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文言文阅读 第11篇 小石潭记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813.01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常考《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一、注音:隔篁(huáng)竹水尤清洌(liè)参差(cēn)(cī) 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往来翕忽(xī)犬牙差(cī) 互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二、重点词语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2)下见小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4)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5)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
(6)蛇行: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8)日光下彻:向下(9)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10)心乐之:以……为乐,喜欢。
(11)近岸:靠近四、重要句子翻译:(1)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依托)也没有。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五、阅读理解:1.请根据文章脉络,结合提示,用四字短语概述各段内容。
(大意对即可)发现小潭——潭中游鱼——小潭源流——凄凉氛围2.请你根据选文第①②段的描述,说说“小石潭”的特点。
1)水尤清洌——潭水非常清澈(或:水声清脆);2)全石为底——潭底和潭边都是石头的。
3)四面竹树环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
如第②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专题12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小石潭记》(解析版)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一同欢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中考必背文言文《小石潭记》重点字词整理1.篁竹:成林的竹子。
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玉佩、玉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
3.清洌:清澈。
4.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石头为底。
为:成为;作为。
5.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8.坻,水中高地。
9.屿,岛屿。
10.嵁,不平的岩石。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上下,表示数目不确定,左右。
13.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布:映现。
彻:穿过,透过。
15.佁然不动: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16.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17.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忽明忽暗,一会儿显现,一会儿隐没,隐隐约约可以看到。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
19.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邃,深。
21.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清:凄清,冷清清。
22.居:停留之:代小石潭的景物23.隶而从者:跟随着我们一起来的人。
隶:随从。
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24……小生:年轻人。
文言知识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 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三、一词多义1、可:( 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
下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清。
4、差:( 1)短不一。
参差披拂;(2)交,。
其岸犬牙差互。
5、:( 1)看。
下小潭;(2)看,。
明可。
6、:( 1)以⋯,形容的意用法。
心之;(2)逗,嬉。
似与游者相。
7、以(1)因。
以其境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
卷石底以出;(3)把。
全石以底。
8、而(1)不,表接关系。
乃之而去;(2)不,表修关系。
隶而从者;(3)不,表修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
同游者。
10、( 1)玉。
如佩;(2)。
竹合。
11、( 1)作。
全石以底;(2)成。
岩。
四、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作状,向西。
2、下小潭。
下:名作状,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作状,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作状,向下。
5、俶逝。
:名作状,向。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作状,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作状,像北斗七星一。
蛇:名作状,像蛇(爬行)那。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小石潭记》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一、文学常识1.文章选自《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二、原文从小丘西(1)行(2)百二十步,隔篁(3)竹(4),闻水声,如鸣佩环(5),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6)清冽(7)。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8),为屿(9),为嵁(10),为岩。
青树翠蔓,蒙(11)络(12)摇(13)缀(14),参差(15)披拂。
潭中鱼可(16)百许(17)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8)。
日光下澈(19),影布(20)石上,佁然(21)不动;俶尔(22)远逝,往来翕忽(23),似(24)与游者相乐(25)。
潭西南(26)而望,斗折(27)蛇行(28),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29)差(30)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31),寂寥(32)无人,凄(33)神寒(34)骨,悄怆(35)幽邃(36)。
以(37)其境过清(38),不可久居(39),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40)而从者,崔氏二小生(41):曰恕己,曰奉壹。
三、注释(1) 西:向西。
(2) 行:走。
(3) 篁:竹林。
(4) 篁竹:成林的竹子。
(5)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6) 尤:特别。
(7) 清冽:清凉。
冽:寒冷。
(8) 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不平的岩石。
(11) 蒙:覆盖。
(12) 络:缠绕。
(13) 摇:摇晃。
(14) 连:连结。
(15)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16) 可:表示估计数目,大约。
(17) 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18) 依:依托。
(19) 澈:通“彻”,穿过,透。
(20) 布:散布。
(21) 佁然:愣住的样子。
(22) 俶尔:忽然。
(23) 翕忽:轻快敏捷。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四)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3、"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二、中考链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2、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潭西南而望而置州已来 B.合:四面竹树环合合营溪 C.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D.清:水尤清冽清流触石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全石以为底遂许先帝以驱驰自以为不如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皆若空游无所依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貌若甚戚者(12)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素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什么依靠也没有,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
犬牙差(cī)互,不可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ɡ)幽邃(suì
,伤的气息
【全文中心】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触景生情,由乐生悲,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文言文阅读第12篇岳阳楼记素材【2010年节选第四段与《醉翁亭记》第二段对比考查,2018猜押】
教参译文(
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扩增它旧有的规模,
迁客骚人,会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其喜洋洋者矣。
早傍晚天色,虎在咆哮猿在
趣哪有穷尽!
第一层(第
)构思巧妙,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整理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小石潭的故事一、词语水特别清澈:特别清澈。
穿过马路砍竹子,看到下面的小水池:马路;显得是坻, 是大屿山吗水高地;岛不平的岩石。
池塘里有一百头鱼:大约。
?然而一动不动:呆滞的表情。
它的疆域太清晰,无法长久生存:荒凉;停止追随者:追随者。
山以西一百二十步。
韦斯特:韦斯特。
见下面的小谭:下面。
阳光:放下。
如果你在空中游泳,你就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在空中。
可以看出,它就像北斗七星;像蛇一样。
它的海岸电位和犬齿是不同的:就像犬齿一样。
对游客来说,这似乎很有趣:逗乐。
凄凉的灵魂,冰冷的骨头,安静而深沉:让。
无人居住的制作寒冷的记住:离开。
二、句子翻译1.山以西一百二十级,竹林相隔,闻水声如响,心乐。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砍竹子,你可以看到下面有一个小池塘,水特别清澈。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绿色的树木和藤蔓被曲折覆盖,风不均匀。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池塘里的鱼可以有几百个头。
如果在空中游泳,它们都没有什么可依靠的。
在阳光下,影子在石头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从池塘的西南方向看,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专题03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3.学习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感悟能力,体会作者内心隐藏的丰富情感。
【文本解读】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小石潭”是作者所游览的一个地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题目表明这是一篇游记。
2.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
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代表作有《渔翁》《捕蛇者说》等。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4.知识链接记“记”是记载、描写事物的文字。
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三种。
碑记是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二、基础知识(一)词类活用(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四)重点虚词(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吾)心乐之。
(省略主语)②(向)潭西南而望。
(省略介词)(2)倒装句①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三、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对小石潭加以描绘,着意渲染了小石潭静穆、幽美的环境,抒发了自己谪居时的悲凉凄怆之情。
初中必背小石潭记古诗词文言文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散文,收录于《柳河东集》中。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之一。
以下是《小石潭记》的全文内容:
从山下望去,潭水清澈见底,潭中石块错落有致,阳光透过水面,映照在石上,闪烁着金光。
潭水四周,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潭边有一块巨石,形状奇特,仿佛是天工开物,自然雕琢而成。
石上长满了青苔,显得古老而神秘。
石下有一泓清泉,潺潺流淌,与潭水相汇,发出悦耳的声响。
我站在潭边,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这潭水虽然不大,却蕴含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它清澈透明,仿佛能够洗净人的心灵;它平静深邃,仿佛能够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我想,这小石潭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所蕴含的哲理。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每当我感到疲惫或困惑时,我就会来到这小石潭边,静静地欣赏它的美,聆听它的声音。
它总能给我带来宁静与安慰,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和。
这就是我对小石潭的感悟,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它的美,体会它所蕴含的哲理,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小石潭记》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初中学生必背的古文之一。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
第11篇小石潭记
【2007年节选第二~四段与《与朱元思书》第二、三段对比考查,2018猜押】
原文精解
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内容以课下注释为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SJ:
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SJ:洌)。
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①,为坻
(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
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
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
的)心情高兴起来。
(于是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
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
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
向上弯曲,露出水面①,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
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
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SJ:彻),影布石上③。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
的石上③。
(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好像在与游者玩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见。
[2007]其岸势
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
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07]溪
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
ɡ)幽邃(suì)④。
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
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
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④。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不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
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
跟着同去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少年:一个叫恕己,
一个叫奉壹。
【教参段层】
【全文中心】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触景生情,由乐生悲,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
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