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胡适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优秀7篇】布置作业:篇一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篇二(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篇三二、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我的母亲》教案篇四学习目标: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3、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同学们都预习了吗?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预习的?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有的:1、字词。
(直接讲,不上黑板。
)2、人物形象。
3、分几个部分。
(的文眼。
)4、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对都做了很好的预习。
那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思考,并形成自己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1、有,那就请学生提问,仅限3位。
2、没有,要求同学们以后阅读一定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更有阅读价值。
)二、教师:从同学们预习反馈来看,如何阅读、预习写人散文的方法也就能得出:其实,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写了什么(1、2、3)?为什么写(4)?怎样写的(5、6)?其实这是读任何文章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只是不同的文章我们思考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
当然,最根本的前提便是我们要思考。
1字词等基础知识。
2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3人物的形象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4写此人的目的是什么?5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和详略的?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或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
三、老师问几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借此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夹杂了老师自己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共享。
我的母亲胡适优秀教案教案标题:了解胡适及其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贡献教学目标:1. 了解胡适的生平背景和主要贡献。
2. 掌握胡适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3. 培养学生对胡适的尊重和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1. 胡适的生平背景和主要贡献。
2. 胡适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难点:1. 分析胡适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实质性影响。
2. 思考胡适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胡适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胡适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胡适了解多少?对他有什么印象?二、学习胡适的生平背景(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胡适的出生地、家庭背景、求学经历等。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胡适的生平经历。
三、了解胡适的主要贡献(15分钟)1. 教师介绍胡适在文学、教育、翻译等领域的主要贡献。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胡适贡献的理解。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分析胡适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胡适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实质性影响。
2.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总结胡适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3. 学生代表发表小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思考胡适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教育的启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胡适的教育理念,如“实事求是”、“自由独立思考”等。
2. 学生个人思考,写下自己对胡适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 教师展望胡适的教育思想对未来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胡适的相关著作,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和贡献。
2. 学生可以展开研究,探索胡适的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5篇老舍《我的母亲》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规范、美观书写“阁、衍、屠、樱、剃、亏、筹、籍、婚、倡、域、拆、嘱”13个生字,正确认读“衍、屠、樱、剃、亏、筹、倡、域、拆、寝”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重点)教学流程:一、精彩一分钟值日组长组织,今日话题:母爱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母爱的名言。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像一首情歌,绵长悠远。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却永远的离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我的母亲》,去领略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2、指明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课前·预习)1.组内听写词语。
(重点强调易错、难写的生字词的书写。
)2.交流自己弄懂的词语。
例:出阁、敷衍、绞脸、刮痧等。
四、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文章围绕“我的母亲”写了哪些事情?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式:自学+小组合作(注: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长分工,每人负责若干段落的阅读,最后汇总)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围绕尝试探究问题一,找1-2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交流预设:文章主要讲述了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总是给亲友邻居帮忙,在兵变的年代,母亲从不慌不哭,为我上师范筹巨款,除夕夜母亲送我回校,过七十大寿时,因思念儿子而寝食不安。
2、尝试探究二: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这些事情的?请你用跳读的方式,从文中找到体现写作顺序的相关词语?3、点拨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我们发现,《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了许多关于母亲的事情,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抓住每件事例,概括出各段意思,然后再连贯起来,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进行,这样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 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 舔去(tian) 侮辱(wu)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 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 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胡适的《我的母亲》教案设计者: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孙海萍刘曰贞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初二语文 3,课时: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学会基本的概括能力,能够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的事件,加上他们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就能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重点)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重点)突破重点难点的设想: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阅读有关胡适作品;老师适当引导并设计相关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从情感上拉近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准备:学生:(1)、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文,并阅读相关作品;准备歌颂母亲的资料(诗、词、画、歌曲等)(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教师: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设计教学流程;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传体的语体特点,并了解胡适与胡适母亲冯顺弟的相关资料;准备课件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初中阶段看,是个最难管的时间段,学生自由而且叛逆,往往跟家人难以顺畅的沟通,父母跟子女之间有隔阂,对父母的爱难以深入的体会,感恩意识差教学流程:导学设计:1.读课文一至二遍,了解大意,勾画生字词并识记,了解作者。
将你认为是重点的字词写在下面空格内将你了解的作者情况整理在下面2.再读课文,概括有关母亲的事件并体味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有关母亲的事件,你概括出来的有哪些?相信自己,你一定行3.思索生活中你与母亲交往的细节并整理,最好付诸文字活动设计导语设计:背景音乐百度mp3搜索配乐:《秋日私语》/data2/music/5970609/5970609.mp3?xco de=df3ae02cfd6091089e17a9d95288ce1e&mid=0.03819652365668用感人的画面和深情的音乐把学生思想引入特定的情境中。
《我的母亲》学案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廉海龙教师寄语: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2、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3、用心感悟生活,用笔抒写母爱。
学习过程:一、基础准备,拾级而上1、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
胡适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
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2、快速朗读课文,给加粗的字注音。
文绉绉()穈先生()佃户()眼翳()锁匙()轻薄()二、感知课文,渐入佳境3、通过朗读课文,请用“因为文中写了母亲 (事),所以她是一个人”这个格式概括出本文的几个主要事件,并点明母亲的性格特点。
(提示:可从与母亲有关的人物入手概括事件)4、母亲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给了“我”,对“我”严格要求,并用身教对“我”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和影响。
齐读最后一段,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感受“我”对母亲的深情。
三、回顾课文,拨云见日5、课文的标题是“我的母亲”,而文章的前三段的内容却似与“母亲”无关,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四、抒写母爱,再上一层6、母爱是伟大的,可这“伟大”往往蕴含在风雨中的一顶花伞,口渴时的一杯白开水,或者是因调皮而得到的一记耳光……这样的小事中,因此生活中并不缺少母爱,而是缺少发现母爱的眼睛,让我们用心去感悟母爱,用笔抒写母爱的伟大。
五、本课小结,一览众山小7、课文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母亲宽容大度却又不失刚气的性格特点。
文章语言朴实,却蕴含着真挚的感情。
六、达标检测8、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文绉绉()眼翳()绰号()庶()祖母嬉()戏9、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句意。
胡适《我的母亲》公然课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归纳文章中的详细事件,剖析母亲优异的性格质量,感觉母亲的人物形象;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觉母亲那非常深厚的爱子之情;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领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课要点归纳文章中的详细事件,剖析母亲优异的性格质量,感觉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课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觉母亲那非常深厚的爱子之情;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领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设计此刻“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
华侨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觉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久是以他人为标杆,而后让子女去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向来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到现在天,伟大的中国母亲莫非就变为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经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找寻你心目中的答案吧!此刻,我要盛大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
冯顺弟是一个特别一般的农民家的女儿,与很多旧时代的女子同样,从没有时机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育出一个一世拥有 30 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
那么先让我们一同来观看一段视频,认识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
【胡适简介】(观看胡适简介的视频)从方才的介绍中,我们能够感觉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那么,那个绝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怎样教育出这样一个优异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同走进课文吧!二、教课内容1、昨天我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论。
(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往返答。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严师2、在这些考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
“母”这个称号不必解说,但为何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明确】称母亲是“父”,是由于“我”很小的时候(三岁零八个月)就没了老子,母亲就得即当妈,又当爸。
胡适《我的母亲》课文教案(优秀10篇)研读赏析语言:篇一1、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4、教师总结: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
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课前准备篇二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布置作业:篇三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篇四【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教学重点、难点】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第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或《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感受伟大而又温馨的母爱,同时,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三、检查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舔去(tiǎn) 侮辱(wǔ)2、解释下列词语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并划记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五、学习课文内容1、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1917年,19岁的他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1917年7月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李雅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课事。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
教学内容:1. 介绍胡适及其作品《我的母亲》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定义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胡适的背景和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品味母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品味胡适作品中对母爱的描述。
2.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内容:1. 分析胡适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2. 品味作品中母爱的描写和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讨论母亲的品质和特点。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爱的心得和感悟。
第三章:感悟母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能够培养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母爱。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分享,让学生通过作品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2. 学生讨论如何回报母爱,制定感恩计划。
第四章:表达母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学生能够培养表达能力,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练习,让学生通过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爱,讨论如何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能够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让学生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爱的深化理解和感悟。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n life is not hard work or struggle, but making the right choice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胡适我的母亲说课稿(精选3篇)胡适我的母亲说课稿1一.说教材胡适《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__。
__中胡适回顾了自己幼年的成长经历,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__所在单元所选课文,多为作者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通过他们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根据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走进课文,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与母亲的爱子之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反复品读,体会作者写作的分寸感,理解作者借典型经历和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母亲抚育我们成长的艰辛,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爱。
通过对以上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__中重点语句,如“不能不…”“如果…如果…”等的分析体会作者写作的分寸感;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通过典型经历描写人物特征的写作手法。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常常把母亲的嘱咐当成唠叨。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写作方法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对文字分寸感的掌握还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为主,创设情境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安排本课的教学。
讲授法可以直观系统的为学生体现知识脉络,创设情境法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说学法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教师的“教”,更需要学生的“学”,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程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胡适对母亲的爱。
同时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母亲胡适优秀教案(优秀10篇)研读赏析语言:篇一1、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4、教师总结: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
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篇二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怀念、赞美3、教师小结: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课时篇三一、导入:1、学生活动: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
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写作训练:篇四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一生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少小离家,学有所成;但同时也留下了哀痛与遗憾。
人到不惑,胡适写下了《四十自述》来回忆自己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的文笔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展示内容1、基础积累(小组个人展示)(1)梳理课文中的生字词。
(2)作者简介: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3)背景解读: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这篇文章就是胡适为纪念母亲而作。
2、合作研讨(小组讨论后由本组成员共同展示学习成果)(一)初读课文,认识母亲(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什么感情?(2)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2、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学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
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二.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2.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 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三. 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四. 回忆我的母亲
五. 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六. 合作探究
1. 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 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
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 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
感谢母亲。
5. 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
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
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万分之一。
”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
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
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七. 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