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平面镜成像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2012年秋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沪科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成像问题。
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将为后面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②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现象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②体验用“替代法”研究问题.
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如实记录信息数据和依靠事实说话的科学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与和谐之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平面镜、玻璃板、支架、两只完全相同的电子蜡烛、刻度尺、白纸、格子纸、量角器、光屏等。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觉效果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提出直观的
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大小相同 形状√
颜色√
距离相等 对称 虚像。
平面镜成像【课标指南】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4.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规律、特点及平面镜的应用;难点:实像和虚像,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典例剖析】例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本身的大小 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系思路导航: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故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仅决定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及物距、像距的大小均无关.答案:C学法指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物和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像与物左右互换.练习:1.一人身高1.8m,站在水池旁边,已知池水深2m,水面离岸的高度为1.5m,则他在水中的像高为();他头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A.1.8m B.2m C.3.3m D.3.5m例2:图2-3-1所示是四位同学画出的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正确思路导航:观察或者测量物体abc的三个端点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c′.看它们是否分别满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同时注意虚像要用虚线表示.答案:C学法指津:解答这类题目的知识依据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练习: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图2-3-2中物体AB在镜中的虚像A′B′.例3:白天在室内照镜子,如果门窗朝南开,为了较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A.朝南 B.朝北 C.朝东 D.朝西思路导航:为了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应使镜中的像亮度增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镜中的像是物体漫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形成的.为了增强像的亮度,应增加镜前物体的亮度(即有较多的光线射向人脸).根据本题题意,窗户朝南开,只有人脸向南才能有较多的光线射向人脸,人脸向南,镜子的正面只有朝北才行.答案:B学法指津:进入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物理问题的常见思路.清晰→亮度高→光线强→面部朝门窗→镜面朝北.练习:3.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声 B.尽可能避免因为平面镜成像而造成不安全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 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例4: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指针的位置如图2-3-3所示,此刻石英钟的实际读数是()A.2:25 B.2:35 C.9:25 D.9:35思路导航: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上下不颠倒,只是左右互换即可求解.答案:C学法指津:方法一:把图翻过来,从纸的背面看图,此时的读数就是时钟的正常时间值;方法二:用12:00减去所看到的数值,即为时钟的正常时间值,若用12:00减去所看到数值差为负数时,则换用24:00来减.练习:4.从对面平面镜中看到电子钟的显示如图2-3-4所示,如果回头直接看时钟,它的显示应为( )A .20:15B .21:05C .21:15D .20:05你做对了吗?练习:1.A C 2.略 3.B 4.B【实验探究】例题:测大树高度.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用一个平面镜和一个皮卷尺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要求画图说明,并写出树高的计算公式.思路导航:用皮卷尺直接测量大树的高度不现实,而我们可以利用树顶漫反射的光线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用易测出的量导出不易测出的量.答案:测量步骤:(1)先用卷尺测出人眼到地面的高度;(2)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3-5所示,用卷尺测出镜子到大树的距离BO ;(3)人在地面上后退或前进适当距离,直到从镜子中刚好看到树顶的像为止,记下人的位置D ,测出人到镜子的距离OD .计算公式:树高CD ODOB AB ∙= 学法指津:本题主要应用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漫反射和相应的几何知识,综合性较强.【知识回顾】铜明明是不透明的,可在阳光下看见的古镜好像变得透明了,这是多么反常啊!因此人们把它叫做“魔镜”.“魔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科学家们经过各种研究,发现镜子的正面看起来很平滑,其实有微小的起伏图案.因此案与镜背图案一一对应.当光照在镜面上产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就按镜面上起伏的图案映在墙上了,看起来好像是镜背面的图案和字样.。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节平面镜成像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平面镜成像。
2. 详细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及生活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胶带、刻度尺、白纸、粉笔;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提问他们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问题。
2. 知识讲解:(1)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为虚像;(3)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3.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一块平面镜、玻璃板、透明胶带、刻度尺、白纸;(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平面镜成像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距等。
6. 知识拓展: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距;2. 答案:[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实例,下节课分享交流。
4.2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
(2)探究设计中的难点: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做实验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课件显示倒影),同学们平时观察过这些美景吗?那么现在让我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生答:自己的像。
面对着自己的像请同学们完成预习检测,进行猜想与假设,引入探究课题:一、预先检测:观察平面镜中的像: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1)脸和脸的像大小相等吗?脸和脸的像大小相等(2)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平面镜中的像是眨左眼二、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1)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像与物等大;三、探究课题: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四、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
(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并能设计出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
《平面镜成像》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
教学中以实验为主体,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观察和实验,直接获得平面镜成像的信息,由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会成像的原理、感悟物理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现象,感悟虚像的含意;(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对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对称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现场秀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时展现学生的时代美感,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珍惜美。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1)虚像概念的形成;(2)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与体验相结合、适当启发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大的穿衣镜,大的茶色玻璃平板玻璃、大的白板,一块玻璃板,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刻度尺、白纸。
分组器材:一块玻璃板,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
一、引入新课1、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不是人类的专利,很多的小动物也喜欢照镜子,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2、播放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动画,动画中加菲猫摆出各种搞笑的动作来观察镜中的自己。
教师提出:“它为什么这么惊奇?”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课(一)平面镜1、平面镜的定义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称为平面镜,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1《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沪科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成像问题。
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将为后面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②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现象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②体验用“替代法”研究问题.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如实记录信息数据和依靠事实说话的科学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与和谐之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平面镜、玻璃板、支架、两只完全相同的电子蜡烛、刻度尺、白纸、格子纸、量角器、光屏等。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2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舞蹈视频,引入为什么一面镜子就带来如此震撼的视觉效果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得到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
我们今天就来探究第四章多第二节平面镜成(观看视频中的舞蹈,感受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以舞蹈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探究平面镜成展示镜子,让学生引导学生“照镜子体验平面镜成认识平面镜,通过镜子,感受自己在平镜中成的像,思考,了镜子,自己还在哪见过自身边的事物让生活走引导学生提出直观的观察图片,说出自己官上的认识,并进一细化出猜想内学生通观察将感官的认识,升为物理思考想,思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进方案设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重视学生对验方案设计力的培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同时根据展示的实际况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充(注意引导和鼓励生设计出不通的探究面镜成像特点的方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设计实验和力,使学生明确的探究的指导下拟实验方案,免学生盲目操34【板书设计】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大小相同形状√颜色√距离相等对称虚像探究程,了解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让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投放收集的有关平面镜应用的资料。
沪科版8.4.1 学案光的传播一、学习目标1、认识光源2、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3、能解释影的形成和日食等现象4、记住真空中的光速,并能根据光速进行计算二、学习指导1、对光源的认识生活中我们见过的太阳、火把、正在发光的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太阳、星星、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天然光源,而发光的电灯、蜡烛、火把等则是人造光源。
应当注意,电灯、蜡烛等不一定是光源。
只有当它们被点燃发光才是光源。
同时,由于月球自身不能发光,它是靠反射太阳光的,所以月球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有许多的物体,如:山、树木、桌椅、房屋、书本等,它们都不能发光,这些物体都不是光源。
我们为什麽也能看见它们呢?这是因为这些物体虽然本身不能发光,但它们有反射光的本领。
当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等 }发出的光射到这些不发光的物体上,就会被这些物体反射进入人们的眼睛,这个不发光的物体就被我们看到了。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同时,人们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以及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等。
3、关于光速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光在真空中是能够传播的。
地球周围覆盖着几千千米厚的大气层,既空气,而大气层外就是真空。
如果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阳光就不能照射到地球表面上,我们可以想象那种情况下的地球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因此,光在真空中不但能够传播,而且传播的最快,1秒钟大约能传播299792000m,也就是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2.99792*108m/s。
三、释疑解难问:为什么要用光线表示光?答:光的传播是有方向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线。
为了形象地表达光的传播方向与路径,人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习惯上称为光线。
用约定的模型来大体抽象的概念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以后我们还会遇到类似的方法。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规律、特点及平面镜的应用.【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自制简易潜望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学生1: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学生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师这种表面平整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生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师要想知道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有什么关系;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实验过程:(边示范边讲解)a.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b.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c.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d.把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移开,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处,直接观察白纸,纸上不能出现像.e.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f.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把测量结果填写到下表中.(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4)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教师提问:(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顺便说一下:能够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学生: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例如: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实像.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5)总结交流:a.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答: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如用厚玻璃板会导致形成两个像.b.刻度尺有什么作用?答: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选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d.为什么前面蜡烛点燃,后面蜡烛不点燃?答:前面蜡烛点燃为了使光线充足,清晰成像;后面不点燃,为了便于像与后面的蜡烛重合,确定像的位置.e.不管怎样移动,都不能使蜡烛与像重合,为什么?答: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导致成像在上方或下方.(6)平面镜成虚像(多媒体展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如下图所示:物体上的一点S射向平面镜的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是发散的,发散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光好像是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S′射过来的,就在S′处看到点S的虚像(虚像点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点).例题1(多媒体展示)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符合该条件的只有C图.答案:C.例题2 一个身高为1.68m的中学生站在平面镜前5m远的正前方,当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A.2s后像与人之间的距离是6m,像的大小不变B.以2m/s的速度向人靠近,像的大小不断变大C.2s后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化了6m,像的大小不变D.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像高0.84m解析: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2s后中学生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5m-2×1m/s=3m,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3m,则像与中学生之间的距离为3m+3m=6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可知像的大小不变.故A选项正确,B、C选项不正确.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可知镜中的像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像高1.68m,故D选项错误.答案:A.【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师古今中外,关于平面镜有很多的传说和应用.《木兰诗》中“对镜贴花黄”一句生动描述了古代妇女在镜前整容的情景.至今舞蹈演员仍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姿势,以便纠正.古书记载的潜望术在近代潜水艇里也有应用,其实质就是两块平面镜.教师展示一下潜望镜,并请位同学体验.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59页“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师现在请你想一想平面镜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学生交流讨论.师思考这些应用实际利用了平面镜的什么特点学生:平面镜能够成像.例如:用水、铜镜、平面镜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矫正姿势;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视力表、仪表用到平面镜;店堂的柜子装有平面镜等.例题3 白天在室内照镜子,如果门窗朝南开,为了较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A.朝南B.朝北C.朝东D.朝西解析:为了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应使镜中的像亮度增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镜中的像是物体漫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形成的.为了增强像的亮度,应增加镜前物体的亮度(即有较多的光线射向人脸).根据本题题意,窗户朝南开,只有人脸向南才能有较多的光线射向人脸,人脸向南,镜子的正面只有朝北才行.答案:B.例题4 如图所示,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解析: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不管距离平面镜多远,所成都是等大正立的虚像.答案:B.(2)凸面镜和凹面镜演示实验3:用激光器平行射向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教师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师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演示实验:4: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和平面镜上.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教师归纳总结,用多媒体播放.凸面镜和凹面镜1.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或凸镜),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镜(或凹镜);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经凹面镜和凸面镜反射的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且也具有光路可逆性.2.凸面镜的应用: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耳鼻喉科医生用的额镜.【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例题5 如图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AB在该平面镜中的像.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先连接O和O',再作OO'的垂直平分线.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和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从而完成光路.答案:如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中,知道物点找像点,或知道像点找物点,通常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像点与物点关于镜面对称(即镜面所在直线是像点与物点连线的中垂线);在光学作图题中,要确定一条光线的路径,需要找到光线通过的两个点,在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中,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会聚在虚像点,即反射光线通过的点和像点在同一直线,这一知识点在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中经常用到.例题6 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发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解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A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考.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本节课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猜想,在此教师只要引导好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使学生能大胆的进行猜想.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使其想法尽量合理.但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好,既不能失控,也不能出现包办的现象.2.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一面.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板,跳棋子、光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J2501型光具盘、手电筒。
教学过程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猴子捞月我们都听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际上是什么呢?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是虚像像与物体上下不变、左右相反二、平面镜成像实验(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平面镜成像特点(1)所成的像是正立的;(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
(5)所成的像是虚像;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成像原因:镜前物体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像点(虚像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三、平面镜成像的作图PPT演示四、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观看PPT 演示图片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平面镜的两种应用。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平面镜成像-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2.掌握图像的特性和关系;3.能够描述物体在平面镜前的成像过程;4.能够进行简单的成像计算;5.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准备1.平面镜;2.光源;3.物体模型;4.尺子;5.笔记本电脑;6.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导入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堂氛围营造:引导学生回忆和展示自己的相关经历或展示自己曾经拍照留下的影子。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从影子相关的经历出发,探索什么因素影响着影子的形成。
2. 学习内容重点1:什么是平面镜?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的形状、特征和应用,并引导学生发现平面镜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性质。
重点2:平面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平面镜前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如图像的位置、朝向、大小、性质等。
重点3:平面镜成像的计算引导学生从成像规律出发,学习如何计算图像位置、大小、性质等,通过实例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 巩固练习个案评估:提供多道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简单但准确的计算和描述。
小组活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优秀组合逐一进行展示。
4. 课后延伸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应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教育评价,包括个人表现、小组合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课堂氛围营造和个案评估等方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备课和课堂实施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的概念;(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2)提高学生描述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1)已经学习过了光的反射定律,对光的反射定律有了一定的认识;(2)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2.思维特征:(1)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2)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魔术表演通过光学“空”箱变实物的魔术表演引入新课。
板书:4.2平面镜成像(二)平面镜的概念让学生观察的生活中常见的三张平面镜的图片,发现它们表面的共同点,总结出平面镜的概念。
板书:一、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
学生活动:学生充满好奇,并且认真观察魔术。
学生观察PPT中的平面镜,说出平面镜表面的共同点,了解什么是平面镜新课导入活动目标:魔术的引入,定下了本节课的最大“悬疑”,由魔术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
从一开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为上好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知识总结的能力。
(二)做出猜想1、播放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引导学生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关系,从一下四个方面猜想:(1)像与物大小关系;(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3)像的虚实关系;(4)像与物的镜面对称关系;(老师给出物距像距的定义)板书: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猜想:等大?物距=像距?虚像?镜面对称?2、让同学们利用加菲猫实物,根据同学们之前的猜想,找出加菲猫的像并它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到检验物体与像大小的办法(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