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哥特式创作艺术的美学意蕴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他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饱受清教思想侵蚀和南方父权体制摧残的南方女性艾米丽的形象,真实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社会的巨大变迁。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诉求,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和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威廉·福克纳;女性主义作为美国享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家,福克纳着力于发掘隐藏在悲剧或者苦难的根源,并非苦难本身。
在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讲述了出生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艾米丽,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迫之下勇敢追求真爱,却遭到爱人的背叛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最终沦为恐怖谋杀者的悲剧故事。
小说采用了典型的“哥特式”写作方法,福克纳并没有直接描写杀人血腥的场景,而是将“哥特式”的小说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同象征手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人物的变态心理。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主人公艾米丽为了追求爱情却最终谋杀了情人荷默的悲剧人生,从而揭示出在当时的男权当道的父权制家庭和清教主义影响下,艾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人生有着宿命性。
一、贵族文化与父权制压迫下的艾米丽美国南方的早期移民来源于英国,他们依照当时的英国社会构筑了等级分明的南方社会结构。
与此同时,这种等级意识也深深的融入了南方人的思想观念里。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废除奴隶制度将从根本上颠覆南方的等级制度,这正是当时的南方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小说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就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
她的父亲就是一位深受当时正统清教思想影响的父权社会的典型代表。
作为美国南方贵族格里尔森家族的成员,他总是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身段苗条,身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门恰好牵住了她们俩的身影。
浅议哥特写作手法在福克纳作品中的运用摘要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广泛使用“哥特小说”技巧,抒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描绘阴森的背景,渲染惊悚氛围,塑造“恶棍—英雄”人物,勾勒出一个“哥特世界”。
这种哥特式的创作手法广泛运用于福克纳的创作中,但我们应该看到矗立在怪诞现象背后的是南方人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
福克纳小说借助哥特式手法揭示人性中的黑暗与罪恶,进行道德探索和社会批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哥特手法恶棍英雄美国旧南方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哥特小说自18世纪中叶在英国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而它那特有的震撼力也吸引了各时期、各流派的作家。
20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的发展中心似乎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
不同文学流派的作家们开始创作哥特小说或在其作品中使用哥特式写作手法。
在美国南方,哥特传统已经成为南方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方之所以能够孕育哥特小说,是与种植园、清教主义、奴隶制和内战的存在密不可分的。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关于邪恶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
他的写作视角更宽泛,也更深入——父权主义、清教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种族歧视以及传统道德对女性的迫害,旧南方的每个黑暗角落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放大。
当我们读他的作品,伴随着震惊我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刺痛。
有时,邪恶和痛苦在一定条件下是密不可分的。
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这些邪恶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在美国南方文学中,哥特手法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但作家们因人而异地运用哥特写作手法来提升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为了强调灵魂救赎,奥康纳在作品中突出暴力和死亡;麦卡勒斯通过哥特手法来描述人类的孤独;马克·吐温使用哥特情节来创作一种痛苦与幽默并存的反讽。
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哥特式特征和象征作者:丁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2期摘要: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描写了一个南方没落家族的爱米丽小姐的爱情悲剧。
本文主要从它的哥特式特征,爱米丽、玫瑰及其周边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哥特式特征;象征;爱米丽;玫瑰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009-01福克纳生活的美国南方当时正处于一种深刻的历史变革当中。
南北战争之后,南方战败,废除了奴隶制,但建立在清教基础上的旧传统道德和体制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在北方新型的经济模型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南方也开始发生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充满了新旧势力和观念的激烈冲突。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小姐生活的镇上正经历着这种冲突,她的悲剧命运正是这种冲突所致。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文中有着哥特式特征和丰富的象征。
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两点。
一、哥特式特征《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大量使用了歌特传统手法,情节构造和主人公极具哥特式特征。
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通过揭示人性中的阴暗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在情节构造上,哥特小说往往故事情节恐怖,充斥着暴力、凶杀、死亡、变态、复仇等内容。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就充满了死亡、谋杀和变态。
福克纳以旁观的镇上人的视角和倒错的时序来营造惊心动魄的哥特效果。
小说看似分散,时间错综复杂,实际却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既独立又统一的整体。
故事以爱米丽的去世开场,以男尸的发现结尾,情节围绕着死亡展开,制造了一个低沉、恐怖而又神秘的气氛。
在主人公塑造上,《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塑造了爱米丽这样一个典型的哥特式人物,也就是一个恶棍英雄。
恶棍英雄是矛盾的统一体,集善恶于一体,既罪孽深重又深受迫害。
他们的恶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后天诸多因素使其人性扭曲从而产生的。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导言:《献给艾米莉的玫瑰》(The Rose for Emil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该作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闻名,被广泛赞誉为福克纳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运用到的哥特式风格元素,从而揭示福克纳对人性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一、《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故事梗概《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美国南方小镇杰斐逊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位富有、高傲、神秘的女主人艾米莉·格里森,展现了一个家族的衰落与传承。
故事以艾米莉的死亡为引子,通过闪回的方式,逐渐剖析了她一生的经历。
在故事开始之初,艾米莉的父亲为她保持着高贵的地位,禁止她与外界有所接触,导致她的孤立和隔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米莉的父亲去世,她渐渐衰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她的家族地位逐渐下降。
尽管她以过人的魅力吸引了一位北方建筑师霍默,但她将他囚禁在她的家中,并长时间与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后,艾米莉死去,而霍默的尸体被发现在她的床上,揭示了她长久以来封闭、孤立的生活。
二、哥特式风格元素的呈现1. 神秘主义和超自然元素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福克纳运用了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的元素,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诡异氛围。
比如,在艾米莉的家中有一座密闭的楼梯,禁止任何人进入;艾米莉一直与一个死去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以及她突然消失的那一段时间等等。
这些元素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神秘感,使故事充满着令人难以启齿的秘密。
2. 暗黑的氛围和环境描写哥特式小说常常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塑造一种悲惨、神秘和恐怖的氛围。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小说中,艾米莉的住宅被描述为一座阴暗、陈旧的废墟,周围是一片荒废和衰败的景象。
这种描写凸显了艾米莉与社会脱节的状态,同时也加深了故事中不可名状的恐怖感。
3. 社会变迁的阴影哥特式小说往往通过个人悲剧来反映社会变迁的阴影。
摘要本文结合福克纳的文学作品,考析其中独特的哥特风格形成的渊源。
从梳理英美哥特传统特征和发展脉络入手,从哥特场景、人物和主题等方面详细剖解作家对英美哥特文学传统的承袭和重构,深入探掘福克纳小说哥特风格的形成轨迹,从而证实其与英美哥特文学传统不可分割的因缘关联。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英美哥特文学传统继承和超越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乃至世界文坛上一位声名显赫、成就非凡的文学巨匠。
他以虚拟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南方社会的象征,详细记录了几大家族的盛衰荣辱,细致描绘了其家族成员的坎坷人生,从多层面反映了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的南方历史,深刻揭示了社会变迁下南方人所经受的文化和心理冲击。
就其作品的主题和整体创作风格而言,福克纳所绘制的“约克纳帕塔法”本质上可堪称一个哥特的世界。
他借用英美文学的哥特传统,用他的神来之笔,将大量来自欧洲的哥特元素—哥特式场景、哥特式人物、哥特式怪异和血腥等创造性地调和、融汇进自己的哥特领地,最终刻印到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乃至世界哥特文学的版图上,其独特的哥特文风使其当之无愧成为“南方哥特”的领袖。
一、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学中的流变“哥特”一词最初专指中世纪前某一日尔曼部落的名称,后指代整个日尔曼族或中世纪,12-16世纪间指盛行于西欧、以突起的拱门和圆顶、垂直向上的结构、着色玻璃、细长尖塔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名称。
“哥特”首入文学领域当归功于英国作家贺拉斯·瓦尔普,他于1764年在自建的哥特式城堡中创作了小说《奥特朗托堡》,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宣告了首部哥特小说的诞生,确立了哥特小说体裁的基本模式:场景设计上,阴暗的古堡中暗藏着迷宫般的密室、墓穴,游荡的鬼魂和无数超自然现象为作品笼罩上阴郁神秘的恐怖色彩;典型哥特情节是落难淑女遭遇恶棍纠缠,陷入危难,修道院潜藏阴谋与杀机;主题多揭示人性的邪恶:贪婪、暴力、仇杀等;情感效应上,对危险恐怖事件的描述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悬疑和恐惧,继而产生阅读快感。
解读英美文学《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威廉•福克纳,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19部长篇小说以及3部短篇小说集。
由于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小说多植根于“南方”,其中15部长篇小说与绝大多数短篇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①这一系列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南方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露了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罪恶和腐朽。
因此,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中夹杂着极度厌恶之感。
而今,福克纳已成为一位现代经典作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既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意识。
就其写作技巧而言,他是一位勇敢的试验小说家,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等人一起,大胆运用新的写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受弗洛伊德等人影响,他在作品种大量运用了意识流、多视角叙述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此外,福克纳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表现时代精神。
他的小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与疏远,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性扭曲与异化的问题。
一般认为他是20世纪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讲述了爱米丽小姐悲惨的一生,充满悬疑,耐人寻味。
许多批评家认为“它是美国哥特小说的一大杰作。
”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是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一个缩影,既代表了人们对南方传统的怀念之情,又表现了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在当时社会都是的独一无二的。
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爱米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可否认,福克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作用不可小觑。
如《喧哗与骚动》中的黑人女管家迪尔西,《八月之光》中的莉娜•格洛夫等,她们善良﹑活泼,体现了人性传统的美德。
通过作品,福克纳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南方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而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女性形象—爱米丽。
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与欣赏。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文化观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具创造性,最富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创作深深扎根于养育他的南方生活和文化传统之中,并以自己“邮票般大小的故土”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传统的和创新的手法,深刻而全面地探索了美国旧南方解体的根源和表现了处在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和南方人的精神危机。
自从二十世纪以来,福克纳的南方情结,福克纳作品中的宗教因素以及其写作风格、技巧等都引起了诸多学者的热切关注。
随着对福克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来探讨福克纳的作品,如用生态批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话语分析等理论来进行解读作品。
本文通过对福克纳的一些主要作品进行分析,梳理出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视角,下面将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文化观。
一、宗教文化观福克纳同许多西方作家一样,认为基督教文化是他们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
纵观福克纳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诸多作品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虽然不能称之为一位基督教作家,福克纳却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大量运用圣经模式和基督教文化因素,如在《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寓言》等重要小说中,福克纳都注入了圣经传统的因素在这些作品中,福克纳巧妙地借用《圣经》典故,塑造出了一些与《圣经》中的人物,尤其是与耶稣形象相近的角色,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在其经典著作《喧哗与骚动》中,耶稣式的人物竟然是个白痴――班吉。
在福克纳笔下,他虽然智力只有三岁,却有着耶稣般的超自然力,能够感知姐姐凯蒂的变化和堕落,但并不如《圣经》中万能的耶稣那样能够拯救人类。
正如Roberts (1970:62-63 )所言:“班吉代表了耶稣尽管能够感受到世界上的罪恶,却不能拯救这个世界也不能给这个世界以希望。
”在班吉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福克纳对当时社会对传统价值观解体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当时腐败的社会、人们堕落的精神世界的失落和批判。
解析《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哥特式元素作者:刘华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8期摘要:20世纪初美国文学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其中包括了威廉·福克纳。
他是美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以其长篇小说最为世人瞩目,但他的短篇小说也是具有相当高的技巧,其中《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他的短篇小说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自这部短篇小说问世以来一直被誉为哥特式小说的典范。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哥特式元素:“堕落的英雄”,神秘恐怖的场景描写,时序颠倒的悬疑叙事法以及深刻的主题。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哥特式式元素;恐怖一、《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要内容小说主要以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南方小镇――杰斐逊镇为发生地。
在这个小镇上,格里尔森家族是镇上的名门望族,艾米丽的父亲是家族的族长,性格刚愎自用、冷酷严苛,有着非常严重的父权倾向。
在女儿年轻的时候,他为了维护所谓的等级制度和贵族尊严,赶走了许多向女儿求爱的男子,于是爱米丽小姐年近三十仍然形单影只。
父亲去世后,独居在残破的宅第里的艾米丽爱上了来到镇上承办施工项目的工头北方佬荷默,但艾米丽依旧难以完全摆脱传统观念与父亲严厉管制的阴影。
当她发现荷默想要离开自己时,选择使用毒药害死了荷默,然后默默地与一具腐烂破败的尸体相伴,深居简出,独自走完了极富悲剧性的后半生。
二、哥特式式小说的描述哥特式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自18世纪出现以来便以其恐怖阴森的氛围、强烈的激情、超现实的神秘渲染与怪诞奇异的想象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
此外,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哥特式小说在美国蓬勃发展。
美国独特的发展进程、历史问题、宗教信仰以及地理位置都为美国哥特文学带来了诸多与众不同之处。
威廉·福克纳的哥特式小说也是美国哥特式文学的标杆。
本文试图从四个角度分析《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哥特式元素。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哥特式解析作者:冷艳丽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6期[摘要]自20世纪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问世以来一直被誉为哥特式小说的典范。
本文试从哥特式的死亡主题、时序颠倒的悬疑叙事法以及怪诞扭曲的人物形象等角度,解析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并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创作理念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哥特风格死亡主题悬疑叙事[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83-01哥特式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自18世纪出现以来便以其恐怖阴森的氛围、黑色压抑的激情、超现实的神秘渲染与怪诞奇异的想象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
20世纪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可堪称哥特式小说的典范。
小说运用了大量哥特式创作风格,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没落的南方贵妇艾米丽的人生悲剧。
一、哥特式的死亡主题死亡主题是哥特式小说最经典的情节之一,而在创作《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纳更是赋予死亡特有的历史象征意义。
小说开始于葬礼又结束于葬礼,死亡的氛围弥漫整个故事的始末。
故事描写了三个人的死亡,即主人公艾米丽和她父亲的自然死亡以及荷默的被杀。
作者通过艾米丽和她父亲的自然死亡寓意了陈旧落后的社会体制终将被历史淘汰的必然结局;而荷默死于艾米丽的谋杀,其死亡则暗示了以艾米丽为代表的南方传统文化和以荷默为代表的北方现代文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小说叙述了高傲的贵族小姐艾米丽疯狂地爱上了荷默,并心甘情愿地要下嫁给这个北方工人,然而,却遭到了拒绝。
作者让艾米丽用砒霜毒死了荷默,暗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大多数南方人不愿接受战败的事实,他们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于是垂死挣扎,正如艾米丽丧失理智地报复荷默终将酿成自己一生的悲剧,她的幸福也随着那个没落的南方而不复存在了。
作者通过对人物死亡的描写,表明了历史发展前进的必然性,艾米丽妄图用死亡留住爱人,也表达了作者的时间观,荷默的死代表了永恒变化的时间,艾米丽试图用这种极端变态的方式让自己永远活在南方陈旧的回忆里。
解读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哥特创作手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哥特文学、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作者福克纳,并进一步解读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哥特创作手法,分析了该篇小说中主要的哥特因素:美国南方社会的阴暗、人物形象的怪诞以及整体氛围的神秘。
關键词:福特纳哥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一、引言1.福克纳简介美国作家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是20世纪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长篇和中短篇小说极具盛名,同时他也十分擅长写诗和撰写剧本。
由于福克纳大部分的作品的故事设定和背景都在他的家乡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河畔,也就是他故乡所在的拉斐特郡,所以他也被归为美国的南部作家流派。
福克纳的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其中《我弥留之际》还在1949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此外他还获过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
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十三篇》收录了他大多数最有名气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等作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独特的哥特式创作手法一直被读者们津津乐道。
2.《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要内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南方小镇杰斐逊镇,故事的主角是南方贵族的后裔爱米丽小姐,由于爱米丽的父亲、也是格里尔森家族的族长,性格刚愎自用、冷酷严苛,为了维护所谓等级制度和贵族尊严,赶走了所有追求过爱米丽的男子,于是爱米丽小姐年近三十仍然形单影只。
父亲去世后,独居在残破的宅第里的爱米丽爱上了来到镇上承办施工项目的工头北方佬霍默,但艾米丽依旧难以完全摆脱陈旧观念与父亲严厉管制的阴影,当她发现自己与霍默不能够在一起时,她选择使用毒药害死了霍默,然后默默地与一具腐烂破败的尸体相伴,深居简出,独自走完了极富悲剧性的后半生。
3.美国哥特文学概述《牛津文学术语词典》指出:“哥特小说或者哥特传奇叙述的是悬疑、恐怖的故事,常常发生在阴暗的修道院或者古老的城堡里(从此“哥特”成为适用于中世纪建筑的术语,也因此在18 世纪,“哥特”一词与迷信相关)。
哥特视角下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作者:李红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8期摘要: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是一部运用哥特手法的经典之作。
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发展,环境氛围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
作者通过哥特式叙述手法的运用,描写了爱米莉悲剧的一生,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南方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关键词:哥特;威廉·福克纳;冲突;环境[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028-02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西方文坛公认的“现代经典作家”和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
对福克纳而言,美国南方是他的家乡,是他性格塑造的地方,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源泉。
他以其所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持续并深入的描写美国南方历史变迁,人物浮沉和世态炎凉的历史景象。
福克纳以“哥特式小说”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而著称于世,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纳在其创作中大量运用哥特式叙述手法,在其作品的恶棍式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编织、场景描绘和神秘恐怖氛围营造、主题表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元素。
他通过借用哥特式的叙述手法揭露人性中的阴暗面,对社会道德进行批判和探索,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是福克纳写的第一部同时也是他最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塑造了爱米莉这一形象,一个代表南方旧社会倒下去的“纪念碑”。
在写作技巧上,他成功地运用了时序颠倒,哥特式恐怖谋杀小说的叙述技巧,烘托出走向衰亡的南方氛围,传递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文学中的哥特视角“哥特”(Goth)一词原意是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人部族,他们以野蛮彪悍而著称。
到了中世纪,哥特一词用来代指当时的一种建筑风格——“高高耸起的塔尖,厚重的石壁,狭窄细长的窗户,多彩绚丽的玻璃,幽暗的内部走廊,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的藏尸所”。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哥特式视角摘要:二十世纪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自创作以来一直被人们看做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的典范。
它讲述了爱米丽小姐凄凉的一生,整篇小说洋溢着悬疑的气氛,故事情节意味深长。
本文分析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小说中以独特的哥特式视角,另辟蹊径,摒弃了哥特式小说传统的分析视角。
以不同的叙述者为视角推进小说的发展,在多角度的视角转换下,该小说的哥特式情节一一在读者眼前展现。
关键词:福克纳;艾米丽;叙事;哥特式视角;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1.作家及作品简介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领袖。
他的作品卷迭浩繁,10部长篇小说和几十篇短篇小说为人们谱写了一部现代美国南方的编年史。
福克纳的创作生涯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习作阶段,作品有《大理石牧神》,《士兵的报酬》,《群蚁》。
第二阶段是鼎盛时期,作品包括《沙多里斯》,《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
第三阶段是巩固和确认阶段,以《去吧,摩西》,《村子》,《小镇》等为代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写的第一部同时也是他最有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塑造了代表南方旧社会倒下去的“纪念碑”的艾米丽这一南方传统的典型形象。
2.“哥特”及“哥特式小说”的来源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源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后来又被用来形容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多教堂和古堡就是采用此风格建成的。
这些建筑的风格是它们塑有尖尖的高耸的屋顶、厚重的石壁、阴森的内部和幽暗的地道等。
由于对哥特式建筑的反感,那些推崇古希腊文明的思想家们,渐渐将“哥特”一词看作是黑暗,神秘,恐怖和野蛮的代名词。
18世纪出现的一种以神秘和恐怖为基调、多发生在阴暗古堡的小说风格,逐渐被人们称为“哥特式”小说。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一、本文概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哥特式风格和对南方社会文化的深刻描绘而闻名。
这篇小说通过描绘艾米莉·格里尔森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南方旧有传统的崩溃以及个体在其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
哥特式风格作为一种文学手法,以其黑暗、神秘、超自然的元素为特点,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氛围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风格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以期揭示这一风格如何增强小说的主题表达和艺术效果。
哥特式风格的运用为小说构建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恐怖氛围的叙事背景。
艾米莉·格里尔森生活的杰克逊小镇,是一个充满压抑和沉闷氛围的地方,与哥特式文学中常见的荒凉、阴森的环境相契合。
这种环境不仅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舞台,更对艾米莉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的超自然元素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小说中,艾米莉的死因和与她相关的传闻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如她屋内的毒药和腐烂的尸体等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
这种超自然元素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惊悚感,也反映了南方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个体命运的无奈。
哥特式风格的象征意义也为小说的主题表达提供了有力支持。
艾米莉这一形象本身就是南方传统观念的象征,她的坚守和崩溃都反映了南方社会在面对现代文明冲击时的无奈和痛苦。
而小说中的玫瑰则象征着爱情和美好,与艾米莉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小说的主题。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风格在构建叙事背景、增添神秘色彩以及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的内容,来揭示哥特式风格如何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哥特式风格的定义与特点哥特式风格,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耸、尖顶、暗色调和复杂装饰为特点,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涵盖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全面风格。
在文学领域,哥特式风格以其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深度而著称。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哥特风格叶俊(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9)摘要: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大量运用哥特手法,本文主要从情节构造、人物塑造和场景渲染三个方面分析哥特风格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这种手法的运用对强化主题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哥特风格On Gothicism in A Rose For EmilyAbstract: A Rose For Emily is a marvelous short story written by Wliliam Faukner. Gothicism is a distinct feature of this st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Gothicism featur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plot structure, characters and description of scenes. And Gothicism in this story is to represent the theme.Key W ords: William Faulkner A Rose For Emily Gothicism1.引言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kner)于1950年获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集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于一身。
他的创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进行,因而深受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
他的作品意象迭变、繁复多元,传统和创新的手法并用,深刻而全面地探索了美国旧南方解体的根源,表现了处在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和南方人的精神危机。
福克纳向来以长篇小说震撼世界,他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已成为20世纪无可争议的杰作。
然而,他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源于其长篇小说,同样还来源于他的短篇小说。
福克纳经典小说中的哥特式创作方法研究——以《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王芬;谭雅雯【摘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福克纳独特的哥特式创作方法在该小说中得到充分展现.福克纳在吸收传统哥特小说创作特点之上,运用哥特式建筑艺术模式,创造出影响人和人物性格的环境,以及借助哥特式建筑结构式特色和艺术特色来进行人物心理分析,从而创新了哥特式创作方法.【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12【总页数】3页(P39-40,50)【关键词】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哥特式创作方法;环境;人物心理分析【作者】王芬;谭雅雯【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5;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03哥特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哥特”一词源于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名称。
哥特人以野蛮著称,后来人们用“哥特”指代一种建筑风格。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
古典建筑既具有文学意蕴,又能蕴生文学。
文艺复兴中,“哥特”与文化结合,这一词被赋予了残忍、野蛮、恐怖、诡秘的意义。
18世纪60年代,“哥特”上升到文学高度,开始被用于描述一种以恐怖、神秘为特征的新型小说。
在英美涌现了一批文学心理分析的作家,英国的司各特、柯勒律治、拜伦、雪莱、狄更斯、勃朗蒂姐妹、戈尔丁等人,美国的布朗、华盛顿·欧文、霍桑、马克吐温、福克纳、莫里森等人,他们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之中,从而使哥特小说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
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
论福克纳小说的哥特式特征
刘道全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3)1
【摘要】福克纳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哥特式手法,他的小说在恶魔式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设置、场景的描绘与神秘恐怖气氛的渲染、主题的表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他借助哥特式手法揭示人性中的黑暗与罪恶,进行道德探索和社会批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刘道全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文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爱伦·坡及其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特征 [J], 魏玮
2.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哈利·波特》中的诠释 [J], 孙灵侠
3.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 [J], 张苧文
4.福克纳经典小说中的哥特式创作方法研究——以《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 [J], 王芬;谭雅雯
5.论哥特式小说的边缘性特征 [J], 南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3No.2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暴力、罪恶,主题多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的邪恶。
20世纪,哥特式小说在美国的繁荣超过了英国。
美国南方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滋养了独特的南方哥特小说风格,而在南方作家中,威廉·福克纳使用哥特手法可以称得上典范。
他创作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大量运用了哥特手法,小说中的人物在激情和欲望的驱使下,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上演了一幕幕生动的悲剧。
福克纳意图通过哥特小说独特的震撼人心力量,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罪恶和危险。
一哥特式风格的死亡主调尽管哥特式小说历经了二百多年的变化,但它仍以恐怖著称,死亡的主调是其最典型的情节之一,这是因为人类最大的恐惧就是死亡。
福克纳的创作同样从死亡入手,并在作品中将人物的结局以此表现出来。
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死亡有着历史的象征意义:故事起于葬礼又以葬礼结束,死亡贯穿小说始终。
而文中描写的三个人的死亡,即艾米丽父亲的自然死亡,荷默被杀死亡以及艾米丽的老死,则表明了作者一气呵成的历史观和时间观。
小说主人公艾米丽与其父亲的死亡都属于自然死亡,作家通过他们的死亡象征了落后社会制度被历史淘汰的必然性;荷默死于主人公艾米丽的谋杀,作家用这个角色象征了美国南方北方剧烈冲突中新旧制度的斗争,表明了旧制度垂死挣扎的必然结果。
小说中描写了荷默对艾米丽具有的很强的吸引力,暗示了北方现代文明非常容易地击败了南方陈旧的传统文化。
小说叙述了高贵固执著的艾米丽小姐义无反顾地爱上荷默,并准备以自己尊贵的身份下嫁给这个北方工人时,荷默却拒绝了她。
表面上看,作家似讲述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但实质上却指出了他们的矛盾除了性格不同,更是由于来自两种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的社会环境。
荷默来自资本主义发达的北方,代表了新生的资产阶级力量,他思想活跃,游戏人生,正如小说中所说:“他本人说过,他是无意于成家的人。
心理美学视域下的福克纳小说创作
朱振武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本文从社会心理学、文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入手,结合心理美学、文学人类学和文艺发生学,对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小说创作的发生、其隐含形式和内在机制进行心理上的跟踪,对其创作模式进行美学上的探讨,对其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壶妙进行文化上的揭示,从而为更好地理解福克纳、更准确地解读其文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照.
【总页数】16页(P146-161)
【作者】朱振武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超越的呼唤: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谈 [J], 尹志慧
2.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创作之想象艺术 [J], 黄明
3.从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蒲松龄——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的关系 [J], 喻晓薇
4.余华与福克纳的小说创作比较研究 [J], 马蔚
5.心理美学视域下的狄更斯小说创作 [J], 刘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6
福克纳哥特式创作艺术的美学意蕴
文/王芬 谭雅雯
摘要:根据基尔凯加德美学的有趣理论,结合现代美学观,以福克纳经典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研究对象,探讨福克纳哥特式创作艺术的美学意蕴,发现福克纳通过对荒诞、恐怖以及死亡的描写创新哥特式创作方法,这一创作手法使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新奇性、趣味性以及审美体验的好奇性。
关键词:哥特式创作艺术;有趣理论;美学意蕴福克纳经典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具有独特的艺术美。
福克纳不是采用传统的哥特式手法而用一种创新的哥特式手法来描写悲剧性的人和事,从而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孙绍振在《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中提出新的美学原则特点之一就是对于传统艺术习惯的背离。
[1]西方艺术哲学家基尔凯加德在谈现代艺术时从美学观出发指出:人们对直接的东西不感兴趣,但对某种不同的根据他自己决断引入的东西会津津有味。
尤其是将某种出乎意料的或者新奇的东西呈现出来。
因此正常的东西令人厌烦,反常的东西令人有趣。
[2]本文借助基尔凯加德美学的有趣理论,以福克纳经典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哥特式创作艺术具有的新奇性、趣味性以及审美体验的好奇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美学意蕴,揭示荒诞的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摧残。
一、福克纳哥特式创作艺术的新奇性基尔凯加德说:“人们可以把某种偶然的东西变成自我决断的东西,因而把它变成一种令你欣赏的东西。
你越是始终如一地掌握你的自我决断,产生的结果就越会有趣。
”[2]有趣要求新奇。
寻求趣味的欲望会对呈现出的一切都会不满意。
艺术强调新奇,文学创作当然也不例外。
福克纳作品通过追求新奇令人觉得有趣。
例如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其独特新颖的构思吸引读者。
小说由爱米丽的死亡开始,她的死就像拉起了舞台上的帷幕一角,引起小镇上人们一睹她原先讳莫如深的生活的激情。
福克纳不是直接描写这起凶杀案,而是让镇上的人们去参观爱米丽的住宅,发现失踪多年的爱米丽情人的尸体陈放在她的床上,揭示原来受人尊敬的爱米丽却是杀人凶手,并且夜夜与腐烂的尸体同枕共眠。
福克纳通过描写恐怖、死亡的场面,不是使人感到厌恶,而是使人觉得新奇,同时感觉隐藏的泪痕和苦涩。
这种创作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眩晕,这眩晕同低头向深渊里看时产生的眩晕相似。
”[2]
二、福克纳哥特式创作艺术的趣味性
根据基尔凯加德美学的有趣理论,厌恶的反面就是有趣,有趣和厌恶都是通过思考才产生。
为了击败厌恶,人会努力去发现一种似乎突然变得不可忍受的处境之外的意义。
“有趣的感染力依赖于某些出乎意料的期望。
”[2]基尔凯加德也警告艺术家不要陷入一种习惯中,这种习惯会夺
走他的自由。
因此,艺术家必须从熟悉的东西中摆脱出来,从他已经感到习以为常的视觉和理解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这种要求创新的创造力不仅在视觉艺术中得到了认识,而且在文学和音乐领域也得到了认识。
南北战争后美国社会的阴暗面、社会的弊端和畸形的问题不断出现,常规的写作方法无法表达作家的愤怒,福克纳摆脱了传统哥特式的束缚,另辟蹊径,在创作中使用反常规的写作技巧突出荒谬悖论的情节,从有趣之反面厌恶着手,使人产生一种苦涩的心情,更让人感到刺痛,表现令人心酸的悲剧人生。
例如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把人性中的奇美与奇丑的怪异并列,沉重痛苦与轻松闲适的不协调混合产生了一种凄凉的美,爱米丽深爱着情人为情人布置新房,床上却躺着被她毒死的情人,这种恐怖的美的宣泄也加强了作者与读者内心那难以言状的苦痛,并揭示了当时社会摧残人性的本质。
就这样福克纳通过突出厌恶反面的有趣,使读者获得了巨大的阅读趣味。
三、福克纳哥特式创作艺术使人产生审美体验的好奇性
根据基尔凯加德美学的有趣理论,好奇使人自由自在地加入到无限的想象的游戏中。
有趣之好奇同样依赖于思考活动,因为好奇产生的思考活动使人从约束他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并对它进行欣赏。
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同样能唤起读者的好奇,产生追求的欲望,让人展开无限的想象。
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者却以主人公身边的荒诞事件的描写引起人们极大的好奇,同时也使读者感觉莫名其妙,这篇名与小说内容有何关联?在文中有何蕴意?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
[3]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深意。
所以这就引起读者对之产生极大的好奇。
总之,艺术和文学是无法分割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
借助基尔凯加德美学的有趣理论,我们看到福克纳以其创作的历史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其高超的文字技巧与深远的寓意,使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新奇性、趣味性以及审美体验的好奇性,给哥特式创作赋予了深刻的美学意蕴,使得其作品体现了现代的美学思想,具有现代的审美价值;这也正是对其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J].诗刊,1981(3):55-57.[2](美)卡斯顿 海雷斯著.李田新译.现代艺术的美学奥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3]何琼.南方情结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世界文学评论,2010(1):121-122.
(作者单位:王芬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谭雅雯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课题《福克纳经典小说中的哥特式创作方法研究》(2015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编号15WLH14)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