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借古诗韵巧记化学知识点李成栋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他们内容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
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客串一点儿古诗句或者借古诗之韵巧计化学知识,使古诗文与化学知识互相渗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帮组学生记忆化学知识点。
一箭双雕,其乐融融。
在此方面,笔者多年尝试,觉得效果不错。
特举几例,愿与同行共勉。
一、借用古诗句示例1: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节教学中,可引用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讲述“CaCO3 →CaO→Ca(OH)2→CaCO3”的变化。
示例2:讲“分子在不断的地运动”一节时,可引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诗句。
示例3:介绍冰晶体可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示例4:讲醇及酯香味时可联系李白的《将进酒》及“百年沉酿十里香”等名句。
示例5:碘的升华实验可引用“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
二、借鉴古诗韵示例1:四言诗.糖类糖类一家,葡果是娃,蔗糖是妈。
要想生娃,需水参加。
淀纤麦芽,酸酶催化,亦能生娃。
娃是葡糖,再无其他。
示例2:焰色反应口歌钠黄铜绿锂紫红,元素焰色不相同;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定钾铷。
洋红锶,砖红钙;黄绿焰色便是钡。
示例3:离子方程式书写口诀化学方程要配平,离子符号示可溶。
难溶难离挥发物,保留式子莫变动。
两边相同去掉它,离子方程便写成。
若问要领是什么,熟记物质溶解性。
示例4:物质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盐难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示例5:常见弱酸由强到弱顺序碘草亚硫磷氢氟,亚硝甲酸苯甲酸。
醋碳氢硫次氯酸,氢氰硅酸石炭酸。
示例6:元素周期表口诀周期表,七行十八列。
行为周期列为族。
周期有七,三短三长一不全。
十六个族十八列,七主七副8和零。
长短为主,长为副。
1到8,电子排布重复现。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谢国伟(江西赣州宁都县宁师中学)【摘要】新时代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
近几年,高考题常考查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古诗词中富含的化学现象、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考查,体现了新高考要实现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相结合的目的。
基于此,浅析古诗词中富含化学知识应用的分类和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教学古诗词一、概述中华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出现断绝迹象,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时代新高考改革突出文化自信,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近几年高考题对人文知识的考查较多,如2018年天津卷化学部分第1题从化学角度考查学生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2017年北京卷第6题对“古丝绸之路”商品考查等;古诗词是中华几千年文化中的灿烂文化精髓部分,富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如2017年新课标Ⅰ第8题;古人巧妙运用自然界中发生化学现象和性质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抱负,如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
因此,学生了解和学习文化精髓是有必要的。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古诗词,将人文与学科相结合,激励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和化学学科素养。
对此,主要浅析了古诗词中涉及化学组成结构、现象、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应用分类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古诗词的意义。
二、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分类要准确、快速地做出古诗词中富含化学知识的题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将涉及到化学知识的古诗词应用分为以下几类:1.应用于对分子、原子性质的考查。
古诗词中涉及分子、原子的性质,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通过梅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1. 引言1.1 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在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缺乏足够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元素。
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可以为化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将古诗词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和情感,激发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古诗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来辅助教学的方法。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内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古诗词中常常包含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人类情感的感悟,与化学知识中的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古诗词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意境,学生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古诗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对于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古诗词融入到化学知识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古诗词可以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往往以枯燥的知识点和公式为主,缺乏生动的形象和趣味的引导。
而古诗词则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引用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优美诗词的了解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介绍分子的构成和性质时,可以引用杜甫的《登高》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来形象化地描述分子之间的相互引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子的性质。
应用古诗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蕴,可以为学生带来新的感受和体验。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用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原理的探索欲望,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学生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意义和内涵,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这种思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用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知识往往深奥难懂,学生很容易产生对其的厌倦和排斥。
而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精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和意境的烘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通过引用古诗词来说明化学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解框架,使抽象的化学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也越发显现。
古诗词融入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增强记忆和理解。
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形象意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古诗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教学、古诗词、理解、兴趣、人文素养、情感、教学质量、热情、动力1. 引言1.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技能培养,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找到一席之地。
通过古诗词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古诗词的融入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古诗词可以融入化学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通过古诗词的引入,化学知识可以得到生动形象的表达,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学生通过古诗词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提升学习效果。
古诗词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古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学生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激发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充满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将古诗词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的目的。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不可忽视,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目的说明本文旨在探讨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通过将古诗词融入化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人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古诗词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分析古诗词与高中化学的契合点,探讨如何借助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也将探讨古诗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致力于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更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路径和思路。
2. 正文2.1 古诗词与高中化学的结合古诗词与高中化学的结合,既是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的碰撞,也是跨领域学科的融合。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通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维度的思考和理解。
在学习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引用李白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间的周期性规律,激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
古诗词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原理。
通过引用唐诗宋词中的比喻和象征,可以让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形象和生动。
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引用杜牧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让学生联想到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速率规律。
古诗词与高中化学的结合不仅是知识间的融合,更是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培养。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重要考试。
在新高考体系下,高中化学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挑战。
与此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逐渐融入到了高中教育的课堂中。
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应用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古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常常对自然界中的物质现象和化学规律进行了极其细腻的描绘。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萧条两月馀,芳菲已尽,独有暮崖招魂风”一诗,可以引发学生对季节更替、植物生长和凋零的思考和联想。
将这些古诗词与具体的化学知识相结合,在教学中进行实例解释和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和生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应用古诗词可以拓展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思考。
古诗词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有对社会风貌的描绘,涉及到了自然、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将这些古诗词中蕴含的物质变化、物质结构、物质运动、物质合成等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和解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进行思索和联想,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
应用古诗词可以促进高中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古诗词既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又有科学性和启发性,可以架起不同学科间的桥梁,促进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引用舒婷的《游崇山」とnkless一诗,与地质学中的岩石构造、矿物形成等知识相结合,也可以引用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与环境科学中的水质净化、生态平衡等内容相结合。
通过这些联接和融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应用古诗词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拓展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随着新高考的推行,高中化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教学中应用古诗词,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可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带给他们更多的启示和汲取新的学习动力。
首先,古诗词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对于化学原理的学习和应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化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而古诗词往往富有意境、婉转温情,教学中结合诗词常常能形象化化学知识,使学生更易理解。
比如,一门化学知识凝聚了许多的规律和思想,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些诗句以文字的形式,在外观情感上向同学们展示了化学的某些特性与规律性,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抽象概念,掌握和应用课堂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
其次,古诗词中对自然界的描绘往往可以与化学原理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和化学原理。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月明湖水照鱼龙,应是良辰美景虚。
”这句话中,湖边的月光照在水中的影子,反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去发现实验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进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最后,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很重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古诗词中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古诗词,挖掘其教育意义,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简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之美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化学教学中也可以成为一种卓越的教学资源。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之情,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更有趣地去理解化学实验和知识。
本文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凸显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美妙之处,对古诗词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方式提出建议,以期营造更美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化学教学的发展。
Introduction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刻,文字精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将深刻的思想传达给读者,它们不仅极具文化底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的运用与学习。
然而,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诗词也渐渐淡出了日常的学习中,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古诗词仍然有着独到的魅力,本文就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之美进行简要的论述。
The Use of Ancient Poetry in Chemistry Teaching 在化学教学中,古诗词是一种将文学思想与化学实验知识结合起来的优秀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之情,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更有趣地去理解化学实验和知识。
同时,古诗词也可以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用古诗的文字来简单的描述一些和实验相关的知识,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可贵之处,同时又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例如,学生可以用古诗来描述实验室中常用仪器,如:“水滴形状,宽口深腹,长叶出来助火焰”描述的是容量瓶;“测量毛细,一滴溶解,让水蒸发”描述的是毛细管;“容纳蒸气,紧紧盖着,产生压力”描述的是气盖瓶等。
此外,古诗词也可以用来让学生体会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蓬莱游仙,醉眼望山河,读书衔枚”描述的是青年学习的重要性;“朝露曙光,晨练登高望,心向明月”描述的是勤奋学习的重要性等。
有时,古诗词也可以用来描述实验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如:“冒烟滚滚,上涌而出,舞动圆圈”描述的是蒸汽的升华现象。
简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之美化学教学中古诗词的应用是几乎每位老师和学生都看重的,许多老师认为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在学校课堂中灌输各种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它们具有很高的学习、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价值。
其中,古诗词以其独有的语言结构和表情等方面,成为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而化学教学也深受其影响,古诗词的引用可以增添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在欣赏文化的同时又能够学到知识,有所收获。
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拓展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细致、创新的思维模式。
例如,通过对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启发,可以介绍光的光谱;或者通过毛泽东《赤壁赋》中“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熔点和沸点”的概念;此外,通过秦观《鹊桥仙》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表达,教师可以用其说明焰灯;陆游《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神情,可以阐释燃烧和热传导等等。
通过这种把人文精神、文学思想和化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方法,古诗词可以不经意间让学生有一种艺术性的感受,让理论知识渗透到人文历史、文学作品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古诗词也可以作为化学教学中的典型例子,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张祜《登乐游原》中“万里长征人未还,胡马依北风奔腾”来让学生体会“向化学综合过程”;通过韦应物《汉宫春晚》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来让学生感悟“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李白《行路难》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来让学生体会“表面化学反应”等等。
此外,古诗词还可以利用来开展各种富有活泼特色的课外活动,比如古诗征文比赛,让学生根据古人的精神,将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和其他科学知识写入诗词中,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或者将古诗以报纸的形式编辑发表,用诗词的形式来细致地描绘活动的内容,使活动更加有深度;又如,在学校校园里可以组织“古诗词跑酷”的活动,让学生认真欣赏诗词的内容,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可以通过“古诗词联欢会”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文化水平。
简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之美古诗词作为文言文教材,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意象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古诗词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存在,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古诗词为中心,以解析、记忆为主,缺乏创新性,且教学效果不佳,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不过,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开始被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
其中,利用古诗词材料结合化学知识,不仅可以从科学角度深入理解古诗词,更可以有效地将化学知识融入古诗词中,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首先,古诗词的大量出现的物理现象,为学生认识和探索科学知识提供了便利。
例如,“秋风起兮云横空,直待碧血下地中”,有云横空如水,空中出现多彩的虹,这些现象都与化学相关,如雨水中落下的碧血可以理解为溶度和溶液浓度概念,可以借助古诗词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利用这些概念。
古代诗人也喜欢用各种化学元素和其特性来描述生活中的美好,比如“赴宴芳草天,自此无烟火”,芳草天指的是一个不被烟火熏染的自然地带,可以与化学元素中的毒性有关,用此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神奇的化学知识。
此外,古诗词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技术性用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同时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例如,“大汤滔滔兮清清,威仪曜曜兮娇
娥”,其中“滔滔”和“曜曜”两个词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从而深入了解关于溶解的一些技术性的知识。
总之,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应注重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古诗词来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阶段。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
应用古诗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古诗词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融汇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
将古诗词引入化学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喜欢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应用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理论。
古诗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往往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原理。
将《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与热力学中的焓变和反应速率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火化的原理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应用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品味文学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为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应用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现代高中生面临着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大以及社会竞争激烈等问题,他们的心灵往往会变得狭窄和单一。
而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感和人文思想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文价值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这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古诗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理论,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古诗词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获得更全面的人文教育。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除了强调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外,还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
应用古诗词来辅助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用古诗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现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接受往往倾向于动手实验和理论计算,容易忽略化学的魅力和美感。
然而,古诗词作为精美的文学艺术形式,能引发学生美感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对化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通过引用《长恨歌》中“旦辞父母彩虹巾,暮守孤村绿水荒”来形容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化学性质,不仅让学生能找到化学知识与古诗词之间的联系,也让学生在美妙的古文中感悟化学的神奇与奥妙。
其次,应用古诗词能增强化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古诗词具有高度概括、简洁明了的特点,与化学中的原理、规律相似,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通过词语、表述等方式表达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引用唐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描述离子半径越来越大,化学价越来越小的规律,既让学生明确了离子在周期表中的规律,又增添了学科的人文气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综上所述,应用古诗词来辅助化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化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能拓展化学教育的领域,丰富学生的思想与文化层面。
在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育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文化传承,引用古诗词将是一个优秀的选择。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和拓展作用,具有以下意义。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化学知识本身往往比较抽象,高中生学习化学时往往需要象征性的语言和图像来辅助理解,而古诗词恰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教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通过白居易《琵琶行》中“余音袅袅”来引导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回旋对映体的认识,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有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
古诗词中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化学学科存在紧密的联系。
古诗词描写自然景物时往往使用了很多科学术语,这些术语与化学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相对应。
在教授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通过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草木深知春,报之以君情” 来引出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应用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的科学内容和化学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古诗词中科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供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丰富化学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引用古诗词,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内涵的理解。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高考已经全面实施,高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学科中的一部分,也需要根据新高考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在这一过程中,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之一,也应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知。
本文将对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进行浅析,以期为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和知识,导致学习疲态和学习动力下降。
而古诗词作为优美的语言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引用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其中很多概念和现象很难被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
而古诗词在描绘自然景物、生活情感和人生哲理时往往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这些手法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可以通过《登科后》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描述,引导学生感受“物质的基本状态”和“纯净物质的分类”等现象,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更为具体和形象。
这样的教学手法使得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引用古诗词,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古诗词,教给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培养他们对化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高中化学教学古诗词的运用摘要: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唐诗更是一朵艺术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词:古诗词新高考石灰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化争芳斗艳。
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华夏血脉的延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唐诗更是一朵艺术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近几年,高考题常考查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古诗词中富含的化学现象,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考查,体现了新高考要实现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相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运用古诗词创设情境,有利于新课的导入。
古典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充分利用与化学相关的诗词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运用古诗词创设情境,有利于新课的导入。
1.如我们在讲解乙醇时,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位学生说一句酒的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
古诗音韵和谐、节奏宣明、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在讲金属的焰色反应时,宋代诗人赵孟有一首诗烟花生动描述了火树银花的绚丽景象。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诗中描写的是燃放烟花的壮观场面。
像柳絮随风飘舞,像桃花落英缤纷。
四处燃放的烟火层出不穷,此起彼伏。
既像流星划破夜空般灿烂,更像火龙张牙舞爪无所顾忌的咆哮飞腾。
这样壮观的场景,怎么能不让人心醉呢?夜深了,又是一片烟花腾空绽放,这繁华似锦的场景,不必借助春风的吹拂一样可以拥有明媚的春光。
“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文学习价值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和独特魅力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们在学习古代诗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学的内在魅力,还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学修养。
首先,古代诗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古代诗文是体现民族心灵和文化传统的代表之一,它们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文,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思想体系等,而且还能够体味传统文化的美感,提高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古代诗文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其次,古代诗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代诗文文学艺术价值高,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可以感受到诗文中的意境、情感和美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典故、修辞、意象和语言要素,这些要素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咀嚼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具有极高的教育和美学价值。
最后,古代诗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很多古代诗文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舍己为人,有爱心、有道德的人物形象,如《孟子》中呈现的孟母三迁、管子中铁心非毒、诗经中的《小雅.南有嘉鱼》等,这些形象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启示和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古代诗文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文,可以认识文化历史,提高人文素养;可以激发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悟出人生真谛,塑造良好品格。
因此,中小学教育应重视古代诗文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严谨的课堂中感受到文学的内在魅力,进而提高文化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境界。
“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文学习价值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大纲的更新,《新课标》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备受关注。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人的风土人情和思想观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古诗文学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古诗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们在古诗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独特感悟,他们运用华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学画卷,这些古诗文作品无论是在表达方式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这些独特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百态,感受到人生的多姿多彩,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感性丰富、情感表达得当的人。
古诗文学习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当今社会,受到各种现代科技和商业文化的冲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逐渐淡化,这就需要通过学习古诗文等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情怀,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这些人文情怀和艺术情怀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来传播古诗文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享受,形成持久的文学艺术追求。
古诗文学习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本源,而古诗文作为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
作者:谢国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第03期
【摘要】新时代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
近几年,高考题常考查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古诗词中富含的化学现象、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考查,体现了新高考要实现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相结合的目的。
基于此,浅析古诗词中富含化学知识应用的分类和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教学;古诗词
一、概述
中华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出现断绝迹象,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时代新高考改革突出文化自信,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近几年高考题对人文知识的考查较多,如2018年天津卷化学部分第1题从化学角度考查学生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2017年北京卷第6题对“古丝绸之路”商品考查等;古诗词是中华几千年文化中的灿烂文化精髓部分,富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如2017年新课标Ⅰ第8题;古人巧妙运用自然界中发生化学现象和性质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抱负,如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
因此,学生了解和学习文化精髓是有必要的。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古诗词,将人文与学科相结合,激励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和化学学科素养。
对此,主要浅析了古诗词中涉及化学组成结构、现象、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应用分类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古诗词的意义。
二、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分类
要准确、快速地做出古诗词中富含化学知识的题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将涉及到化学知识的古诗词应用分为以下几类:
1.应用于对分子、原子性质的考查。
古诗词中涉及分子、原子的性质,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通过梅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
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了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通过物质不灭,体现物质的构成是由分
子、原子等到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改变,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2.对物质的现象、性质的考查。
古诗词中对物质的现象、性质描绘很多,对诗词的渲染生动活泼,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指香炉峰的瀑布的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过太阳光照射形成丁达尔效应,利用胶体的特性;《淮南万毕术》中“白青得铁化为铜”,利用置换反应:Fe+Cu2+=Fe2++Cu;《新修本草》中“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通过物质的颜色是绿色,推测出“青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通过元素燃烧火焰颜色不同,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3.对物质的制备的考查。
古诗词中对一些物质的制备描述,说明我国化学历史悠久。
如丹学著作《真元妙道要略》“以硫黄、雄黄台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的是丹药的制作过程;《抱朴子·金丹篇》“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了丹砂”描述了丹砂的性质、制备和形成的过程;《余冬录》“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
其法: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
化不白者,炒为黄丹。
黄丹滓为密陀僧。
”描述了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的制备过程。
4.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古人利用化学实验操作对物质进行提纯。
如《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描述了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启发了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解决了青蒿素提取的关键技术;《开宝本草》中“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利用蒸发结晶提取硝酸钾;《本草纲目》中“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提纯“烧酒”。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意义
1.学习人文知识,培育德育树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古诗词中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德育树人的道理,教学中渗透古诗词,读人文知识,了解人文背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优良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2.提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古诗词中有人文、地理、科学、环境、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渗透古诗词,不仅学习关注人文知识,而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自然环境、能源卫生、健康安全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促进了人文知识和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3.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新高考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选拔的创新型人才标尺。
在教学中渗透古诗词,不仅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和批判,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思维,从框框条条中解放出来,形成创新能力,在高考选拔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时代背景,浅析了古诗词中富含化学现象、性质、物质制备和提纯操作方法等相关的知识应用分类和高中教学中渗透古诗词对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耀仁.古诗词与化学教学[J].甘肃教育,2007.
[2]齐伟霞.古诗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4):128.
[3]尚帮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途径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4):94.
[4]孙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课“走班制”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69.
[5]许满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8,(11):156.
[6]许丽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革新[J].高考,2018,(29):24.
[7]董生庭.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2017,(09):73.
[8]陳小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