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数学高中小论文(精选10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数学高中小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中数学论文篇一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内涵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指教师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高效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高效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以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促进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原则1、短时高效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一节课中所能利用的教学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时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并不多,在这样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以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短时高效是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
2、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尽管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实施中的主体性发挥,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只有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才能够得到根本的保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近些年来,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灵活,考试的新变化,让一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多地重视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综合试题,这样的教学倾向势必造成教师对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法的忽略,这对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是极其不利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焦点问题。
结合本人的研究与思考,我认为做到以下四个关注,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备课的扎实有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教师备课首先要备课程标准。
因为《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位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与学生交往中最重要的媒介。
备教材要求教师先要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系统把握,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后继还要进一步学习什么,才能把握这节课的“度”,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然后是对本节课教材的研读、分析,只有理解和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才能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对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新资源及时把握,才能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备学生。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规律,思考“如何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能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关注学生的自学指导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预习,众说不一,我认为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可以是课前预习,也可以是课上对某部分内容的自学。
教师对于学生自学的目标要明确,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设计指向性、针对性强的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如一位教师执教《因数与倍数》一课时,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出示自学指导:(1)在2×6=12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举例说明你理解的因数和倍数。
(3)18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怎样表示?通过自学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线,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教材。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一、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去,有些教师把自己当作演员,只管自己表演,而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讲台上振振有辞,手舞足蹈,而学生在下面很木然,很被动,怎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
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
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
要让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习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一种活动,师生关系好,学生便爱听你的课,乐于接受你的观点,对这门课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效益高。
二、深入研究,做足课前功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
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教师的工作也毫不夸张,也许更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课题界定:教学: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学是教师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是师生矛盾和依赖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动学习的结果。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行班内分层教学,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即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施教方法,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下面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点做法和体会: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课后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且学习成绩很好,但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几乎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在努力学习,但成绩还是不理想。
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形成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智力问题,学得辛苦的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在某些方面比成绩好的学生反应还要快,只是这些学生上课时大部分不能专心听讲,由于没有领会课上的知识,导致课后化了不少的时间都完成不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好。
长期下去有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我比别人笨”这种心理,慢慢导致恶性循环。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首先,确立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确立合理的目标,科学调节学习的强度,科学分配学习的时间,培养学习的兴趣,绝不仅仅是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亦步亦趋,从而在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错,但必须改正,切不可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说一些伤学生自信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已经讲了多少遍了,这么简单的题目还不会做”,“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看别人学得多好,你在学什么”等等之类的话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还会令这些学生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在分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能解决的题组,至少让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我和别人一样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更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更新教学方式,实施有效的探究教学,选择真正的、有价值的探究学习内容,正确合理地运用探究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可进行以下操作:(一)情境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切实让学生经历数学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内容时,采用师生同时计算101×101,99×99,999×999,教师心算,学生笔算,结果总是教师领先,然后再让学生报一个两位数的平方,让老师回答,老师对答如流。
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说出了结果呢?这引起了学生的疑问,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激起了求知的欲望,这时教师把话题一转:“欲知奥妙,得从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开始。
”学生们一定会睁大好奇的双眼,急切地去探究,这样他们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
(二)学会类比如在教学《分式的约分》时,教师可以首先挖掘出类比思想,然后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要具有可比性,让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如让学生观察和猜想6/18=1/3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猜想6ab/18ab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通过分数约分的实例,唤起学生对分数约分的回忆,为类比分式的约分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知识传统教学中一个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忽略知识的生成,只重视结果,教师尽可能给学生“灌”下很多知识,学生成了盛知识的容器。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知识的生成更重要。
数学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等都蕴藏着深刻的思维过程,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和定理的归纳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就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题,增强求知欲,提高学习能力,并且在追踪数学家创新足迹的过程中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怀着饱满的热情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教学行为,力求做到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切实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适时全面的教学评价。
高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勇于探索,这样的数学课堂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才能高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1. 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者“教的认真,教的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学的好不好,会不会学,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因此,衡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应看它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否激励学生交流。
2.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的功效。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的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使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正确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教学目标准确、教学中是否达成目标是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第一标准有效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
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
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
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第三,在教学中、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是否始终贯穿你设定的教学目标,只有准确地设定学生通过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去探究知识生成的过程,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学目标,才能确保学生有收获。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学中包括三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许多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调整,这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有层次性,学生学起来也更加轻松、更加有兴趣。
而课堂内容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兑现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控制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少,设计教学内容的难度,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相关推荐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精选7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篇1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互动兴趣效率老师的抱怨:“这类问题明明已经讲过许多遍,还是很多人不懂,更谈不上运用。
略加条件改变,就束手无策,真让人难以理解。
”学生的抱怨:“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也认真做了笔记,但到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对于在一线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教学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思考并在实践的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一道题到底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以前和平时的练习较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摘要】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胡国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
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我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钻教材。
确保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源动力和催化剂。
二、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三、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
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四、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3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
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篇1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一直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望子成龙家长的企盼。
小学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长,因其学科的特点,变得越来越抽象,逻辑性也越来越强,学生有点望而生畏。
这对小学数学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任何时候,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最基本形式,教学的目标规定的重点、难点都必须在课堂中突破。
长时间以来,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框定的范围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渴求。
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痛苦无措,不知所云。
学生慢慢的对数学学习失去热情,并且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只有构建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得到得到自己需求的东西,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学生才会热爱数学,乐学、好学数学,才能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自己品牌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尊重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1)了解学生个性。
小学生大多渴望老师的表扬,老师的激励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他们会因为老师经常性的小小表扬而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
所以说,数学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孩子在你的课堂上都如花儿一样,因你的赞赏,开的更绚烂夺目。
数学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图形拼接艺术画大赛等等,这些比赛具有层次性,给每个层次的孩子参与的机会,教师对此还得努力,不要吝啬表扬,这不仅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机,也可能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力量。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课堂教学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障碍,使学生很快融入新知识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论文优秀5篇篇一:初中数学论文范文:《试论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篇一数学课程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居于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性科目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其整体学习质量,而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直接且深刻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正显示出极端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路落后,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师生互动不够,数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和终身数学学习意识的形成。
从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探究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而实现这一探索必须要始终在坚持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指导思想。
一、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首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问题,教师完全掌握课堂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全面忽视。
更有甚者,初中数学教学中完全不顾学生能否接受而进行一味“填鸭式”或在中考压力下进行高压式题海战术,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带来极大损害。
再者,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就要求必须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从而体现并充分落实初中数学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对策(一)创新教学理念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创新教学理念首先就要求在备课阶段做到真正地精研教材、摸透学情。
一方面,教师需要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归纳、总结、分析,发挥好教材的辅助作用,通过对教材的严密分析勾勒出数学教学的线索,并以此作为备课的基础和前题,在备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是,在课堂改革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流于形式的情景创设,毫无目标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简单低效的模糊评价,肤浅泛滥的算法多样化等现象。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便成为我们数学课题研究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理想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必要引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运用这些方式去学习和交流,这些理念对比以前的满堂灌教学无疑是有进步的,而且这些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的确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不强,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在学生具备这这些能力之前,教师应该抓住合适的机会通过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强硬地打着开放教学的牌子,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引导、暗示的情况下进行自由探索。
从学生不知所措中可以看出,学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在探索的方法上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必然是失败的。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在探索之前教师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引导,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这样学生就有法可依,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师在探索中可以引导,“如果有什么发现就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注意把方法和结果说清楚。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初中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自我管理能力弱,不能自觉地进行学习,所以课堂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这就成了本文探索的目的所在。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突显的三个要素和根本。
就数学学科而言,知识技能的占的比重较大,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可以适当渗透。
如果把数学课当作语文或思想品德课来上,那是不合适的。
接下来,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和实施方略等方面来阐述观点。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从这几点也可以看出,学习的主体绝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要有所影响。
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谐、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做到新颖有趣、小而具体、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并将所有即将解决的问题都建立于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之上。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平方差公式,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讲解清楚,并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转变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楚的掌握公式内容,而不至于出现知识性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听课认真,但却没有看书做题的习惯,最终课本教材成了学生查阅概念公式的工具。
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教材,多看多写,实现通盘考虑。
比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为什么k≠0且k为常数是反比例函数y=k/x 的成立条件呢?如果将x为自变量和y为x的函数倒过来,说x是y的函数行不行?反比例函数图像有哪几种?其规律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自主提炼知识结论,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隐性练习,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练习方法不同,隐性练习强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更好的发展,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
我想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必须的。
结合《分一分》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觉得只有在教学中真正放手,让学生回到主动探索和充分体验的位置上来,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有积极的学习兴趣,也就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
可以从学生完成的三维目标说起。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抛开不愉快的一切,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
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要主动向学生道歉;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
比如自己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课件中出现了一个错字,我主动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同时让学生帮助我改正,我觉得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意在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不容马虎大意。
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
我觉得这样才能换个孩子那种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二、创设有效的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
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开放性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而且,所创设的探索性问题情境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分一分》一课的游戏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平均分苹果,并且让学生用拍手来表示答案,从易到难,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取决于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适合于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句话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直是我们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讨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能由此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是涉及老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的问题。
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的“低效”通常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对教材钻研得不透、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要么“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么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目标。
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1.教师要认真备课教师备好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课堂上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
一堂课下来,教学内容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就是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学设计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他们不但要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合理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收获。
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可以使教学真正走上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的道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强调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它的本质与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应当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即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程”设计,而不是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设计。
也就是说,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易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贯彻价值观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设计有效提问,促进学生学习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
教学是否能出现或维持这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完全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
问”。
有效的“提问”应该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因此,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发性,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
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天地,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案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的思维更严谨、更全面,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课时,可设计开放性问题。
(1)数列1,2,3,4,5……中,an=_____;
(2)数列3,8,13,18,23……中,an=____;
(3)等差数列{an}中,首项a1,公差为d,则an=_____。
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归纳总结,体会学习的过程。
三、设计合作方式,促进学生交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在具体操作中,老师应注意:一是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的机会。
二是建立机制,必须有意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自
己的荣誉,进而努力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当中来。
三是设计恰当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可以得到正确结论。
否则,小组学习要么是小组优等生的一言堂,要么一哄而散,流于形式。
例如,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做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那么,对抛物线
y2=-2px(p>0)呢·对抛物线x2=2py(p>0),x2=-2py(p>0)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思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抛物线的定义,也掌握了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设计课堂小结,恰当评价,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体现。
课堂小结除了让学生反思和梳理知识,还能帮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强化记忆,固有所学的知识。
像“学了哪些知识”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尽量让“学困生”完成;像“应注意什么”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可以让“中等生”完成;概括性比较强或深层次的“反思型”小结,由“优等生”完成。
我们在评价中应有鼓励、有批评,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该做什么,要不断追求、勇于创新,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前期行为,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