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 格式:doc
- 大小:73.54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词鉴赏:鉴赏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气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二、解题步骤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局部: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局部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意境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气氛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表达其特点和情调。
3.剖析作者思想。
根据诗歌情境气氛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下列问题。
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革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分析】《山居即事》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而《山居即事》中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
诗根据诗歌幽寂澄淡的意境及诗人的风格可以体会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简而言之,三步可概括为九个字:描图景+点气氛+析感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如何备考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基础积累:
-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尤其是经典篇目和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过的诗词。
-学习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格律、韵脚、词牌等基础知识,以及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2.内容理解与鉴赏技巧:
-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诗词的形象、意境和情感,学会通过词语、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寄托和社会意义。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如炼字炼句、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借代等)及其表达效果。
-掌握诗词的结构布局、篇章组织和表达技巧,比如起承转合、虚实相生等。
3.答题策略:
-明确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特点,针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各种题型制定不同的解题策略。
-结合理论知识,找准题目设问的得分点,按照“点—析—结”的结构进行答题,即先明确指出诗歌某一方面的特点或作用,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该特点在全诗中的作用或价值。
4.真题演练与反思:
-大量做历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尤其关注新高考改革后的新题型和出题趋势。
-对比标准答案,了解评分标准,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表述方式。
-反思错题,找出知识盲点和答题误区,并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5.拓展阅读与深度思考:
-拓展阅读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古代诗词,培养对诗词艺术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鼓励独立思考,形成个人见解,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性解读。
6.教师指导与课堂互动:
-积极参与老师的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老师的经验和资源提升鉴赏水平。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交流观点,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
3. 练习题: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3. 讲解分析方法:讲解并示范如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等方法。
4.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5. 解答与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正确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诗歌意境的分类:自然意境、人物意境、哲理意境等。
2. 不同类型意境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3. 举例分析不同类型意境的诗歌,加深理解。
七、巩固练习:1. 提供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分析的思路与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与技巧。
2. 强调诗歌意境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 要求报告中包括诗歌的意境类型、分析思路与技巧等内容。
十、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与表达技巧作为中学生的你,随着高三的到来,复习备考压力逐渐加大。
而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诗歌鉴赏与表达技巧更是高考中的热门考点。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中学高三语文复习中的诗歌鉴赏与表达技巧。
一、诗歌鉴赏1. 了解诗歌体裁和基本元素在进行诗歌鉴赏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的诗歌体裁和基本元素。
常见的诗歌体裁包括诗、词、赋等。
而在具体鉴赏时,需要注意作者、题目、体裁、韵律、意境等基本元素的分析和阐述。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诗歌是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借助怎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这一主题,进而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
3. 解读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修辞手法是诗歌所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使诗歌更富于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等。
意象则是通过作者的描写创造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4. 分析诗歌的结构与韵律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它的结构和韵律也是需要被分析和解读的。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可以从诗的布局、节奏、押韵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与韵律,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诗歌表达技巧1. 提炼中心思想在写作诗歌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诗歌的灵魂,是整首诗的核心。
通过思考和把握中心思想,可以更好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诗歌作品。
2. 借助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表达诗歌是一种富于感知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使作品更具韵味和艺术感。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修辞,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3. 注重节奏和押韵的运用诗歌的节奏和押韵是表现诗歌韵律美的重要元素。
在写作诗歌时,可以通过考虑诗句的长度和音节的变化,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协调和流畅。
同时,押韵也是诗歌表达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鉴赏诗歌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分析一首诗歌不仅需要对语言的敏感度,还需要了解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基本知识点1. 诗歌的格式:在鉴赏一首诗歌之前,首先要了解诗歌的格式。
常见的格式有五言、七言和现代诗等。
掌握诗歌的格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语言。
2. 诗歌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特点对于鉴赏诗歌非常重要。
例如,古代诗歌体裁有古体诗、词、曲等,而现代诗歌则有自由诗、长诗、短诗等。
对于每种体裁都要熟悉其特点,并能在答题时准确地判断出诗歌的体裁。
3.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在鉴赏诗歌时,要去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主题和情感。
关注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常常比较精练、简练,修辞手法多样。
鉴赏诗歌需要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对偶等,以及特殊的词语运用和意象构建。
二、答题技巧1. 阅读全文:在答题前,要先仔细阅读整首诗歌,了解其整体结构、意境以及表达的主题。
通过全面了解诗歌,我们能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2. 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
这些词语往往是表达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关键。
3.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研究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了解诗歌的韵律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音感,而格律则与诗歌的格式和体裁有关。
4. 理解诗歌的意义:在答题时,要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含义。
注意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从而能够正确地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5. 综合考虑:在诗歌鉴赏题中,往往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要综合考虑诗歌的格式、体裁、语言特点以及意境等因素,从而做出准确的答题。
总结:高考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一定技巧和知识积累的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主标题: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题型研究副标题:把握意境考查的基本题型,掌握解题方法。
关键词:意境,题型,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高考诗词鉴赏板块中,常常涉及炼字、意象、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问题,感觉敏锐思维灵活的同学会发现,这些问题总是或隐或显地与“意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如果在古诗词鉴赏分析中能够将很多琐碎问题“化归”为“意境”问题,思考问题的线索会清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便捷很多。
那么,“意境”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表现的?最后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语文高考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重要“考点”。
一、品评诗词,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王国维说有意境“自成高格”。
怎样的作品才可以算是“有意境”的“高格”之作?05年上海卷提供了两首诗,这两首诗同是描写庐山瀑布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试卷接着提供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中的一段话:“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试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苏东坡的话之乎者也地挺长,但真正与试题有关的只有四句诗,赞扬李白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嘲笑徐凝的诗是飞沫也懒得洗涮的“恶诗”。
该考题猛一看是任意发挥的试题,其实是以“情”“景”为参照,品评诗词,分析有关诗歌是否其具有人们所说的“意境”的典型题例。
“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中难度较高、综合性最强的考点。
二、还原景象,概括意境的风格特征01年全国卷即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的能力。
诗歌鉴赏的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诗歌鉴赏的技巧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中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在高考语文中,古典诗词的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其中,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准确把握,对于理解整首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高考中有效地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呢?首先,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特定的创作时代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比如杜甫的《春望》,如果我们知道这首诗是他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当时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就能更好地理解他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描绘的破败景象以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蕴含的沉痛忧思。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个人遭遇等,能够为我们解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提供重要的线索。
其次,要注重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是诗词中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
比如月亮,常常代表着思乡之情;梅花,往往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杨柳,则多表示离别之意。
当我们在诗词中看到这些意象时,就能初步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明月、青松、清泉这些清新优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污浊的厌倦。
再者,关注诗词的语言特点。
古典诗词的语言往往简洁而含蓄,需要我们仔细品味。
作者常常通过炼字、用典、对仗等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江南草木复苏的景象,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
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量用典,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还有,要从诗词的结构入手。
有些诗词开篇写景,结尾抒情;有些则先抒情,后写景烘托。
了解诗词的结构安排,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脉络。
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开头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感叹开篇,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通过对蜀道艰险的描绘,层层深入,最后以“侧身西望长咨嗟”结尾,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感慨和对国事的忧虑。
如何鉴赏诗歌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主标题:怎样鉴赏诗歌的境界副标题:掌握鉴赏境界的方法,正确理解诗歌境界。
重点词:境界,方法,鉴赏难度: 3重要程度: 3内容:第一,要擅长睁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别的思想活动,是人们进行创建活动的必需要素,也是诗歌鉴赏中一定具备的一种能力。
“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绘声绘色、有板有眼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即是想像思想。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刺勒歌》 ) ,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非常、活力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但是不只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非常壮阔的自然美的眼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计、劳动,是何等的欢喜和美好! 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村歌 ! 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建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忧如被带入奇特漂亮的北方大草原,领会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同,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好的和睦。
第二,抓住意象,并频频推测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 。
意象关于境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进入诗歌的境界老是从感觉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用与描述,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表露,所以,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频频推测、体会意象,是领会作者思想感情进而顺利进入诗歌境界的重点。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绘了富裕特点而又互有联系的光景,并以归纳而奇妙的艺术构想构成一幅洋溢着阴冷气氛和昏暗色彩的秋郊斜阳图。
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适自适的人家,旅途劳累的老马,衬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想念故土徘徊悲苦的情怀。
专题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
“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2. 【答案】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
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主标题: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副标题:把握鉴赏意境的方法,准确理解诗歌意境。
关键词:意境,方法,鉴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第一,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第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
“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
所谓“诗品出于人品”。
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
这里,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
毛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
同是咏梅,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