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格式:ppt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
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新闻两则》课文原文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____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第【1】篇〗说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说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说教学重点之一。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参考答案](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讲知识: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引言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发生在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最后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的决定性战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人民解放军一直在积极进行对国共内战,争取全国的胜利。
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形式下,接下来的目标是解放华南地区,而长江就成为了这场战役的核心。
准备为了实现这次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他们统一指挥,确保协同作战。
其次,他们加强了物资储备和交通运输,确保了战线的物资供应。
最后,人民解放军派出侦察队对长江沿线的敌情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做好相关情报的搜集。
战斗过程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行动。
整个战役历时约一个月,期间经历了许多激烈的战斗。
首先,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了垂陵、荆州等重要地点,逐步向长江南岸推进。
然后,他们在舟山一带布置大规模军事阵地,为横渡长江做好准备。
最后,他们利用舟桥和渡船等工具,迅速横渡长江,使得解放军在华南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桥头堡。
结果与意义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
解放军成功地夺取了长江南岸的控制权,取得了对华南地区的决定性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其次,解放军在华南地区建立了新的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奠定了基础;最后,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结论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共内战的结束。
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一次胜利,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拼读“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塞、当”等多音字。
2.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需要适当的补充背景材料;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新闻这一题材比较陌生,学生具有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分析记叙文的基础上导入新闻这一题材,学习新闻结构,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学习,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对知识的运用也较熟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主要内容及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品析新闻的特点。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教师:在互联网+的年代,能够及时获取与整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人强能力的标志。
那么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学生:网络,app,手机,电视,广播,电台,收音机,报纸……教师:是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多方式,但是,如果将时间向前推移半个多世纪,解放战争时期,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报纸。
是的!播放1944年4月各地报纸和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师:1949年4月,当时很多地方的日报上都以大字号刊登了相同的一件事。
点击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首关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有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篇一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掌握新闻的结构;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内容呈现导入:教师出示《百万雄师过大江》图片,学生说出画面内容,了解时代背景,进而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互动,理清课文层次,掌握新闻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注意多音字、易混淆的字在文中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那么新闻内容的句子。
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学生在文中找出概括新闻内容的句子,意在使学生加深对导语的内容及其在新闻全文中的位置与作用的了解。
部编八上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知识点:
【重点字词】
㈠字音字形。
(6个)
1.锐不可当(dāng);
2.签订;
3.泄气;
4.督战;
5.要塞(sài);
6.业已;
㈡词语释义
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要塞: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
3.业已:已经。
【课文重点】
㈠思维导图
㈡主题归纳
江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自然地转到下一层。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奋斗的精神。
2、掌握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介绍消息这种文体。
理清课文结构,领会课文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及意义。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渡江战役的战略意义,人民解放军的战术运用。
教学重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分析其战略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指挥官,如何制定渡江计划。
4. 例题讲解:分析渡江战役中的关键战役,如南京、上海战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绘制渡江战役的简图。
7. 情感教育:讲述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1)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2)过程:百万大军分三路强渡长江(3)战略意义: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渡江战役的背景。
(2)分析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2. 答案:(1)渡江战役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长江防线成为其的一道防线。
(2)人民解放军战术运用:采取三路强渡,中路为主力,东路、西路为辅助,充分发挥了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让学生充分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渡江战役后的历史发展,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界定。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情感教育环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活动:1. 播放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这次行动的重要性是什么?3. 学生分享他们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了解和兴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背景和主题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背景和目的。
2. 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了解人民解放军的准备情况和战略。
1. 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回答相关问题: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横渡长江?这次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 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相关问题: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准备横渡长江的?他们采取了哪些战略?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学内容:1. 教授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并提供例句和解释。
2. 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些新词汇。
教学活动:1. 教师解释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并提供例句。
2. 学生跟读并尝试使用这些新词汇。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词汇学习程度。
2. 学生在使用新词汇时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第四章: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讨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次行动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第四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我国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渡江战役的过程及其在我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渡江战役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让学生感受渡江战役的壮观场面,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意义,结合地图展示战役路线。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如何克服困难,成功横渡长江。
4. 例题讲解:分析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战术、战略,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应对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渡江战役的思维导图。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渡江战役过程c. 渡江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渡江战役的背景。
b. 请描述渡江战役的过程。
c. 请分析渡江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中的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了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
b.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渡江战役对解放战争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目标牌】[教学目标]1.明确本文“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
(重点)2.理清消息的结构层次,领会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教学方法]讲授法1.把班级学生分成三队,分别代表中、西、东三路军,教学时让他们着重研究他们所代表的那路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拓展延伸时,让学生试着去报道广播操比赛的事,通过练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提出预习要求:①从“预习提示”中了解这篇消息发表的历史背景。
②找出课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
③注意读准“预习提示”中提出的一些字的字音。
[教学过程]诗意篇(趣味性)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解题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
“百万大军”实指,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横渡”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
[查背景]二、立基础[标段落][圈词语][记音形]溃(kuì)退 xiè(泄)气 dū(督)战 wú(芜)湖取dì(缔)对峙(zhì)要塞(sài)鄂(è)豫(yù)皖(wǎn)荻(dí)港杜聿(yù)明逃窜(cuàn)管xiá(辖)绥(suí)靖阻è(遏) 锐不可当(dāng)[释词义]1.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解放战争》第三节《战略决战》,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掌握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重点掌握渡江战役的经过及其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渡江战役的经过和战术运用,以及渡江胜利对战争的影响。
重点: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PPT、视频资料。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地图,简要介绍长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引出渡江战役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渡江战役的经过,分析战术运用,阐述渡江胜利对战争的影响。
a. 背景介绍:国共双方在长江两岸的对峙,战略决战的态势。
b. 过程描述:解放军的战前准备,渡江战役的发起,突破敌军防线。
c. 战术分析:解放军的兵力部署,战术配合,克服困难。
d. 意义阐述:渡江胜利对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推动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渡江战役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渡江战役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渡江战役的关键地点,分析战役经过。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a. 渡江战役背景b. 渡江战役经过c. 渡江战役战术分析d. 渡江胜利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从战略、战术、兵力部署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解放战争其他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了解战争全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重点掌握渡江战役的经过及其对战争胜利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