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民乐一中语文压轴卷三参考答案【刘希国】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2018年民乐一中高考语文压轴卷(一)解析1.A (曲解文意。
原文是“对于‘大’的迷恋导致了现代问题的出现”,并非“大”,这一特征导致的;不是“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是我们发现了其美好。
)2.D(偷换概念。
D项表述内容主语应该是“微技术”,而非“微文化”。
)3.C(原文“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这里将或然变为必然。
)4.C 小说不注重客观叙事。
5.①技艺高超,能制作精巧的泥狗子艺术品。
②勤劳辛苦,对传统手艺的坚守。
③深爱儿子,对儿子人生选择的理解、宽容和支持。
6.①泥狗子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社会环境。
②泥狗子作为文章线索,串联全文情节,使故事紧凑连贯,结构严谨完整。
③泥狗子是情感的载体,既承载了父亲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也承载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④泥狗子象征传统文化,两代人对其不同的态度,反应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的困境。
(每点2分,其他说法若合理,可酌情给分。
)7.答案B 思路点拔“又让上人惧怕”表述不当,应是说明了南仁东的气场、魅力和风度。
8.答案AD(B.“这对他今后的科学研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表述有误,应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C.“主要说明他善于在给自已制造的困难中前行”表述不当,主要说明为国家省钱的爱国精神。
F.“分别照应标题中的‘梦想与‘坚守’”错,“梦想”与“坚守”贯穿全篇,不可分开理解。
)9.①讲究形象,注重尊严。
不同场合不同着装,出国代表着国家形象。
②文理兼通,善于创新。
南仁东作为科学家,热爱艺术与哲学,在工作研究中也注重审美。
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水环”方案、弹簧方案等体现了南仁东的创新精神。
③勤俭节约,真诚爱国。
将反射面放在索网上面,坑的弧度要求就没那么高了,节省费用。
④认真负责,殚精竭虑。
FAST钢索结构的研制过程等,南仁东都要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
(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0.D11.C (C“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2018年民乐一中高三周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2018年作文素材阅读(三)拨亮烛照乡村的文明灯火云南横断山脉有一所芥豆之微的村小——临沧市云县大寨镇箐门口小学。
校长罗恒忠在那里远离喧嚣,默默耕耘,不但让学生的成绩从全镇倒数第一跃升为全镇前三,更成了贫困村的文明灯火,微弱且顽强,润物无声地改变了这个以彝族和白族为主的穷村面貌。
一所小学,成了小村文化中心、文明源头,撬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成为资源调配的纽带。
学生带动家长,绿化了小村,推广药材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硬化了通向小学的泥泞土路;组织了村里的“春晚”;让悲观的残疾人来教孩子们唱欢乐的歌……罗恒忠为我们呈现出乡村教育春风化雨的惊人能量。
我国乡村曾经历将学生向县乡中心学校集中的调整过程,虽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意义,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空心化势头。
有鉴于此,教育部申明,以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为重要前提,这使众多像罗恒忠一样的乡村教师们有了用武之地,也留住了一盏盏烛照乡村、传承文明的教育之灯。
罗恒忠的背后,有中国先贤的智慧支撑。
两千多年前,董仲舒为汉武帝献上国策,“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让设于乡村的学校起到教化乡邑的功用。
教育立国是力挺中华文明屹立千年而不倒的重要力量之一。
陶行知更是身体力行,以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
他给乡村教师设定三个条件: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希望他们能做到“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样的思想,在近年来一系列乡村学校的社会共建中得以承扬。
这些活动让罗恒忠等走到前台,他们的故事因此被人们热切关注。
如果中国有一万个、甚至十万个“罗恒忠”,让乡村学校联结成覆盖中国乡村的文明之网,不但能疗愈困惑乡村已久的空心病,更能让乡村教育成为维系农村道德秩序、保存文明火种、维护乡村稳定的精神家园。
当然,光有民间努力还远远不够。
民乐一中高三第七次语文测试题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战略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
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
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
2018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美洲和欧洲的宽严幅度相距甚远”曲解文意。
文章只是说爱尔兰等国家相对宽松。
2.C【解析】文章主旨分析不当。
3.A【解析】说法过于绝对。
4.A【解析】“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5.①淡泊名利。
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
②任劳任怨。
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
③耿直不阿。
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
④多才多艺。
生活中书法、绘面、弹拉说唱无所不能。
⑤性格沉静。
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5分,意思对即可。
只答概括语不作分析最多给3分。
注意题干问的是“形象特征”。
若学生答“棋艺精湛、善良朴实”等视分析酌情给1分,答案不分点扣2分)6.①有概括情节的作用。
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
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
“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韵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
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或:突出了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追求),突出了主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只答概括语不作分析最多给3分。
若学生答“标题一语双关、象征”或“标题是文章的线索”等视分析酌情给1分,答案不分点扣2分)7.D【解析】强加因果。
8.D、E【解析】D.说法过于绝对;E.运载能力均高于俄罗斯以及日本的运载飞船。
9.①主要任务: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②现实意义: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2018年全国卷Ⅲ高考语文压轴卷[答案]答绝密★启封前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2018年民乐一中高考语文压轴卷(三)作文四.写作(60分)(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60分)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口头禅是:都行、可以、没关系。
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有人说:这个短语恰当地描述了一些中国90后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
有人说这是遇事没主见,干事没胆略,是非没立场,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顺其自然的态度。
有人说这是懒惰,不思进取。
有人讥讽、有人调侃,有人担忧、有人劝诫。
对这类同龄人的生活态度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语文必修四《信条》这篇文章中,美国作家富尔格姆提出了生活、做事和为人的信条,如:“有东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戏”“交还你捡到的东西”“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
“生命会死亡”“当你们出门,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化的,简化为幼儿园学过的基本规则。
对于以上“信条”,你怎么看?请从中选择两三则信条,写一篇文章向你的同学好友小明分享一下或者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两道作文题的解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60分)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2018年高考民乐一中语文压轴卷试卷(三)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2018年高考民乐一中语文压轴卷语文(一)一、现代文阅读(35)(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甘肃民乐一中2018届高三第十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
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
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
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但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
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
”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
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
”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
”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是一种理性思辨。
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就点出了《文心雕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
民乐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求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民乐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五月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阅读参考答案1.(3分)A(“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与文中“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的内容不符。
)2.(3分)B(文章第③段与第②段一样,都是论证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迫切性。
)3.(3分)C(A“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错;B“只要……就”的分析过于武断片面;D“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于原文无据。
)(二)文学类阅读4.C(作品结尾写儿子向母亲询问自己的父亲,并没有交代姑姑的身世之谜。
)5.(1)以“我”(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人物零碎的生活片段。
(2)好处:①使姑姑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留下了想象空间;②将人物的故事与情景描写相结合,有意淡化命运的残酷。
③便于揭示故事的人性内涵,赋予故事以诗意美。
(第一点2分,第二点共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绳索桥”是过去年代的事物,象征了苦难的岁月和艰难的生存,它的消失暗示了人物境遇的改变;②“南山坡的野花”芬芳鲜艳,生命力顽强,象征了人物乐观的态度和坚忍的内心,烘托了人物的美;③“南山坡的野花”与“绳索桥”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营造作品哀而不伤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3分)B(“指日可待”言过其实。
)8.(5分)BE(选B得2分,选E得3分)(A“最大掣肘因素”于文中无据;C有的有较大差别;D“都认为利大于弊”文中并无定论。
)9.(4分)(答案示例)①摆脱对大数据、大计算的过度依赖,推动人工智能向轻量级方向发展;②专利技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各领域实现融会贯通;③完善教育相关配套课程,弥补人才缺口;④丰富刚需应用场景,加快技术“落地”速度。
2018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扫描版)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1.A(B分析不合文意。
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误解文意。
“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2.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3.B(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二)文学类阅读4.A (A.“再到落葵被除后的伤感”错,“我”与落葵相别,更多是一种淡然随兴)5.①再不圆满的地方,仍然有美存在。
在菜荒时,落葵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滋味。
(2分)②在不如意时,我们要有随兴的心情,也能欣赏生活中的小小的美好。
(3分)(意思相近即可)6.①以落葵为线索,脉络清晰。
②先议后叙,突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别具一格。
③写落葵时,欲扬先抑,行文曲折有致。
(每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C(“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错。
文中有“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的信息,这说明服务商也存在问题)8. A、E(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B“狭义的知识付费”不包括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和服务。
C 虽然图片显示人们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的未来使用倾向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使用频率,不能说“兴趣不高”。
D概括不全面。
材料认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品业要大发展,二是知识服务对知识产品的推动)9. ①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大,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使人产生焦虑感,会给人带来学习的意愿。
②周期短、获利高的知识付费对于内容生产者的吸引力更大,保证了知识付费的内容来源,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0.B(正确标点:进枢密直学士。
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
绝密★启封前2018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2018届民乐一中高三15次监测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 还要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
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 治理国家的工具。
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
到唐朝,魏征 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 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 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 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
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 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 影响。
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
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
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
当时, 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 唐太宗说了 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
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 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 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
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 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 ,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 唐太宗。
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所以皇帝也遵法了, 这就发挥了法律的 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 就是法制的败坏。
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
比如说 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 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 六月天不能判死刑。
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 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 雷还会击人呢, 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
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 下的法制, 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 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法律工具主义 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 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
所以今 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2018年高考民乐一中语文压轴卷(三)参考答案1.B(B项,“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于文无据。
)2.D(D项,④段是将诗人和社会的横向联系来看,并无对比之意。
)3.C(A项,“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B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D项,无中生有。
)4.A(3分)(“主要因为”错)5.①古老的建筑之美;②厚重的传统之美;③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之美。
(1点2分,3点5分)6.①对古朴、厚重、静谧的古苗寨的珍爱与赞美;(2分)②对苗寨日渐“荒芜”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担忧;(2分)③希望改变和保持现状的矛盾心理。
(2分)7.(3分)C(“由创始成员国推荐人员组成”不正确)8.CE(A“都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所进行”错;B文中只是对这一问题表示关切,没有明确说出“不具有……的标准”;D“都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正确。
)9.(4分)①每个成员在亚投行理事会都只有正副理事各一名。
董事会董事由成员选出:管理层5位副行长均来自国外。
②中国在亚投行成立初期并未从中贷款。
首个对华项目至2017年12月才落户北京,该项目也是综合考虑后审慎做出的决定。
③与世界银行联合融资为某些项目提供贷款,努力实现全球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④中国并未将人民币作为亚投行的主导货币。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0.C. 梁政等人又用免除十分之三的数量,想从京城的仓库拨付弥补,这是想要消耗太仓的粮食呀。
国库不够,就向户部索取;户部不够,向郡邑的平民百姓索取。
郡邑的平民百姓又将到哪里索取呢?11.D. “久之”意思是“很久,许久”。
12.D.D项“皇上却非常眷顾席书,不仅没有治罪,还让张汉卿担任礼部尚书”说法错,原文说“已,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
帝方眷书甚,驿召为礼部尚书,不罪也”。
13.①(张汉卿)曾经上书陈述杜绝侥幸、扩大储蓄积聚、谨慎使用刑狱三件事,非常切合当时社会的弊病。
皇上没有答复他。
(省略主语1分,“尝”、“切”各1分,大意1分。
)②主管的官吏持章表上奏,至今不肯听从,这种做法不足以保全伟大的信誉,昭示至高的公正呀。
(“司”、“讫”、“所以”、“全”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
正德六年进士。
授官魏县知县,被征召担任刑科给事中。
(张汉卿)曾经上书陈述杜绝侥幸、扩大储蓄积聚、谨慎使用刑狱三件事,非常切合当时社会的弊病。
没有得到答复。
明武宗将要南巡,和同僚一起直接向皇帝上书进谏。
明世宗继位后,听从巡抚李铎的建议,从国库中拨付二十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宣府镇的军民。
因为张汉卿的建议,一起从国库中拨付十三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大同的军民。
几次担任户科都给事中官职。
嘉靖元年冬天,和同僚一起向皇帝上书说:“陛下非常担忧京城周边庄田的害处,派遣官员会同查勘。
下令从正德年间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
皇帝的诏书一公布,天下谁不传诵陛下的仁德!近日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察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书下旨留用。
主管的官吏持章表上奏,至今不肯听从,这种做法不足以保全伟大的信誉,昭示至高的公正呀。
皮厂起源于马永成,鹰房始创于谷大用,都是抢夺百姓的产业建成的。
如今马俊、赵霦仗着藩王府邸的旧恩,非分地要求免除变革,是延续马永成、谷大用的旧做法。
乞求把这些产业全部还给百姓,并且严厉处罚马俊、赵霦,以此告诫那些欺君罔上的人。
”皇后的父亲陈万言请求营建新府第,接着又请求赐给庄田,太监吴勋等请求担任苏州织造,张汉卿都进谏极力反对,但没有被采纳。
应天等府大旱,皇上打算出售淮、浙两地剩余的盐以及所罚没的产业,换得银两赈济。
张汉卿上奏说:“(卖东西)换得银两太慢了,一定要从国库中拨发银两才可以。
”皇上(从国库)拨给灾区白银十五万两。
没多久,又和同僚一起向皇帝进谏说:“如今国家一年的收入,不够一年的开支,又加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可供使用的物资极为短缺匮乏。
皇上正要亲自做到节约勤俭,但宦官梁栋等人上奏建筑工程、器械制作等缺少金银珠宝,这是要扩大户部的开支呀。
梁政等人又用免除十分之三的数量,想从京城的仓库拨付弥补,这是想要消耗太仓的粮食呀。
国库不够,就向户部索取;户部不够,向郡邑的平民百姓索取。
郡邑的平民百姓又将到哪里索取呢?如今东南地区连年饥荒,老百姓到了骨肉相食的地步,但是搜括百姓的命令不断施行,臣子们私下里认为这样是不正确的。
”皇帝批复所奏之事已知。
后来,又上疏弹劾席书振济灾民违背方略,请求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
皇上当时非常眷顾席书,以驿马传召担任礼部尚书,没有治罪。
当初,商议给兴献帝加封皇号,张汉卿极力反对,到现在,又倡议众臣直接向皇帝上奏。
两次受到杖责,贬斥为民。
嘉靖二十年,负责监督与上谏的官员邢如默、贾准等一同推荐天下没有被朝廷任用的贤能之人,提及张汉卿,但最终没有被召见。
14.A(2分)E(3分)【解析】A项,“茫然”错误,应为“渺然久远”的意思,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
E项,“楼台”“秋波”是想象之景,不是写眼前苏武庙的环境。
15.【诗歌翻译】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15.【参考答案】(1)尾联是说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
(2)①化用典故(用典),“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②衬托,以哀景衬托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
(3)尾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或: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追思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也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
(2分)【整体赏析】“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两句分点“苏武”与“庙”。
第一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
汉使到匈奴后,得知苏武尚在,乃诈称汉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知武在某泽中,匈奴方才承认,并遣武回国。
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
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
这里有辛酸的追忆,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
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
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
“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
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
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即渺然久远之意。
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
这就为三、四两句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追思缅想创造了条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
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
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带有异域情调的明月。
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
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
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
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
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颔联两句是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两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
第一句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史载苏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李陵《答苏武书》中也有“丁年(壮年)奉使,皓首而归”之句。
第二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
“甲帐”、“丁年”巧对,向为诗评家所称。
此联先说“回日”,后述“去时”,诗评家称之为“逆挽法”,认为可以“化板滞为跳脱”(沈德潜《唐诗别裁》)。
其实,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
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
“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
末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
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
史载李陵劝降时,苏武曾说:“武父子之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回国后,昭帝“诏武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
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
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
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温庭筠这首诗,正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
16.(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