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证据能否都予以采信?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一、导言二、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采信的审判数据统计三、交通事故认定书采信的审判实例分析四、交通事故认定书不予采信的审判实例分析(一)认定事实不清不予采信(二)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认定书(三)因果关系分析有误不予采信(四)责任划分有误不予采信(五)适用法律错误不予采信(六)程序违法不予采信五、交通事故事故认定书是否采信的法律规定一、导言在交通事故赔偿中,交警对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划分民事赔偿比例的主要依据,这个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交法顾律师在司法实务中发现,大量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责任认定不符合客观事实,且在不经意间就错过了“ 3 天”的复核申请期或者申请了复核也没有效果,而这个具有决定性的“事故认定书”依法只是一个证据,不能向法院单独起诉。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如何推翻这个“证据”?推翻这个“证据”的成功率有多大?下面,交法顾将与您一道通过全国审判大数据进行揭秘⋯⋯三、交通事故认定书采信的审判实例分析【裁判规则】1. 事故认定是一个复杂、综合且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过程,交管部门作为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作出的认定书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2. 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证明事故认定书在事实、程序、法律适用上存在错误,则法院一般应当采信事故认定书。
3. 就算事故认定书存在一定的瑕疵,如果对事实和责任不构成影响,则法院仍然采信事故认定书。
4. 不服事故认定书的当事人未申请复核而直接要求法院不采信认定结果的,一般不予支持。
天长市人民法院(2017)皖1181 民初2182 号关于焦点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警部门通过现场勘查、询问有关人员等手段,并根据客观证据作出的对交通事故基本情况、事发经过及当事人责任程度的一种书面认定。
从民事诉讼层面看,《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属于民事证据的一种,人民法院应当对认定书的关联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进行审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应依法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推翻的除外。
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复核维持仍不服,怎么办?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我们的交警部门要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的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就意味着赔偿方是哪一方或者赔偿多少的问题,那么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复核维持仍不服,怎么办?呢?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对交通事故认定及复核都不服,此时该怎么办呢交警部门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难免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出现错判的可能,对于错误的认定就要有一个纠正的渠道。
2009年1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下面介绍以下各个阶段救济途径。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作出之前,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根据检验鉴定来做出的,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检验、鉴定。
重新检验、鉴定应当另行委托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由原检验、鉴定机构另行指派鉴定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重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重新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
(二)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之后诉讼之前,交管部门有内部纠正的义务。
1、申请监督。
1)申请督察部门督察。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可以依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现场督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2)申请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监督。
《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六十二条规定,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或者接群众投诉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决定,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后的四种救济途径不少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认定不服,认为证据有小刺或与事实有出入,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在此提醒大家:1、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属于证据的一种,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能对其提起行政诉讼。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鉴定结论”,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如果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事故认定书不服,依《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1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3、诉讼程序救济。
对交通事故当事人来讲,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救济途径还有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
司法实践中,法院无权变更或撤销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认定书。
在诉讼过程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向法庭提出自己对事故认定书有异议,通过取证、举证和质证,并阐明理由,尽力推翻同处于证据地位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由法院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进行审查判断并决定取舍。
4、信访程序。
交通事故当事人也可以通过信访程序获得救济,当事人确实有证据证明办案交警有问题的,也可以通过纪检、监察、公安督察等正常渠道进行情况反映。
《交通事故认定书》相关民事法律问题研究【摘要】《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后。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其证据属性定位模糊、责任认定标准不一,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取舍,当事人的权益救助无法保障。
理论上也颇有争议,存在种种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相关民事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书;鉴定结论2003年《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后,将公安机关就交通事故制作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改称为《交通事故认定书》,虽然制作的主体以及载明的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但在相关条文里《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意义与旧交通安全法的完全不同,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现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仅是公安机关承办人对事故所做的记录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评估,其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仅仅是一份证据,其证明力由法官依据证据采信规则做出采信、不采信或部分采信的选择。
其次,现行交通法律法规删除了当事人对有异议的认定书通过行政复议程序进行救济的权利,使当事人仅能诉讼过程中提出反证加以反驳,丧失了权利救济途径。
再次,目前尚无法律或相关的司法解释对《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何种证据作出明确的定位,致使法官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中产生不少法律困惑,在理论界也产生了诸多的分歧,并直接导致人们对事故认定书救济途径的普遍质疑。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相关民事法律问题产生的原因《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该法的立法设计不合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该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证据的弊端有哪些1、当事人不服交通事故认定,无法得到救济。
交警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难免会出现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认定,对于错误的认定就应该在制度层面上有一个纠正的渠道。
《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 当事人反而没有了直接的救济途径,投诉无门,法律救济出现真空地带,从而形成了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认定“一裁定局”的现状。
这极不符合“有权力必有救济”、“有权力必有制约”的法治原则。
2、法院纠错率低,当事人翻案难。
首先,交通事故认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这个认定过程包括对交通规则的适用和解释,各种检验技术、侦查技术的运用,以及对事故现场的测量和勘查。
在认定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如路况安全工程鉴定、车况技术鉴定、痕迹鉴定、车速鉴定等专业方面的鉴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法官并不是这些学科的技术专家,况且法官的职责主要是进行证据的形式审查,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办案过程中很少涉及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进行实体审查,他们也只能对错误非常明显的认定不予采信。
因此,法律寄希望于不具有专业优势的法官来纠正交警部门作出的错误认定,是非常不现实的。
其次, 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原则,让当事人举证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有错误,几乎不可能。
因为事故现场的勘验、检查以及对证人的调查等方面的证据均掌握在交警部门的手中, 对超速证据如行车记录仪、GPS卫星定位记录也在交警部门手中,而且在诉讼中交警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般不出庭质证。
即便当事人提出很多理由,但没有证据证实,法官也不会支持。
所以,实践中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结论的异议很少能够得到法庭的采纳,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公安机关处理事故的程序违法。
3、容易滋生腐败。
虽然《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但由于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带有较强的行政性、专业性和时效性,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不得不将其作为处理案件的直接证据和无可替代的证据予以采用。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性质是?(一)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符合具体行政行为所应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确定行为性质是否是具体行政行为,首先应当判断行为主体的属性是否为行政机关,其次是行为的权力要素是否与行政管理职能相联系。
据此标准看,毋庸置疑,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
那么,公安机关行使的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权是否与行政管理职能相联系。
新道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该规定表明,公安机关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
处理交通事故,作出认定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职责。
该法并未授权专业技术部门进行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
根据法律的授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就取得了依法处理交通事故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因此,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关系,应当是公安机关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从这一法律关系的特点来看,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上处于主导地位,而事故当事人则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
公安机关如未履行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事故当事人则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履行职责。
这些特点完全符合了一般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特征。
由此可以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某一特定的公安机关,在某一特定时间,针对特定的交通事故,适用法律作出相应处理的行政管理行为。
该认定只对该交通事故的有关当事人有效,它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技术鉴定,它与一般行政行为有着区别。
1、从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和含义上看,新交通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和含义。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所出具的法律文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事故认定是基于交通事故这一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的发生,先发生了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才以一个专业部门的角度作出事故认定,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因交通事故这一民事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损害赔偿纠纷,为人民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确定当事人的民事责任提供依据,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2、交通事故认定不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的法律效果,而只是交通违章行政处罚的先决条件。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定性问题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性质是证据,且与物证、书证、勘验笔录等不同,是一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根据一定的一定责任的公文书证,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也不能直接设立、变更和消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其性质属于证据类交通事故认定书本身并非行政决定,而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做出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主要证据。
自2004年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原“事故责任认定书”表述修改为“事故认定书”之后,处理民事案件中交通事故的处理意见书,其依据的法律规定及原则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不同,其责任认定不能等同于民事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作出的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交通事故认定书中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主要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与民事审判中分析判断侵权案件适用全部民事法规进行分析有所区别,而且,认定交通事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应该以什么归责原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责任承担及其免责事由根据侵权行为法理论,民事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
民事侵权案件握是确定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和前提,是法官处理侵权纠纷案件的基本准则。
不同种类的侵权案件,应适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其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适用则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1、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事故而产生的损害,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是否承担责任及担责大小。
2、根据该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即对于机动车驾驶人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而言,的,应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适用过失相抵,以此决定是否减轻机动车一方交通事故责任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交通事故当事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及事故责任是根据法定或约定及行为人侵权行为的过错所应当承担的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 关于当前民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交通事故)第四十九条案件的受理(一)《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后,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对调解书的审查适用本意见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二)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在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期间,一方当事人以扣车为由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公安机关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之后,一方当事人就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对方当事人非法扣留其车辆、货物或其他财产造成损失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予受理。
(四)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对损害赔偿进行了调解,且当事人已经对调解书自动履行完毕,受害人以伤情发生变化需增加医疗费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增加赔偿的,如果当事人的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法院应予以受理。
(五)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已按保险合同先行获得赔偿的,受害人应按有关规定将向责任人索赔的权利转让给保险人,由保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受害人认为按照保险合同获得的保险赔偿金不足以弥补其财产损失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其超出保险赔偿金部分的损失(六)当事人已按公安机关指令预付了抢救伤者费用的,以其无事故责任或责任轻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应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外,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不属于任何千方当事人违章行为造成的结论。
第五十条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的,其配偶、父母、子女可以共同作为原告起诉,也可以由其中的某人或某些人代表上述人员提起诉讼;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没有配偶、父母子女的,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也可以作为原告起诉。
刑事司法部门应加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条明确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定罪处刑。
第2条又进一步规定了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2类9种定罪标准,详细地列举了不同的交通事故责任对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影响。
实践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由公安交通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出的,实际上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检察院、法院在审理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缺少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实质审查,往往就是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认定的交通事故责任作为认定交通肇事罪的依据的,依照《解释》规定,交通肇事罪的能否认定取决于行政责任认定,甚至《解释》有修改了刑法上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的嫌疑。
所以笔者认为刑事司法部门不应当直接根据公安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确定犯罪嫌疑人应负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应加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
一、直接将交通事故认定书所作做出的责任认定作为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在法理上说不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警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作出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依据事故行为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两方面来加以认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对交通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起作用大小和当事人过错严重程度的一种定性、定量的描述。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并没有对涉及事故各方所受损害的权利的性质做出判断,也没有对交通事故中所涉法律利益的大小和重要程度作出评价。
刑事责任则是对犯罪人施加非难,表明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对犯罪人的谴责,刑罚目的是为了实现正义和预防犯罪。
因此,刑事责任往往具有伦理属性,排斥结果责任。
购车买保险购买保险公司的保险是为了发生交通事故后最大限度的避免自身的损失,这样即使发生了交通事故,也不会损失自己的多大的利益。
而在保险公司理赔之前还需要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
那么保险公司不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怎么办?一、保险公司不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直接关系到保险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根据《条款》第二条规定:保险人依照《办法》和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予赔偿,第二十条规定:根据保险车辆驾驶员在事故中所负责,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符合赔偿规定的金额内实行绝对免赔率,负全部责任的免赔20%,负主要责任的免赔15%,负同等责任的免赔10%,负次要责任的免赔5%。
因此,必须采取客观全面、公正科学的态度来认定事实、分清责任、采信证据。
只有这样才能使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同时遏制事故当事人和责任认定人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随意性。
二、保险公司该如何应付骗赔行为1、以积极的行为决定是否采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法律既然为保险人提供了弥补可能损失的手段,那么保险人应提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在事后作为理赔审查的材料,为不采信提供“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依据。
这是保险人保护自己的最根本的手段。
2、完善自身的保险条款。
对于车辆和财产损失的核定,《条款》上有明确规定,保险人有权重新核定或拒绝赔偿。
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与事实明显不符,或重大不符的。
《条款》宜同样作出规定,对涉及保险理赔范围内的责任认定事宜,保险人有权依据事实重新核定或拒绝赔偿。
这是保险人保护自己的最直接的手段。
3、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打击骗赔行为。
依据《保险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采取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它证据,或者指使、唆使、收买他人提供虚假证明、资料或者其它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交通事故事故认定书属于证据吗交通事故事故认定书属于证据吗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就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
与原来的区别是,认定书名称中取消了“责任”两字。
这是因为,事故认定中所指的责任,与民事赔偿中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刑事或者行政责任,不是一个概念,取消这两个字是为了避免混淆,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认定书的性质——属于证据的一种。
认定书为证据之一种,这种性质决定了该认定书不具有行政可诉性,不服认定书的结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也决定了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应该和其他证据一样进行审查,如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该认定书时,法院无需经过重新认定即可不予采信,因此认定书又不同于鉴定结论。
根据道交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2)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3)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情况。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交通事故中的死亡如何界定死亡,是指生命的消失。
根据公安部《关于做好交通事故统计工作的通知》规定:死亡是以事故发生7天内死亡为限,即7天内死亡的,按死亡事故统计;7天后死亡的,则不作死亡事故统计。
交通事故的伤者在7天以外死亡的,虽然在统计上不作为重大交通事故统计,但对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却不受死亡时间的限制。
因为区别罪与非罪的主要界限是交通事故的后果和肇事者所负的交通事故责任,而不是在事故发生时是如何统计的。
事故的受伤者7天后死亡的,应依法对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肇事者追究刑事责任。
要是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们的律师进行咨询。
交警队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与事实不符怎么办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门会到现场勘察,进而会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这个责任认定书直接决定了这场交通事故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那么,交警队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与事实不符怎么办呢?接下来就由我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交警队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与事实不符怎么办这是不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事故认定的相关法律救济问题。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相关内容解答如下:第一,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第三,确实有证据证明办案交警有问题的,也可以通过纪检、监察、公安督察等正常渠道进行情况反映。
交警作出的事故认定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庭审核实后,没有相反的证据法院予以采信,作为判决的依据首先在法定的期限内(收到认定书后三日内)申请上一级机关复核,如还认复核结果与事实不符,可在诉讼中提出。
二、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2、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3、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4、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5、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以上便是由我为您介绍的关于交警队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与事实不符怎么办的内容。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怎么办?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18条、第46 条规定,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对事故认定有异议,可以拒绝在上面签名,并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发生后,紧接着可能要面对如何确定赔偿责任的问题,而赔偿责任的确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认定。
所以,交通事故认定书非常重要。
如果对于交通事故认定认为不当,应该如何处理呢?第一、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诉。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行使职权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仅仅是一种认定事故双方过错的证据,仅具有证据效力。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不是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故损害赔偿案件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确认双方过错程度的证据,也可以重新分析事故成因,对双方过错程度作出更符合事实的认定。
福建出台的《福建交通事故案件审核复核规则》对此就作了相关规定。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对此进行申诉。
福建省交警部门以后对交通事故责任实行三级终审制。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交警支队申诉,支队将进行复查。
当事人对复查结果还是不服向交警总队提出申诉的,交警总队将进行复核。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作出的《事故认定书》,事故当事人既不能提起重新认定的申请,也不能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赔偿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提出不予以采信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果通过申诉责任认定仍然没有得到改变,那么当事人在诉讼中可以提出事故认定不合理的因素,法庭将对事故的责任从证据法的角度重新做出判断。
交警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是证据。
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异议申请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一种法律文件,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交通事故认定书对某些当事人来说并不公平或不准确。
当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时,可以通过提出异议申请来寻求合理的解决和争议的调解。
本文将就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异议申请进行探讨。
一、异议申请的适用范围异议申请适用于以下情况:1. 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存在争议。
当事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对责任的认定存在错误或不公正时,可以提出异议申请。
2. 对事故损失的评估存在异议。
当事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对事故损失的评估不准确或遗漏时,可以提出异议申请。
3. 对证据采信和调查结果存在异议。
当事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证据采信和调查结果存在错误、遗漏或不公正时,可以提出异议申请。
二、异议申请的具体要求1. 提交时限当事人要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异议申请。
如果超过时限,就无法再提起异议。
2. 异议申请书的内容异议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关于事故的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车辆和人员等。
(3)对认定书存在异议的具体部分,清楚列明异议的理由和相关证据。
(4)申请人的要求,包括对责任认定的修正、事故损失的重新评估或其他合理要求。
(5)申请人的签名和日期。
3. 证据的提供在异议申请书中,申请人可以提供相关的证据来支持异议。
证据可以包括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目击证人证言等。
三、异议申请结果的处理1. 处理流程一旦收到申请人的异议申请书,交通事故认定部门会对申请书进行审查,并进行相关调查核实。
根据审查结果,认定部门会决定是否接受异议,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处理结果处理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认可申请人的异议,进行相应修正。
如果认定部门认可申请人的异议,并认为认定书存在错误或不公正,他们会对认定书进行修正,并重新发放修正后的认定书。
交通肇事案法院不采信交警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法院该如何办?在审理交通肇事案件中,有时遇到交警的责任认定书明显有错误,但又基于当事人放弃了申请复议的权利,或者说复议的结果也与法庭调查的事实有严重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交警的责任认定当然是不能采信的,但法院又没有权力认定事故责任,而交通责任认定属于交警的行政行在审理交通肇事案件中,有时遇到交警的责任认定书明显有错误,但又基于当事人放弃了申请复议的权利,或者说复议的结果也与法庭调查的事实有严重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交警的责任认定当然是不能采信的,但法院又没有权力认定事故责任,而交通责任认定属于交警的行政行为,非经提起行政诉讼,即便是有明显错误刑事审判庭也不能撤消,只能作出采信与否的决定。
如果法院委托交警部门重新认定,又是否合适?如果不委托交警部门又应该委托哪个部门予以认定呢?请各位根据以往实践经验发表意见,谢谢!“法院又没有权力认定事故责任”,这么说是不妥的,认定事故责任正是法官的职责所在。
法官不是全能的神,不可能对任何事,尤其是技术性很强鉴证工作都掌握,因此需要有赖于专家的判断。
但必须明确的事,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审理结果以及结果的公正负责,即便依靠专家的判断,也不意味着排除法官依据事实和证据作出职业判断。
也就是说,专家的判断最终也要由法官决定是否采信。
同时,专家作出判断依据的也是法律规范和事实,专业知识等,如果法官具备同样的知识,我认为完全有权力自行判断。
附:【发布时间】:1992-01-01 【生效日期】:1992-01-01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他内容略)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书⼀式⼏份?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般根据事故的当事⼈多少来确定,没有确定的份数;交警会⾃留⼀份。
每个交通事故的当事⼈都应该持有⼀份交通事故责任书。
交通事故中受损的当事⼈可以持交通事故责任书起诉,由于认定书已经划分了各当事⼈的责任,法院可以直接根据认定书做出判决。
在案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法院根据判决由哪⽅负主要赔偿责任,哪⽅负次要赔偿责任。
可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有⼒的。
书⼀般只能由交通警察开具,且可以现场开具。
那么,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书⼀式⼏份?⼩编为您解答。
⼀、概念,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拘束⼒和执⾏⼒。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种证据。
作为证据,当事⼈可以就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法院应依证据规则审查其效⼒性及证明⼒,若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存在错误,法院不应采信该证据,⽽应以⾃⼰审理认定的事实作为定案根据。
⼆、内容根据《道路》第四⼗⼋条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交通事故当事⼈、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2)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3)当事⼈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情况。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专⽤章,分别送达当事⼈,并告知当事⼈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
三、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的⾏为对发⽣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的责任。
(⼀)因⼀⽅当事⼈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或者两⽅以上当事⼈的过错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为对事故发⽣的作⽤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均⽆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的,各⽅均⽆责任。
当事⼈是否有权复制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在现实⽣活中,⼏乎每天都会出现⼤⼤⼩⼩的交通事故,在对交通事故进⾏处理的时候,当事⼈需要根据实际的事故情况选择恰当的⽅式进⾏处理。
那么,当事⼈是否有权复制交通事故证据材料?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由店铺⼩编为⼤家进⾏相应的解答,以供⼤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当事⼈是否有权复制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当事⼈有权复制交通事故证据材料。
当事⼈及其代理⼈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要求查阅道路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的,应当提交书⾯的查阅申请,明确查阅、复制、摘录的具体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隐私,以及应当事⼈、证⼈要求保密的内容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安排其在指定的地点按规定查阅。
当事⼈及其代理⼈可以⾃费复制证据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当事⼈复制的材料上注明复制时间,并加盖交通事故处理专⽤章。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可否另⾏诉讼交通事故伤残赔偿可以另⾏提起诉讼,但是若是同⼀案件分开起诉,不仅是当事⼈⽐较⿇烦,对于司法机关来说,也需要重复做⼀些⼯作,故此建议受害者在整理材料之后,⼀次性的提出⾃⼰想要获得的赔偿请求,然后在起诉。
虽然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案件需要同时审理,但是对于那些是由于同⼀个事故发⽣的纠纷,想要获得赔偿的,建议合并审理,否则会严重的浪费司法资源,法院等在受理案件之后,若是发现了此类情形,通常都是会合并然后进⾏审理⼯作的。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1条的规定,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为三⼗⽇,公安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延长⼗五⽇。
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起开始;对交通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起开始。
以上就是店铺⼩编对“当事⼈是否有权复制交通事故证据材料”所进⾏的解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事⼈有权复制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并且需要提交书⾯的查阅申请,明确查阅、复制、摘录的具体内容。
理赔⼯作的基本原则车险理赔⼯作涉及⾯⼴,情况⽐较复杂。
在赔偿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对汽车事故进⾏查勘⼯作过程中,必须提出应有的要求和坚持⼀定的原则。
(⼀) 树⽴为保户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个理赔⼯作过程中,体现了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作⽤。
当发⽣汽车保险事故后,保险⼈要急被保险⼈所急,千⽅百计避免扩⼤损失,尽量减轻因灾害事故造成的影响,及时安排事故车辆修复,并保证基本恢复车辆的原有技术性能,使其尽快投⼊⽣产运营。
及时处理赔案,⽀付赔款,以保证运输⽣产单位(含个体运输户)⽣产、经营的持续进⾏和⼈民⽣活的安定。
在现场查勘,事故车辆修复定损以及赔案处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即严格按条款办事,⼜结合实际情况进⾏适当灵活处理,使各⽅都⽐较满意。
(⼆)重合同,守信⽤,依法办事保险⼈是否履⾏合同,就看其是否严格履⾏经济补偿义务。
因此,保险⽅在处理赔案时,必须加强法制观念,严格按条款办事,该赔的⼀定要赔,⽽且要按照赔偿标准及规定赔⾜;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损失,不滥赔,同时还要向被保险⼈讲明道理,拒赔部分要讲事实、重证据。
要依法办事,坚持重合同,诚实信⽤,只有这样才能树⽴保险的信誉,扩⼤保险的积极影响。
(三)坚决贯彻“⼋字”理赔原则 “主动、迅速、准确、合理”是保险理赔⼈员在长期的⼯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是保险理赔⼯作优质服务的最基本要求:(1)主动:就是要求保险理赔⼈员对出险的案件,要积极、主动的进⾏调查、了解和勘察现场,掌握出险情况,进⾏事故分析确定保险责任。
(2)迅速:就是要求保险理赔⼈员查勘、定损处理迅速、不拖沓、抓紧赔案处理,对赔案要核的准,赔款计算案卷缮制快,复核、审批快,使被保险⼈及时得到赔款。
(3)准确:就是要求从查勘、定损以⾄赔款计算,都要做到准确⽆误,不错赔、不滥赔、不惜赔。
(4)合理:就是要求在理赔⼯作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按条款办事。
【案情】
2005年1月23日晚8时,被告人左某驾驶一重型普通货车行驶至抚州市区时,将车辆停靠于市区一大道的右边。
5分钟后,沈某酒后驾驶一摩托车搭载刘某同向行驶至该路段时,与货车车尾相碰撞,造成刘某死亡,沈某受重伤的交通事故。
交警部门作出责任事故认定,认定被告人左某应负主要责任。
公诉机关以被告人左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诉至法院处理。
【分歧】
在处理时,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采信交警部门作出的责任事故认定书,被告人左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第二种意见:不采信交警部门作出的责任事故认定书。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笔者认为,交警部门作出被告人左某的过错程度大于沈某的过错程度的责任认定是不客观、不科学的,该责任认定书经审查不能作为本案定案证据予以采纳。
沈某酒后驾驶摩托车,应属违法,且在光线、视线尚好,且路面平坦的肇事路段,未注意到前方行驶道路上有违章车辆停放,也未采取制动措施,致使摩托车直接撞上被告人左某违章停放的货车上,沈某未尽注意义务,对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相当大的过错,与被告人左某的过错程度相当,双方对本起交通事故应负同等责任,据此,应宣告被告人左家驹无罪。
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该属于技术鉴定结论范畴,属于一种证据,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应该根据案件实际认真审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审慎决定是否采信该事故责任认定,而不能盲目迷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权威性、公正性。
公安机关作为我国交通管理机关,其按规定对交通事故作出责任认定,是与其行政管理职能密切联系的,而责任认定本身是一种评价行为,与鉴定、评估等一样,是以评价者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居中者的身份,通过技术手段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所作出的鉴定结论,责任认定行为与技术鉴定行为具有相同的特征。
技术鉴定行为是指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而得出的事实性结论。
同样,责任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现场获取的证据和资料进行各种鉴定后,依照有关事实、技术鉴定结论和法律规定,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认各当事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所作出的综合性认定行为,是一种认证和判断、推定的认定行为。
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行政、民事、刑事诉讼中也只作证据作用,人民法院有权对鉴定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依据;查证不
实、不合法的,则不予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