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四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5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2、了解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及主要功能3、了解口腔内牙、舌和唾液腺的形态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2、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教学难点: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教学过程: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请看这些美味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呢?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
师:那这七种营养成分是否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生:不是都能。
师:很好,不是都能。
哪几种营养物质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生: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师:非常好。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同学们考虑一下粗纤维能不能经消化后被吸收呢?生:粗纤维是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的。
师:很好。
但是,它有助于肠道的蠕动,能有效防止便秘。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食物,但只排出少量的粪便,其余的部分到哪儿去了?生: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了。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
我们已经好几次提到了“消化”,到底什么是消化呢?生: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句话也道出了消化的概念。
(板书:一、消化的概念)师:人体有八大系统,那么来执行消化这个功能的是人体八大系统中的哪个系统?生:消化系统。
师:非常好。
如果把人体的消化系统比作是一家“食品加工厂”,厂里有一条“食品加工流水线”,它大概有8—10米长,这个长度也达到了人体身高的六倍,那这条流水线从上到下会设有哪些工作车间呢?我们一起去这家食品加工厂逛逛吧。
(老师一边显示课件依次让学生了解这些工作车间。
)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板书: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师:实际上,这条食品加工流水线就是人体的消化道,各个工作车间也就是消化道上的各个消化器官。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引言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以及不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作用。
二、食物的消化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六个部分组成。
2.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当我们吃入食物时,食物会在我们嘴里被咀嚼和混合唾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可以分解淀粉质成为糖类,如葡萄糖。
此外,唾液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3.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当食物进入胃后,胃肠道壁会分泌胃液,胃液由胃粘液层、主要细胞区和酸性细胞区三部分组成。
胃液中含有胃酸、消化酶等物质。
胃酸的作用是降低胃液的pH值,从而杀死部分细菌和病毒。
胃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蛋白质。
4.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当胃液中的食物被分解成一定程度后,会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小肠是整个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
小肠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这三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将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人体。
5. 食物在大肠内的消化大肠是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它主要的作用是从食物中吸收水分和维生素,同时也可以将人体无法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须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小肠内,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可被吸收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人体通过不断补充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2. 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分子比较大,无法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它必须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被吸收到小肠壁上的乳糜中。
随着乳糜进入淋巴系统,最终它们就会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能源来源,也是组成细胞膜和合成一些生命物质的原料。
3. 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也是在小肠内进行的。
蛋白质经过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氨基酸被吸收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我们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和构建身体组织,如骨骼、肌肉等。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消化。
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
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
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在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变成了麦芽糖之后,我又利用制作的动画课件示意了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使这一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化学性变化形象化、明朗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最后,还利用计算机课件示意了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
虽然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如课后练习题的处理、“淀粉变成了甜甜的糖”的说法等。
本节课的背景资料1.检测淀粉的存在:可使用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2.检测麦芽糖的存在和含量的多少:可使用尿糖试纸。
麦芽糖可使尿糖试纸变色,且麦芽糖的浓度不同,试纸改变的颜色也不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
册教案
概述
本课主要介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生物学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
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唾液腺、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并吸收利用,同时将食物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的三个过程
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三个过程。
•机械消化:主要指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摩擦、揉捏和搅拌等运动。
•化学消化:主要指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酶类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并发生酸碱中和等反应。
•吸收:小肠中的微细结构绒毛起到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的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种类
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肠壁上的绒毛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供给人体所需。
营养物质的利用
营养物质的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各种代谢作用,最终产生能量和排出废物,供给人体生长、修复和运动等所需。
总结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理解。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以及各自消化作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微课视频,了解食物为什么要消化2.通过对各个消化器官的了解,说出食物在体内的运动轨迹(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懂得食物在哪些器官中消化吸收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全章的基本知识中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的内容显示让学生认识到食物必须经过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自然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为学生理解本章中吸收过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消化管与消化腺的区别四、教学难点1.食物为什么要进行消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成分五、学情分析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了一个学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基本可以理解大分子与小分子等微观概念。
本节课中,涉及到了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活经历,学生十分有兴趣,但对于他们较为活泼、天真的个性特点,设置更为生动活泼的“西瓜籽旅行日记”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觉得消化系统各知识点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六、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为主,设置层序渐进的问题,从为什么要消化,如何消化,在哪里消化等启发学生将学习关注点转移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
2.学习方法:采用小组必答、小组抢答等方式,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进行初步学习。
同时采用了当堂画出消化系统的示意图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小组竞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4.评价方法:采用小组必答题,小组抢答题等对各小组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课堂小结以练习题、画示意图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课前准备1.将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准备并录制成微课。
2.提前准备班级小组分配及学生用画图纸。
八、教学流程图生活情境引入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对食物进行消化”问题 播放演示实验微课并讲解 用“用西瓜籽的人体旅行日记”逐步讲授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 学生分组学习回答 学生完成消化系统示意图并展示 九、教学过程升华主题如何保护消化系统以多选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提醒学生如何预防阑尾炎回答问题,思考,参与互动让学生了解到平时的坏习惯损害着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带来的后果。
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认同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能健康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概述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教学演示文稿、图片,鸡小肠、解剖器、放大镜、白瓷盘等。
四、教学过程收营养物质。
问题:小肠绒毛壁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不同颜色的管道结构代表什么?这些结构特点与吸收又有什么关系?蓝色、红色代表的是毛细血管,绿色代表的是毛细淋巴管(与脂肪的吸收有关)。
讨论分析:4.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且绒毛壁和毛细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至全身各处。
验,帮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建议活动活动: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方法步骤:1.制作纸质小肠结构模型(取两张纸分别代表小肠外壁和内壁,用皱褶代表小肠内壁上的皱襞)。
2.测量并计算小肠内壁的表面积。
3.测量并计算小肠外壁的表面积。
4.计算小肠外壁与内壁表面积的比值。
问题: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既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帮助学生建立通过设计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小肠长度长约5~6 m,有利于吸收。
2.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内表面面积比原来增大近600倍。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促进吸收。
4.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五、板书设计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4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一、吸收的概念二、吸收的部位三、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用常见的疾病导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知识与能力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肠的实物及图片,归纳总结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能自觉地爱护自己的身体。
重点: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难点:1、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2、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消化的过程,如咀嚼馒头会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习了消化管和消化腺,那么我们的消化系统到底是怎样消化食物的,而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被我们的身体吸收的呢?接下来我们先学习食物的消化。
说到消化,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有些大分子营养物质我们是不能直接吸收的,要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行,这就是消化。
那有哪些大分子物质同学们还记得吗?生:淀粉、蛋白质、脂肪。
师: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些大分子的消化过程。
首先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生: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
师:这样的处理能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
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师: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生: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
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生:不知道。
师:胃呈囊状,能容纳1-2L食物,食物在此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分解为多肽,另一方面胃的肌肉收缩、蠕动,将食糜推入小肠。
师: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交流、观察、能力(2)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促进生命健康二,教学重点、难点:1、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三、教学方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设计程序:【情境导入】小肠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新课讲授】学习探究任务一:学习探究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自主独立完成以下相关内容,有不明确的或需要助手时可以询问同组帮忙帮忙。
1、观察教材图及教师出示的挂图,说一说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指出在身体的大致位置。
(同组对子成员相互做一做,并高效完成课堂展示环节。
)2、试着概括填写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并展示给同组成员或全体同学。
请同学们参照实验一和教材内容,自主设计证明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的实验。
然后与组内成员讨论完成实验。
做好在全班交流展示的准备。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材料用具;4、方法步骤:5、现象及结论:描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独立思考:什么是消化?哪些营养物质需要消化?2、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并能展示。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4.演示实验:胆汁的乳化作用。
提出问题“胆汁有什么作用?学生六人一组做胆汁乳化用的实验.5.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大分子物质只有消化成最基本的单位才能被吸收。
6.阅读P33资料分析,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指导学生读书,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异同点。
想想小肠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营养物质的吸收。
指导学生做小肠内表面皱襞模型。
加深对小肠功能的理解。
学生尝试分析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可以大大地增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第一课时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1)1、学习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项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教学要点活动与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呢?你知道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吗?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扎尼曾做过一个实验,将肉块放入一个小巧的笼子,然后让老鹰把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子好好的,可是肉块不见了。
是什么原因使肉块不见了呢?让我们从本节课中找答案吧。
学生根据老师的叙述,积极思考交流。
由故事引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二、学习过程1、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展示人体水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过渡:我们吃的食物,需要在消化系统中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从图中你能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吗?总结:我们可将消化系统分成两类。
一类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属于消化管。
对照图示说出:口腔、咽、食管、肝脏、胃、胰腺、小肠、大肠、肛门。
明确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对照图示找出各部分的分布与功能,并阅读教材第9页“小资料”。
了解唾液腺。
培养识图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
导学设计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共1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目标一:通过阅读教材和举例,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目标二: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目标三:通过小肠结构特点的学习,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课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本节课难点: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任务一:1.食物的消化吸收是由系统完成的。
消化系统由和两大部分组成。
2.消化管由、、、、、和等构成。
具有、、和等功能。
3.消化腺包括、、、和。
4.消化腺分泌,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
这些酶促进消化管中的分解。
5.胃腺分泌;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消化,胃液分泌过多,会出现症状。
6.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是。
7.胆囊的作用。
食物流入小肠时,胆囊收缩,通过胆管把送入。
8.胰腺分泌,经胰管注入。
9.肠腺分泌;10.流入小肠的消化液有、、。
任务二:一、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1.现象:袋内呈现色;烧杯内呈现色2.结论:不能透过透析袋,原因:淀粉分子较;2.将透析袋刚放入烧杯的清水内时,把尿糖试纸A放入清水内蘸一下,A试纸是否变色?;20min后,再把尿糖试纸B放入烧杯内的溶液内蘸一下,B试纸是否变色?。
3.实验结论:不能透过透析袋;能透过透析袋。
原因:淀粉分子较;而葡萄糖分子较,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
任务三:1.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上还有。
由于、、的存在,使小肠内表面积比原来增大了近600倍。
内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
另外,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而进入血液。
当堂检测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A.胰腺B.唾液腺C.肠腺D.肝脏2.下列关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小肠长B.小肠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C.小肠中含有丰富的消化液D.小肠的蠕动速度快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胆囊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D.胃是消化器官4.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