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我国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大,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较严重,其成因与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和众多的人口、频发和多样的灾害有关。
【答案】 B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图,回答7~8题。
7.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B.台风
C.泥石流D.干旱
8.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的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知识。
第7题,d地区为西南地区,受地质、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第8题,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覆盖较差等原因,水土流失最严重。
【答案】7.C 8.B
(2013·高新一中质检)读下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①~④所属灾害带正确的是( )
A.①属于东北灾害带
B.②属于海洋灾害带
C.③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
D.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10.图中①~④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B.②是台风、风暴潮、赤潮
C.③是洪涝、旱灾、病虫害
D.④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①、②属于东部灾害带,③属于中部灾害带,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第10题,东部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病虫害;中部灾害带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西北灾害带主要有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答案】9.D 10.D
二、综合题
11.(2013·广东深圳高二联考)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情况看,虽然年际间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加重的。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A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
图B 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成灾面积图
(1)从图A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该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合理的有(双选)( )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缓解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农业灾情及相关措施。
第(1)、(2)题,可从图A直接看出。
由于抗洪工程(如三峡大坝的建设),洪水灾害的影响减弱。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而成灾面积波动上升,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从长时间段看,我国灾害发生频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能是人类活动加剧了农业灾害的灾情。
第(4)题,我国人口众多,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是不行的,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宜在中上游地区。
【答案】(1)旱灾霜冻灾
(2)水灾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三峡大坝的建成可以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不断扩大,波动上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
(4)BD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象网2013年01月07日讯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等多部门对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
经核定,2012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338人死亡(包含森林火灾死亡13人),192人失踪,1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496.2万公顷,其中绝收182.6万公顷;房屋倒塌90.6万间,严重损坏145.5万间,一般损坏282.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185.5亿元。
总体上,2012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常年偏轻,但局部地区受灾严重。
材料二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等,台风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4)除以上特点外,我国自然灾害还具有什么特点?
【解析】本题以统计资料和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三大特点:灾害种类多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
(3)洪涝、病虫害、旱灾、寒潮(任答2种即可) 东南沿海地域差异显著
(4)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