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四章“义务教育”中有三条,其中第三条(总第十条)的标题就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规划纲要》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1. 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删去条目“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2.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 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
●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
原有“内容标准” 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63 条。
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1. 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2. 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3. 明确了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
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比一、课程设置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旧标准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定律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笔记和习题集。
而新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倡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理念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旧标准更多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侧重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
而新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提倡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标准注重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讲解和掌握,重点讲解物理世界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而新标准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引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倡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旧标准更多地采用讲授教学法和课堂笔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新标准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倡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新标准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引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支持。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之间自然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等多个方面。
下文将对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探究两者的异同之处。
一、内容对比1.旧标准:以知识点为主,注重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主要包括运动规律、光学原理、电磁学基础等方面。
2.新标准:在保留传统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物理学在科技发展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对比1.旧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以讲解、示范和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以记忆和理解为主要学习方式。
2.新标准: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对比1.旧标准: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强调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低。
2.新标准:在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目的的变化1.旧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将物理学知识作为学生发展的一部分。
2.新标准: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物理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技术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五、教材和资源的更新1.旧标准: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教材内容主要依据旧版教材编写。
2.新标准: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更新和利用,注重借助多种多样的资源,包括网络、实验室、科技馆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课改的变化以及我的教学变化看完专题5的课程,让我感受到了课改十年的艰辛变化,课程发生了变化,我自己的有些教学方法和过程也有一些的变化。
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是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和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去落实这些变化的。
之所以要课改,是因为课程里面有些内容过时,或方法陈旧,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我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是: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养的提升,突出物理基础性,使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适当增加案例和练习,程度适中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注意联系各科间的运用。
并进一步提倡了“减轻学生的负担”的任务,并在一步一步中慢慢实施,慢慢变化。
课改主要在以下内容上进行了变化:(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2)物质的属性(3)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4)机械运动和力(5)声和光(6)电和磁(7)能量等。
针对这些变化,我会适当的进行教学过程的一些变化。
比如: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中对温度计要求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现在变化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因此我在上课时不是单一的给学生拿一种实验室温度计让他们测量,我还拿了寒暑表,体温计还有比较先进的电子测温仪等,让学生学习的同时,让他们感受科学的发展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读数时我特别讲了下寒暑表的读法,让他们明白该怎样去读零下的读数。
对物态的三种变化,我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新知识,比如:我在上熔化过程中,注意字是“熔”而不是“溶”,因为要有热量它才会熔化,所以需要“烤火”,因此是火旁,同时也记忆了熔化是需要吸热的。
对质量我特别的为学生开设了分组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记牢和理解知识。
机械运动和力中我特别安排了学生参加小组实验,并让他们在实验中学习如何测量下半程的时间和速度,经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学生就很快掌握了新的知识和能力。
声和光的部分我增加了些有趣的实验,有些是物品自己动手给他们演示,有些就通过分组,让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学习动手,比如:凸透镜成像等实验作为学生必需动手做的实验之一。
提炼核心素养,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1年由教育部首次颁布。
经过多年实践后,在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部署了对实验稿的修改,并于2011年底颁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等要求。
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2019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以下简称“修订组”)正式启动对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最终于2022年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
本文从修订背景、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实施重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修订背景迄今,2011年版课标实施已有11年。
为了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修订组在课标修订前做了国际比较、实施调研等基础研究,如初中阶段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教材国际比较以及经合组织(OECD)统领下的课程内容图谱分析(CCM)比较等。
(一)国际比较2019年初,修订组对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经比较研究可知,以上国家(或地区)皆强调物理(科学)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上的作用,强调加强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让学生了解科学本质、学会动手操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等。
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目标都涵盖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重视对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内容的要求,重视对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及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2年新课改初中物理22年新课改初中物理是基于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初中物理教育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为核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向概念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老师将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扮演更多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新课改初中物理重视实践操作,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听课和笔记。
学生将参与到各种实验和观察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感受物理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
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关键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将注重与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的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师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示成果和开展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22年新课程改革将使初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来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和原理,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模块二项目一:物理新课程改革
1.1物理新课程改革目标——笔记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进而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进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多种能力,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进而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会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识,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
3.促进探索科学的兴趣与激情,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产生兴奋感及成就感,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高中物理课程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和知识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终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究兴趣,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初中物理培训课程介绍今天是2009年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初中物理学科培训的第一天,首先我代表我们的授课团队,欢迎各位老师参加这样一个培训,期望培训内容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从中有所收获。
一、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现代科学教育的改革,起始于1960年前后的美国。
它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为目的,注重实现“概念性知识”、“科学的本性”、“科学的伦理”等教育价值,以后又逐渐发展了新的内涵,开始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技术”等范畴。
近年来,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也开始了深刻的变革,虽然许多教师和学生仍然为“应试教学”所困,但相当多的专家和教师已经注意到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目标、内容、教材、学习方式、评价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基本形成了以下的共识:1、物理课程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物理课程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3、物理课程必须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反映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广泛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课程还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可能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发展观。
4、物理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层次化、多元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必需的和可选择的物理课程。
5、物理课程必须改进学习训练的目标、内容、形式;注重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全面性、激励性、发展性,使学习训练和学习评价在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正确作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整体框架学习笔记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的依据:来自对一线老师的调查,国际比较、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的进一步的需求,各个国家的一些教育方针,中学生的发展需求等等,总体来讲,修订特别关注还是来自一线老师的反馈。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这五条基本理念是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方面,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提出了相应的课程基本理念,除此之外呢,在“实验稿”里,还制订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实验稿”里,内容标准含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纳入了内容标准,它既是要求的目标,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三大部分就是科学内容: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
4、调查结果分为理念性质和思路的调查,课程目标的调查,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方面的调查。
理念性质、思路方面的调查,关于理念的语言表述,多数老师,认为课程理念的语言表述是合适的,也有一些老师提出修改建议;关于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87.8% 的老师认为很好,或者较好的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关于对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认同程度有87.2% 的老师,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老师们对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认同的;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贯彻和落实情况,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能实现,但是也有30% 多的老师,认为实现难度大,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们认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老师们有若干的建议,比如老师们希望语言表述有一些调整,有的老师提出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应该适当地细化,提供一些操作方法。
对于课程目标而言有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这三维目标的认同情况,首先对知识和技能的调查结果,92.6% 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的描述好或较好,认同度是很高的,接下来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的描述,88.7% 的老师认为好或较好,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表述,83.8% 的老师认为好或较好,老师们对三维目标都是很认同的,当然还是提出一些修改建议,比如希望更加详细,以便把握深度和广度,比较准确的了解到底要求到什么程度。
物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变化概述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变化目录整体变化对比一、课程性质变化强调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二、课程理念变化1.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内容与2017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一致,内涵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2.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依据物理学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
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
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三、课程目标变化目标要求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基础上优化后,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变化(一)内容结构变化由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变为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主题。
每个主题下设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较原来更为具体详细。
(二)具体内容变化1. 前三个主题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只有“物质”主题的“新材料及其应用”编入“跨学科实践”中了。
2. 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新增了“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两个主题。
(1)“实验探究”包含测量类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这两类学生必做实验相互关联,各有侧重。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包含9个,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包含12个。
这些必做实验,涉及的器材多与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器材有关。
(2)“跨学科实践”包含“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性特点,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及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为了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党和政府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恰逢本人执教初二年级物理课,学到了新理论,进行了新探索,带来了新思考。
一、认识方面(一)关于新课标1、基本理念:物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物理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物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
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
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由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对物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物理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修订情况(一)修订背景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于2019年1月启动,对2011年版课标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有力回答。
这次课标修订吸纳和继承了我国物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借鉴了国际上物理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和理念,增强了物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了课程在育人工程中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所以物理教学要实现学科育人,除了体现培根铸魂,更主要的是通过物理教学增长学生的智慧。
(二)修订指导思想新课标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其修订有以下关键三点需要注意: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
(三)修订原则1.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另外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和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2.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落实减负提质。
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变化一:注重实践操作在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课和课堂讲解来学习物理知识,实践操作的环节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革,现今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变得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在课程标准中,加入了更多的实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一变化,有助于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变化二:跨学科融合传统的物理课程比较偏重于物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
然而,现今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将物理知识与其它学科进行了更紧密的融合。
在课程标准中,涉及到了物理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变化三:注重实际应用对于过去的物理课程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较少,很难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然而,现今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物理知识与科技发展、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这些主要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跨学科融合和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些变化有助于使物理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结与回顾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包括注重实践操作、跨学科融合和实际应用。
这些变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谈初中物理新课改教育理念∙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而新课标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如演绎的能力,新课标并不强调。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新课标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新课标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
并给出了这方面详细而具体的要求:第一,在情感和态度上(情感体验),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在科学科学实践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现自已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
第二,在对物理学科的价值观体验上,能认识到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想像和猜测是科学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张大昌在当今的世界上,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素质,尤其是公民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影响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决定在总结现有课程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物理课程的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的着眼点应该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学生的发展和科学课程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一)知识和技能过去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对于知识的作用和物理课程中科学知识的教学,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
大家也一直十分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
不过严格地说,正确使用仪器、正确操作等技能的教学和知识的教学是属于同一层次的。
(二)方法和能力近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界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但是总的说来,我们对于方法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有一种说法,认为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必须隐含在知识的教学中,只能让学生去“意会”,不应该“言传”,否则学生又会去死记硬背。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科学方法和具体的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一样,都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中积累的知识,不妨叫做程序性的知识。
如果一个人在遇到本知的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的问题要去解决时,他能够有意识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工作,对于复杂问题能够有意识地用一定的方法去处理,那么他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高得多。
因此,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一大课题就是把程序性知识明确地提出来,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放到与概念、规律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工作者不能把人看作一个容器,好像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知识往这个容器里面装。
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
我们要关注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首先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
因此,物理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编写、教学策略的确定,都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能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增加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可贵品质,可惜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在不断磨灭这种好奇心。
因此,今后物理课程改革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科学原理。
物理学和其他所有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实事求是的科学,通过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例如,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物理课程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主要是把上面提到的内容具体化,变成便于是操作的东西。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不破不立。
以上面所谈观点审视今天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主要问题在于我们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传承,忽视了物理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方面教育功能。
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是目前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对知识的过分强调,表现之一就是不恰当地要求概念、规律表述的严密性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
义务教育是面对全体公民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通俗地说是扫除“科盲”。
一种说法是,对于严密性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要求全体公民都能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思维。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社会也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特长的人,而在各种不同的能力中,数理思维的能力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能力!在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中,这是我们认识中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过去学生主要以被动的形式学习科学知识,今后物理课程的改革应该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不仅如此,探究活动在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方面,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当前,有必要更多地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
科学探究可以突出学生对于科学过程的学习。
在过去的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重视更多的是科学的结论,而对得出结论的过程,或重视不够,或根本忽略。
其实,科学过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方法的学习,以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都是不可缺少的。
今后的物理课程,除了对必要的科学结论要有诸如“知道XX”“理解XX”,这样的终结性要求外,还应该包括“经历XX”“通过XX学习XX”这样的过程性要求。
对于这样的要求,只要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究活动,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至于是否学会了探究的结论,如果对它没有终结性的要求的话,可以不去理会。
课程的设计人员、教研人员应该对科学探究活动做出具体的指导,例如,应该提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主要表现,应该研究学校中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评价方法等诸多问题。
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它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
我们过去的物理课程基本上是就科学论科学,对于科学的意义很少涉及。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学习单纯的物理学,而应该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通过这些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在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时,就要注意把那些便于进行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生长点包括进来。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对温室效应、城镇热岛效应进行调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并提出节能措施,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物理课程中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使学生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改革评价体系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对于课程具有导向作用。
物理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淡化校内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校内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教育的效果提供反馈。
* 改革单纯注重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把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方面的进步都纳入评价范围。
特别要注意把学生在探究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
* 逐步把评价的重点从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日常学习记录等过程性评价。
* 不以单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
学生的能力倾向各不相同,有的长于科学理论的掌握,有的实验技巧出众,有的能解复杂的习题,有的科学知识十分广博。
过去的评价模式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不免要削长补短,同时又使在某一方面较差的学生勉为其难。
不以单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这也体现了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精神。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广大物理教师和教研人员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他们中间蕴藏着课程改革的巨大的能量。
与国外的同行相比,我们的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还远没有表现出来。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有关课程的各种规定过于死板,教师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从大的方面讲,现行的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刚性地规定下来,这就把教师紧紧地束缚住了;学生所做实验的内容、所用的仪器甚至操作步骤都要全国一样;教科书虽有不同版本但是大同小异。
从小的方面讲,教学进度,学生练习用的题目,在很多地区也必须是全县(区)一样的。
由于这些原因,教师和基层教研人员很难对课程有什么发言权。
这种情况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一定会受到冲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其他问题(一)要注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区别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把基础教育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
但是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即目前的初中和小学一样,都是义务教育,而高中则是非义务的基础教育。
对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许多批评意见,实际上是由于在以高中物理的眼光衡量初中物理课程。
研究世界上其他国家20世纪的教育史就会看到,对于同一个学段,当它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后,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以至学校的组织形式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们今后应该习惯于把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放在一去思考,而不是用考虑高中物理课程的思维方式(例如“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物理学的经典与前沿的关系”等)去处理初中物理的问题。
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在初中会像在小学一样,综合科学课程成为主流,分科的物理课将成为配角。
(二)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必须打破封闭的圈子当前,对于中学物理教育有最大发言权的是大学物理系的基础课教师、大学物理系的教研人员和中学教师出身的各级教研员。
这些人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物理。
但是,科学的存在不是为了成为人们掌中的玩物,它有两大任务,一是应用,二是发展。
我们这些人先天的缺陷就是,即缺乏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物理学的体验,又缺乏在前沿发展物理学的体验。
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以及对于概念、规律的表述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的过高要求,从深层次看,大多源于这样的人员结构。
听一听工程技术界人士对于目前物理课程的弊病和课改设想的意见,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吸收一些热心于基础教育的工程技术界人士和工作在物理学前沿的研究人员,请他们参与基础教育物理课程的改革,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